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农村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从基本温饱走向全面小康、从内陆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从加强法制走向健全法治、从继承传统革命精神走向弘扬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辉历程,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历史性提升,湖湘文化实现了历史性发展,民主法治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党的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湖南发展史上的巨大辉煌,谱写了湖南现代化建设的美好篇章。此时此刻,我们深深铭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怀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深深感谢为湖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挥洒过辛勤汗水、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所有参与者、亲历者和建设者。
从改革开放探索起步到全面发展,湖湘儿女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足印,积累了一份份宝贵经验,深刻启示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始终坚持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只要始终坚持和秉承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湖南正处在从高速度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既有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复杂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认清形势、保持定力,放开手脚、迎难而上,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不断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
要聚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配置为重点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放管服”、要素市场、国有企业等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要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支持各类国家级平台发展,着力建设长沙四大重点片区,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守护好“一江碧水”、保护好三湘四水;牢牢把握“一带一部”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五大开放行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聚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和现代法治体系,强化基层和社区治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实施并完成我省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要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公正用人,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强化监督管理,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计划,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奋力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湖南篇章。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精神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五个强省”目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创新型省份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构建“四大体系”“五大基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之以恒深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老百姓生活质量,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努力让湖南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挥“最大优势” 用好“最大舞台”
携手书写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的崭新篇章
——在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8年12月10日)
王志民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今年国家和香港的大事盛事喜事。今天,由林郑月娥行政长官亲自倡议,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研讨会”,让我首先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向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主题主讲嘉宾蔡昉副院长、冯国经博士及其他对谈嘉宾表示由衷的敬意!
今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并发表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近一个月来,香港社会各界一直热议交流、学习解读,反响强烈。今天的专题研讨会以“改革开放辉煌四十载•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为主题,时机十分契合,意义重要和特殊。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第一,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地位独特、贡献重大,与祖国内地合力铸就了同发展共繁荣的历史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以“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对香港在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作了精辟概括。我们熟悉的很多香港同胞、敬重的很多前辈,包括在座很多朋友,都是国家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都对这“六大作用”有着许许多多的生动记忆和真切体会。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香港商界前辈怀着赤子之心和敢为人先的勇气率先赴内地投资兴业,创下多个“全国第一”,还是一大批香港专业人士“手把手、传帮带”,帮助内地增进对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的了解;特别是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率先向中央建议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使广东特别是毗邻香港的深圳经济特区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对世界打开的第一扇窗等等,这些都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40年来,港澳同胞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作用是开创性的、持续性的,也是深层次的、多领域的”。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说,是包括广大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行,共同创造和铸就了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奇迹。
第二,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两大国策在时代大潮中交融激荡,迸发出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的澎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我们回望历史可以深刻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个“最大优势”也是在国家改革开放这个“最大舞台”上充分展现和发扬光大。我三度来港,前后20年从事港澳工作,与很多很多的港澳朋友一样,对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两大国策交相辉映的伟大历程有着深刻体会和感悟。正是改革开放成就了国家持续发展的蓬勃大势,成就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顺利回归祖国,更成就了香港在国家强有力支持下战胜两次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一系列风险挑战,进而谱写出繁荣发展更胜往昔的精彩华章。正是“一国两制”不仅保持了香港同胞习惯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法治环境不变,更激发了香港与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活力,使国家得以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香港所长、汇聚香港力量。实践昭示我们,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的思想逻辑、历史逻辑、发展逻辑是一致的,“优势”和“舞台”的诸多交汇点最终归于一条主线,那就是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
第三,新时代召唤香港同胞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与内地人民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携手书写同发展共繁荣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并殷切希望香港各界“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新时代新征程,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宏大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特别是作为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推动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为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战略支撑,更为广大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年群体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现实路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两大世纪工程相继建成通车,香港发展的战略纵深、市场人口、产业空间、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拓展,大湾区完整的现代产业链有力地推动着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香港也正因此加快形成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创科中心并驾齐驱的崭新发展格局。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这一“最大舞台”的不断延伸,香港独特作用和优势的“用武之地”将更为开阔,“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将愈发彰显,香港必然能够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面对一段时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受到冲击的风险挑战,从去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再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掷地有声地向世界发出中国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以改革开放引领开放型世界经济前进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胸怀大气魄大格局。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前所未有的强大“核心、党心、民心”,我们一定能坚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必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坚信,在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一定能进一步凝聚起民生优先、经济优先、建设优先的社会共识,一定能继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最大优势”、用好“最大舞台”,推动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再创狮子山下的新传奇。我们坚信并期待,在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事业的新时代好时代,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这一宏伟目标,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和内地人民继续同心同行,携手谱写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新时代之新,是发展起点之新、发展内涵之新、发展要求之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奋力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为九江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而不懈奋斗。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沧桑巨变。40年来,九江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顺着市场经济的大潮,用智慧和汗水,在九江这片极具改革精神和开放基因的土地上,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九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成绩令人鼓舞,来之不易,这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回望40年的辉煌岁月,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全市人民和历届历任付出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人以深刻启示: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动力之源,人民主体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立场,和谐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先决条件,担当实干是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坚强保证。我们只有始终坚持这些宝贵经验,改革开放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辉煌中创造新的辉煌。
