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300 src="net0803/080323a.jpg" width=400 align=right border=0>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有关津贴、补贴基本发放到位;对农村教师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极大地激发了农村教师工作热情,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有力地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
目前,我市有农村中小学354所(完中3所,初中32所,小学147所,教学点172个),其中渝水区(含仰天岗管委会)168所,分宜县133所,经济开发区38所,仙女湖区15所;教师5775名(高中教师80人,初中教师2160人,小学教师3535人),其中渝水区(含仰天岗管委会)2864名,分宜县1839名,经济开发区769名,仙女湖区303名;在校生68416名(高中生1293人,初中生20427人,小学生46696人),其中渝水区(含仰天岗管委会)35915名,分宜县19693名,经济开发区9257名,仙女湖区3551名。
一、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问题非常关心和重视。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农村教育发展。自2001年6月起,市、县(区)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到了三个“优先”,即:教育经费支出优先安排,教师工资优先发放,教育经费缺口优先追加。设立了农村教师个人工资专户,由县区财政统一发放,我市没有出现哪个乡镇拖欠、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的各项政策性补贴都能按月到位,菜篮子补贴按每年每人300—500元不等发放到个人,农村教师均已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为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教育发展,根据《中共新余市委常委会议纪要第7号》精神,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全市农村教师实行岗位津贴的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市农村教师每月人均增加248元岗位补贴,由市县区财政四六分担。对农村教师实行岗位补贴这一做法,我市在全国实行较早,增幅最大。目前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已发放到教师手中。尤其是实行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后,农村教师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城区教师工资基本持平,农村教师普遍感到比较满意。
二、深化教育改革,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
逐步理顺了农村学校人事管理权限,实行管事管人相统一。县、区农村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人事任免权归教育部门,组织、宣传部门实行监管。校长实行聘任制,教师实行合同制,工资实行动态制,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城区学校增加5%的机动编制,用于安排新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城区学校新进大学毕业生均先安排到农村学校支教2年。加大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的支持力度。
三、构建远程网络,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
从2005年起,全市投资近1200万元全面启动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普遍”工程,即在全市农村初中普遍建立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普遍建立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农村教学点普遍安装光盘播放设备。目前,全市农村乡镇完小以上学校都安装了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100%的初中和中心完小装备了计算机教室,部分村完小装备了计算机教室,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建成“天网”、“地网”的设区市。有效地节约了教师外出成本,提高了农村教师业务素质。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
近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亿元,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扩建农村中小学80所、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使D类危房比例由2001年的17.2%降为2.1%以下;投资700余万元购置了7万多套课桌椅投放到农村学校,率先在全省消除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自带课桌椅现象。去年开始,渝水区对农村各中小学重新进行校园规划,并进行改造扩建,使全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组织开展了“三个一”帮扶活动,即一个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帮扶一所农村学校,一位行政事业单位县级以上干部资助一位贫困学生,一所城区学校帮扶一所农村学校。2006年全市94个市直单位帮扶了94所农村学校,498位县处级领导干部资助了509名贫困学生,组织了城区32所学校对口支援32所农村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帮扶资金、资助金额和实物达数百万元。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既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又稳定了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执教。
五、强化师资培训,更新农村教师教育理念
从2002年起,市里每年都会举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会,聘请北京等地专家学者为农村教师授课;举办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城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每年3月份,市教育局组织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面向全市农村教师上示范教学课,每年都有近万人次参与听课。组织开展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仅2005年送课下乡就达4000余节,为广大城乡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进一步更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举办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班。已组织了百余名农村学校校长专门培训,大力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在落实全市农村教师待遇,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县区之间农村教师发放的各种补贴存在差距。农村教师超编缺人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
结合当前实际,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速发展农村教育。一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科学核定农村教师编制。认真贯彻落实赣编办发[2007]5号文件精神,根据农村学校生源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采取师生比与班额比相结合的办法合理核定教师编制,进一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激发农村教育活力。农村学校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编制核定与县、乡学校区别对待,教学点编制按班级比配备。二是拟建教育经费决算中心,保障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由于目前的财政体制是“以县为主”的分灶吃饭体制,农村教师的工资还是由乡财政先拨到县财政,再由县财政返到乡财政,再到教师手上。这样只保证了教师工资不挪用,按时足额发放,说到底还是乡财政的钱,从而产生乡与乡之间的教师交流不顺畅。为此,我们拟组建县(区)教育经费决算中心,对教育经费统筹管理,保障教育经费用于教育。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拟专门设立农村教师培训基金,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对农村教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全面轮训,组织农村教师到市内外学习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农村教师职称聘任方面,加大倾斜政策,适当放宽农村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对市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聘任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制,对在农村教学点任教30年以上立足本职工作的老教师在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给予优先考虑。鼓励农村教师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加大对立志农村教育达20年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教师实行大病医疗保险,防止农村教师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农村教师的医疗补贴、菜篮子补贴、住房公积金、降温费、烤火费在县(区)域内统一标准。
(作者系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邓舫舫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