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机关公务人员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在机关工作,具体的事好办,动笔的事难为。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从事写作工作,认为写文章是个辛苦活。很多人在机关里历练了多年,但仍难以有所成就,就是在应用写作这块短板上拉了后腿。如果说“能干”是机关公务人员的一项真本事的话,那么“会写”更是一种硬功夫,就像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了哪一项,机关公务人员的工作都不会完整。因此,机关公务人员要想把工作干得漂亮,在机关上能立得住、立得久,就必须练就几手应用写作的“硬功夫”———写好公文、讲话、信息和调研报告。
一、写好常用公文,是做好机关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公文是传达政令、请示工作、报告情况、洽谈公务的一种常用文体,是概括、表述、传达领导意图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程式性和突出的实用性等特点。同时,公文还是一个单位的“脸面”,体现着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如果一篇公文写得漏洞百出、错误连连,再如何标榜自己的管理水平高,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写好公文,是机关公务人员的立身之本,是做好机关工作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
一是文种选用要正确,不闹笑话。要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明确公文种类、注意事项、每种公文的写法及要求,正确选用相应的文种,使写出来的公文符合规范,从文稿的观点、内容到措辞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文种选择上,要熟知15 个主要文种的具体适用情形,尤其要将通知和通报、通报和公报、请示和报告、决定和决议等容易混淆的文种区分清楚,特别是不能出现“请示报告”“意见的通知”等常识性错误。
二是公文用语要规范,不能马虎。语言是公文的第一要素,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是准确、简洁、平实。准确,是说公文语义表述要准确明晰,包括语法意义的准确无误和逻辑意义的明晰严密。用词要准确,表述要准确,标点符号要准确,不允许出现有歧义和含混的说法,尤其是断句要规范,要准确地表达意思。简洁,就是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在句子运用上,要充分运用陈述句,规范使用无主句,不用或少用疑问句,做到简洁而明白。平实,就是要庄重、分寸恰当,用字、用词符合公众审美标准,通俗易懂,要使用普通话词语,多用程式性和专用词语,避免方言、土语,善于将口语转化为书面用语,要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
三是常用文种要写好,体现水平。特别是各类常用的公文要写出层次,写出高度。比如,经常用到的通知,要体现出系统思考和统筹全局的特性,提前把与通知相关的内容一块想到、想周全,对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整个流程自己要先走一遍,把该说到的、该说明白的事项,一次性说到位,免得通知下发后让接收单位再一遍一遍地打电话询问、求证。现实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通知下发后又一个接一个地再下发补充通知的情况,就是对此种情况的最直接体现。再比如写请示时,要严格执行“一文一事”原则,不能在一份请示中捎带其他请示事项;主送单位要单一、具体,不能奉行“见了菩萨就叩头”的思想;在说理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说”上,而不应仅仅注意“说什么”,也就是要强调陈述的技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蠢人用他知道的道理说服我,智者用我知道的道理说服我。”同理,拟写请示的原因时,也不能只从本单位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是要改善心智模式,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上级的立场出发,争取用上级明白的道理说服上级,以求得帮助。所以,常用公文写好了,是机关人员能力和水平的最好体现。否则,就是一块短板,注定在机关工作中走不快、走不远。
二、写好讲话稿,是服务领导的最实用技能
起草讲话稿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反映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能起草优质的讲话稿也是对机关人员的基本要求。谚语云:笔威于剑。成功的讲话稿或演讲稿能敌得过千军万马。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讲话稿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需要机关公务人员认真研究学习,努力锻炼提高。
一是明确用途。讲话稿是日常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应用文。要想把讲话稿写得有思想、有深度,让领导讲得好,让听的人能听得进去,达到讲话的目的,就要先知道所起草的讲话稿主要是干什么用的,要弄清楚由谁讲、以什么身份讲、在什么场合下讲,是对外讲、还是对内讲,讲给谁听,听众是一个什么层次的群体,大家从讲话稿中最想听到些什么,需要领导重点讲些什么,通过讲话稿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好这些内容,讲多长时间,会议主办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会议上,要与会议主办方密切沟通,严格按照主办方要求来准备稿子,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力避讲话内容打架、撞车。只有知晓并妥善处理好了这些问题,才算是为写出一篇各方都能满意的优质讲话稿打好了基础。
二是搭好框架。也就是要根据讲话稿的具体用途明确思路、列好提纲,搭建起文稿的骨架。然后再确定如何破题,如何承题,每个大问题中写几个小问题,文章是并列式推进,还是递进式推进,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才能使讲话稿的整体结构符合逻辑要求。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而好纲也是一半文。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在其《诗谱序》一文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列好提纲,搭好框架,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