新时代之新,是发展起点之新、发展内涵之新、发展要求之新。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九江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基本市情,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紧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做深做活改革开放文章,为九江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提供强大动力。
——要继续解放思想,让改革开放的源泉更丰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源头活水。思想封闭僵化,只会画地为牢,让行动裹足不前;思想与时俱进,才能突破禁锢,顺应发展潮流。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思想大解放,来推动观念大转变、格局大提升、发展大进步。一要有开阔的视野。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加强学习,要学理论、学政策、学外地的先进经验,以此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境界。二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讲大局、讲长远,不能短视。三要有担当的勇气。当前,九江改革开放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主动作为,切不可让工作在自己手上延误,让发展因自己而耽搁。
——要坚持问题导向,让改革开放的路径更清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个中心、五大任务”,这当中,每个领域都有诸多的困难需要面对,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破解,都需要我们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一是要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难题。重点是要紧扣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咬定“百千万”目标,推进“555”工程,快速壮大产业规模。二是要着力破解环境保护中的难题。重点是紧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打造,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要加快推进“两平台一基金”的建设,要把创建的各项举措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加大与三峡集团的合作力度,加快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并顺势扩大成果。三是要着力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四要着力破解和谐稳定中的难题。深入推进法治九江、平安九江建设,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五要着力破解民生改善中的难题。扎实办好“十个一百”惠民利民工程、棚户区改造、环保突出问题治理等民生实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件事都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六是要着力破解作风建设中的难题。当前要着重抓好“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的整治,大力倡导“五比五不比”,形成大干快干、少说多干、齐心同干的局面。
——要推进探索创新,让改革开放的动力更强劲。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创新。当前的九江,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探索创新:一是要在管理体制上加强探索创新。当前重点是要以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把部门职能定得更准、职责定得更清、责权利定得更统一,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加强探索创新。重点要加大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力度,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三是要在操作方法上加强探索创新。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要不断扩大开放,让改革开放的空间更宽广。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一要搭建开放平台。当前要重点抓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特定商品指定口岸、航运服务中心等开放型平台建设。功能型的开放平台“三分建设,七分运营”,必要时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或专业运营团队。二要突出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链条、存量资源、成长企业,加快引进、留住、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坚持项目建设两套“五个一”机制,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推动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三要强化要素支撑。突出抓好“一南一北”两大平台,高标准打造县级1平方公里科创园,推进创新成果与产业紧密对接;用好用足人才新政30条;强化五大投资发展集团专业化运营,吸引各类资本进入九江,全面激发金融活力。四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各部门要聚焦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深化“放管服”、行政许可“一次不跑”“一次办”改革,为企业发展降成本优环境。要进一步梳理营商环境问题清单,着力解决好“开门招商,关门欺商”“背靠着背,清而不亲”“明放暗不放”等突出问题。
要进一步深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改革开放全过程,切实提高推改革、促开放、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坚定改革开放信念。不能因为面临压力就搁置,遇到困难就放弃,而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破题的思路和方法,咬定青山不放松,强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决战决胜。要明确改革开放目标。以塑造九江改革开放特色品牌为目标,加强改革开放探索,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断发出“九江声音”、书写“九江篇章”。要压实改革开放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好主体责任,要强化考核评价,大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敢闯敢干的干部队伍。要造浓改革开放氛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开放者、鼓励创新实干者、宽容失误失败者,让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那些安于现状、工作平庸的干部腾地方挪位子,形成让改革开放者上、不改革开放者下的导向。
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止步。务必克服“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的不良心态,树立全球视野,跳出九江看九江,在横向、纵向中找差距,在全省、全国中找位子,敢于和好的比、同强的争、与快的赛、向高的攀,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必摒弃“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错误思想。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马上办”和“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落地。务必破除“墨守成规、保守封闭”的狭隘意识。打破思维惯性,大胆创新创造,不断扩大开放,让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九江最鲜明的特质、最突出的优势、最强劲的旋律。
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偏移。以党的领导确保九江改革开放的航向正确,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以目标导向指导九江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我们提出的每一项任务,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利于实现而不能偏离这个目标。要以人民立场作为九江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坚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篇布局、统筹推进改革开放。
要始终坚持履职尽责不懈怠。各地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把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项决策部署项目化、清单化,明确责任人,列出“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加强调度,确保进度和质量。要坚决闯、大胆试,要敢担当、善破难,着力提高研判形势、把握全局、规划政策、推进项目、驾驭风险、破解难题的能力。要优作风、抓落实,坚持“到事、到人、到岗”抓落实,推动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要始终聚焦“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紧盯作风领域的新形式、新表现、新动向,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以好的作风确保改革开放取得好的效果。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和我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九三学社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团结动员全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奋进,为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奋力谱写多党合作和九三学社历史新篇章。
40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上下求索、一往无前,在逆境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人间奇迹的40年;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自我革命、与时俱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40年;是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充分展现大国担当,日益深刻影响世界发展的40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正确的、中共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正在并将进一步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来。
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同时也是决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九三学社命运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包括九三学社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真诚拥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奠定了基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8字方针,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多党合作开始经历曲折和考验,特别是“文革”10年,多党合作更遭受严重挫折,九三学社工作也被迫停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九三学社命运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指出,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重新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成为民主党派重获新生的光辉里程碑,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并激励着九三学社为国家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1982年,中共十二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8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16字方针,成为新时期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准则。1989年,中共中央发布14号文件,正式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第一次明确了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夯实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以14号文件颁发为标志,多党合作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九三学社以参政党的身份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社务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全社上下深受鼓舞。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于2005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两个5号文件,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九三学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先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党合作篇”,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也推动了九三学社大踏步前进的步伐。
时间的年轮,印刻着奋斗者的足迹。改革开放40年,伴随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九三学社进入了发展最快、贡献最为显著的历史时期,政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40年,全社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加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夯实。我社积极组织、引导社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多党合作历史和社章社史,加强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先后开展“三增强”“四热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各项社务工作之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激发社员的爱国热情和道路认同,不断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这40年,全社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建国初期,我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和基本职能的进一步明确,我社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仅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达100多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20余次,就拟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我社提出的许多建议被吸纳在相关政策文件中。
