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南平市2006年旅游经济发展年度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3-3 22:23
标题: 南平市2006年旅游经济发展年度报告

同志们:

在全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传达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市旅游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旅游工作,部署今年旅游工作。本次会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叶康勇副市长亲自参加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也派领导到会指导。下面,我就2006年度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向大会报告如下:

一、2006年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市旅游系统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指导下,认真开展诚信旅游、平安旅游、文明旅游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旅游经济总量进一步跃升,“南水”旅游迈出新的步伐,重点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宣传促销取得新的成效,行业管理呈现新的格局,队伍建设得到新的提高,旅游环境得到新的优化,促进了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全市旅游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旅游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按照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的要求,全力抓好“北山南水”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建设,旅游经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发展局面,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市场全面繁荣,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在全省的排名有所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入境旅游,首次超越了2003年“非典”前的水平。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883.7万人次,比增17.61%,完成年计划的10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98万人次,比增20.14%,完成年计划的103.7%;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亿元人民币,比增20.61%,完成年计划的104%,其中实现旅游直接创汇3120.78万美元,比增20.81%,完成年计划的104%。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首次突破6%,达到6.3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旅游收入的增速比全市GDP增速高9个百分点,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1、入境旅游快速增长,一举攻克“非典”前的高点,为“十一五”我市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我市入境旅游市场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港澳、台湾、外国人三大市场均衡发展,增速均在20%左右。入境旅游的增速比国内旅游的增速快了2.58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幅比国内旅游收入的增幅多了0.5个百分点。入境旅游者人均花费为164.4美元,折合人民币1298元,比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高1039元。其运行特点是:

(1)外国人市场中东南亚国家游客依然占主导地位

2006年,我市接待外国游客69909人次,比增19.79%,增速比2005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接待亚洲游客62855人次,比增19.25%,占外国旅游者总数的89.9%;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游客分别接待了3067、2369、860和758人次,增幅为29.74%、23.64%、24.46%和10.82%。东南亚作为我市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尽管在游客总量上仍占据外国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因受台风天气、泰国政变、政局不稳等诸多因素影响,游客分布越来越集中,仅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三个国家的游客就接待了54874人次,占亚洲游客总数的87.3%,占外国游客的78.5%。泰国、印尼两国的游客量减少明显,韩国游客总量偏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欧美市场虽然较快增长,但基数小、总量低,两洲前来我市的游客仅为4280人次,占全市入境旅游人数的2.25%。非洲和大洋洲的游客更是只有1375人次,占入境旅游者人数的0.72%。欧美非及大洋洲基本上还不是我们的客源地。

(2)港澳市场增速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好转

港澳是我市最成熟、也是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入境旅游,并把拓展港澳客源市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每年的“5·16”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期间,都邀请港澳旅游机构和旅行商前来我市考察交流,深化我市与港澳旅游业界的合作。2005年8月中旬我市组团赴香港、澳门、珠海、广州、深圳五地开展“大武夷”旅游推介活动;2006年 8月18日,市委、市政府组成强大代表团在香港举办“海峡西岸武夷游”旅游推介联谊会,同时还举办了南港澳台四地旅游推介联谊会,并在香港美食博览会现场向香港公众开展旅游咨询,推介、展示大武夷旅游产品。与此同时,武夷山市也在港展开“香港至武夷山航线开通”系列营销活动。所有这些举措都为稳定和发展港澳旅游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我市共接待港澳游客66540人次,比增20.36%,增速位列入境旅游市场第一位,比2005年10.4%的增长速度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3)台湾市场稳健发展,海峡旅游涌现商机

海峡旅游品牌是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市致力挖掘的最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之一。我市借助每年举办的“中国武夷山节”和“海峡旅游博览会”两大平台,先行先试,在首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开幕式上,武夷山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旅行业同业公会签订了旅游对接意向书,武夷山与阿里山对接为姊妹山,在全国旅游行业中首次实现闽台两地旅游对接。同年的9月7日,在厦门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期间,武夷山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旅行业同业公会又签署了《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阿里山旅游对接合作备忘录》,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2006年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期间,我市开展了“两山两水两岸情”系列活动,首次实现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网站链接,使武夷山市与台湾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四地的旅游对接进入实质性旅游合作阶段。通过与台湾旅游业界的全面接触与合作,扩大了我市在台湾的知名度,我市接待的台胞从2005年的4.3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5.3万人次,净增了1万人次,增速也从2005年的14.9%提高到2006年的20.34%。台湾市场已成为我市最有增长潜力的入境旅游市场。随着我省“海峡旅游”品牌的创建,台湾与我市将形成互送客源、互通航线、互推线路、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海峡旅游的顺利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

