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以及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服务新农村建设教育工作,突出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我市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突出重点,促进教育发展活力增强
1、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实施支教帮扶工作。认真贯彻《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人数为228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习人数为245名;委托南平师专培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 50人。委托南平电大培训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50人。各地还对到农村支教帮扶的城区教师制定了具体优惠措施。如武夷山市实施“惠师工程”,旨在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农村学校英语等较薄弱科目师资力量。动员鼓励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参加当地文化志愿者辅导队伍,市直在延学校共选派12名音乐等艺术类教师,作为志愿者辅导员,利用假期等时间到农村开办培训班,举办夏令营等活动。二是结对子,实施学校帮扶计划。下发《关于实施南平市新农村建设学校结对子帮扶计划的通知》文件,精选40所城区示范学校、达标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从管理、物质、送教、培训、活动等五个方面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同时,通过山海协作方式,加强泉州学校与南平薄弱学校间的协作、帮扶。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一是调整专业建设。今年,采取学校自我调整与全局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停办了重复设置、招生困难、与闽北产业经济关联度低的长线专业,开办了与新农村建设和闽北七大产业密切相关的化工、纺织、烟草、机电(电线电缆)、药剂、涉外护理、航空与铁路服务、服装设计与制作等新专业,适应了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共设置了70余个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加工制造和信息技术为重点,文、理、教、卫、财诸类兼容,突出旅游服务与生态农业的专业体系。二是实施重点专业战略。按照“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标准,评选省、市级重点专业,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今年,省教育厅批准了我市申报的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和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的茶艺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至此,我市的省级重点专业达到了8个,市级重点专业达到了20个。三是加大职业经费投入。从2006年起,南平市政府每年从市本级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切出30%的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补助款,用于扶持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今年共补助2005年职业技术教育专项补助款268.3万元。四是加强中职合格校创建工作力度。继续督促和指导光泽、松溪、政和三县创建中职合格校工作步伐。目前光泽的职教综合楼的建设正在顺利实施。松溪投入121万元建设1座学生宿舍楼和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政和投入216万元建设教学综合楼,投入资金20万元新添置联想电脑45台及必备实训器材。
3、加快课程改革实施进程。2006年秋季我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下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南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召开南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动员大会。成立相应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组、南平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南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委员会及各学科教材评议组,组织对2006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实验使用的教材进行评选。确定省级样本校7所、市级样本校8所,辐射、带动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健康发展。组织全市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高中校教师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全员通识培训;暑期举办全市高一全体任课教师的学科全员培训,聘请师范大学教授、学科专家、课改专家等授课,共举办六期培训班, 14个学科近2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4、认真开展南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召开“南平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试点校阶段工作会议”、“南平市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编写工作会议”,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编写工作。及时做好国家级“综合实践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我局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先进研究单位,《课程区域推进课题研究报告》获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一等奖”,使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5、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取得成效。全市第六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共收到108件作品,创历届最好记录。选送20件作品参加省第六届自制教具作品评选活动中,我市取得了历届获奖件数最多的一次,共有12件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南平市教育局荣获全省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团体总分第二名。今年我省报送参加全国第六届“海尔杯”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共20 件作品中,我市入选的4件作品在全国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延平区夏道中心小学蹇颖、雷木俭两位老师自制的教具——多功能小学数学教学演示板,在青岛“第六届(海尔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省1988年以来在此项比赛中获得的唯一殊荣。
6、加快推进职教园区重点项目建设。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拆迁征地工作已进入签合同阶段。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南迁”的方案更加成熟,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于5月份正式与南平经贸学校进行合署办学。
二、突出保障,促进教育惠民政策落实
1、全面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杂费工作。全市执行免杂费学校1971所, 29.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所需资金由省、县财政专项补助5339万元,其中,省财政下拨专款4129万元,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210万元。
2、积极实施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今年“两免一补”学生数为14411人,其中:小学生8161人,初中生5118人,特教学生1132人。省上下拨2006~2007学年免教科书专款170万元;对全市281名盲、聋哑、弱者三类残疾特教学生实施“三免一补”,省、市财政共下达“三免一补”经费17.57万元。