这40年,全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议政建言和民主监督质量不断提高。我社坚持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机关工作和干部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和机制。着力搭建力量整合平台,先后成立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研究中心,加强各职能部门和地方组织之间的统筹联络,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凝聚全社力量、共同推进工作。40年来,我社先后就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三峡工程生态保护、中年知识分子政策、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振兴大西南经济、延安革命圣地保护与建设、建立国家农业建设基金、非典防治、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提高国企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改进医疗卫生工作、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将民主监督寓于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社会服务之中,围绕贯彻落实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中出现的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同地方政府合作,着力打造“九地合作”品牌,实现从单一支边扶贫到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转变;围绕扶贫济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深入推进贵州威宁和四川旺苍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这40年,全社优秀人才不断汇聚,组织化水平和凝聚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社总人数为4148人,拥有地方组织40个,许多省市只有筹备机构或没有建立组织,不少基层组织还有待于恢复活动。经过40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11月,全社总人数已达近18万人,是1978年的43倍,98%以上的社员是改革开放以后入社的;拥有省级组织30个、市级组织309个、基层组织6976个,地方组织数量是1978年的8.5倍。40年来,我社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组织联系机制、内部监督制度,全社组织化水平和整体运行能力大为提升;实施人才强社战略,聚集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几代社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履职,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卓越贡献。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荣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淦昌、王德宝、邹承鲁、侯先光、陈均远、闵乃本、潘建伟等主持研究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选、程开甲、潘建伟3名同志还入选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拟表彰对象。
回首40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九三学社的发展进步与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我社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和目标任务不断与时俱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我社地位作用日益彰显、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随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持续推进,我社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在这一进程中,九三学社始终坚定支持、服务和参与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有九三人的一份辛勤付出,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40年的历史性变化源于改革开放,40年的突出成就来之不易。我们要始终牢记,40年来我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创新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向领导全国人民和指引九三学社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致以崇高敬意!向九三学社广大社员和社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向给予九三学社热情关心和支持的兄弟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谢意和良好祝愿!
同志们!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40年来,九三学社在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是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展现巨大优势,从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也预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美好的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我们要始终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切实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这是九三学社发挥参政党作用、实现参政党价值的必然要求。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献计出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想党和国家之所想、急党和国家之所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睿智之言、进坦诚之谏、聚发展之力,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工作创新。这是九三学社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支撑。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之中,鼓舞着广大社员为之努力和奋斗。我们在这一优良传统激励下,积极探索符合九三学社实际、体现时代特征的工作路径,逐步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作出贡献。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于破除旧框框旧习惯,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努力开创九三学社各项工作新局面。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这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九三学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始终保持着自我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全社思想坚定性不断增强,履职坚实性显著提高,组织坚强性持续巩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借鉴执政党建设的经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探索推动自身建设的理论、路径和体制机制的发展完善,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和服务社员,保持与科技界的密切联系,团结动员广大社员和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这是九三学社发展进步的活力所在,也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九三学社各项工作每上一个台阶,无一例外都是坚持依靠和服务社员的结果。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与科技界联系密切是我们在长期实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历史特点和界别特色,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维护广大社员和科技界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呼应他们的诉求,反映他们的心声,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把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同志们!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探索、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九三学社发挥优势、彰显价值的舞台更加广阔,职责使命也更为艰巨。要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光荣使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贯彻落实好,关键在于把九三学社自身建设好。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和充分运用上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超越,守正出新、革故鼎新,努力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思想更加坚定、履职更加坚实、组织更加坚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更加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团结引领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要着力加强组织建设。以提高“五种能力”为着眼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能力素质,推进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深化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把牢社员发展的政策关和入口关,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保持特色,更加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造就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合作、有机互动的长效机制,提升组织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创新基层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大问题,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下功夫,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力。更好地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研究中心作用,动员和整合多方力量,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和议政能力强的履职骨干。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加强议政建言工作平台建设,为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履职尽责创造条件,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准确把握民主监督性质定位,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对陕西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持续做实做精做细。
我们要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大兴学习之风,丰富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提升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思用贯通、知行合一。坚持密切联系社员,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与地方组织、基层组织联系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纪律要求,增强纪律意识、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廉洁自律建设长效机制。
我们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自身建设各环节、履行职能全过程,切实提高工作制度化水平。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内部监督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机关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系统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同志们!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新起点。40年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在我们面前拉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越需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越需要把得住大局、担得起风险,以时不我待、勇于担当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有幸与改革开放同行,亲身经历、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历史性变化,亲身参与、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还将继续与改革开放再出发同行,亲身经历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为此深感骄傲与自豪,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庆祝和致敬,就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为改革开放再出发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戮力同心、开拓前行,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奋力书写我们这一代九三人的荣光!
