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0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福建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全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呈现总体持续、提升、协调、有效的良好势头。 (一)总体持续。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863亿元,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30132元,增长12.2%。 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4.7%,创9年来最高增幅。粮食播种面积1815万亩,增长0.8%;总产量652万吨,增长2.7%。肉蛋奶产量214万吨,增长3.6%。水产品产量542万吨,增长1.9%。植树造林21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108%。185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58亿元,增长21%。修复268座病险水库,建成6个国家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水利“六千”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建设6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34个二、三级渔港。全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海洋防灾减灾等一批项目发挥作用。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农村公路新铺水泥路面5850公里,硬化里程突破4万公里,提前2年完成“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任务。 第二产业支撑有力。第二产业增加值5430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建筑业增加值660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7.7%;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2%;外资工业、民营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19.5%;通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木材加工等12个行业增幅在20%以上。全社会发电量增长4.5%,用电量增长7.3%。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4258亿元,增长12.4%,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运输邮电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4.5%、12.6%和11.9%。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建成一批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重点专项物流网络初步形成。货物周转量增长8.1%;旅客周转量增长6.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7亿吨,增长14.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0万标箱,增长7.9%。金融运行平稳,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72亿元,增长17.35%,可比口径贷款余额10006亿元,增长17.4%;14家公司成功上市、2家公司实现增发,共募集资金182.97亿元;8家企业发行债券筹资207.4亿元。 (二)总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闽台港澳合作进一步拓展。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加快发展,3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2%。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1460亿元,增长17.1%,比全省工业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机械、电子、石化分别增长20.6%、18.8%和10.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9%。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0个、中国驰名商标77个,均列全国第5位。软件、动漫、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认定的软件企业115家,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36%。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年度意见,农村综合改革有序展开,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减少296项,建成省级网上审批系统,省市两级482个公共资源项目实现市场化配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充方案逐步完善。增加科技创新投入,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新增3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6个国家级和4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组织实施菌草生物工程实验室等23个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和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等7个科技重大专项。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建成投产,30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福州、厦门软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福建”20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第六届“6?18”成功对接4685个项目。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上大压小”工作,关停小火电机组102.6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7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上年的39%提高到48%。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实行在线监控,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93%已安装脱硫设施;全年安排替代发电量30亿千瓦时;新建成16个污水处理厂和13个垃圾处理场,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3%、93%,同比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完成138个乡镇、1125个村家园清洁行动任务;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达9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1%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实现。森林覆盖率继续名列全国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前茅。 闽台港澳合作不断深化。闽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其中对台出口13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海上直航客运量104.7万人次,增长35%;货运量80.8万吨,增长10%。两岸包机直航运送旅客3.6万人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更加密切。闽港、闽澳合作取得新进展,闽港闽澳贸易额38.6亿美元,增长3%;实际利用港澳资44.6亿美元,增长5%。 (三)总体协调。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消费拉动有所增强,出口保持增长。 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投资4685亿元,增长21.3%;农村投资585亿元,增长27.7%。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民间投资2635亿元,增长23.3%;制造业投资1510亿元,增长26.5%;基础设施投资1630亿元,增长25.3%。争取中央新增投资20.4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廉租房、农村基础设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全年安排重点项目500个,其中交通项目投资386亿元,增长16.1%,能源项目投资238亿元,增长53%,工业项目投资403亿元,增长17.9%,农林水利项目投资16.5亿元,增长1.2倍,商贸服务业项目投资49亿元,增长4倍;建成投产120个项目,开工建设150个项目,分别比年初计划增加20个和50个。在建快速铁路里程突破11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260万吨、电力装机270万千瓦。 对外经贸进一步拓展。进出口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2%和21%,占出口比重分别提高3.1个和3.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玩具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长9%。对中东、拉美、澳新、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5%;对欧盟、东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100亿美元,增长23%。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67个。三大主导产业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30%;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增长45%。 市场消费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5亿元,增长20%,其中城市零售额2586亿元,增长23%;农村零售额1239亿元,增长14.2%。消费结构升级,汽车零售额增长21.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服务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商品消费支出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6%。 (四)总体有效。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发展的效果、效益、效应日益显现,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质量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33亿元,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比上年提高6个点,企业利润575亿元,产销率97%。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3.9%,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6%,连续5年稳定在4%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援助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3.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3万人、433万人、330万人,分别增长9.2%、6.6%、3.8%。19.31万城镇居民和77.35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9%。解决1.8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成6万人造福工程搬迁。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寄宿生免费提供营养早餐;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改造建设310所农村中小学宿舍和食堂。完成28所高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02%,分别比上年提高5.8个和1.01个百分点。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改造完善1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大剧院建成投入使用。改造提升261所乡镇卫生院,扶持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创历史最好水平,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分别取得3金2铜、3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泉州海峡体育中心建成投用,成功承办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6.3‰,连续12年低于7‰。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市场环境趋紧和资金供求矛盾等影响,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部分指标增速回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出口持续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企业亏损面扩大,保持工业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等。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又好又快。