3、推进“农村教育菜园子”工程。年初,我市全面启动实施“教育菜园子工程”。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实行农村中小学寄宿生伙食补贴。各县(市、区)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选择、确定6所有一定规模、在本县(市、区)具有代表性、能起示范效应的学校(小学3所、中学3所),因地制宜实施“教育菜园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关爱农村寄宿生活动”。目前,我市农村475所寄宿制中小学落实“教育菜园子工程”林、竹、果、茶基地13011亩,菜地245亩。
4、抓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2006年计划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72项,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1万平方米,总投资5400万元。全年72个项目全部竣工,施工面积达96067平方米,6.1万平方米危房全部消除,完成投资5542万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2.6%。
5、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即“关爱楼”)建设工程2006年计划完成30项,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1260万元。全年30个项目全部竣工,施工面积达20563平方米,完成投资131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1%。
6、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市首批“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县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浦城县
7、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今年,全市统筹安排了39所公办学校和2所民办学校为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读学校,共接收农民工子女7405人,免收借读费708.89万元,减免杂费、课本费15.41万元。
8、济困助学机制不断完善。全市教育系统采取减、免、缓、补助等措施,切实为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入学问题。积极会同市财政局,做好280位中职学校贫困生助学补助工作,每生补助510元,共补助14.28万元。争取省厅下达的企业家黄如论的助学金280万元,为200位考取高校的贫困新生每人发放3500元的助学金,这项助学金将持续四年。8月,由闽北日报与加多宝集团联合举办的2006年“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公益助学活动,我市共有15名寒门学子每人得到5000元资助,顺利迈入大学校门。市教育局资助全市2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发放资助款2.2万元。
9、积极推进全市学生平安保险和校园方责任保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上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宣传,起步工作成绩喜人,位居全省前列。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共为214083名中小学生投保了校方责任险,保额达到428166元。2006~2007学年,全市中小学校为309053名学生投了校方责任险,保额达到1139802元,为学校转移教育风险,建设平安校园奠定了基础。
10、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内控建设,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电子票据、国库统一支付制度,全面执行财政收支预算,坚持原则把好制度关,提高了审计监督效益。一年来,执行政府采购53笔,执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2834万元,核减不当支出19笔,节约资金26.3万元。
三、突出质量,促进教育发展水平提升
1、“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稳步推进。今年4月,我市申报的南平一中等8所“省级素质教育先进校”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抓好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启动年工作,配合省上对光泽县2005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取得了“五优一良”的好成绩,并对顺昌县“双高普九”进行了省级验收前指导。
2、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幼儿园深入开展幼儿“区角活动”课题研究工作。11月下旬,幼儿区角活动经验成果在美国学术会上得到充分展示,进一步推广南平市幼教课改新成果。组织对2004年申报的省幼教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立项的五个课题进行结题验收,其中南平实幼、建瓯实幼、建阳实幼研究的课题获省优秀课题奖。同时组织全市幼儿园申报“省幼儿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共有6个课题申报成功。
3、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普通高中48所,在校生达60878人。3月,南平八中跻身成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成为我省民办中学第一所达标的普通高中。至此,我市优质高中增至24所。
4、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自主调整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200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录取新生21019人,比去年增加了0.25万人,增幅达14.1%。有中等职业学校27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专5所,省部级重点中专4所,市级重点中专1所,市本级中职学校在校生3.6万人。
5、地方高等教育有新发展。全市普通高校今年招生3437人,在校生11281人。12月,武夷学院(筹)接受教育部评估迎检,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评估要求。
四、突出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庆祝第22个教师节,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南平市直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共有27名教师获市级奖项。我市有49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获省级表彰,其中,21名为省中小学特级教师,12名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16名为省优秀农村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全市144位骨干教师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学科骨干培训和国家研修班培训,23位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行政管理者参加省级研修班培训,15位高中校长参加省级研修班培训,59位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参加市级研修班培训,67位中小学校长参加市级岗位培训。组织举办中小学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和晋升职称培训班,321名中小学在职新教师接受岗前培训,98名中学教师参加晋升中级职务的职称培训,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晋升高级职务的职称培训。
3、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认真开展了在职教师、应届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的前期准备工作,精心组织申请教师资格证人员的健康体检,审核“两学”考试成绩和普通话测试合格证等,申请人员材料审核,符合高中、中职教师资格认定条件的申请人员共有569人,共认定高中、中职教师资格545人。
4、建立良性用人机制。与市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学校教师队伍流动管理的意见》,加强市直教师队伍管理,全年共清理整顿19位长期不在岗教职工。7月至8月,141名应聘者分别参加南平实验小学、南平高级中学、南平师范附属小学、南平剑津中学、南平实验幼儿园、闽北职业技术学院6所学校公开招聘教师考试,经过紧张而有序的赛课以及赛课评委的严格评审,27名应聘者分别被6所学校择优聘用。