永济工业布局较早,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大地营企业就先后落户永济,构建起初步的工业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成为山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我老秘网市的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民营企业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运城市委关于民营企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紧紧抓住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思考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为加快我老秘网市民营企业发展出策出力。
要坚定创业初心,提振发展信心,聚焦主业,加强创新,练好内功,心无旁骛做好企业,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开拓,积极进取,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抢占市场制高点,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着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善于借势借力,合作共赢,把企业做大做强。
要把转型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增强品牌意识,依靠高科技竞争,努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要诚信守法,重名重誉,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和照章纳税,尊重和维护员工各项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企业的名誉品牌。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创新,勇立潮头,为建设“四基地一名城”做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要有人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家责任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平台建设,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让改革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开放使中国的发展更为广泛地融入全球发展体系中,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加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40年来,我省各级政协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实践,在广泛凝聚共识、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的理论、制度、事业、组织和队伍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助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级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中的重要作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的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做改革开放的忠实维护者、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坚持发挥大团结大联合功能,广泛动员和引导各族各界人士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坚持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作用,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建言资政,为新青海建设添助力增合力;坚持把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作为新方位新使命,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彰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安排的优势;要按照“四个一线”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的能力建设,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政策大好的40年,观念创新的4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力度; 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争做文明创建带头人;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大发展回顾民航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献策
——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12月11日,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民航发展建设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化,总结民航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激励民航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民航强国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会上,民航局老领导以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亲身经历、工作感悟以及各自单位发展成就和历程,回顾民航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为新时代民航改革开放和民航强国建设建言献策。本报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豪情满满忆发展 斗志昂扬展未来
民航局原局长 李家祥
我们召开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总结民航过去发展经验,展望民航未来发展,既符合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推动民航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我结合自己在民航的工作经历,谈一下对民航改革开放的体会。
一是民航改革开放一定要围绕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国家发展大局来进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整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40年来,民航的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国家GDP的增幅,飞机数量、飞机总载客量、货邮运输总量也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民航发展得益于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大战略,同时在改革开放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围绕中央大局行动,更加坚定地执行中央决策,让民航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民航在改革开放中勇于打头阵、当先锋。我2000年到民航工作,2007年到民航局工作,感受到民航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相关行业前列。每一次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都有民航的参与,并在每个阶段都交出了良好的答卷。民航人勇于推动改革,而改革也成为了民航发展的强大动力,比如民营航空公司的存在,体现的就是民航改革过程中的资本多元化发展。
三是民航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走市场化、国际化道路。改革主要是搞市场经济,走市场化道路,同时民航的行业特点又要求我们对标国际,借鉴国际经验,走国际化道路。我在任民航局局长期间,与三任美国大使会面,他们都问我中国民航快速发展原因。我说,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促进市场化,用开放促进国际化。
四是民航发展一定要依靠中央的支持和社会的参与。民航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本行业,必须融入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多方借助社会力量。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标志着民航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大大提升。另外,1978年民航在全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占比不到1%,而今年上半年达到31%,民航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五是民航安全管理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航安全。改革开放40年来,民航安全管理实现了由观念到理念、由感性到理性、由经验到规章制度手册的转变,特别是加强了新技术的运用,对民航安全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六是要团结一心促进民航发展。40年来,民航不断深化改革,民航行业各主体隶属关系不断变更,但是民航的行业特点是不可分离的。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各主体在民航生产运行过程中彼此不能分开。长期以来,广大民航人很好地坚持了团结协调、共同奋斗的作风,这一点是弥足珍贵的,要始终不渝地保持。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满;展望未来,我们斗志昂扬。我相信,未来民航人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为民航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民航总局局长 刘剑锋
1998年6月,中央决定调我到民航总局工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与我谈话,要求民航:一是确保安全第一;二是力争尽快使全行业扭亏为盈;三是继续深化民航的体制改革,要达到政企真正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行资产重组,优化配置,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总之,就是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1980年作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的指示,为民航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民航逐步走上了企业化道路。至1992年底,民航系统通过改革,开始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形成了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分立的新管理体制。1993年以后,民航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作为政府管理机构的民航总局仍直接管理航空公司等企业的人、财、物,直接管理着全国多数机场。同时,民航运输能力布局分散;航空公司数量多但规模小,在国内市场竞争不规范,在国际市场竞争乏力;民航企业和机场资产负债率高、效益低,甚至出现亏损。针对以上问题,民航总局从1996年开始组织力量,不断研究论证,提出了民航进一步改革的初步设想。
1998年6月23日,我到民航总局就任,7月、8月连续召开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和局机关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同时建议局党委同意并报国务院重新设置主管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司。几年之间,民航内部从机关到企业、机场等基层单位,从内部到外部,都召开了大量的协调会,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航的改革非常重视。2002年1月23日,第121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民航改革方案。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了这个方案。2002年3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2〕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印发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国认真贯彻执行。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民航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真正做到政企分开;重组民航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行有效的行业管理等。这次改革是民航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民航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使民航业迅速发展。此次改革之后,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民航4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路,也是一条不断推进市场化、坚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之路。改革开放为民航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信,中国民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经过全体民航人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建设成为民航强国。
推进改革开放 奋力攻坚克难
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 李军
民航改革开放始终走在前面,改革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新时代将继续攻坚克难。
一、民航改革开放走在前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同志就对民航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到本世纪初,民航相继进行了三轮重大改革,此后改革不断深化。民航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民航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为什么启动最早,走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前面?这主要由民航的战略地位和基本特性所决定。一是民航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国家高度重视民航业发展。改革开放对这种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巨大需求,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适应客观要求。二是民航的国际性很强,全行业特别是领导者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民航要走向世界,必须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合作,实现国际接轨。当然,民航也是一个特殊行业,曾完全纳入军队建制。改革开放后,首先就是解决由军事化到企业化的转变。