三是语言得体。讲话发言就是说事、说理、说情。所以,讲话稿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明白、生动,要抒真实情,讲百姓话,把深刻的理性思维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清楚。否则,人家听不懂、听得费劲,自然不爱听,也就难以达到讲话的最终目的。其次是语言要鲜活,文字要生动、形象、准确有力,听后一下子就能让人记住,还要激发听讲的人乐于讲给别人听。要少用干巴巴的话语,多用一些鲜活的群众语言,最好能有几句提神、醒脑的话,能抓住听众,鼓舞人心,让听众能耐心听下去,这样的讲话效果会更好。否则,语言贫乏,思想枯竭,自然不能说服人打动人,听的人自然不会买账。再就是要兼顾不同领导的讲话风格,如有的人喜欢排比句式,有的人喜欢长短相间的句式,有的人喜欢用典故,有的人喜欢讲故事,有的人喜欢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人则喜欢娓娓道来、水到渠成。总之,要精心锤炼好语言,使讲话稿的语言既符合领导的身份,又能体现出每个人的讲话特色,这是以文辅政、服务领导的最直接方式。
三、写好信息,是让单位工作出彩的最有效途径
信息是迅速简要地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消息,这种消息主要供内部传播,以反映变动的事实———动态为主,兼顾评论、综合和经验。它是一个单位与上级沟通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与领导沟通情况、展示本单位工作亮点、向上级汇报工作等诸多特殊职能。
一是要提炼好标题。标题是信息的“脸面”,在文章中起着激发人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引导读者去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作用。俗话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看信息重在看标题、看导语,标题把人吸引住了,觉得有必要看,才会引导着人继续看下去。标题历来就有“文章的眼睛”的说法。标题拟写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毛泽东同志曾说:“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这就需要机关人员在写信息时,要善于提炼总结,善于换位思考,尽量能知道上级领导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最想了解的情况是什么,提炼出能抓住眼球的好标题来,要让上级领导一看标题就能“眼前一亮”,从而吸引人看下去,达到写信息的目的。
二是要优化好结构。信息虽然已成为机关公文的一个常用文种,但它并没有正式的“名分”。信息的结构可模仿消息结构,根据不同的内容,将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几部分处理好、取舍好。
三是要锤炼好语言。信息要注重简、短、亮、专,原则是力求用最简短的语言传递最多的信息。所以,在信息的语言组织上,要惜字如金,点到为止,不要求全,不要搞长篇大论。应做到主题明确,表达清楚,真实准确,文字精炼,短小精悍。再就是要快采、快写、快发,做到迅速及时。这样的信息,才能让人爱看并且愿意看下去,才能将自己的亮点有效地展示出去。
四、写好调研报告,是理性思维和逻辑水平的最直接展现
调查研究,是适应新形势、掌握主动权、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掌握实情,实施科学决策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调研也是机关工作的一大职能,调研报告写作最能体现机关工作人员理性思考水平、展现其逻辑思维能力、考验其哲学素养。
一是选好题。就是要根据调研目的选好调研课题,做到指导性强,对全局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比如,属于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类型的,要体现出能把点上的事例推广到面上去的功能;属于找出问题、改进工作的,要能体现出“只有挖出忧苦的根,才能结出甘甜的果”的逻辑关系。
二是策划好。就是要按照调研计划和调研课题,在系统思考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调研内容、列出调研提纲、设计调研问题,切实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调研好。就是要广泛收集情况,多问、多记、多听、多想,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工作运行的态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可靠的数据,及时挖掘好问题和表象背后的情况。
四是研究好。调查研究,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升华。所以,研究工作必须深入细致。研究好,就是对调研所获取的资料,要进行认真分析、归纳、综合、对比,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做到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融合,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把研究高度从事件层面上升到结构层面或系统层面,并及时回应调研提纲所列的各项内容。
五是表述好。就是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做到写出真实情况,善于用足够的数据来说明各种问题;形成独到见解,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将点上的事例从特殊上升到一般,通过归纳提炼,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成果,进而写出领导认可、被调研单位认可、对其他单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以上这几项应用写作,其实都是机关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但也都是一些真功夫、硬功夫,是机关工作人员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但是,要拥有这些硬功夫,在具体写作时能有这么“几把刷子”,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思考和用心写作才能修炼好的。否则,不静下心来学习,不注意日常积累,不下苦功夫研究材料、研究文字写作,肚子里没有东西,靠临时抱佛脚,是练不好这些写作“硬功夫”的。这是每一位机关公务人员都不能不重视、不能不研究、不能不锻炼提高的核心工作能力。(摘自:应用写作 张跻国)
