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3-15 20:47
标题: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沙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一段时间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人员先后参观了永安职业中专学校,实地察看了沙县职业中专学校,专门听取了县教育局、县职业中专学校领导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加快发展我县职业教育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三明市农业学校、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沙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青纸技工学校等四所职业教育学校。(各职业学校情况详见附表)
二、当前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委员们认为,虽然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职业教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不四难”:
㈠思想观念不新,学校招生工作难
    一是受传统的就学、择业观念的深刻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普职的学生数比例明显失调。二是部分农民仍然存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对依靠科学技能致富认识不足,加之经营沙县小吃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家长宁愿带无法考上普高的孩子外出,而不愿让其就读职业学校。三是学校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方面创新意识不强、与时俱进不够,进一步导致了职业学校招生问题难以突破。
㈡管理体制不顺,优化资源配置难
    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多头分散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各行业部门领导。二是各部各发证书。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执业证,造成学生面对重复多头考试。三是培养与就业分离。一定程度上存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的现象,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比如,有的企业用工缺乏计划性、超前性,大多是临时性紧急招工,使得学校无法有效地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不科学的管理体制,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出现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校企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职业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扎实推进。
㈢筹资渠道不畅,改善办学条件难
    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而财政在保障基础教育所需经费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仅能满足学校老师的工资支出,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各职校间缺乏联系,更谈不上所谓的资源组合,也就难以培育出符合融资条件的主体,从而未能争取银行向职业教育的货币信贷政策倾斜,无法通过银行实现融资需求。三是个别学校的创新精神不足,思路不宽,点子不多,面对困难,停滞不前,在学校自办企业、校企合办企业方面几近空白,学校自我增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不强,无法对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充。由于学校筹资渠道不够通畅、顺畅,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历年的积欠款,导致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举步维艰。
㈣师资力量不足,提升教学水平难
    一方面,我县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又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个别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抓招生不遗余力,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入手,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
三、推进我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要有效地推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就必须正视不足、大刀阔斧,强力推动、务求突破,并建议当前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大气力。
    ㈠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并实践“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两种办学模式
 当前,我县只有大胆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才可能有效增强职业学校的生机与活力,才可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职教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为此,委员们重点提出了“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两种办学模式。
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委员们建议:根据学校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吸收有关骨干企业为股东,如我县三大产业集群的企业,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伙伴关系,实行“无缝隙、零距离”的结合,由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技术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办学模式,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共享资源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力争与企业共同投入资本。当前重点采取以下三种具体办法:一是采取“订单定向培养”的办法。根据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实际,入学前学校与联合办学的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在学制内学校负责抓好学生的学习,毕业后定向到该企业上班。二是采取“常年半工半读”的办法。为满足农村贫困学生学习、就业的欲望,对其灵活实行零学费入学,按照“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的原则,每年选派一批学生到联合办学的企业进行半工半读,学校派出若干名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辅导,使农村贫困学生就学、就业两不误。三是采取“假期顶岗实习”的办法。结合职业教育实际,由职校每年暑假(6—8月)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到联合办学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到企业实习锻炼,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给学生相应的月薪,以贴补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部分费用。
在“校校联合”办学方面,委员们建议:各职教围绕学生“学历、就业”两大目标要求,主动依托并利用更高层次的院校,走“校校联合”办学的新路子。一方面,加紧县内的“校校联合”。树立全县职业教育“一盘棋”和共同发展的思想,重点抓好三明农校与沙县职专的联合做优做强,使两校的职教资源充分共享。针对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教师可以到另一学校兼职任课;根据两校的硬件设施配备情况,采取合并、共建等形式,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共同利用。此外,建议将沙县卫校并入沙县职专,沙县卫校资产划入沙县医院管理,在职专开办护理专业,重点为沙县培养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做足与县外的“校校联合”。各职校结合专业实际,积极与外地相关院校联系和洽谈,签订办学合同,促成共同合作。具体讲,一种是学生前两年在我县的职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年到联合办学的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由其推荐学生就业。另一种是学生在我县职校的学年制完成后,或到联合办学的学校继续深造学习,以获取更高的学历;或联合办学的学校在我县设置大专以上教学班,使完成职校学年制的学生就地就近参加更高学历的教育。
    ㈡科学设置专业,积极推动职教专业从“供给驱动”有序转向“需求驱动”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生命工程”,是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手段,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专业设置作为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只有科学设置专业,才能保证专业建设的实效性。鉴于此,委员们认为,专业设置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始终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加快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变。
对于如何科学设置专业,委员们建议: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的专业要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以及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把握“产业需求”的原则。设置的专业要能够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服务。三是把握“错位发展”的原则。注重提高办学效益,避免县域内中职学校重复设置专业,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有一定水平的主干专业。四是把握“以利招生”的原则。围绕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这一目标要求,通过科学设置的专业来吸引生源,有效促进招生难问题的解决。
 在具体的专业设置上,委员们提出五条建议:一是针对我县着力发展壮大的林产加工、金属深加工、轻纺服装、生化等主导产业,以沙县职专为主,在几年内逐步新设相应的专业4个以上。二是针对我县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做足“贸”这篇文章为目标,围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分步建设若干个专业,分别设置于沙县职专和三明农校。三是对于沙县职专和三明农校的机电、计算机等相同专业,两校加强协商,适时予以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四是对于目前建设状况优良、发展势头看好的专业,着力做大做强;对于难以支撑、效益不佳的专业,坚决予以舍弃。五是沙县职专继续发挥综合高中的办学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职单招高考,建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㈢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构建以学校能动吸纳资金为主的资金筹措格局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要有更强烈的市场意识,根据市场的规律,借助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因此,委员们认为,职业教育的资金短缺问题,本质上不是资金的缺乏,而是职业教育体制市场化不足、缺乏吸纳资金能力的问题。为提高我县职校吸纳资金的能力,构建起以学校能动吸纳资金为主的资金筹措格局,要紧紧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吸引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突破职业教育的融资瓶颈,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吸引银行资金方面,委员们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培育符合融资条件的主体。加强与三明农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对沙县职专和三明农校、沙县卫校等三校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探索以组建职教融资公司等形式,加快培育符合融资条件的主体。二是发展创新,实现银行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建立健全政府、银行、学校间协调沟通机制的基础上,银行根据职校的招生规模、收费标准,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同时,针对学费收入这一种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资产,探索对开展订单教育的职校开办学费质押贷款等业务。三是政策引导,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建立职业学校建设性贴息贷款制度,对职业学校建设贷款实行财政贴息,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作用,体现政府财政拨款的“杠杆”效应。
 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委员们建议:重点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上做文章。一方面,学校自办企业。各职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企业,发展特色种养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获取营利性的收入。同时,盘活资产,发挥职校专业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探索学校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运作的新机制。另一方面,校企合办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或合资兴办企业,将学校优势与企业资源有效地融通和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及其整合效应,以达到双方共同营利的目的。
    ㈣强化师资建设,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教队伍
 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各职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我县的具体实际,委员们认为,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对于如何强化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们提出四条具体建议:一是对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锻炼,提高其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政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多渠道从社会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离职待岗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比如,可以采取“人事代理”的方式,对专业教师采取聘任制。三是由政府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建立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技师等能工巧匠的专业技术人才库,然后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其提供人才信息。四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改革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并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着力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