二、改革开放并非一帆风顺。回顾所走过的历程,民航的第一轮重大改革,启动时推迟了一年。对第二轮重大改革的紧迫性和如何改法,开始时也存在不同认识。李总理同志主持反复研究确定了方案,实施共用了六年。第三轮重大改革下了很大决心,经过多方协调,其中机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探索。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我体会到有几点非常重要:一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之所以有阻力,主要是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推进改革一定要首先统一思想认识。二是着眼发展大局。改革肯定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行业发展,就大胆地改。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行业发展规律,适合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哪里制约发展的问题突出,就从哪里改起。五是注重积极稳妥。特别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改革。
三、在新时代继续攻坚克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当下民航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空域资源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民航局党组积极促进这项改革,并加快民航空管系统的改革。与此同时,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化,放开搞活通用航空,支持民营经济和吸收社会资本,进一步扩大开放,都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难度很大。近几年航协代表会员单位配合民航局做了一些工作,将继续为此努力。我们还将实施航空客货运销售代理资质认可的改革。
建设世界一流航空产业集团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冯刚
中航集团是民航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16年来,集团以世界一流航空产业集团为战略目标,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坚持以改革促安全,始终强化系统建设、夯实安全基础。集团始终保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把保证航空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品质同步提升,事故征候万时率低于行业标准,安全飞行超过1300万小时。
坚持以改革促管理,始终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创新。成立之初,集团将机队和市场整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完成实质性一体化的航空公司。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以强化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确立了集团化管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运行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坚持以改革促效益,始终拓展枢纽网络、提升盈利能力。建设以北京超级枢纽、成都国际枢纽、上海和深圳门户为一级重要节点的四角菱形结构和广泛均衡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坚持把枢纽网络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相统一,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国际国内并举传统优势,加快国际市场拓展步伐。近10年来,国航的航线总数增长了62%,国际航线增长了44%。
坚持以改革促党建,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
立足时代,展望未来。中航集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砥砺前行,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产业集团的愿景为目标,走出富有中航集团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打造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品牌
海航集团董事长 陈峰
作为我国民航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海航集团是中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的缩影。今年是海航创业25周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党中央、国务院,民航局,海南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航从祖国南端边陲岛屿启航,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国家战略,与国家民航事业的发展壮大融为一体,打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品牌,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卓越集团”。海航始终凝神聚力,做中华民族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创造者,做中国民航事业改革的开拓者,做国家战略在民航领域落地的践行者,做民航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者。
作为我国民航业民营企业的排头兵,海航集团是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案例。初创时期的哺育让海航得以站稳脚跟、成功启航。民航总局为没有飞机、飞包机航线的海航颁发了经营许可证;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民航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同意海航进行内联股份制、规范化股份制尝试与改造。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让海航得以化险为夷、发展壮大。在2003年非典时期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民航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援助,让海航“挺过寒冬”。关键时刻的关怀让海航得以找准方向、重拾信心。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海航出现流动性困难。关键时刻海航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民航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全力帮助海航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海航集团将不忘初心跟党走,扎根航空报党恩,助力实现民航强国梦。海航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安全底线,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全身心投入到民航强国建设中。
闯出民营航空公司的创新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煜
2018年,在全国58家运输航空公司中,15家为民营航空。民营航空正成长为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2004年,民航局向春秋航空等3家民营企业颁发筹建牌照,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定位自掏腰包旅客市场,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
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春秋航空迈开了创新大步,自主开发了销售系统、离港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信息系统;定位“互联网+”,直销比例80%以上;改变一价全包的“捆绑销售”传统模式,为旅客定制个性化产品等。
2015年1月,春秋航空成功上市。2017年,运输旅客1716.9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9.71亿元。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春秋航空近年来保持连续零安全事故征候,安全绩效管理经验作为学习标杆在行业内推广,是第一个获飞行安全一星奖的民营航空公司。
安全和准点是旅客的核心需求。春秋航空通过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航班正点率。在2018年上半年月均航班量超过10000架次的航企中,春秋航空到港准点率居全国第一。
注重服务品质,践行真情服务理念,春秋航空历年均获民航局服务A级评价。
春秋航空积极回报社会。2013年,春秋航空股东个人捐资在河北康保成功种活了28万棵树。此外,春秋航空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号召,在云南红河州对接帮扶3个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响应民航局倡导民航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号召,在民航对口扶贫的江西省赣州市开展教育扶贫项目。
为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海鹏
西部机场集团目前负责陕甘宁青4省区21个机场的建设运营管理,为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路走来,充满探索和挑战,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始终注重破立并举。发挥集团集约化管理、专业化运营、个性化支持的优势。始终注重求同存异。集团各机场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始终注重知行合一,总结并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创企业文化体系。
第二,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始终致力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健全完善安全管控体系,狠抓“三基”建设。始终致力于提升运行服务品质,创新大型枢纽机场协同运行体系。始终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三,坚持提高站位,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始终着眼提高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等历史机遇,统筹布局航线网络。始终着眼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航空带动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始终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性提出“通廉航空”模式,促进支线机场在助力地方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民航强国建设久久为功,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推进协同发展。加强机场与航空公司协同、机场与机场的协同、民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二是建议推进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对西部地区的“放管服”改革,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三是建议推进开放发展。对内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成熟应用,对外持续深化国际合作。
始终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使命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殷洪
中国航信经过近40年的深耕,始终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使命,探索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中性化服务、低成本运营的道路,将民航建设成为我国信息化起步最早、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40年的发展,中国航信取得了以下成就贡献:
中国航信建立了本土民航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中国民航信息化。1985年,中国民航首次推出电脑订票业务。此后,中国航信的开拓者们刻苦钻研,对系统进行了大量修改,建立起了适合我国民航实际的计算机订座系统,培养了大批技术专家。
保障和助力行业发展,支撑了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率先实现100%电子客票,建设“百家离港”工程,打造智慧机场,助力航空公司建设航空联盟信息平台,建立了离港系统四级备份安全体系,建设新一代旅客服务系统,推动旅客简化出行。
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40年的发展,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体会:
必须坚持走独立发展之路。首先,中国必须有独立的GDS公司。其次,中国的GDS必须是根植于中国本土并且是国有控股的企业。最后,中国的GDS必须立足于中国民航业。
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航信只有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深化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望未来,中国航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秉承“把安全放在首位,用服务赢得客户,让信息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遵循构建大平台、汇聚大数据、开展大服务的战略路径,为民航强国建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向往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新时期通航发展的探路者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章文浩
中国飞龙通航始建于1980年,前身是哈飞农业航空服务队,是民航局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地方通用航空公司,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至今已成功运营发展了38年。
在发展方面,飞龙通航目前年营业收入3亿多元,年飞行作业能力13845小时,现有12种固定翼/直升机机型、64架航空器、158名飞行人员、135名地勤人员。作业项目涵盖除海上石油以外的全部通航服务项目。
在贡献方面,每年由飞龙通航执行的航空护林面积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10%。1985年至今,航空物探累计总飞行长度达到302万公里。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任务超过20年。共执行了包括汶川救灾、重庆武隆山山体滑坡抢险等数十次应急抢险救援任务,为服务社会、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助力民航改革与行业发展方面,飞龙通航在不同阶段的通航变革与发展中,都代表通航发出改革强音,深度参与试点工作。