五、突出特色,促进德育工作实效增强
1、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认真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抓好中小学生文明习惯和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举办全市未成年人“拒绝网吧”签名活动,向全市未成年人发放“绿色网吧”倡议书,举办倡导文明上网论坛,努力构筑“绿色网络空间”;举办南平市第一届家教论坛,组织师生家长1000多人参加“科学育儿观”家教论坛,开展“学会赏识,尊重生命”家教互动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学雷锋”活动及法律、卫生等系列宣传实践活动。组织我市初、高中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0人参加全省德育夏令营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德育论文”活动,49篇论文获市级奖,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进行交流。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选派300多名的大中专学生参加南平市第三届全民读书月活启动仪式;30万师生参与了南平市第三届南平市学校读书活动征文比赛,60篇获市级奖项,10篇获省级奖项;开展“万人逛书市”活动,分批组织在延大中小学生观摩书市书展;将武夷山实小编写的“八荣八耻三字歌”印发成宣传单,分发给全市每位中小学生,真正使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开展第三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全国“红色之旅”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全市有71位选手在“我为母亲河添秀色”演讲比赛中获得市级中小学各奖项,20万师生参加了“红色之旅”网上知识竞赛;各级关工委老同志还深入学校,围绕“八荣八耻”教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内容,做专题报告达3100多场次,受教育学生达34万多人。
3、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坚持“择优选拔、民主推荐、分级把关”评先原则,全市17个班集体、3位优秀学生、92名三好学生、54名优秀学生干部受到省级表彰。128个先进班集体、1054名三好学生、548名优秀学生干部被授予市级“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4、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步伐。南平、武夷山、松溪、光泽四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封顶,建瓯已重新启动建设。积极协调指导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和建设工作,南平、光泽等5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被省确定为筹建项目,到位省上资金875万元,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
5、体育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小学从一、三、五年级开始,中学和大中专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举办2006年“阳光下成长”南平市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参与学生30多万人,有23个单位、67人获市级各奖项。认真组织中央音乐学院和省自考办的音乐考级南平考点的报名工作,全市877人报名并分别参加了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古筝、声乐等九个项目的考级,比去年增加166人,比增23.3%。
6、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深入开展。我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市直属学校签订了《2006年南平市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2006年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共104份。12月,在建瓯召开的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现场会上,总结推广了建瓯市加强农村寄宿生安全管理、顺昌县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松溪县开通学生周末班车等成功经验和做法。市教育局参加“平安校园”演讲比赛和“平安南平”歌曲大家唱活动,获平安歌曲大家唱“组织奖”;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县(市、区)中、小学和当地交警大队共同组织开展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等多种系列教育活动。各地学校积极联系禁毒、交警、消防部门的干警进校开展禁毒、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达2000余场次,展出照片590幅,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000余份,直接受教育学生达15万余人次。
六、突出制度,促进教育廉政建设加强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认真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制定下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纲要、《2006年南平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意见》等文件,及时召开了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南委教〔2006〕6号)和《关于印发组织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教纪[2006]4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采取多项措施,认真组织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经过认真清查,全市教育系统共清理出各种回扣、折扣计250万元,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认真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深入直属学校进行规范收费工作检查,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主要负责人签订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书。8月份,在全市开展了“价格服务进校园”活动,全市共建立“价格服务进校园”在线网页平台36个,设立“价格服务进校园”专栏1800多个。
2、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纠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制定了《南平市教育系统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聘请了政风行风监督员,积极开展明查暗访活动,着力纠正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9月开学初,局领导走进由南平市政府纠风办和南平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接听群众热线,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关于教育、收费、行风等方面的问题,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的满意率达98%以上。
3、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机关建设以效能为本,效能以人为本”原则,致立于创建“公开、透明、文明、务实、高效”机关。一是抓实机关绩效考评工作。年初,表彰了南平实验小学德育处等7个2005年市属学校“五佳处室(年段)”。制定了《南平市教育局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八条措施”和《南平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建立便民服务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有效改善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政务校务公开工作。下发了《2006年南平市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南平市校务公开量化评估试点校活动。5月份组织召开了市属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交流推广。11月初,开展全市校务公开工作检查,不断促进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三是办理建议、提案有成效。2006年,我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4件,政协委员提案13件,“建议”代表和“提案”委员对我局承办的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规范信访工作管理,落实投诉工作责任制,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共接待群众来访11次,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126件,其中反映教育乱收费79件、师德师风12件,其它事项35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办理。
