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工作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3-3 22:23
标题: 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来,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国务院国发[2005]35号、36号、38号,国发[2006]5号,国办发[2006]29号,闽政[2006]5号、14号文件为重点,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狠抓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至12月止,全市城镇从业人数38.15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06%,是近年来的最低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567人,完成年度任务106.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618人,完成年度任务110.8%,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8431人,完成年度任务140.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93万人,完成任务数131.8%;劳务派遣从业人数达3.72万人,完成任务103.4%。    1、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    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6年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将省上下达我市2006年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    2、出台促进就业政策配套政策    市政府下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南政[2006]综161号)文件,提出了贯彻国发36号、闽政5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同时,市财政、地税、劳动保障等部门也相应出台了《南平市本级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初步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比较系统、惠及面广的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3、劳务派遣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劳务派遣工作按照就业、培训、保障、维权“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运作,通过“四抓”,即抓规范、抓维权、抓服务、抓发展,劳务派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至12月底,全市劳务派遣人数累计达3.72万人,劳务派遣合作单位达286家,劳务派遣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比例分别达100%、93.5%、91.6%、70%、44%,均高于社会平均参保水平。省厅2006年3月份在我市举办“全省劳务派遣工作座谈会”,省劳务派遣协会于9月份和10月份分别2次在我市举办“福建省劳务派遣理论与实践研讨班”,对我市劳务派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4 拓宽用工信息发布渠道    为解决用工和求职信息不对称问题,着力打造六个信息发布平台:一是在各级就业中心窗口发布企业用工和人员求职信息。二是在《闽北日报》开辟 “招聘职场”专栏,从3月份起,每周星期四定期向公众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累计巳发布38期。三是通过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力信息员及时将用工信息传输到村居。四是通过南平劳动力市场网站和各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网站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到目前为止,点击人数达67万人次。五是在劳动力市场的外墙设立室外电子大屏幕,每天滚动播出用工信息。六是通过举办招聘会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求职信息。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招聘会154场,提供就业岗位25万多个,其中,市本级举办34场,进场企业876家,提供就业岗位55182个,入场求职69428人次,初步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11152人。    5、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继2005年12月底南平市政府在浦城召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后,我局在年初的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对推广浦城经验进行专门部署安排,8月份又在浦城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对推广浦城经验进行再检查、再推动、再促进。同时下发了《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广浦城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得到李川副省长和省厅的充分肯定。经一年来对浦城经验的大力推广,我市初步形成了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工作呈现明显成效的新局面。    一是探索建立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员补贴制度。浦城、顺昌、武夷山、建瓯等县(市)已实行村级劳动力转移信息员补贴制度,每月补助20~50元不等。光泽等县也计划给每个村级劳动力转移信息员每月发放20元和30元补助。    二是及时总结各地特色做法。形成了《浦城县实施增智就业致富工程的启示》和《延平区劳动力转移启示》2篇调研材料,便于全县(市、区)及乡镇借鉴。    三是省劳动保障厅于2006年10月、11月在浦城县召开了2期“全省推广浦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经验研究班”,将浦城经验向全省推广。    6、全力做好农民工工作    一是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市委常委、张兆民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政府办、市劳动保障局等2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南平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农民工工作。    二是率先出台了农民工实施意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2006]5号和省政府闽政[2006]14号文件精神,结合南平实际,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出台农民工实施办法,于2006年9月下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南政综[2006]248号)文件,结合南平实际,对中央和省上政策进一步细化,突出可操作性。    三是提出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措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闽北产业集中区建阳片区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保障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南政综[2006]256号)文件,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做出了具体安排。    7、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以工作成效、组织建设、抓好服务等方面为考评标准,在全市范围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通过劳动保障工作站申报,县(市、区)自评、复评,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综合考评,对全市各县(市、区)上报的54个社区进行考评,其中36个社区通过了综合考评,被评为市充分就业社区,占全市社区总数的21%。通过省上抽查和评估认定,我市19个社区被评为2005年-2006年度全省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    二、适应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1、大力培训农村劳动力    全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6528人,占任务140.5%;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6111人,占任务数122.2%。    2 、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全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2640人,占任务数110.9%。    3、鉴定任务全面完成,技能竞赛成绩喜人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市上下努下,通过巩固老行业老工种,发展新行业新工种,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完成鉴定25121人,考评技师351人,分别占年任务数的100%和100%。 组织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7场次。其中,参加福建省“聚春园”杯餐厅服务员竞赛选手获一、二、三等奖,纺织行业技能竞赛选手获第一、第三名。市本级组织邮电职工、职业中专教职员工、全市青工技能竞赛。    4、进一步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积极创建技师学院    按照省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技工学校改革的意见》,坚持大校引资,小校改革的原则,06年将办学规模小、发展后劲弱的南平市机械技校并入南平市工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增强大校的办学能力,扩大办学的规模。工业技术学校还通过市政府协调,扩大校园面积70亩,目前校园面积达到170多亩。    积极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精神,发挥以技校培养为主渠道的作用,积极争创技师学院,为闽北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1月创建南平技师学院(已获省专家评估通过),计划在2007年开办1-3个班和1—3个职业(工种),招生对象为在职职工和技校高级工毕业生。    