飞龙通航为通航运营摸索和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支线运输,二是大力发展培训业务,三是大力培育和服务警用飞行市场,四是寻求对外合作。
针对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中通用航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大力支持航空应急救援事业发展。二是加大航空人才建设,改善人才短缺问题。三是加速推进低空空域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飞龙通航愿继续做新时期通航发展的探路者、试金石,继承老一辈航空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民航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承载“○○一号”的荣耀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布赫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浪前行,成为引进外资、接轨国际的“破冰先锋”。
1980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结束了中国民航没有航空配餐公司的历史,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
自成立以来,北京航食经营形势持续向好,连续38年保持盈利,日均配餐量超10万份,能加工生产2500多种餐食,服务40家中外航空公司,包括6家位居世界前10的航空公司。
成立之初,北京航食即实行董事会决策制度,推行劳动合同制,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北京航食党委提出开门搞党建的思路,党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生产经营开展的,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航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主业,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为了不断提升航空餐食服务品质,2017年,北京航食建成了集产品研发、烹饪实践和厨艺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培训厨房,与院校合作开展智能化数据模型、生产运行控制系统、生产技术自动化升级等项目研究。
作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北京航食参与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范》的编写工作。通过管理升级,成为全球四家之一、大陆地区首家通过FSSC22000 4.1版认证的企业。
作为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配餐领域绿色发展大有可为。建议引导航空配餐企业节能减排,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快航空配餐企业绿色发展步伐。
北京航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001号”的荣耀,高扬改革创新的前进风帆,致力于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者、中华餐饮文化的全球传播者、航空配餐产业模式的开拓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探寻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的规律,既要关注其中的客观性因素,又要关注主体性因素,充分认清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推向前进,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密相关。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是根据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状况,来确定人民主体地位的。按照这一历史观,人民革命的历史、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以人民为主体推动的。人民是社会前进的实践主体,在人民群众中孕育着伟大的实践创造力和历史推动力。
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性。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清醒地看到,创造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事件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等认识,始终贯穿在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的基本观点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执政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正是基于对人民主体性问题的强烈关注、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牢固站稳人民立场。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从我们的政权性质上阐述了人民主体地位,提醒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就是说,我们党只有扎根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走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长征路。
(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得更加全面深刻,充分反映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我们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讲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等,深刻表明了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可以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理论阐述上的一大亮点,也为我们从人民主体性视角理解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和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理论基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基于这样的鲜明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出发点、立足点和思想内核,都是围绕“人民”两个字展开的。比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等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列举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二条专门讲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由此要求全党同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历来推崇的“人民主体地位”和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
(三)
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创造力,另一方面要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与党的奋斗目标紧紧地关联起来。以人民为主体,从人民立场出发,我们党就能够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出历史伟业,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能够带领全体人民脚踏实地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最好的评价尺度,出台能够落地的惠民举措,从而让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能够在发展问题上找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推进工作;就能够在各行各业各项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扎根人民中间、了解百姓疾苦,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而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总之,在推进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任何时候都需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从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中得出来的重要启示,同时还是我们深入理解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相互关系的一把钥匙。从这个角度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出其中阐释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丰富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彻底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杨明伟)
坚定信心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发言摘登(二)
编者按 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精神,走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40年充分实践了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必将继续拓展这条必由之路。10月30日,由省社科院、省经济研究院、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日报社联合主办,省社科院、省经济研究院和甘肃省智库发展研究会承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回顾总结4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积极探讨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以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现摘发部分发言,请读者关注。
相关新闻:
坚定信心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发言摘登(一)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到世界,成就辉煌,有目共睹。基于发展,推进改革;市场取向,渐进改革;扩大开放,倒逼改革;积极实践,勇于改革;科技创新,促进改革;相互协同,配套改革;完善措施,落实改革,等等,这些重要经验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启迪借鉴和宝贵财富。从改革的总目标框架来看【详细】
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七大法宝
王伟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原因可归结为七大法宝。
法宝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确保改革开放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起步于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反对和清除一切腐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消极腐败现象,从而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正是因为坚持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实践证明,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法宝二: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解放思想贯穿于渗透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大进步、每一个重大成就,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伴。依靠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向混合所有制、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站起来向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转变,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解放思想,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兴旺发达的法宝。面向未来,必须继续以思想的解放推动产业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社会变革。
法宝三: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就是坚持和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毫无疑问,继续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磅礴力量的密码。
法宝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明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今天,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法宝五: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40年来,改革开放是中国独立自主的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前无古人的实践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面向未来,我们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法宝六: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抉择,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新成就。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障了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可以说,依法治国不仅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根本法宝。
法宝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推进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都是在发展中得以解决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提升实力,用发展造福人民。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新时代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副巡视员、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王锐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党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党的制度在党的建设中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党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留下了深刻启示。
