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有画面感、亲和力、感染力的讲话,走心,给力!
[打印本页]
作者:
释然
时间:
2020-6-25 21:35
标题:
有画面感、亲和力、感染力的讲话,走心,给力!
此心民意为冷暖
——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主席团成员,尊敬的各位代表:
今天,承蒙党组织的关怀,承蒙各位代表的信任,我再次荣幸地当选为
☆
县人民政府县长。在此,我向在座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
☆
书记把握大局,深入细致地安排了大会的各项工作,确保大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在这里,谨向他——我们的班长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已是冬至的第二天,但早晨出门的时候却没有感到逼人的寒意,想来一是因为两会气氛热烈,二来让我感到了气候的变化。据气象台预报,
☆
今天的平均气温是4.2度;上推10年,
☆
年的今天,
☆
的平均气温是4.1度;再上推10年,
☆
年的今天,
☆
的平均气温是3.9度。由于历史资料不完整,30年前、40年前的今天气温如何,如今已难以查考。
☆
的这种气温变化,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
☆
年全球平均气温是15.1度,仅仅比10年前升高0.2度,比20年前升高0.7度。据科学测算,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仅上升0.5度左右。这么多年下来,我老秘网县气温的波动幅度似乎并不大。但是,正是气温上的这种细微波动,导致了全球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据统计,
☆
年以来的20年间,因为全球气候的变化,共有近1.6万个物种相继灭绝。专家预测,如果气温上升2.5度,全球范围内将有30%的物种灭绝;如果上升3.5度,将有70%的物种灭绝。因为气候变暖,西伯利亚永久性冰川也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到了新西兰;按照目前的海平面上升速度,20年后泰国首都曼谷将完全被海水淹没;全球范围内,干旱、洪涝、台风、海啸、沙尘暴等极端的天气与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难以统计。就
☆
来说,最明显变化就是,冬天厚厚的积雪、房檐下长长的冰溜儿已经多年不见了;农田里杂草此生彼长,病虫害肆虐,农药不得不大量而频繁地使用;就是以前在村头树枝上常见的喜鹊儿,现在也很难见到踪影。谁能想到,非常微小的气温波动,竟然会产生这么大的连锁反应!
这让我想到了气象学界的一个定理:
蝴蝶效应。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一个月以后可以在太平洋上掀起一场飓风。有很多事情看似毫不相干,其实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多问题看似不起眼,累积之后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科学原理,其实也是社会人文的一个观照。
生活中,老百姓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不经意间冒出的一个想法,或者偶尔流露的一句怨言,也能在社会上产生蝴蝶效应,也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这就是民意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民意呢?如果仍然以气象来比喻:
民意是风。
风是流动的,只要用心体味,就一定能够感觉到风的存在。民意就像风一样,虽然是不经意间的流露,却处处存在。只要敏锐地去感知,就一定能够体会到个中冷暖。有和煦之风,也有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风,都会带来天气的讯息。民意也是如此,它所带来的讯息,是群众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民意是雨。
雨可以涤荡污垢,泽被田野。雨落下之时,清洗了世界;雨入地之后,滋养了万物。不下雨的地方荒芜人烟,常下雨的地方生机盎然。民意就像雨一样,群众中的很多观点和意见,深刻揭示了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他们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又是我们事业的清洁剂和营养液,有助于完善工作、推动发展。
民意是雷。
雷霆万钧,声大无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对每一个人都有警示作用,提醒我们去思考、去回顾、去检讨、去反省。民意就像雷声一样,让我们始终保持警醒的头脑,时刻不忘审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是否迷失了方向,是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是否存在不足和隐患。雷声还有传播功能,声音越大,传得越远。民意的雷声会经常提醒我们,全面考量,科学决策,多办群众得益受惠的事,多办起长远作用的事。
民意是电。
电是能源,无论是飞机、轮船还是汽车,一旦没有了能源,将会失去动力,失去存在的价值。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我们工作的快速推进,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从民意中汲取能量和智慧,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风雨雷电给人们带来的根本感受,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冷”和“暖”!
