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97 hspace=14 src="net0811/081102a.jpg" width=422 align=left border=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对于宣传文化战线来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把三中全会精神与新余农村发展实际结合好,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破解“三农”难题结合好,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进新余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当前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46 hspace=14 src="net0811/081103c.jpg" width=477 align=right border=0>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在于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在当前,农村的宣传文化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与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的愿望和期待不相适应。
1、对农村的宣传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对宣传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此来提升城市品位和对外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农村的宣传文化工作却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同,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宣传文化的资源配置主要向城市倾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却较为落后,宣传文化力量薄弱,造成了目前城乡之间宣传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矛盾。农民的文化消费主要依靠广播电视和政府的送文化下乡等形式,一些农民自发组织的业余剧团,由于没有资金来源,缺乏有效的组织,创作和演出水平有限,难以茁壮成长。
2、农村的宣传文化工作缺乏针对性。我们宣传文化部门对“三农”的宣传,不仅工作方法和手段上过于单一,对农民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也了解得不够,即使下基层也都是打个转,没有真正沉下身去。由于对农业的困境、农村的矛盾、农民的呼声了解不够,对“三农”工作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调研不够,只能反映表层问题,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掌握新知识、接受新观念也更困难,党和政府关于“三农”的各种政策农民理解不深,再加上缺乏深入细致、有启发性的宣传报道,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农村的宣传文化工作缺乏实效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的内容不够丰富,覆盖面小,影响力不大,对农村的社会风气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不理想,农民不太满意。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农民需要什么的文化,本应由农民自己说了算。但目前政府对农民的文化供给都是单向度的,政府送什么文化,农民只得消费什么样的文化。虽然政府对农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重视,也花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满足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但在各级文化部门,特别是基层文化部门,主要是完成送文化下乡的任务,至于农民需不需要这种文化,需要怎样的文化,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例如,一些地方送电影下乡时,有的影片农民不想看,有时电影放映队放空场。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政府“送文化”与农民接受文化并不是一个概念。宣传文化工作上的这种错位,既浪费政府资源,又影响农民群众的情绪。
二、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58 hspace=14 src="net0811/081102b.jpg" width=472 align=left border=0>针对目前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宣传文化战线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进一步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全会提出的重要观点、重要论断、重大政策、重大部署说充分说清楚,进一步扩大学习宣传的覆盖面,使三中全会的精神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不断引向深入,努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舆论引导力。
对于宣传文化工作而言, “三贴近”原则意义深远: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党和政府正确决策的深厚背景和丰富内涵;有利于更深切地了解农民群众的生存状况,了解农民群众的疾苦与欢乐、呼声和愿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宣传文化工作与群众、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应当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做好本职工作,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搞好新闻宣传,构建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图、报纸上有文、网络上图文并茂的“四位一体”的宣传大格局,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1、转变作风,增强“三农”宣传的责任感。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充分认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充分认识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三农”内部和“三农”外部同时想办法、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三农”问题的必要性。而且,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农民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将为新闻传媒提供丰富资源;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农民收入和购买力也将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将迅速扩张,新闻宣传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宣传文化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把更多精力转向“三农”工作,既实现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又为推动农村发展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突出重点,增强“三农”宣传的针对性。一方面,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决定》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党委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讲透彻,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决定》要求上来。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去,深入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去,多搜集农民身边的事例,多了解农民的切身感受,多运用农民鲜活的语言,写出更多的融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实效性于一体的“三贴近”新闻。新闻宣传部门要把过去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的宣传,转移到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上来,为农民提供充裕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生活信息等资源。
3、创新形式,增强“三农”宣传的实效性。新闻宣传部门必须转变宣传理念,创新宣传形式,使农民乐于接受、能够接受我们宣传的内容,增强宣传的实效性。要切实抓住“三农”工作的特点,建立与农民的联络制度,做到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 适时了解农民的真实感情、农村的真实生活、农业的真实困境,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最原始、最真切的资料。在报道的思路和视角上,要从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语言,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村最突出的新情况、报道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揭示农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架起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最直接、最恰当的依据。
(二)系统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和农村文化出现的问题,要尽快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建立“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科学、有序、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1、科学规划,努力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文化事业发展体系。要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构筑农村文化发展体系。一是以乡镇文化站为重点,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对于乡镇文化站,要做到定人员、定经费、定任务,强化文化站点软硬件设施建设,使乡镇文化站能独立完成文化演出任务、进行艺术创作、开展文化调研等活动。建立基层文化辅导员队伍,经常性地指导村组开展文化活动,使乡镇文化站成为带动农村文化的小型航母。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及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建立有效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考评体系。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并纳入对乡镇和村级工作的年度考核,做到赏罚分明,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三是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农村文化投入机制。要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乏的现状,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辅导培训活动,用“传、帮、带”的方式,培育一支农村文化队伍。要采取奖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村文化社团的积极性,使农村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能够开花结果,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经常性组织各类文体比赛和演出活动,挖掘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农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的培养,达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的目的。
3、完善机制,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针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一方面不断深化“三下乡”活动,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到各类优秀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4、立足实际,充分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批富有当地农村特色、农民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追求。一方面,文学艺术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繁荣农村文化的神圣使命,不断地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真切感受广大农民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鲜活生动的生活实际,创作出更多反映农村真实面貌、表达农民真实内心,为群众所欢迎、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要在挖掘农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时代风貌、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活动品牌,使农村文化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贴近”为我们下一步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宣传文化战线要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徐 斌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