一、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并加以推进。这是因为党的制度建设,能够为党提供稳定和规范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法,能够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所以,要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确保党领导的科学正确和连续稳定,就要解决党的制度问题。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洞察和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在理论上深化思考,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有步骤、有重点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和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针对党的制度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命题,把强化顶层设计和注重基层试点结合起来,制定实施了一大批改革措施,形成了党的各方面制度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持的良好态势,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融合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不同的要素组成,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轻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思想基础。组织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制度建设规范党内运行秩序,为党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前提,离开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建设,制度建设也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党的各项制度也必然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三、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衔接,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题中之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福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会影响到国家法治建设。党的法规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够得到遵守执行,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和遵守执行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如果党不重视自身法规制度建设,或者党的法规制度遭到破坏,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党在加强自身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党的所有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能够为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运行成本。“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法规制度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法规之上,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人民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所以,要从国家法治建设的战略格局中,认识和把握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善于把成熟的党的法规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使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衔接,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四、必须坚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动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配套协调
党的制度是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体制和机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党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完整严密的系统工程,内容要素十分广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活动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征。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最高原则,民主集中制又必须依靠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落实和执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和执行得好,党的建设就能顺利向前推进,取得显著成绩。反之,党的建设就会遇到挫折,遭受损失。
五、必须坚持建立健全与贯彻执行并重,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表明,制定制度是基础和前提,执行制度是关键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的法规制度,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执行有力的党的法规制度体系。但也要看到,在党的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重视制定、轻视执行的现象还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经验教训,既注重党的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注重党的法规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如果党的法规制度得不到贯彻执行或者贯彻执行不到位,其价值和功能就不能体现出来。因此,做到制定与执行并重是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下大力气破解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提高党的法规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优化党的法规制度执行的文化环境,以及增强党的法规制度执行主体的意识和能力,努力维护党的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深化改革 实现甘肃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孙晓文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到世界,成就辉煌,有目共睹。基于发展,推进改革;市场取向,渐进改革;扩大开放,倒逼改革;积极实践,勇于改革;科技创新,促进改革;相互协同,配套改革;完善措施,落实改革,等等,这些重要经验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启迪借鉴和宝贵财富。从改革的总目标框架来看,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是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但涉及产权制度、企业法人权利、国有投资企业和出资人制度、市场体系和信用制度、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到位、不彻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政企关系达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目标。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坚定不移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二是社会领域的民生保障改革。积极探索如何贯彻和实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导向,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现实问题。如何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做到全社会全民的“保基本”,从体制机制上防止“两极分化”、福利主义、平均主义、民粹主义等弊端。
三是文化领域的精神文明健康。要进一步思考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如何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结合,现代科技、未来科技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等问题。
四是生态领域的人与自然和谐。探索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是全球化进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如何应对当前的“千年变局”,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当下现有规则和未来构想都遇到新的挑战的形势下,如何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如何完善世界经济秩序和协调机制等。
六是新时代改革总目标要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如何将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改革举措具体化,做到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结合起来。此外,民生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不同于经济领域改革,也不同于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导向,怎样把握好这些领域的实际和特点非常关键。
40年来,甘肃改革成绩斐然,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呈现几十倍到百倍的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甘肃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矛盾依然明显。从甘肃实际出发,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与研究:
一是用好有限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应根据发展需要和形势变化,将我省有限的财力和资源以及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进一步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合力。避免过分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同质化和低水平盲目竞争,着力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转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地方投资运营平台。通过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采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完善各类投资运营平台,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司法人权利。政府部门职能向管规划、建市场、搞服务转变,国资监管部门向管资产转变,形成以企业和公司为主体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企业主体和市场主体,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是企业主体和市场主体数量太少、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装备和质量效益水平较低。要尊重并遵循企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成长规律,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自主权及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努力降低企业运营的外部成本和综合成本。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行业、市场和社会的自我服务能力,保障并促进我省企业的创建、成长和企业群体集聚发展。
四是抓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应对新技术革命、全球化趋势及当前世界变局的挑战,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和东西南北的全方位开放,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扩大开放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深化通道和枢纽经济建设的改革探索,集中力量搞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创新区等产业集聚和聚集区建设,推进我省生态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创新,实现甘肃经济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
坚持改革开放是甘肃发展的根本途径
蔡文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史诗般的发展变化,人们经历了从包括粮食在内的基本生活用品极度短缺、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到商品极度丰富、服务业高度繁荣和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多样化的过程。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由衷感到自豪。除了回忆往事、对比今昔,还应对四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的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改革开放等,这是全国各地共同的经验。但是作为一个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甘肃有必要对过往发展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
我省人均GDP在全国长期排名在末位,主要原因之一是我省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程度低、速度慢。在改革开放的元年——1978年,甘肃省人均GDP在全国的排名是第15位,在全国处于中游。当时广东省的人均GDP为370元,而甘肃是348元。同期东部的浙江(331元)、福建(273元)、山东(316元),中部省份河南(232元)、安徽(214元)、湖南(286元),湖北(332元),均落后于我省。我省人均GDP排位在全国倒数位置,始于1992年,而那年恰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甘肃为什么会输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根本原因在于甘肃是计划经济的受益者。甘肃的工业基础,尤其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有色金属等产业,主要是在“一五”到“七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奠定的。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对计划经济有更加强烈的路径依赖,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计划经济的惯性更加严重。
