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细节篇:
咣当一声,众人侧目
不要迟到。这是机关人的基本素养,是红线,轻易不要逾越。有的人生活中散漫惯了,上班之后也是这个作风。开会迟到,上班迟到,借口多多。
其实再忙、再有事也不差那么几分钟。从做事的角度说,守时是一种端正的工作态度,不守时的人很难被领导和团队信任。
从办公室或会议室出来时不要使劲摔门。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确实有很多干部忽视。
有时大家开着会,个别人出去打电话、上厕所,信手那么一甩,咣当一声,众人侧目。从别人的办公室离开,也应该注意轻关门,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有过堂风,门一开风一抽,力量很大。
事实上,人的修养更多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中,体现在对周边人的谦让和照顾上。
请示报告篇:
能当面汇报尽量不打电话
有事需请示时,尽量当面汇报,不打电话。当面汇报可以有面对面的交流,方便沟通意见。此外,领导要做决策也需要时间去思考,打电话承载不了这个任务。
因私事向上级请假,尽量要提前。“请假”本身就意味着“请示、给假”两种含义:你请,别人给,程序上不能错。不要发短信简单告知,更不要先斩后奏。
比如笔者就收到过“我明天要出去旅游”这样的请假短信。这不是请假,这是通知。不同意吧,人家票都买了;同意吧,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
不只对过程负责,更要对结果负责。一次,第二天要开会,笔者让一名工作人员通知,可第二天人不齐,笔者问他怎么回事,他却说“反正都发了短信”。接着,他又说对方没回短信。这就意味着,在不清楚对方是否收到短信的情况下,他就不再过问事情了。
这种“你让我做,我也做了,至于结果和我没关系”的思想要注意避免。做事,做了不是目的,做到位、做到最佳才是目的。
养成反馈过程和结果的习惯。比如,有时笔者把文件转给某人落实,他领完文件后很长时间都没回消息,笔者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落实,怎么落实的,有没有困难,还要去找他问。
另外还有些事情是层层落实下来的,上级领导安排到直接下级,再安排到具体工作人员。反过来也是层层负责,上级领导会找直接下级问结果,不会找具体人员问。所以及时反馈、掌握进度是很重要的。所以紧要的工作要马上反馈,不紧要的工作在适当的时间节点进行反馈。
处世为人篇:
比起“滑头”,领导更喜欢真诚的人
工作中,犯错后要先承认,然后再讲述理由。笔者见过有些机关人,一旦被发现工作出了纰漏,总是不断地强调客观的原因。
笔者理解他们的感受,出错了,怕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但问题是,这样的态度恰恰是领导最反感的,觉得你这是在推诿搪塞、逃避责任。
要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机关人事关系复杂,有些人会有害怕露怯的心态,可能会表现得谨小慎微。但若是总试图让别人看到好的、不看到坏的,那也不好。
在别人心里,那些过分油滑,在自己面前一直戒备的人,是不足以信任的,太完美了反而假。年轻人都会犯错,只要认真、坦诚面对,错误也是进步的开始。
不拿人情来替代规则。笔者刚上班时有过这样的教训——
“那时我从A科室调到B科室,A科室组织一个会议忙不开,找我帮忙,我想的是大家相处的不错,部门之间应该互相配合,就去了。当时B科室的领导没说什么,但后来他提醒我,说如果你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忙,没问题,但在工作时间,就应该走正规渠道,而不是你自己擅作主张。”
之后想来,工作时间,大家的确不能完全按照感情和喜好用事,该讲的程序和规矩得讲,该有的界限得有。
工作方法篇:
正常询问被“反问”,很堵心
凡事不能想当然。人都有思维惯性,“我想应该是这么回事”是靠不住的。
比如笔者问某个同事,“你材料上写的这段,确实是出自某某领导讲话吗?”他随口说:“我觉得是。”笔者回去一查,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工作中因为想当然造成的失误特别多,所以别依靠自己非常有限的经验去处理,忽视应当进行的查证和检验。
不要经常用反问句或者设问句。这些句型具有攻击性,特别容易招致反感。比如笔者问某人:“你通知某某开会了吗?”他回答道:“我通知他办公室主任了,这没什么错吧?”这个回答就特别叫人堵心。因为问起这件事,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这样撇清自己,反而起了反作用。(来源:廉政瞭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