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政治任务。2018年以来,广西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理论武装工作的部署要求,为继承弘扬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党的理想信念的优良传统,推动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了“新时代讲习所”。笔者作为一名宣讲员,走进各个基层“新时代讲习所”,开展了面对基层群众的理论宣讲。
要开展好一场理论宣讲,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了解:
一是了解宣讲内容。“新时代讲习所”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每位宣讲员宣讲时长在15-2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么多的理论知识向基层群众讲清楚、讲明白,就需要我们宣讲员首先对宣讲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对普遍应掌握的政治理论、政策规章、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应提炼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向人们广而告之,以便遵守执行。对需要学深悟透,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内容,则做重点阐释。要了解理论热点的新意之处,撰写人们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宣讲稿,用大众的语言传授高深理论,用具体的事例解释抽象的概念,让听众更加容易接受。同时要及时搜集人们对理论热点问题的看法,掌握其认识程度,分析其差异,找出其原因,不断对自己的宣讲稿进行修改完善,力求讲得更加出彩。比如笔者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宣讲的时候,把需要群众掌握的要点提炼出来,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再通过具体的事例对“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了阐释。听众普遍反映这样的宣讲他们能够听得懂并且记得住。
二是了解宣讲对象。“新时代讲习所”到农村、社区、车间开展基层理论宣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青壮年务农及外出打工现象普遍,常年留守的多数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在社区,参加理论宣讲的大多为离退休的老人;在企业,虽然有很多青壮年和社会中坚力量,但是处于生产一线,业务压力大,少有时间参加基层理论宣讲。那么,我们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宣讲对象的情况,有所侧重。针对理论基层薄弱的农村妇女、老人、和孩子,要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进行宣传;针对生产一线的车间工人,以5-10分钟的“微宣讲”为主,选取典型、总结经验,为生产加油鼓劲;针对有一定理论基层的社区离退休老人,可以采取互动式宣讲,让老党员各抒己见,在共同探讨的氛围中加深听众对理论要点的掌握。比如笔者到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新民社区开展“改革开放40年”主题宣讲的时候,就和在场参加理论宣讲的离退休老党员们聊起了当年的“三转一响”,通过“四大件”的变迁,一起畅聊改革开放40年我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得到了听众热烈的响应。
三是了解宣讲当地实际情况。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开展理论宣讲的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我们宣讲的理论和当地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又通过理论宣讲,提高群众的认识能力,对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比如笔者到有“南方的吐鲁番”之称的桂林市全州县枧塘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宣讲的时候,就注意把枧塘镇万亩巨峰葡萄种植核心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进行阐释。当地群众表示,听完宣讲后才发现原来“乡村振兴战略”就在自己身边,感觉更有干劲也更有信心了。作者: 朱雀
如何克服宣讲的紧张情绪
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我们经常要走进各个“新时代讲习所”面对各种不同的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对于新手宣讲员来说,难免会觉得心理紧张。那么,我们在开展宣讲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克服紧张的情绪呢?经过自己的宣讲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成竹在胸,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对自己宣讲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学深悟透,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容,把理论要点提炼总结出来,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或者爱好的领域,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融会贯通撰写成通俗易懂、便于大众理解也方便自己记忆的宣讲稿,争取把宣讲稿背熟,做到脱稿宣讲。准备充分自然成竹在胸,即使闭上眼睛也能说个一二三四,也就没那么容易紧张了。
二是做好预判,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开展宣讲前,要对自己宣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一个预判分析,比如前去宣讲的是农村还是社区?前来听课的是什么年龄段为主的群众?宣讲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泰然处之,也就自然不会紧张了。
三是做好开场,调动现场气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对一场宣讲而言至关重要。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成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能为我们接下来的宣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笔者在撰写宣讲稿的时候,会准备一些引人入胜的哲理小故事、一首精彩的打油诗、一些趣味猜谜作为开场,先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开始进入正式的宣讲。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听众都集中了注意力,我们再开展宣讲自然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四是随机应变,做好多手准备。我们在宣讲稿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多变,在整体结构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多准备一些素材资料待用;同一个宣讲主题也可以准备两种不同风格类型的宣讲稿,以便不时之需。比如笔者在赴百色市田林县某个村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宣讲的时候,发现另一位比我先上场宣讲的宣讲员宣讲的主题、内容、风格都和笔者的宣讲稿相似,为了避免听众产生审美疲劳,笔者在宣讲稿主题、结构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宣讲内容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全面分析改为抓住“乡风文明”这个要点进行重点阐释。由于早有准备,虽然开场的时候稍微有点紧张,但是很快就放松了下来,顺利完成了宣讲。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理论武装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但是,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理论基础薄弱的群众,如何在一场10-15分钟的宣讲里让听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就很考验宣讲者的讲课水平和控场能力。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如何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持续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对我们所讲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甚至印象深刻,经过不断宣讲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吸引听众注意力。
一是用形式吸引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打通实际工作“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任务落实的最后环节。广西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积极探索,将宣讲内容融入戏剧、小品、歌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如百色市探索开展“板凳圈”宣讲,宣讲员和群众搬起小板凳,在田间地头演一段快板、拉一拉家常,这些举措看似平常,却能使讲的过程轻松愉悦,让听众觉得亲切自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乡土话”,让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时,在宣讲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变换多种形式的方式,不断吸引听众的注意力。15分钟的宣讲,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把普遍应掌握的政治理论简明扼要地向听众讲清楚;用5分钟的时间讲案例,用具体的事例解释抽象的概念;再用最后5分钟的时间开展互动,在趣味问答中强化听众对宣讲主题的记忆。
二是用故事吸引人。以故事为载体的理论宣讲最有感染力,也最能吸引人。宣讲不是演讲,不需要慷慨激昂、词藻华丽,只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把自己定位为老百姓的身边人,为老百姓讲述身边的故事,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越是平实质朴的语言,越是平凡真实的故事,就越能打动听众。我们在撰写宣讲稿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注意挖掘自己身边真实的事例,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比如笔者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宣讲的时候,就和听众讲述了自己的阿姨是怎么从一个只会种红薯的农村妇女转变成百香果种植能手,还学会了电商销售实现脱贫的真实故事,以身边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来诠释“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得到了现场听众的认可。
三是用幽默吸引人。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在抗大讲党课。他授课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发,而是从抗战的现实讲起,或嬉笑怒骂,或当头棒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员们听了他的课,思想豁然开朗。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会议上发言、调研时讲话,还是在出访时演讲,都喜欢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传达深意、感染他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许多这样的金句都生动而风趣、形象且深刻,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回味无穷。普通的宣讲员没有办法像毛泽东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金句迭出,但是我们在宣讲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者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来为自己的宣讲增色,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可以拉近宣讲者和听众的距离,让我们的理论更加容易入脑入心。原创: 朱雀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