七、突出服务,促进教育发展环境和谐
1、创业竞赛活动扎实开展。一是认真落实市政府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引资任务,今年共引进内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650万元;引进外资项目1个,引进资金200万美元。二是主动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持有客商证的企业家子女及企业外聘“双高”人员子女优先入学的相关规定,解决了20位客商、外聘“双高”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三是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工作力度。围绕教育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向市委办、市政府办报送信息120条,采用110条,位居市直部门前列;采用各地各校来稿1000条,用稿900余条。利用南平教育网络平台,及时将各地信息编辑发送“闽北教育动态信息”375条;8月福建教育信息网开通后,向省上投稿112条,位居全省前列。《闽北日报》登载35条;编辑《南平教育信息》期刊40期(含《防汛抗灾简报》13期);其中,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教育菜园子工程、危房改造工程、防汛抗灾、课程改革等取得成效稿件引起重视,得到好评,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工作。调整充实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南平市教育局“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局机关干部、中小学校校长,并邀请市人大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座谈会;全市各校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义务教育法》,并组织师生进行《义务教育法》测试。积极参与南平市“
3、积极开展拯救患白血病的延平区东门小学张小兵活动。
4、认真做好双拥工作。以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创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通知》、《关于下达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责任任务的通知》和《关于出台照顾驻军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及时将有关创建责任落实到学校,落实到基层,并配合市双拥办深入到市属学校开展专项督察活动,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
5、积极为挂点村办实事。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挂点村各项工作。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光泽崇仁乡儒堂村、李坊乡杨里村和浦城县永兴乡永平村了解情况,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看望和慰问下派村支书。下拨专款3万元,师专、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浦城县、光泽县教育局也相应配套资金,共出资6.5万元帮助光泽李坊乡杨里村铺设水泥路面,帮助浦城县永兴乡永平村修建村文化站,购置图书等,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南平师专还为浦城县永平村送去图书300册,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加强对挂点乡镇铁山的工作指导。会同政和县教育局共同加大对铁山镇教育扶持力度,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师资培训、支教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切实提高铁山镇的教育水平。同时,确定两所城区优质学校分别与铁山中学、小学结对子帮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专门拨款30万元,用于铁山中小学校修建和改造等。
6、考试招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招生考试监督工作,实行“阳光招生”。成立招生监察组,对招生、考试全程监督,尤其加强对试卷安全、考场管理、考纪考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招生、考试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全年查处各类考试违纪舞弊成人高考9人次、普通高考3人次、高校自学考试54人次,均按照国家考试违纪舞弊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维护了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积极组织好自学考试和高中会考工作。全市学历考试共有12283人、24567人次参加76个本、专科专业、363门课程考试;全年度非学历考试中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总报考人数5849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报考人数5380人;教师资格认定“两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总报人数为1560人,2340人次。6月全市普通高中会考高一考生18380人,高二考生16534人,参加历史等6门学科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全省统一会考,总科次达135166科次,共21个考点,5000多个考场。三是中高考招生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普通高考全市报考总数22885人,普通高校录取我市考生15202人,录取率达66.43%。成人高校录取我市考生2585人,录取率为79.2%,比去年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中考和中招的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初中毕业生被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人数约41783人,比去年增加4069人,增幅为10.79%,升学率为74.81%;普高录取20764人,职业教育录取21019人,普高与职业教育录取比约为1:1.01,职业教育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四是大力推进普通话培训与水平测试工作。2006年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13场,参加测试对象3245人,合格率达97.3%。
7、抗洪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一年来,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发现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教育薄弱,办学条件普遍不足,初中学额巩固较难;二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亟待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高中总量不足,优质高中容量有限,资源紧缺;三是职业教育遇到困难,县以下职业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办学条件差,招生困难;四是高等教育实力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设置不合理;五是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小学生均经费普遍不足,运转困难。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不断推动闽北教育事业再创新局面。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