2、国内旅游持续增长,客源结构不断优化,假日旅游、乡村旅游、自助旅游齐驱并进,对拉动内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已成为拉动内需和刺激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我市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多日游比重和旅游经济质量双双提升,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64.7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3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56%和20.32%。其运行特点是:

 

           2006年我市国内旅游接待情况

接待人数

万人次

构成(%)

旅游收入

亿元

构成(%)

国内游客总人数

864.72

100

国内旅游

收入

22.38

100

过夜人数

510.66

59.05

多日游收入

22.02

98.4

一日游

人数

354.06

40.95

一日游收入

0.36

1.6

 

(1)假日旅游理性增长,长假制度利国利民

国家推行长假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随着“黄金周”制度的运作,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高。 “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假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加大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积极推广旅游特色线路,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为广大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假日旅游市场持续、理性发展。三个“黄金周”,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共接待游客11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62%和20.8%,占全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收入的13.2%和18.53%。三个“黄金周”每天平均实现的收入为2205元,相当于全年每天平均收入的3.2倍,假日旅游收入对2006年全市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8.53%,已成为推动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持续动力。

(2)“乡村旅游”魅力增强,农旅双赢推进发展

2006年中国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我市适时推出和启动了“‘南水’周末生态休闲游”、“城市万人游乡村”两大主题活动,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采取多项措施,完善乡村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提高乡村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各乡村景区参与全省性的“海西最具潜力三十大乡村休闲游”评选活动,并取得好成绩。一年来,我市各乡村景区共接待旅游者236万人次,比增19%,其中,邵武天成奇峡景区全年接待人数超过30万人次,达到32.6万人次;延平溪源峡谷景区的接待人数也突破了20万人次大关,达到22.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6万元,占上洋村村财收入的80%以上,为上洋村实现小康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和县佛子岩景区当年开发当年实现对外营业,并引起专家的高度好评;建阳考亭景区、浦城九石渡景区实现了对外销售门票的年度发展目标。一批祖祖辈辈务农的村民迈进了旅游行业的队伍,走上了新的致富路。“乡村游”对拉动全市旅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旅游方式日渐更新,“自助旅游”倍受青睐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家庭、朋友为单位,自驾车和租出游的队伍不断壮大,人们边行边游、自由选择旅游景点和线路,已成为都市人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的首选。据国内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全省接待的国内游客中,以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出游的游客比例为59.5%,比上年略有提高;而从我市91家旅行社全年仅接待60.93万人次的团体游客,约占全市旅游总人数的6.89%的数字来看,2006年全年选择闽北游的旅游者有93.11%为自助游旅游者,这一比重与上年相比又提高了0.4个百分点。选择旅行社出游的旅游方式已基本被自助游所取代。此外,从旅游饭店的预订方式看,原来由旅行社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已被打破,网络预订正悄然兴起,武夷山不少旅行社已成立网络旅游部,少数高档酒店已成为“携成网”和“e网”的成员,并从中受益。从旅游消费构成看,多日游游客消费带来的收入达22.02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的98.4%,多日游游客的人均花费为431元,是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的4.18倍。从多日游客源结构看,纯观光型的旅游者约占多日游人数的59%,比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纯商务型的旅游者约占多日游人数的28.7%,商务观光型旅游者约占12.3%,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1.3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我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前来我市的商务客人明显增多。这也是我市多日游游客比一日游游客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4)“北山”旅游加快发展,“南水”之间差距拉大

近年来,武夷山市不断加大旅游业投资力度,旅游接待设施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逐步优化,客源市场持续拓展,旅游产品加速更新,促进了旅游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2006年,全市接待旅游者442.92万人次,比增18.0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28万人次,比增20.08%,实现旅游收入18.78亿元,比增21.08%,其中实现旅游直接待创汇3000.66万美元,比增20.47%。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其增长速度比全市平均增速分别快了0.56和0.57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南水”旅游继续发展,部份地方发展思路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知名度有所提高,但九县(市、区)之间总体发展极不平衡。五个县的发展速度低位徘徊,旅游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五个县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66.4万人次和0.66亿元,占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7.51%和2.6%,比上年分别下降了0.8和0.28个百分点。顺昌、浦城、松溪三地的旅游人数仅增长4%左右,顺昌县的旅游收入呈负增长。三市一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与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从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延平、邵武完成情况较为理想,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邵武市继武夷山市、延平区之后,成为第三个年接待旅游者超百万人次的旅游城市;建瓯、建阳两市虽然也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务,但发展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南水”旅游区共接待中外旅游者440.78万人次,比增17.15%,实现旅游收入6.2亿元,比增19.5%,约占全市旅游收入的24.83%。