5、全国首家地级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获劳动保障部专家组认证通过    南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作为全国唯一设区市指导“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经过两年多努力,经劳动保障部专家组现场审核,顺利通过国家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后,鉴定工作和过程更加规范有序,管理职责、权限、流程更加清晰,鉴定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加大扩面力度,有效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平稳运行    截止12月,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2.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2.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8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0.3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26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27.4万人。    1、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推进    一是确保企业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全年共为9042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06亿元。    二是贯彻实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及省政府实施意见,积极参与全省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方案的测算、论证、补丁程序研讨开发等工作,确保新老政策的平稳衔接。全市自2006年11月起,正式使用社保管理信息系统计发办法补丁程序,进行新增退休人员待遇计发。同时,对2006年1-10月已办理退休的3446名退休人员,按新办法重新计算并补发待遇。    三是稳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交养老保险积极稳妥做好我市灵活就业人员以800元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作。截止目前,全市代收代缴窗口己缴纳养老保险76384人,征缴金额达1.32亿元。    四是解决了浦城在沪就业人员参保问题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对浦城在沪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年限进行确认,解决了425名浦城县劳务派遣在沪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   五是及时兑现企业退休人员普、特调待遇。在时间紧、人数多、审核内容繁杂的情况下,经周密部署,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我市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普调和特调两项工作结合进行,提前将调待资金落实,按时兑现发放到位,得到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好评。至10月底,顺利完成86114名退休(职)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共计补发养老金6922.58万元。月人均增加118.65元,调整后全市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达669.22元/月。    2、失业保险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建立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从劳动力市场建设经费中拿出6万元资金,建立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加强失业监测。今后我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将通过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人可通过数据库查询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也可通过数据库测算和发放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    二是改革失业金发放办法,方便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从9月份开始,全市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只需初次到营业厅办理相关手续。从次月起,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银行按月发放给失业人员,失业人员将不再每月在规定的时间到经办机构排队签字领取。该举措涉及失业人员1.3万多人,极大地方便了失业人员。    3、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    一是积极完成医保信息系统更新换代工作。通过招标投入495万元,更新了医保小型机及相关存储系统,新系统可满足50万人参保使用8年。医保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于3月底全面完成,大大缩短了就医购药刷卡时间,方便了参保者。    二是确定了我市全省联网定点医院。确定了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省人民医院,厦门思明医院、眼科中心、泉州解放军一八0医院、莆田医学院附属医院为我市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我市异地安置人员或转院人员可凭“全省联网异地就医卡”在上述定点医院就诊(住院)。    三是修改完善医保费用结算办法。制定了南平总额后付单病种为主的综合费用结算办法试行方案。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完成了调查摸底和平均费用测算,现在正进行临床入径和专家论证确定等工作。在经过几次的专家讨论后,初步拟定10多个病种试行。    四是认真落实医疗保险救助政策。贯彻落实《南平市医疗保险救助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对2005年度市本级有缴纳医疗保险救助费的109个单位,符合救助条件,274人享受了医疗保险救助,发放医疗保险救助费65.57万元。    五是确保商保理赔工作及时到位。加强了商保工作的督促力度,确保大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理赔。全年全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0万人,共缴纳保费1200万元,理赔人数355人,理赔件数557件,赔付金额1093万元。    4自主开发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将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从社保管理信息系统中单独分离出来,进行本地化改造并投入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参保对象范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了参加工伤保险对象可以同时在多单位参保的管理,为参保对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提供更为科学便捷的服务。    5、严格监督管理社会保险基金    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全市开展2005年度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通知精神,部署安排了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检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专项检查、灵活就业窗口代收代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了监督意见书,确保各项社保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加大维权力度,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向乡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延伸,初步实现了园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目前,全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达标园区13个,我市邵武晒口产业积聚区、浦城南浦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被确认为达标园区。    2、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    深入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效促进劳资双方和谐稳定。    3、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力度    一是推行建筑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在浦南高速公路建立了对施工单位(项目部)的监督考核办法,并从工程款中预留2%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发放月清季结,确保农民工能按期足额领到工资。    二是建立完善清理拖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的防控网络。逐家走访浦南高速公路、建设局等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并深入到工区、工地,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农民工招用工和工资发放制度,落实管理职责,明确联系人,建立起清理拖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的防控网络。使我市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接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案明显减少。全年检查用人单位2043户,涉及劳动者13.04万人,追发8124名劳动者工资831.89万元。    三是积极主动做好“维稳”工作。主动介入突发、群体事件的处理,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建“平安南平”服务。截止12月份,市劳动监察支队共介入协调、处理群体、突发事件8起,涉及劳动者1000多人。接待来信来电来访1064起、2018人次,受理案件100起,结案率达100%。    四是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全市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55件,结案246件,结案率96%,案外调解171件,劳动合同鉴证3.9万份。    五是依法规范进行工伤认定。严格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年全市工伤认定1385起。    五、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1、积极开展创业竞赛    (1)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进项目18个(全部为内资项目),实际投资2070万元,占任务数800万元(含外资折算额)的258%;总注册资金1414万元,占任务数400万元(含外资折算额)的353%。    (2)大力开展挂村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局挂点服务村有第二轮下派村政和县星溪乡东峰村和第三轮下派村顺昌县大历镇下坑村,扶贫村--光泽县郑坊乡百岭村,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邵武市拿口镇。我局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系统的优势,围绕挂点村的发展实际,以“办实事、促发展、人增收”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挂村服务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下派村扶贫村和新农村建设挂点乡镇工作的通知》(南劳社[2006]综160号),从制度上,切实加强对下派村、扶贫村、新农村建设挂点村乡镇的帮扶。一是予以资金支持。全年共支持政和东峰村1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协调从市财政、县烟草局解决资金3.9万元;支持顺昌下坑村2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光泽百岭村1万元资金,帮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开展办实事活动。尽可能帮助持点村解决“水、电、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全年共帮助政和县东峰村新修水利设施一处,建垃圾池一座;帮扶顺昌县下坑村新修下坑至大坪自然村3公里道路;帮助光泽百岭村新建沼气池5座。三是推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劳动部门优势,联合市、县劳动保障局加大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全年共帮助东峰村转移农村劳动力10人,帮助下坑村转移农村劳动力50人,帮助邵武拿口镇农村劳动力转移283人。四是开展帮扶结对子活动。对村里贫困学生,由局领导个人结对子帮扶。共帮扶结对政和东峰村贫困学生一人,帮扶资金300元;慰问困难党员7户2500元。帮扶顺昌下坑村特困党员1000元。    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能力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定了《中共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关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通知》、《市劳动保障局党委2006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进一步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二是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健全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登记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确保组织生活正常、规范、有效开展。坚持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支部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    (2)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建设    实行党组织到期换届预告制度,及时提醒、有效督促有关支部按时进行换届改选。严格党员发展和考察程序,全面推行公示制和票决制,完善党内民主,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发展党员3人,按期转正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人。    (3)不断改进和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     一是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企业调研。在9-10月份,组织人员分成五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在延平区的省、市、区三级73家企业开展服务发展调研,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促进职能转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方针,制订出台了四项服务措施和八项服务承诺,投资6000多元,在市内交通显著位置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提出“个人求就业、企业招员工、工资被拖欠,请找市劳动保障局”的口号,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同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    (4)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 是层层签订廉政效能建设责任书。与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廉政效能建设责任状》,使各单位各部门明确了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以及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确保了各项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从4月份起,在市劳动保障系统范围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着力解决公益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经自查自纠共发现政策执行、行政审批和基金监督等方面的25个问题,到10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三是加大对系统内部审计管理。抽调专门人员对12个直属单位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形成审计报告12份。通过内审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防范、警示作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3、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办理工作    (1)健全信访工作网络    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建立并完善了信访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登记制度、信访件督办落实制度、机关科室和各直属单位分级负责制度、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信访值班制度等,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促进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全年共办理群众信访件159件,接待来访群众2732人次,全部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每月信访件的办理情况都在《南平劳动保障》上通报。    (2)加大信访处理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信访信息网络建设。2006年,我局增添电脑设备,主动与全省信访信息网络进行实时联网,确保随时了解掌握各地的信访动态。二是坚持开好每月的信访工作例会。主动收集、排查辖区内的信访信息,努力做到发现问题早,控制措施得力,化解矛盾快,把问题解决到萌芽之中。三是出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处理信访突发事件及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能力。    4、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1)加强效能制度建设。对机关原有的11项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对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时效等进行了明文规定,重新制定了28项规章制度,以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劳动系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使劳动保障业务和机关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2)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对原有的37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审核、清理。对照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审批时限、审批条件等提出保留行政许可项目七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十项(减少20项)。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起,行政诉讼案件18起。    (3)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在各服务窗口设置政务公开栏、电脑触摸屏、公开办事流程、办事须知,提供一次性告知等宣传材料;在《闽北日报》开设专栏、到基层宣传、及时向党报党刊报送信息、劳动保障服务网公开;设立举报箱、在新闻媒体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进一步树立劳动保障系统的良好形象。    (4)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我局共收到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7件政协提案,对所有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由局长负总责,指定一位副局长分管,具体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抓落实。召开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专题会,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协调研究,将建议和提案及进分解落实到科室,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局长亲自过问,有关副局长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和代表、委员们的满意度。根据反馈结果,代表和委员对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5、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把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就业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窗口单位作为评议对象。重点解决各服务窗口依法履行职责、公正执法、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清正廉洁、服务环境、工作作风、办事制度和程序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政务环境的优化。全年召开政风行风座谈会8场,上街政策宣传3次,发放问卷调查210份,组织行评代表深入劳动保障局及其重点窗口检查88家,共收集24个问题和建议,全部建立了一事一档落实整改。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