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经验交流汇报材料——“微宣讲”为群众献上理论大餐 [打印本页]
作者: 二猫 时间: 2019-7-7 00:36
标题: 经验交流汇报材料——“微宣讲”为群众献上理论大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如何第一时间宣传普及好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何让广大党员群众尽快知晓其内容、清楚其内涵、明白其要领,如何充分发挥其廓清思想迷雾、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基层思想理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市积极转换传统理论宣传工作思维,注重从微小处入手,通过培育“微讲师”、精选“微话题”、营造“微场面”、用活“微技巧”,广泛开展党的系列创新理论“百姓微宣讲”×多场次,切实增强了理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了大成效,凝聚了正能量。
* R0 Y% U, k" D8 E
5 I$ ^* f$ M4 U9 ?
8 K2 I& C4 D7 g
o8 y5 |! i; C- G4 ?4 U1 I培育“微讲师”,解决“谁来讲”的问题
; U8 g* z/ G4 L V7 o" n8 z. V
. Q* Q y) C* X+ ^( k) m/ _9 U
3 ?; ]$ w0 Q" P! Q B# S. h9 S$ I' m1 s' q
以往的理论宣讲,各级宣传部门、讲师团都是从市直、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一些领导干部、教授学者、社科专家等组成理论宣讲团,实行从上往下派宣讲队、宣讲员。但在实际工作中,越到基层,越深入群众,反而是一些“本地人”“土专家”的宣讲,更对老百姓“口味”,更受老百姓欢迎,更能留人留心。为此,×市把从上往下派宣讲员与从基层就地选拔培养宣讲员结合起来,不断充实宣讲员队伍。
9 ]1 T9 a1 c3 R5 f1 t
+ N7 Y0 Y; J# g% u; n% f' ]- O6 F1 f
9 a: g$ {# w0 D: ^* g4 r: P; _7 s# j! M9 a, o' J, V
一是面向基层“选”。从村干部、老干部、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民间文艺工作者中,精心挑选一批讲政治立场、懂基本政策、善用群众语言的基层能人,把他们吸纳进宣讲队,作为“微讲师”开展宣讲。比如,×县把民间艺人纳入宣讲队,×县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加入宣讲队,×市把退休老干部吸收进宣讲队,组成了一支支群众喜爱的“草根”宣讲队、“布衣”宣讲队。目前,×市共有这类“微讲师”×多人。
0 ~5 K: j% L8 i+ ~+ t# ~& X% Z
+ ]( {3 i# ?0 c& p0 G
3 ?1 B0 u$ r: Z1 ^
/ t1 W9 o$ p& @! d# X G- B3 M
二是组织专家“训”。基层选上的宣讲员也有一些局限和不足,我们针对“微讲师”理论水平不高、对政策掌握不多等问题,集中选派一批理论专家、理论骨干,对这些基层选上来的“微讲师”“土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培训。通过专家讲课、观看视频、试讲观摩等学习方式,给他们补理论知识,补宣讲要求,补语言文字,补工作纪律,帮助他们熟悉政策理论、会议精神,掌握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现在,×市每年都会集中组织一次“理论骨干培训班”。
; W# ~/ o5 t& o4 o2 C- S2 r4 Y2 a; @; v- J% |. D8 n
* E: _9 B8 ^& g( ~2 b, Y% c3 _: m7 b& g* O' r6 Q
三是实行专兼“配”。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时,注重“专兼搭配”“新老结合”,科学调配力量。每个宣讲小分队由*~×人组成,其中配备一名专职人员,一般由市县的宣讲能手、理论骨干、讲师团成员组成,以此提升整个小分队的理论水平,把握整个宣讲的节奏、纪律,及时回答现场听众提问,帮助群众解疑释惑,确保宣讲效果。
4 @5 E9 \1 C) z) M/ F9 b+ r
) J p _! @4 ~6 D; s& z$ C4 A0 T
# R! m- { @! a! r) W
3 }$ F0 n& c% J/ C; K
6 n2 q# g0 c" Y) a
2 q4 F( T% i$ I提炼“微话题”,解决“讲什么”的问题
F, V8 Z' o1 D
. X: C3 k+ i6 }' `0 ?8 t# o8 U
1 D5 `7 ?' i: j2 [
& V9 B2 d# w) Z9 j9 b+ |针对理论宣讲到底“讲什么”的问题,×市紧扣中央大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密切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将大政策、大理论细化,精选一批短、小、实的“微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使理论宣讲更加接地气、近民意。
% K4 N1 o8 ~5 y' W
7 h) Q0 h" Q& a' s* {& U7 w8 d
; ?( a! v: \# N, b
+ {3 i2 S, d: g9 i6 g一是细化上级参考话题。每次宣讲,根据中央、省委提供的宣讲提纲,结合实际,将其细化、分解为一个个小主题、小话题,做到紧跟中央、紧贴基层。如在宣讲三中全会精神时,重点突出全会确立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改革价值取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热点问题,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等内容;在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时重点突出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举措等;在宣讲五中全会精神时重点突出“十三五”规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引导群众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8 j* T3 }, n% R+ v7 N" M: f- v% H/ ~# {$ j# F8 f