 

南平市2006年各县(市、区)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情况

项目

接待总量(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2006

增长(%)

比重

2006

增长(%)

比重

全市

883.7

17.61

100%

24.96

20.61

100%

武夷山

442.92

18.07

50.12

18.78

21.08

75.24

延平区

184.54

20.84

20.88

2.63

19.64

10.54

邵武市

108.47

18.73

12.31

1.6

24.39

6.41

建瓯市

38.82

16.36

4.39

0.64

16.71

2.56

建阳市

42.55

16.89

4.81

0.65

16.96

2.6

小计

817.3

18.63

92.49

24.3

20.96

97.4

顺昌县

7.78

3.23

0.88

0.12

-2.89

0.48

光泽县

10.71

16.85

1.21

0.09

47.23

0.36

浦城县

27.2

3.31

3.08

0.23

11.42

0.92

松溪县

11.59

4.38

1.31

0.08

8.87

0.32

政和县

9.12

10.39

1.03

0.15

18.87

0.6

小计

66.4

6.43

7.51

0.66

10.00

2.6

 

3、全省排名位居前列,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位列全省第三,入境旅游人数及创汇均高于莆田、三明、龙岩、宁德四市之和。

根据省旅游局公布的2006年全省旅游经济统计情况显示,我市200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86.54万人次,比增9.5%,占全省接待总人数的14.55%,实现旅游收入124.63亿元,比增49.4%,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7.97%,位于厦门、福州之后,列第三位,泉州退居第四位。

 

福建省2006年分设区市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情况

项目

接待总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2006年

增长(%)

比重

2006年

增长(%)

比重

全省

6778.6

19.3

100%

693.5

20

100%

福州

1461.68

42.1

21.56%

116.67

2.1

16.82%

厦门

1402.07

18.3

20.68%

160.83

12.4

23.19%

莆田

435.7

41.6

6.42%

34.47

51.1

4.97%

三明

557.45

7.8

8.22%

53.28

15.4

7.68%

泉州

904.59

2.2

13.34%

110.9

7.5

15.99%

漳州

688.67

31.4

10.16%

63.79

37

9.20%

南平

986.54

9.5

14.55%

124.63

49.4

17.97%

龙岩

434.08

11.6

6.40%

43.22

23.4

6.23%

宁德

512.46

11.1

7.56%

43.54

20.2

6.28%

从接待境外游客及外汇收入统计情况看,我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8.4万人次,比增19.8%,占全省接待境外游客总数的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064.25万美元,比增11.6%,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的4.1%。无论是接待境外游客数还是旅

福建省2006年接待境外游客及外汇收入情况

 

接待人数(人次)

外汇收入(万美元)

2006年

增长%

比重%

2006年

增长%

比重%

全省

2296781

16.4

100

147109.95

12.7

100

福州

315018

2

13.7

25225.4

-7.5

17.1

厦门

902620

12.4

39.3

59082.56

7

40.2

泉州

555705

3.8

24.2

42887.58

13.7

29.2

漳州

185500

 

8.1

9026.21

 

6.1

南平

184061

19.8

8.0

6064.25

11.6

4.1

莆田

131622

18.9

5.7

3968.27

53.5

2.7

三明

11762

20.3

0.5

589.99

9.1

0.4

龙岩

7044

-11.6

0.3

163.49

-41.0

0.1

宁德

3449

44.2

0.2

102.21

57.1

0.1

游外汇收入数,均高于莆田、三明、龙岩、宁德四市之和,同期,这四个城市接待境外游客数约占全省的6.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之和约占全省的3.3%。