在外部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10%左右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我们要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带动,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省级资金,完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基本完成9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120公里海堤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沼气使用维护的技术指导,建成6万口沼气;实施农村路网拓展工程,完成普通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以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3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问题;启动重点县城区防洪排涝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续建全省气象和海洋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全省水文危旧站网。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较大幅度提高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加大“五新”示范推广力度,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农业品牌。落实化肥生产和储备扶持政策,确保农资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制定我省重点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5%、工业增加值增长12%,完成制造业投资1700亿元以上。推进重点港湾和产业集中区启动项目的建设,培育新的增长区域;加快戴姆勒轻客、漳州福欣不锈钢、厦船重工三期、南纸扩建、永林林板一体化、宁德聚合物锂电池等重点项目和300项工业技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围绕发展先进重化工业、重大产业链项目,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重点支持炼化一体化二期、中化泉州1200万吨炼油、紫金铜冶炼、金鹰林浆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强政银企合作,落实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贷款,加大财政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省内外市场占有率。做好煤电油运调度,确保供应稳定。落实多元化科技投入措施,整合省级财政资金,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产业技术提升专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6?18”项目成果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特色装备制造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成果转化。加快重点信息、光电、平板显示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完成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服务业在建和前期项目进度,重点推进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建设新增55万吨省级粮食储备库和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大创意、动漫、服务外包、软件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60亿元,增长15%。安排重点项目526个,总投资1119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47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51个,预备重点项目175个;计划建成投产120个,新开工130个。铁路方面,投资200亿元以上,建成温福、福厦铁路和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龙厦、厦深、向莆铁路和一批疏港铁路,新增快速铁路503公里、电气化铁路改造里程183公里;加快推进新一轮铁路建设十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赣龙铁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铁路等项目。高速公路方面,投资240亿元以上,加快在建16条、合计里程1448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9条、合计里程600公里高速公路。港口方面,投资70亿元以上,建成13个深水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重要港湾大型集装箱、大型散货等深水泊位的建设和前期工作。能源方面,投资390亿元以上,建成一批燃气机组、大型燃煤机组和风电等项目,新增电力装机370万千瓦;加快建设宁德、福清核电,争取具备条件的备选场址进入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开工建设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完善全省主干电网建设,推进特高压、与省外联网工程前期工作,形成500千伏环网网架;开工建设LNG二期管网工程和一批中型煤矿项目,推进煤炭中转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努力保持外经贸持续增长。充分挖掘各种潜力,实现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不低于80亿美元。落实促进外经贸发展的综合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出口;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培育出口增长点;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力保市场份额。加强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扩大信保融资规模。鼓励进口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精心组织投洽会和旅博会、花博会、林博会、茶博会、艺博会、海博会等重大商贸活动,做好签约项目的报批、促批和跟踪服务。推进闽港闽澳合作项目的落实,积极吸引侨力侨智侨资。 (五)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增加安排就业资金,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指导,落实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服务。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完善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抓好家电下乡工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繁荣社区商业,推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促进汽车消费稳定增长。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增加省级财政性资金补助,建设廉租住房3.5万套,其中租赁补贴1万套,多渠道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加强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价格监测,保障市场供应,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信用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减排设施建设,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完善差别电价、脱硫电价、替代发电、区域限批等政策, 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加快脱硫工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23个污水处理、27个垃圾处理项目,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1个百分点;实施200项节能重点工程,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淘汰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生产能力;推进5家国家级、94家省级企业、12个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土地、岸线等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加快修编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主要港区控制性详规。加快治理“五江两溪”、主要海湾和近岸海域,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湿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保护。 (七)拓展闽台交流合作。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提升通关服务水平,完善对台邮件处理中心,做好海上直航、包机直航和福州、厦门两岸邮件封发局的工作。加强与台湾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加大产业合作项目推进力度,扩大闽台金融、物流等领域合作。继续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提高闽台农业合作层次。进一步发挥“小三通”优势,培育海峡旅游精品线路,扩大赴台旅游规模。拓展两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交流,办好海峡论坛、妈祖之光、海交会、台交会、文博会等交流活动。 (八)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投资及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妥善解决人员安置等改革涉及的相关问题。加强指导协调,落实推进农村改革、省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方案。进一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服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认真实施湄洲湾港口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提高厦门港一体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九)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工程,改造建设3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加快市、县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扩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新组建一批县级职教中心,抓好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推进重点高等学校建设;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实施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规划,两年内消除D级危房,重点建设未达到国家标准的甲类和部分乙类卫生院,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卫生院和万名乡村医生培训工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医生进万家”服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建成19个县级计生服务站。支持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完善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推进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工程、省档案馆新馆、省少儿图书馆等项目;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改建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加快建设省残疾人体育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开工建设一批城乡体育设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工建设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新建改建100所农村敬老院。支持城市公交体系建设,创建公交精品示范线路,购置更新一批公交车,补助一批公交中心停车场、首末站和停靠站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福州轨道交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老、少、边、岛和原中央苏区县等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资金拼盘,确保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力争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1.4%。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稳定。 各位代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做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福建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附图1 2005-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 附图2 2005-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附图3 2005-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增长
附图4 2005-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增长
附图5 2005-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
附图6 2005-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 附图7 2005-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附图8 2005-2008年外贸出口总额
附图9 2005-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
附图10 2005-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附图11 2005-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附图12 200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