! |9 J+ y. Y! |( j
3 N5 [* m0 g% @; n% a# ?二是讲好××本地话题。在宣讲过程中,要求各级各单位按照地域特征、部门特色自己再确定一批微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宣讲。如在宣讲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时,把×个县市与×个城区的宣讲重点区分开来,各县市重点宣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建设等。还比如,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则重点对计生新政策和深化基层医疗改革等政策进行宣讲。
) E7 L1 P# S( w
' q+ W, m. @, ?# T
* o* u9 ~' p" @' c* [3 C9 D3 r. C
; c/ D7 p+ c ?2 s% ^% z6 y- k1 f: i8 Z+ K
三是回应群众关切话题。宣讲中,充分考虑群众在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实际需求等方面的不同,积极开展“点单式”服务,由群众自己定话题,宣讲师作宣讲。在重大理论宣讲之前,组织基层单位通过调查摸底,先征集一些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如在宣讲三中全会精神时,×区、×区针对村民对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政策的需求,将三中全会关于农村低保、社保、医保等政策话题编写成快板、三句半,进村入户进行宣讲;在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时,×市以本地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为基础,设置了×余个特色话题,把依法征地拆迁、依法土地流转等群众关切的话题纳入宣讲内容,通过一个个“微话题”,将中央的“大政策”讲明白、讲透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7 ]7 _$ `5 u6 n; U0 T' b+ g
0 P6 ]. K/ n& ?0 Q9 E
* ]" C# q a/ i* D6 n" E
( A8 ?' N+ p% J3 P' Z5 d/ F. F营造“微场面”,解决“在哪讲”的问题
; g& X6 ~5 D P. o
" ]" q. x1 E7 g5 h8 \
) q6 {! N* U; n- i/ n
; t) b9 y! v) t4 v4 q
平时开展理论宣讲,宣讲地点一般在政府会议中心、人民大礼堂、基层单位会议室等,这些地方主要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宣讲对象多为党员干部、企业员工,造成理论宣讲工作“体内循环”较多,与老百姓的距离较远。为此,×市转换思维,积极利用基层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等,尝试将宣讲地点拓展到群众之中、百姓之间,营造一个个“微场面”,促进微宣讲的全覆盖。
5 {8 \ a9 ?' ~5 |1 f9 ?$ y5 d
2 e4 i4 A, f. z( D2 ^5 d
/ Q/ p3 H" S5 k) ?# K
' L K( m" z* u$ W( f# Q3 o一是用好“微讲堂”。×市各类讲坛数量多、种类丰,有“×书院大讲坛”“雁城市民讲堂”“双尊书院大讲坛”“杜陵书院大讲坛”等大小讲坛×余个,各地各单位还有一批“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宣讲中,将这些基层文化载体充分利用起来,让理论宣讲深入群众身边。宣讲三中全会精神时,依托“×书院大讲坛”,多次邀请社科专家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讲课,全市各行各业×多人聆听了宣讲;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依托*所“市民学校”,深入各街道社区宣讲,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各级文明单位依托“道德讲堂”,让干部职工自己备课、自己讲,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 |8 l5 | t% U* u9 X6 R
- d' I' U& \) q e5 F8 t- x& v
6 F, V% f3 \( F. Z x [ B7 y9 J; C! O7 X
二是用好“微阵地”。目前,×市共有×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个农家书屋、×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这些阵地覆盖广大基层,平时群众开展活动较多。为此,该市借助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村)活动中心、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等,印发宣讲资料,利用本地“微讲师”开展宣讲;开展理论知识竞答、文体活动等,吸引群众参与;组织群众观看视频、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有效扩大了微宣讲的覆盖面。
, P, d# k; I7 Q @, x
; j5 j# j% g1 w: L, N* J
1 {3 ~7 R! Y- A7 x. i- U3 h8 T/ `# N3 ^5 u* d ^
三是用好“微广播”。农村交通条件不发达,有些村民没有住在村镇中心,往返宣讲点听一次宣讲不容易,费时耗力。针对这种情况,×市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喇叭“村村响”,组织宣讲员在农闲时间播放全会精神宣讲音频资料,借助基层流动宣传车进村入组进行广播,把微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把全会精神传播到了基层的每个角落。×县、×市开通广播电台、农村广播“村村响”,每天定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惠农政策、改革政策、法律知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国家大政方针。
! e' \ A* F. f; i9 H8 r
/ J0 Q0 i2 K |2 f
. E7 @. `, {. |) ?( m8 ^