(二)全市旅游工作围绕目标抓发展,“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1、坚持项目带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今年以来,旅游系统形成议项目、找项目、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年初确定的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武夷山风景高尔夫俱乐部在全面开业的基础上,又投入2450万元,完成配套设施建设;武夷山悦华大酒店完成投资8300万元,于去年七月开始试营业,累计完成投资13000万元;武夷山自然博物园在实现部分对外营业基础上,又完成300万元投资;邵武和平古镇、天成奇峡景区投资3000万元,完成和平古镇古建筑收购和天成奇峡上下码头、绿化工程、一期步游道及景点建设等;浦城溪下绿洲生态旅游健身娱乐项目投资1600万元,完成征地和三通一平、园区道路、一期绿化工程、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浦城九石渡旅游区投资600万元,完成游船公司的组建工作,购置了十余艘皮划艇,建成金九山庄、旅游厕所和2公里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顺昌华阳山风景区投资210多万元,修建了九龙廊桥、神秘谷、环湖步游道、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和佛子岩景区投资360万元,完成13公里步游道、索桥、10多处观景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国庆节”前夕已对外营业;南平茫荡山旅游文化广场投资1800万元,完成拆迁、征地等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

此外,一批中小项目的开发建设速度也明显加快。武夷山大安源生态旅游区投资近千万元,完成景区修建性详规、10余公里的水泥连接线和约5公里的步游道建设;建瓯妈祖景区全年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了围墙、大门、停车场、垂钓场的建设;顺昌争取200余万资金完成了宝山寺的维修和环景区步游道建设;建瓯万木林旅游开发公司完成征地工作,正在动工兴建万木林山庄;光泽县投入600余万元,建成卧牛山景区,并已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一批大项目签约成功。建瓯市人民政府与香港曼特丹奴国际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归宗岩—北津湖旅游景区开发及经营权转让协议,总投资1000万美元,目前,已到资500万元人民币,旅游区规划工作已启动。武夷山市政府与香港邦辉(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武夷山东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协议,总投资30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建阳考亭旅游区与浙江横店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

(2)十大重点景区培育进展顺利。2006年,天成奇峡景区接待旅游者32.6万人次,比增8.5%,顺利实现年接待30万人次的目标;溪源峡谷接待旅游者22.5万人次,比增16.68%,年接待20万人次的目标也顺利实现; 武夷山森林公园由于“勇士乐园”的开业,并与邻近的大峡谷漂流、青龙瀑布连成一线,成为武夷山的一个新产品、新卖点,全年实现15万人次的接待量,比增31.3%,年接待10万人次的目标轻松实现;龙川大峡谷、石佛山、考亭书院分别接待5.93、5.04和5.02万人次的旅游者,也完成了年接待5万人次的目标任务。

(3)旅游公路建设成效明显。继2005年完成26条、200余公里的旅游公路硬化路面建设后,2006年又完成了顺昌上湖村至宝山景区2.65公里、政和洞宫山景区8公里、延平水溪口至后坪13公里、延平区明洋红色旅游景点12.5公里旅游道路硬化建设。市政府十分重视的南针厂至石佛山5公里旅游硬化道路也已建成。至此,我市绝大部份重点旅游区道路硬化任务基本完成。延平区石佛山、南山景区旅游大巴可进入问题基本解决,为开展“周末生态休闲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创新促销手段,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

2006年是我市有史以来旅游促销力度最大、投入经费最多、促销手段最新的一年,归纳起来,有五个“更加注重”:

(1)更加注重合作平台创建。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后,今年又圆满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本届旅游节以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为主题,突出“两山两水”旅游对接,着力构建区域旅游经贸合作平台,展示“大武夷”旅游和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开展了“两山两水两岸情”和“三百千旅聚武夷”两大系列以及“全国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联谊会”和“浪漫武夷,风雅茶韵”2006武夷山大红袍春茗会两个主题活动。达到了扩大影响、提升旅游节品牌价值的目的。一是到会的境外旅行商明显增多。从去年的40多名增加到今年的近百名,从去年的全是港澳台旅行商扩大到今年的既有港澳台又有韩美日的旅行商。二是外地涌跃组团参加。去年我们唱的是独角戏,今年三明市和山西晋中市积极参与,利用这一平台实现了“大金湖”与“日月潭”、山西晋中与武夷山“晋商茶路”的旅游对接,提升了旅游节作为“海峡旅游”和“区域旅游”合作平台的作用。三是媒体争相报道。除了众多的平面媒体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外,新浪网对旅游节进行了全程实况直播,不到一天时间,点击开幕式视频直播人数达370万人次,浏览图文信息人数达820万人次。

