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文主送单位较多时,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矩阵群归法。就是说行文路径指向只点类别,不点具体单位名。如,XX区直各相关部门,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二是详略有别法。因为兄弟单位指向很多,如果发文涉及单位不多,为了体现差别,在主送名单里直接点出单位名称。如,区XX局、XX局、XX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l( L- d+ u4 n" W7 @! D 三是无差别罗列法。这种情况很少见。如,区XX局、XX局、XX局,局XX单位、XX单位,局XX科、XX科。(摘自春秋在众秘夜思第678集的讲稿)
0 Y/ @# I! m; H. u( H# [/ ]9 g! d, j+ j) n* D2 d; r& G4 R& M% r4.关于中心组学习的发言,要想体现水平,我觉得首先要立足某一个方面,有所深入,有所挖掘,有所发现。可以作比较宏观的概括或表态,但不要“大而全”。“大而全”的东西可能很对,但往往让人印象不深刻。其次要有鲜活的素材。如果在发言中能讲一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或举几个鲜活的例子,也会为发言增色不少。同一个事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但无论什么角度,都要扎根实际。如果一个人在井里,他努力想象大山的样子,也是想象不出来的。你关于“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论述,之所以被“KO”,我觉得还是和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针对性不强,说服力不强,让人觉得有些“虚”。+ J7 z) \, `8 N- ~ (摘自疑义相析在众秘夜思第677集答疑记录)
\) f% D! `6 |4 X% \& Y& H1 B" T5 K9 o" \" ^& ?! N$ @5. + s" y& y! y) Z. o7 m8 X% R# e8 s! i写讲话稿为什么在“提高认识,强调意义”的部分有时觉得无从下手呢?直接的原因是思想认识和意义本身比较“虚”,不像写某一项具体的工作那样“实”,本身的抓手就比较少。任何一项工作,是否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其实都可以从思想认识上挖掘其根源。比如,为什么大家要来这里学习呢?有的人可能会说,一是主动学,想提高自己;二是被迫学,工作的压力大,面对的困难多,不得不学;三是带动学,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学习,怕自己落后……理论来自于实践,有时候我们写不出什么内容,并不是理论储备不够, , ?- K; H% o9 D) k$ [; K而是对工作感触不够,对事物认识不深。两点建议:首先是广泛学习借鉴,多看人家这方面的材料是如何展开的,是从什么角度展开的。当一个东西我们自己不会的时候,学习借鉴总是不二法门。模仿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要反对机械的模仿,更要反对照搬照抄。其次是努力挖掘工作本身的意义,心到才能手到。同样拿我们在这里学习作为例子,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提高写作能力;其二,拓展思维视野;其三,交流工作经验。只要深入挖掘,善于以小见大,任何一项平凡的工作,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有深刻的意义。(摘自疑义相析在众秘夜思第671集答疑记录)
0 Q( R( S( p3 A* I( T( e4 z" M9 a% w: X0 _* U5 Y6., m; z, r+ Q$ x2 x1 \9 J 述职材料应该自己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起草提纲之前,先立足领导的工作分工,全面了解领导一年来的工作;二是起草提纲之后,最好先将提纲交给领导审核一下,那样能有效避免颠覆性的返工;三是起草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领导的工作实际和领导的语言特点,得把述职材料写得像这个领导的。找领导的材料有几种途径。比如,问领导分管的单位要工作总结,便于掌握有关数据;把领导的重要讲话找出来,便于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从新闻报道中查资料,了解领导的工作重点,等等。(摘自疑义相析在众秘夜思第671集在问答记录)
; @+ }% w( ?% u8 ^* r+ h 5 I4 }8 u$ E) k4 q) ^9.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任何一项业务工作都有其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下步措施。 日常工作中,要勤往具体负责单位跑,勤向具体负责人员问,勤把具体工作文件翻,为以后能够全面、深度拟好有关材料做好储备。要多研究工作的板块构成,这是拟写提纲、准确归堆的关键。比如,党建类总结提纲应怎么写?假设先不考虑具体单位干了具体啥工作,如果让我们作一个共性通用分类,应怎么分?( y, S: z# g% i( Z5 m: h# D7 d 一是翻一翻两三年单位内党建类综合材料,如各类党建类总结、讲话、民主生活会报告、述职述责报告等等,在分类中,注重把握好延续传承。二是翻一翻上级关于党建的最新权威资料。比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大建设”就是非常权威的一个分类。可以在深入研究每个建设的具体内涵后,结合本单位的历史传承进行应用。 % r* E* G3 T' i+ C1 S三是研究系统内部上级单位有关综合材料、兄弟单位有关综合材料,这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借鉴。(摘自公文选萃《谈一谈领导说的公文逻辑是什么》)
, F5 T @% z7 c7 O9 c/ y8 [$ e ! m+ S$ P( K2 K# R10. 从收藏夹里打开人民日报电子版,从“往期回顾”中找到当天的报纸。头版必须逐篇认真看,这里面通常有重要会事活动报道、重要综述稿、重要评论稿、重要通讯稿。点开《中国经济——形稳 - L9 x2 G o- l# |8 e: x( @+ N质优 势好》。经济类的通讯消息必须详细研读,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时刻聚焦经济、服务经济,这对研判业务工作面临形势也有重要意义。除了看七月份同半年数据、态势的异同外,这个稿子的标题及通篇中的三个关键词“形稳”“质优”“势好”概括提炼得很有新意。好的标题,就要概括得全、表述得准,能够叫得响、传得开。之前拟领导讲话稿时,曾有过此类尝试,品味沉淀后,体会更是深刻了。形势要服务于内容,内容必须兜得全、说得准、叫得响、传得开。点开《创业热土充满活力》。时间关系,只能从头到尾浏览浏览了。标题还是很有特色的。“一块基石,种下了改革开放的基因”“一种基因,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一种理念,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拿笔抄下来,免得忘了,毕竟创业也是愚拙单位的一项业务。业务类的,要多积累多储备,虽然不直接负责这项工作,但在拟写综合稿件时总会涉及到的。自己储备好了,跟业务处室研究业务、研究稿件时,比完全不知要好得多。好的综合人员,应是半个业务人员。(摘自愚拙小儿的文稿《能够读得"好",就是笔杆子》)
3 K0 Y5 H+ T8 n/ G& d7 s, P" N ; d; N4 o5 J: S$ x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