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问题刍议
吴 宏 才
继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即决策,在领导工作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决策就无所谓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事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到抓发展,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则会贻误甚至破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这里面有反面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启迪。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正确决策,诸如确立建设新兴工业县的发展定位,实施项目带动追赶战略、落实“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有效推进了尤溪的发展,深受群众的拥护,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开创了干事创业、风正气顺的可喜局面。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善于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下功夫提高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决策能力,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决策理念方面的问题。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会想在任上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千万不要忘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是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的;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或多或少会夹带个人主义的东西,诸如急功近利、为个人升迁谋取资本等。凡此种种,都需要从世界观上去解决问题,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结合起来,自觉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准则,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追求,这样才能从灵魂深处解决正确决策的问题。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省会城市的“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积极促进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防止短期行为。三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注意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个人主义思想作祟,所谓“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的邪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的倾向是曰。因此,必须教育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要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拿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与领导岗位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学以致用,努力使学到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岗位工作的实际能力。总之,领导者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中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要树立活跃的创新观。形势、事物在不断变化,决策者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保持活跃的思维,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顺应时势、因地制宜地作决策、谋发展。那种盲目照搬照抄或无视情况变化的因循守旧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是与科学决策格格不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正确的决策,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和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能够作出一系列加快尤溪发展的正确决策,关键在于思想比较解放,有活跃的创新观,敢于开拓前进。要把尤溪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同样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活跃的创新观、活跃的创新思维,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这种状况不改变,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必须注意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坚持和完善类似“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真正沉下身子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发现典型、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在坚持 不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中,提炼概括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进行比较广泛的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发挥好专家的作用,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事项进行决策,事前应注意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发挥好群众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让群众知情,多让群众发表意见,然后集中群众的智慧对方案进行改进完善,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支持;发挥好班子成员的作用,凡应当提交领导集体决策的事项,严格按程序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正,该中止的中止。这里应当特别提出的是,有些领导者明明知道自己原来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为了面子却不愿意作出修正,这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也是一种明知故犯,是党的纪律所不能允许的,万万要不得。更何况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才会最终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证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
四要用好“锤子”。谋事断事既要民主,也要集中。那种驾驭决策能力差,优柔寡断,把民主变成扯皮、会议讨论变成无休止争论的现象;那种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的做法;那种对分歧意见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方式的倾向,都是与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民主科学决策相背离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应当坚决贯彻、始终坚持。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要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定,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要建立违反程序决策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对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真正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基础上的决断。
(作者:尤溪县委办综合科科长)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