(2)更加注重对台旅游合作。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深化“两山”(武夷山、阿里山)旅游对接,全力加强南(平)台(湾)旅游交流与合作,是我市今年旅游促销工作的重点。利用举办中国武夷山旅游节这一平台,首次实现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网站链接,使武夷山市与台湾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四地的旅游对接进入实质性旅游合作阶段。同时,还举办了由大陆、韩国、台湾、港澳旅游界人士参加的“武夷杯”高尔夫球联谊赛,极大地推动武夷山休闲旅游的发展。“9.8”期间,在厦门举行了“南平—闽台港澳旅游合作座谈暨签约仪式”。座谈会上,陈桦市长、叶康勇副市长和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文莱、厦门等地旅行商就如何更好地在台、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宣传推介武夷山,拓展当地客源市场进行了交流,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此外,延平区旅游局于9月6日在厦门就如何开辟郑成功特色旅游线路和打造“成功文化”等有关事宜与金门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秘书长杨再平先生等金门县同行一起磋商、座谈,并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对台旅游合作,台胞更加涌跃到我市观光、交流、寻根和投资。

(3)更加注重联合旅游促销。今年,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外,更加注重联合促销的作用,一是武夷山、厦门、泰宁三地在“川渝”开展“山海湖”旅游线路联合促销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是在省旅游局的组织指导下,南平、三明两市旅游局联合进行了环渤海及北方6省(市)的促销活动,提升了闽西北“大武夷”绿色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三是旅行社与航空公司、铁路部门的合作更加紧密。

(4)更加注重旅游品牌提升。2006年,我市在品牌提升方面卓有成效: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年底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验收名单;今年5月份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共有6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分别是建瓯市的北苑御焙遗址、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崖墓群、建阳市的朱熹墓、邵武市的宝严寺大殿、武夷山市的廊桥、建瓯市的东岳庙;此外,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1处,即武夷山市的遇林亭窑址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窑遗址。同时,政和四平戏、南平南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山成为首家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实验基地,成为中华不老城的南方基地;武夷山古粤城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武夷山“中国茶乡”武夷岩茶大观园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在由福建省旅游局、福建日报社、福建广电集团经济生活频道和海峡导报社共同主办的“海西最具潜力三十大乡村休闲游”评选活动中,我市有五个顺利入围,分别是延平溪源峡谷、茫荡山,武夷山曹墩村、下梅和建阳考亭。