% ]) T7 S3 {# `( D. w0 x善用“微技巧”,解决“怎么讲”的问题
. h8 E6 \0 |& c, c q
( `2 z1 `4 {& Q) D' o; v
+ Y! r% A0 F3 z6 Q. O5 O
8 {( [( a2 ^4 o! t理论宣讲理论性、政策性强,讲不好就容易让人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如何让基层干部群众在听宣讲的时候人留得下来、心静得下来,认真听完,成为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为了增强宣讲效果,×市在开展理论“微宣讲”过程中,有效运用了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讲“微技巧”。
* L7 g! Q, B* L1 q2 B. Q! F, v- I; ^# |1 E9 ]( @ b3 Y9 t
G4 k( \& h7 g: F$ B2 J& o% p: u5 `
一是讲好“百姓话”,让群众易接受。宣讲小分队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讲好“普通话”的同时,充分考虑地方语言特色,用“地方人”讲“地方话”,用“百姓情”讲“百姓话”,做到了一地一语,让老百姓倍感亲切。该市×区×乡*村年过七旬的何祚英义务参加了宣讲队,每次市里组织“微宣讲”时,他就用“拉家常”的方式在本村巡回宣讲,作为宣讲典型被全市推介。广大群众纷纷表示,以往听惯了“官话”宣讲,现在听乡音乡情,倍感亲切。
* Q$ R; ^' s6 k
! J) U9 Q2 P9 R3 T- L' i
! _9 t9 }# `4 d; [ F/ {+ X9 @5 E
' I* [: b. j, f$ B二是借助“民间戏”,给群众添乐趣。利用丰富多样的民间民俗文化样式,将全会精神、创新理论主要精神融入其中,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在广袤的×大地上演出宣讲,深受群众喜爱。×县民间艺人自编自演渔鼓《三中全会定目标》在各类演出活动上宣讲;×县俏夕阳文艺队采用腰鼓、快板、秧歌等形式,深入各个乡镇开展宣讲;×市离退休干部宣讲队,用24天时间,将五中全会精神编排成×个文艺节目,寓教于乐,红遍了整个×。
, B! P% j) H" d# i
) X2 x3 @3 Y- W# y0 [% X0 H9 g
+ K& V" o, V/ G9 b
" P3 [6 ?1 t1 {" P) _
三是利用“微发布”,为群众解疑惑。面对群众高涨的理论需求,积极采取“微小发布会”的形式,深入偏远乡村、屋场屋后、建筑工地,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县的一支宣讲队,冒着小雨,踩着泥路,到离县城×多公里的红叶村,在村民建房工地上,利用午饭时间在餐桌旁开展宣讲。×区在*村部的大樟树下建立“政策宣讲角”,被村民称为“樟树下的新闻发布会”。这些做法,不仅让理论在基层生根,更让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9 H4 R( a; p0 d6 z& `2 m5 V
8 L4 l0 n- z6 M P
$ b1 v2 ?& B' w- e2 E) f6 | D E( Z
* k3 h# C% |" L. V. ~启示与思考
; S" O% {; C$ b" i% q, y# ^* N0 a! b5 I. D
- b% ]! U8 v9 I* t# O8 h# a6 ], R6 k1 y8 f4 x) z6 x
一、理论宣讲立足基层才有生命力。理论只有覆盖到基层、普及到基层,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理论鼓舞人、凝聚人、指引人的作用。在开展理论宣讲的过程中,尤其是市县乡等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必须在吃透中央重大理论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基层生动实践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才能真正让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市开展“微宣讲”活动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在于它找到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共鸣处,由此才焕发出基层理论宣讲的蓬勃活力。
2 m* T$ `& F' x, d$ H) [' L/ E, ~7 m5 j. {, F" |
/ ]* G& x. W9 u2 V4 |; m$ n, c! L1 c+ ]2 C) A! h
二、理论宣讲紧贴群众才有感染力。群众工作法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积累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制胜法宝”,用到理论宣讲工作上来也同样有效。理论政策,为群众所制定,理应到群众中去。×市开展理论“微宣讲”,做到了群众有什么样的理论需求,我们就有什么内容的理论宣讲;做到了群众既是受众,也是主体;群众既能做听众,也能当“讲师”。真正让群众参与到理论宣传工作中来,让群众得到理论教育,受到理论熏陶,同时又引导群众用学到的理论政策去指导实践,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自然而然也就让理论普及工作充满了感染力。
% J6 ~/ B* Y& U- a( `' M0 K8 g, |% v; a* ^1 V
% _0 W4 {7 H- r* i5 U# U4 g
3 O5 K5 C/ g0 q三、理论宣讲创新方式才有吸引力。创新,是一切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重在创新,重点要抓好理 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市创新开展理论普及,推出理论“微宣讲”活动,就是基层工作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创新理念、打破常规的生动实践,也是手段创新的有益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市通过培育“微讲师”、精选“微话题”、营造“微场面”、用活“微技巧”,让理论宣讲工作变得更加清新,更加接地气,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成效。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