面对风、雨、雷、电,我和政府团队的选择是:以民意为冷暖,始终为人民群众做一名全天候的守望者和服务者。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我将及时接收民意传来的信息。
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百姓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冷暖相知。对待群众的安危和甘苦,绝不漠然、不马虎、不懈怠。坚持深入群众,把握百姓意愿,了解百姓需要。我不会忘记,去年在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听到一位老城区居民的反映:现在县城整体上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是小街小巷里居民的生活还有许多不方便。于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小街小巷整治行动,
☆
条小街小巷灯亮了、水通了、路面平整了,
☆
万多名老城区居民的心也就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将更加主动地接收民意传来的信息,不辞烦劳、不畏艰难,沿着民意指引的方向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第二,我将敞开心扉接受民意的冲刷泽被。
时刻擦亮双眼,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接受民意的检验,去接受民意的馈赠,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解民于危急,解民于困顿,善于从民意中去寻找端倪。去年初我到
☆
镇调研,几位老百姓告诉我:现在他们最盼望的是村干部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最满意的是国家免除了农业税,最不满意的就是农村社会治安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个“最不满意”深深地触动了我。
调研结束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田野风雷,平安四季——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一场以打击侵财性犯罪为重点的农村社会治安整治,就在全县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今年底,又在全省第一家建立技防全覆盖监控网络系统,县城区和全县
☆
个村都将时刻处于系统监控之中。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了,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了,群众的怨气也就平息了。我们在体察民意中改进了工作,我们的事业也因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我将牢记民意的警示慎谋远虑。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干事创业兑现为民谋利的承诺,用勤政廉政履行执政为民的职责。不畏困难,不讲条件。能办的事就最快干好,难办的事就尽力干成。时刻不忘民意的警示,始终坚持慎谋远虑,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慎用权力。办合民意的事,办暖民心的事,办利民生的事。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绝不搞违背民意的政绩工程。
第四,我将万分珍惜民意的能量全速前行。
充分听取民情民意,让蕴藏在群众中的能量充分燃烧,让凝聚在群众的智慧竞相迸发,化作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前天,我代表政府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很厚,整整
☆
页;报告中数字很多,大约有
☆
个。我知道这几天来,大家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讨论。但是我更知道,
大家关心的不仅是报告的厚度,也不仅是报告的数字,更关心的是报告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厚实的效益,报告的数字能否变成实实在在的数量。
所以, 我和政府一班人将在
☆
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带领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扎实实地抓好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让
☆
的项目多起来,让
☆
的企业大起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让群众的笑声响起来,让城乡的面貌靓起来,让
☆
人的腰杆挺起来!
努力让创业进取的乐章在
☆
大地上唱响,让文明和谐的画卷在
☆
大地上舒展!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风雨雷电喜相闻,此心民意为冷暖。心中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会用心托起他!以百姓冷暖为冷暖的人,百姓会用心温暖他!与人民同冷暖,与人民同甘苦,与人民同呼吸,与人民同进退,
这是我和本届政府的坚定选择和无悔承诺!
谢谢大家!
以青春的名义
——在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万明 教授
(2020年6月23日)
同学们:
大家好!
在往年毕业典礼讲话的开篇,我常用一些和花有关的词汇,来渲染这人生的美好时刻,有时是凤凰花、有时是栀子花。的确,青春的盛典、花样的年华,总让人心花怒放。
但今年,我们的喜悦中有些悲怆,我们的不舍里有些深沉,我们的毕业季有些特别。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场战争,用生与死、爱与恨、聚与散,洗礼了整个民族、撼动了整个世界,注定成为你们青春岁月里关于生命、关于民族、关于人类最深刻的一堂课。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成千上万的“90后”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习近平总书记称他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今天,你们即将开启人生的新征程,未来你们或许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大战大考面前,遇到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或在平凡工作之中,面临得与失、进与退的抉择。我多希望,你们不忘青春梦想,不改奋进底色,永远年轻,永远向上!
今天,我就以青春的名义,和大家交流三点看法:
第一、以青春的名义,感恩伟大的时代
也许是历史巧合,大家总感觉庚子年是多事之秋。1840庚子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落后封闭的国门;1900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2020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又突然席卷了全国,但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生逢盛世是人生大幸。
在这伟大的时代,我们遇见了最好的中国。
俯瞰历史的进程,我们不乏盛世,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粉饰不了金辽铁骑横行下北宋的虚浮;万园之园的璀璨,抵挡不了列强的坚船利炮。历史告诉我们:盛世,不仅仅是物质的富庶、文化的绚烂,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始终保持着对信仰的坚守、对信念的执著和对未来的信心。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因为这份信仰,武汉扛起了“封一座城、护一国人”的担当;因为这份信念,全国果敢地按下了“暂停键”,拉起了“急刹车”;因为这份信心,全国数千城市重燃人间烟火,数十万工厂再次机器轰鸣,数亿人民携手逆向前行。是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这伟大的时代,我们遇见了最美的“花椒”。
今天,身着学位服的你们,相比几年前,更显从容、自信和坚毅,这种气质变化的背后,是你们的成长成熟。立德树人是一所大学的良心,用不用心、是否尽心,学生说了算。这些年,我们的许多努力,“花椒”这个大家庭的许多变化,同学们一定感同身受。我们努力让大家有更好的环境,全省第一栋智慧教学大楼、最美图书馆、综合实训大楼等10余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设施拔地而起;我们努力让大家有更好的老师,引进培育了200多位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天佑名师”等名家越来越多;我们努力让大家有更好的资源,学校成功入选“小211”工程、成为省部“双共建”高校,国家一流专业数迈入全国行业高校前三。我相信,在“花椒”的经历会变成你们人生最美的记忆。
在这伟大的时代,也让“花椒”遇见了最可爱的你们。
几年前,遇见你们时,我心中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欣喜;今天,我更多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欣慰。这些年,我一直关心着你们的成长。我心疼周步伟同学的艰辛,一位自幼失去双亲疼爱的孩子,那么努力、那么自信、那么阳光!希望你到清华大学后,在荷塘月色旁,依然眷恋养心湖畔的小荷尖尖。我欣喜李宗霖同学的突破,这个紧张起来有点结巴的工科男,却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学术会议上展露风采,他的底气来自于4年间申请的5项发明专利、发表的4篇SCI二区论文!宗霖同学,我们能不能做个约定:下次你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能否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还惊叹陈天翔同学的逆袭,几年前的这个胖小伙,每天坚持10公里,成功跑掉90斤肉,一路跑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希望你跑得更快、更好、更远!限于时间关系,我无法讲述每一位同学的精彩,但从你们自信、从容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大家几年来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一起为每一位“花椒”学子不断超越自我的大学时代点赞!