邓小平同志曾经称赞一位秘书工作者为他起草的报告写得好:“这篇文章写得好,因为文章里的很多话都是我想说的话。”可见,公文起草者在受领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将领导的指示听清楚、问明白、记准确、录全面,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公文什么时候交初稿?以此安排自己的工作进度,该加班加点的要加班加点。公文将用于什么场合?公文的上报或印发、宣读对象是谁?是什么范围?公文什么时候送交印刷?以此确定写作的语气、内容取舍及最后定稿的时间。领导者想表达什么?一定要准确、全面地记录领导者的意图,可以使用录音笔,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请领导再说一遍,确保理解领导意图没有偏差和遗漏。这是起草好公文的重要前提。如果时间允许,起草者在受领任务时,可以将自己的记录当着领导者的面复述一遍,确保没有出入和遗漏。根据领导者的意图起草好公文初稿后,再把受领任务时的记录拿出来一条条、一句句对照,确保没有偏差和遗漏,然后将公文初稿交领导者审阅,再根据领导者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
公文要把领导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价值的根本标准。写出让领导满意的公文,不是单纯地作文。只有悟透领导的想法、跟上领导的步伐、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体现领导的风格,才能让领导满意。具体来说,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避免“这些话不是我想说的”。这是起草公文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只有仔细揣摩、认真领会、全面把握并紧紧围绕领导意图去组织、策划,才能确保不跑题、不偏题、不离题;只有如同领导自己头脑里所想、领导自己嘴里所说,领导才会满意。因此,切不可自作聪明,完全不考虑领导的需求另搞一套。这样就犯了主观主义错误,就算写得再好,领导也无法使用。
8 X1 W3 U) U0 q: S# \ 3 b' a& Y/ X- s, F v8 S
二是完善升华领导想法,避免“这些话都是我说的,但没什么新东西”。起草文稿不能简单地当传声筒、复读机,只把领导交代的想法、内容写出来就行了,还必须以“不在领导其位,要谋领导其政”的精神,坚持“源于领导而又深于领导”,根据领导的想法深入思考和研究,自觉把思维活动上升到领导层次,对领导意图进行扩展、完善和升华,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文稿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知识积累,对领导想法和要求查缺补漏、修饰完善的过程,甚至是对领导意图再提炼、再深化、再升华、再创造的过程。在不脱离、不偏离领导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领导的想法一点点充实、一步步拔高、一层层深化,把该想的想透,把领导没交代而必须要写的写出来,把领导想说而没有完整表达的说到位,形成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辞章优美的公文。
三是精心扮演领导角色,避免“这不像我说的”。起草文稿是以笔代领导表达思想观点,如果不能身临其境地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和组织文字,就不可能写出领导想说的话。只有全身心地把自己置身于特定场合,忘掉自己的存在,时刻把自己当成领导,以“领导”的视角而非“我”的视角去思考、分析问题,以“领导”的身份而非“我”的身份给别人讲话或作汇报,才能与领导“一条心”,和领导不谋而合,使写出的文稿为领导所用。公文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关起门来当领导”、演好“临时性角色”的过程。把自己想象成“领导”,找到“在场”的感觉,设身处地用领导的心理、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来思考该说什么、怎么说,而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要想在写作时“进入角色”,平常就得“熟悉角色”。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要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要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尽量研究熟悉领导的业务工作,不当门外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参加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等,对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谈话要认真记录、细心揣摩。认真分析领导对一些问题的批示,悉心研究领导撰写的重要文章。特别要认真研究领导在会议上的脱稿讲话、调研时的即席讲话等,捕捉其思想“火花”,找出最有价值、最有新意的见解。实践证明,领导思想的“闪光点”使用得恰当,就能成为文稿的点睛之笔,表现主题的最佳之处。
% I' w) Y. f3 `
四是准确体现领导风格,避免“这些话都对,但谁来说都行”。文稿一般是“奉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受命于谁,文稿的风格特征就应服从于谁。要让领导满意,仅有好的内容、好的框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进行修饰和雕琢,尽量符合领导的个性特征,打上领导个人的独特印记,充分体现领导的气质、学识和风格。而不同的领导,其风格往往是不同的。从思维习惯看,有的领导喜欢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有的喜欢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从语言表达习惯看,有的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和谚语,有的喜欢举出案例分析;有的喜欢富有文采的长句,有的喜欢铿锵有力的短句;有的喜欢气势恢弘的排比,有的喜欢朴实无华的语言,有的喜欢用数据说话等等。必须做到按照领导的思维、讲话风格来写,使文稿风格与领导的风格相一致。如果只凭自己的想法行事,就可能南辕北辙。
( g% V, X4 [4 l" t7 P9 c* ^) z 0 h$ P& u/ e% v& f) c p5 V
文稿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领导风格的过程。要体现出领导的风格和特征,就需要适应领导口味、模仿领导语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改造,务求达到“神似”。平时要通过多听领导讲话、阅读领导文章、找机会与领导交流等,了解领导的文化修养、讲话习惯、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工作方式和个性特征,在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剪裁现有材料,搜寻需要的资料,变换语言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其个性特点,适应和体现领导的不同风格。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