(5)更加注重有针对性营销。自《乔家大院》电视剧热播之后,我市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武夷山开发“茶之旅”的有利商机,开展了一系列的“茶之旅”营销活动。首先是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期间,邀请山西晋中市旅游局和乔家大院博物馆有关领导到武夷山为晋商茶路起点揭碑;其次是在“9.8”海博会期间,又与山西晋中市旅游局联合晋商茶路沿线各旅游局的领导进行座谈,签署“晋商茶路”沿线旅游市场合作协议;再是武夷山市政府于十月份在北京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武夷山大红袍周系列活动,推介武夷旅游和国茶大红袍。通过这一系列的“茶之旅”促销,武夷山的旅游业和茶产业双双丰收。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市场巨大,武夷山度假旅游产品基本形成的现实,举办了“第十届中华不老城暨(中国武夷山)海峡两岸中老年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一活动,武夷山成功获得“中华不老城南方基地”称号,今后,武夷山接待的游客中,老年人的比重将会明显提高。此外,武夷山市围绕 “旅游市场营销年”主题,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开展了“百座城市靓武夷”营销活动,按照点、线、面三结合的原则,对航班抵达的城市点、铁路沿线城市及半径在500-1000公里范围内的自驾车旅游客源城市,组织开展“百座城市靓武夷”营销活动,先后完成16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的以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境内外100多座城市持续的、全面的、有效的市场攻坚。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旅游推介会、茶艺表演、图片展示、知识问答等活动,有效地展示“世界双遗产—中国武夷山”的整体形象,使武夷山大扬其名,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3、提升产业素质,行业管理呈现新格局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我市实现了县县都有旅行社、县县都有星级饭店的历史性突破。全市新批12家旅行社,其中国际社1家、国内社11家,最后一个没有旅行社的顺昌县也在年内设立了一家国内旅行社。全市新评5家星级旅游饭店,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最后一个没有星级旅游饭店的松溪县也有了一家二星级旅游饭店。在开展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中,4家旅行社因不达标,被注销国内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在开展星级饭店复核工作中,3家星级饭店因不达标,其中的1家三星级饭店被降为二星级饭店,2家二星级饭店自行申请注销星级牌。截止2006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91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际社分社3家、国内社83家;星级旅游饭店6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19家、二星级饭店33家、一星级饭店2家。国际社和三星级以上饭店的比重明显提高,为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产业素质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引导武夷山四星、三星酒店建立经营联盟体,武夷山中高档旅游饭店的行业自律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2)平安旅游深入人心。2006年,“平安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主旋律。年初,全系统首次推行自上而下、层层签订“旅游安全责任状”的安全管理措施,使旅游安全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随后,根据省旅游局的部署,以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责任人,开展了旅游安全“双百”专项整治工作,对涉及旅游安全的各领域进行任务分解、明责任确,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检查,通过“百日大排查、百日大整改”,一举解决了个别宾馆高压锅炉长年不年检和个别旅游接待设施护坡严重滑坡两个重大安全隐患,“平安旅游”成为人人知晓的一项工作。一年来,全市旅游系统未发生一起恶性安全事故,基本实现了平安、和谐的既定目标,我局也被省旅游局评为“福建省旅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3)诚信建设成效显现。一年来,我市把开展诚信旅游作为全市旅游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努力构建诚信体系,创新管理机制,认真研究旅游行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采取了“五结合”构建诚信立体网的做法:一是将诚信旅游活动与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和国家、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组织我市旅游行业专业人员参加了南平市“文明之光”第四届文艺汇演暨窗口行业礼仪风采展示大赛;积极参加了市文明办开展的“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与36个行业共同向社会发出《共铸诚信宣言》,做出“强化诚信意识、自觉遵章守法、改善社会服务、构筑行业信用平台、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的承诺。通过文明创建工作,促进旅游市场秩序健康规范。二是将诚信活动与争创首届“福建省百佳诚信旅游企业”相结合,我市的武夷山风景区、皇龙袍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庄、宝岛大酒店、远华国际大饭店、邮电宾馆、星光大厦、康辉旅行社、建发旅行社、云安国际旅行社、苏闽旅行社等11家旅游企业被评为首批福建省“百佳诚信旅游企业”,为诚信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了榜样。三是将诚信活动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相结合,重点规范和完善旅行社和导游职业的准入机制,进一步强化导游年审、考核工作,完善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推动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四是将诚信旅游与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对导游员和旅行社收取购物店回扣的行为进行了查处。五是以“诚信经营,平安旅游”为主题,把诚信旅游与建设“平安旅游”活动相结合,经过努力,诚信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旅游企业构筑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控体系,而且使全市旅游安全事故指数逐步下降,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旅游发展环境。

4、完善培训机制,队伍建设得到新提高

2006年,我市积极探索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办法,充分发挥旅游培训中心和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开展旅游行业各级各类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努力提高导游人员和饭店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对导游员进行以“三德”(职业道德,全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旅游资源概况和法规知识为内容的岗前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导游的知识面;二是对导游人员进行年检培训,全市1800名导游员参加,培训率达90%;三是组织1034人报名参加2006年度导游资格考试,其中中文类考生1011人,外语类考生23人(英语22人、日语1人),79人参加全国中级导游人员等级考试;四是精心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过硬的导游员参加援藏工作,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武夷山中旅优秀导游员陈礼良同志光荣地走上援藏之路;五是评优创先,19名优秀导游员被省旅游局评为福建省优秀导游员。

5、营造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一年来,为了营造有利于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局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的不利因素,不仅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创业竞赛和旅游产业发展任务,还保质保量地完成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挂村服务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关效能建设在抓好上班挂牌制度、首问责任制、人员出向牌、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上取得了新的成效,杜绝了“四岗”问题的出现,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工作突出抓好思想认识问题,从“要我抓”转为“我要抓”,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挂村服务扎实开展,为小楠坪村开展卫生村建设献计献力,帮助特困党员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武夷山风景区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开展了倡导文明旅游的系列宣传活动,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旅游行业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加强了机关党建工作,产生了新一届党支部,增强了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意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信息在质与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旅游投诉和行评意见处理率100%。全市旅游行业风正气顺,涌现了一批象杨少勇一样受到国家旅游局表彰的优秀旅游工作者。

以上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部署;应归功于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精诚合作;也得益于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精神的发挥。