第二、以青春的名义,致敬逆行的英雄
我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从夸父逐日,到精卫填海,再到愚公移山,英雄的基因早就融进了我们民族的血脉。在这场疫情面前,英雄是以逆行的身姿登场的。他们以大气、大勇、大智为我们树立起一个个伟岸的丰碑。
逆行是一种大气。
今天,你们将拨穗正冠,成为真正的“学士”“硕士”“博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是有所担当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也是有所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你们也牢记“士”的大义担当,勇做民族的脊梁。这里我想给同学们提一个非常具体的建议,大家可以给自己的未来描绘一幅大气恢宏的蓝图,但千万不要给自己划定太精致、太精细的时间表、路线图。我们对人生、对事业,要有一种长线思维,要看得远些,再远些。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也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性,更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性。
逆行是一种大勇。
古往今来,我们有像屈原一样上下求索的人,有像范仲淹一样拼命硬干的人,有像海瑞一样为民请命的人,有像谭嗣同一样舍身求法的人,有像袁隆平一样埋头苦干的人……这种大勇,既是面对万丈深渊、地雷阵时,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逆行,也是在平凡岗位、艰苦条件中,依然长期坚守、甘之如饴的从容。未来的你们,可能在国家实验室里科技攻关,从事“胶囊高铁”的研究,也可能在青藏高原、边陲小镇,巡检一段段沉寂的铁轨。不管豪情壮志,还是淡泊名利,希望大家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因为平凡从不影响伟大!
逆行是一种大智。
奋进需要勇气,知止彰显智慧。进退之时的判断、得失之间的衡量,往往最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品格。未来,你们可能经历各种考验与挑战,收获鲜花和掌声。希望你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保持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冷静,让后退的姿态,为下一次冲刺蓄积更大的力量。也希望你们在面对成果与收获的时候,能保留着“吾日三省吾身”的清醒,不让眼前的浮华,牵绊前进的步伐。那样,当我们千帆过尽,依然能笑看花开花落,笑到最后,笑得最美!
第三、以青春的名义,争做追梦的先锋
同学们,今年,我们学校在做的最重要也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成立了天佑学院。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来命名这个学院,彰显的是我们作为一所根植于铁路的行业高校,光大“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天佑精神,传承“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的新校风,培养行业领袖、领军人才的主动担当。
从“人多力量大”到“知识改变命运”再到“关键少数决定多数”,我们身处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虽然天佑学院今年9月才开始招生,但这些年,我们对精英人才培养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从被称为“神仙打架”的闪耀花椒校长奖学金评选,到每年各类优秀学生风采展,从设立詹天佑班、世纪英才班、中铁国际班到开办茅以升班等特色人才培养示范班,我们一直在唤醒全体“花椒”学子心向卓越、敢为人先的精英意识,我们相信未来一定可以涌现更多追梦的先锋。
未来的你们,可能像“全国最美奋斗者”、主持开发12306购票系统的单杏花校友那样,成为出类拔萃的技术先锋;或者,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董事长周清和校友那样,成为有卓越目标的行业先锋;又或者,像“90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程桔校友那样,成为充满大爱的奋进先锋;更或者,超越他们,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先锋。我希望你们,以青春的名义,做永远的追梦先锋!
同学们:
不论你们飞多高、走多远,母校都在守望着你,记得常回家看看。在此,母校也向你们承诺:
不仅因为今年疫情原因,过去或者未来任意一年没能现场参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花椒”学子,可以选择在任意一年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回家”,母校为你拨穗正冠,这个“VIP服务”终身有效。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花椒”等你。
同学们:
你们是我和罗校长在“花椒”送别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今天,是你们跟“花椒”说再见;再过一段时间,罗校长和我也要先后跟“花椒”说再见。回望来“花椒”这个家工作的8年,最值得我骄傲的,不是建了多少楼、学校排名前进了多少,而是培养了“永远热血、永远青春”的你们,培养了乘风破浪、能够创造“一百万种可能”的你们!我坚信,对一所大学而言,对一个民族而言,最大的财富就是你们!让我们一起,以青春的名义,做永远的“花椒”!
最后,祝你们未来鹏程万里,前途一片光明!(来源花椒先锋)
坚守初心,问天逐梦
——在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航天航空学院校友
任职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谷振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02级的谷振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们中心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戈壁滩,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先后6次将11位航天员送入了太空,被习近平主席称赞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云端上课,线上毕业,2020年注定令同学们很难忘。
对于我,2003年也很难忘,不仅是因为“非典”,更是因为“飞天”。
那年,杨利伟从我们中心的问天阁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在清华体育馆,我聆听了神舟五号先进事迹报告会,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要去干载人航天,我也要把航天员送入太空!”梦想的种子从此在我心里埋下,并化为强劲的学习动力。大四上学期,我获得了保送直博资格,评上了清华特等奖学金。尽管有多种选择,我还是想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我还是想参与到载人航天伟业中,我还是想亲手把航天员送入太空。2006年夏天,参加完毕业典礼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后,我就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报到。中心领导得知我已经获得了保送直博资格,又支持我回学校攻读了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回到中心不满半年,我就幸运地参与到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虽然只是一名操作手,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载人航天讲究的是万无一失,每一项操作、每一次测试都要做到精准无误,这对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为着梦想发起了新的挑战,昼夜不舍地学资料悟原理,追着同事请教经验,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提高操作技能,拿到了上岗资格证,承担了火箭20台设备的测试工作。当发射倒计时口令传来,当火箭在烈焰和轰鸣中越飞越高,当各测控站传来“飞行正常”的通报,距离发射塔架只有1.5km的我,紧张而激动。当任务总指挥宣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我和同事们欢呼拥抱,享受着胜利的荣光。一路走来,我从一名操作手逐渐成长为系统指挥、0号指挥,承担起技术总体和组织协调工作,参加了5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亲历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清华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哺育了我,东风用“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滋养着我。清华精神和航天精神天然融汇,支持和指引着我前行,感受很深的有两点。
一是以奉献为信念,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己任。
校园里,闻一多纪念像上刻着一句话“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启示着一代代清华学子。
到中心后,我又一次次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伫立着700多座丰碑,他们中有功勋赫赫的聂荣臻元帅,也有宁肯让烈火吞噬自己也要保护设备安全的王来战士;在中心办公楼外墙上,陈列着两弹一星元勋画像,其中就有我们14位老校友;在中心六十年发展史上,老一代建设者留下一句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一批航二代、航三代正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奋战;在中心各专业岗位上,目前有16位清华毕业生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二是以卓越为追求,以严谨学风过硬作风来立身。
对于清华人,“追求卓越”“学风严谨”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特质。大家都有写论文写到崩溃、改文章改到绝望的经历,“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要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每一个观点都有依据、每一个表述都清晰,精益求精,以求至善。
对于航天人,“万无一失”“圆满成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在发射场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要发射的火箭、卫星进行充分检测,确保“不带任何问题上天”。
在中心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白毛”故事。那是1966年的一次发射任务前,技术人员王长山在火箭内部一个插头处发现了杂物——大约5mm长的一根“小白毛”。他丝毫不敢大意,想尽办法,用一根鬃毛把“小白毛”挑了出来。
在现场检查工作的钱学森特意把“小白毛”要走了,用来教育广大科技人员。这个故事代代相传,严慎细实的作风也被一代又一代东风航天人继承和发扬。
就在两个月前,我的一位同事,毕业于自动化系的贺鹏举校友,又一次生动地诠释了“小白毛”精神。在一个要上天设备的技术状态评审会上,贺鹏举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参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了质疑,组织多方复查,发现并促进解决了一个深层次的严重隐患。
作为航天员进入太空前的出征地,问天阁也被称为“圆梦园”。清华园也是清华人的
圆梦园!同学们,你们就像一枚枚检测合格、蓄势待发的火箭,马上就要开启新的逐梦之旅了!就让我用航天发射的方式来祝愿大家,“5、4、3、2、1,点火,起飞”!
谢谢大家!(来源清华大学)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