2006年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南水”旅游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依然有限,旅游企业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景区培育工作任务艰巨,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统计工作依然薄弱,与省上统计数字的对接问题有待解决;旅游大项目偏少,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应逐步地解决这些不足和问题,将旅游工作的重心调整到高度重视旅游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上,着力解决旅游发展后发力的增强问题。

二、2007年旅游工作初步安排

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要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南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放大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大武夷旅游体系,发挥海峡西岸旅游经济的龙头作用”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北山”提质增效扩张、“南水”提速增量扩容的导向,做大旅游经济总量。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全市十大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配套和线路对接,推动各县(市、区)在构建大武夷旅游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落实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力争在入境旅游、生态休闲游、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区域合作、客源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推动“北山南水”大武夷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

2007年全市旅游经济预期目标: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21万人次,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620万美元,增长16%;接待国内旅游者968万人次,增长11.9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4亿元,增长15.5%;全市接待旅游者989.7万人次,比增12%,实现旅游总收入28.7亿元人民币,比增15%。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6.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南水”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07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1强攻项目,蓄积旅游经济发展后发力。充分认识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抓好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十个重点旅游区的培育工作,优先鼓励中心城市和邵武市的旅游发展,促进武夷山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早日形成。重点抓好武夷山世遗广场与实景演艺项目、延平茫荡山旅游文化广场项目、邵武天成奇峡—和平古镇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和建瓯万木林—北津湖--归宗岩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精心培育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龙川大峡谷、武夷山古汉城遗址、武夷山下梅民俗村、延平溪源峡谷和石佛山、邵武和平古镇和天成奇峡、建瓯万木林、建阳考亭书院遗址、浦城浮盖山和九石渡、顺昌华阳山、政和佛子岩等十大重点旅游区,推动十大重点旅游区积极开展A级旅游区的评定工作,力争使我市的A级旅游区增加到3至4家。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工作力度,研究出台有利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政策,搞好旅游新项目、大项目的策划与储备,全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做足旅游经济文章

2、抢抓机遇,推进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今年国家旅游局将围绕“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启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省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峡西岸乡村游”的实施意见》,启动“5155”计划,在全省培育和推出50个旅游名镇,100个旅游名村,50个A级旅游区,5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我市各地要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加快特色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A级旅游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争创工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争取我市也有特色县、特色乡、特色村进入全国行列;争取更多的旅游名镇、旅游名村、A级旅游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进入全省“5155”计划盘子。使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我市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

 3、瞄准市场,务实开展宣传促销工作。转变旅游促销方式,积极开展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务实组织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国内、国际旅交会和第十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积极参加省旅游局举办的“第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境内外促销活动;全力办好“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力争将本届旅游节办成一个以茶文化旅游为主题,构建海峡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和茶旅合作的旅游经济合作平台;开展“重走晋商万里茶路”系列促销活动,挖掘中西部客源;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与“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赴京拓展奥运旅游市场;围绕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通车,超前推进与浙江衢州、安徽黄山等沿线景区的旅游合作。利用不老城这一平台,加大老年人市场的促销力度。组织并鼓励“南水”旅游区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持续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突出近郊游、假日游,盯紧福州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力争把南平建成省会城市的“后花园”

4、优质服务,不断加强旅游企业培植。营造有利于旅游企业争优创先的发展机制,力争实现五星级饭店零的突破,全市旅行社总数突破100家,武夷山市酒店连锁经营迈出新的步伐;绿色饭店的评定工作全面启动;国企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延平湖游船公司成立并投入运营。

5、提升素质,继续推进旅游队伍建设。全年计划完成800名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认真组织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在岗导游人员1500人次;做好导游员的基本保障工作;举办旅游从业人员等级(初、中、高级)培训班。引导各旅游企业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等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的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进一步挖掘旅游优秀人才,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6、改革创新,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用足用活省、市旅游业发展政策;认真抓好A级旅游区评定、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级旅游品牌的创建工作。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力度,重点整治非星级酒店挂假星级牌以及旅行社非法设立门市部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重点景区指示标牌多国文字的完善工作,方便外国人自助游,营造良好国际旅游环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积极组织参加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亿万游客文明行”活动,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树立健康文明的旅游观念。按照“四个围绕”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省旅游局开展的“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 竞赛活动,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服务保证。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工作;以“诚信旅游”、“平安旅游”、“文明旅游”为抓手,努力构建和谐旅游,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南平市旅游局

二○○七年一月十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