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以及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封闭等主客观原因,甘肃经济发展缺乏内源性驱动力,主要依赖国家投资,属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如果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做分析,很容易与当年投资的快速增长建立起正相关关系。而从投资的来源看,国家投资比重大,民间投资比重小。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有目共睹的现象,而这个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实质是投资来源单一。国有资本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上游产业,严重依赖行政权力,市场存在垄断。与民间投资相比,国家投资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对获取投资回报的迫切性不如民间资本大,造成的结果是我省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动力。
我省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传统,既赋予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是现代工业文明,而不是农耕文化。重人情、轻规则,重权力、轻交易,重服从、轻放权,重传统,轻创新,重器物(硬件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等,都是影响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因素,都将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侵蚀市场的力量,使等级权力型的计划经济逐渐回归,进而影响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也迈向了新的征程。站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视角审视我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改革促开放,通过扩大开放来发现体制机制存在的不适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使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在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折不扣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了落实“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起现代工业文明必有的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开放进取、乐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将人们从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的思维桎梏中解脱出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思想和文化动力。在确保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前提下,要在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区间里谋划甘肃经济的赶超,将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发展、民族团结和生态环境放到更高的位置,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习进行时】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这个重要会议透露出3个重要信息。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分析解读。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前一天,他刚刚带领其他领导同志参观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此次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透露出3个不一般的重要信息。
不一般的提法
这次会上的一个重要提法十分亮眼——“新时代改革开放”。习近平强调,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宝贵经验,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这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近一个月来,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提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强调,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习近平指出,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强调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不仅要求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还意味着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
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不断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便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
习近平在会上讲得十分明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改革开放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不一般的谋划
这次会议一连审议通过了15个改革文件。仅从数量来看,就已经体现出不一般的节奏;从涉及的具体领域来看,更透露了不一般的谋划。
细数这15个改革文件,5个与海南相关,分别涉及海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综合财力补助资金管理、调整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今年4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这5个改革文件,都是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关键所在。
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都是全新的探索,瞄准的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搭建好政策和制度的四梁八柱,不仅关系着海南的长远发展,同时对国家改革开放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审议的其他的改革文件还涉及到财经、行政、教育、文化、科技、医药等方方面面,也都是带动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要试点。
细心阅读新华社对这次会议的报道可以发现,还有一个改革文件较为特别,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
今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提出,要“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基层治理机制的改革正在迅速开展并落到实处。
从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这是此次会议审议的15个改革文件传递的共同信息,也是习近平领导和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不一般的要求
这次会议除了对相关改革举措的具体部署,还针对当前紧迫的改革任务提出了许多重要要求,信息量同样很大。
例如,“要注意从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总结40年改革开放成就和经验,突出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
“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
“既要关注整体面上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也要善于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
“把党中央要求搞准,把存在突出问题搞准,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认真体会,这些要求归纳起来,也就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认识改革、谋划改革、落实改革。
会议深刻指出,40年实践证明,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
现在,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工作难度。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正如前不久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的,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张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走过的40载光辉历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将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行动指南。今天和40年前相比,改革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政策举措已经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即改革方法论值得特别关注。准确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逻辑,既要从改革内容上汲取经验,更要关注改革历程和“怎么改”的问题,由此,必须科学把握推进改革的方法论。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40年来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演进
1978年,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家群体遵循“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论,以农村改革为起点支持安徽、四川等地区率先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积累地区试点经验后向全国推广,成为“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论的经典案例。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后,改革向城市推进,先后启动了国有企业、价格、财税、金融、计划等一系列试点试验。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随后审时度势向沿海、沿江乃至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
邓小平曾多次精辟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必须靠敢闯敢试。在1992年著名的南巡讲话里,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
1982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运用“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落地。学习时报《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披露,当时的正定县委县政府根据习近平同志意见,选择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开创了河北全省“大包干”的先河,实现公社农业产值和社员人均收入双提升,奠定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体现的是一种渐进改革思维,通过分区域、分领域的试点试验进行试错,尊重人民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强调从干中学、在学中干,有效降低了改革的信息成本和风险,调动了改革主体的积极性。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得到了海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提出,以试点复制推广为内核的改革方法论是中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秘钥。德国学者韩博天将改革试点推广视为中国特色决策模式,以小范围反复试错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认为,中央与地方在政策试点互动中相互学习,最终优化政策执行,确保改革成效。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方法论逐渐由“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演进。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所谓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指的是由中央统筹规划部署改革方略,同时鼓励地方和人民群众自主探索改革的路径与具体政策举措。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中央授权地方开展改革试点,取得试点经验后纳入顶层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以试点的方式推动改革一方面可以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搁置争议、寻求共识,广泛调动各层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推动全局性改革起到了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等,一项项重大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积极稳妥推进,“凡改必试”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进展顺利,分散了社会风险,减少了决策阻力,降低了治理成本,形成了示范效应。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特色改革方法论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特色改革方法论,重点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评价总结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推广运用机制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提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评价总结机制的科学性。
当前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科学评估试点试验经验进而决定能否在更大范围推广。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显示,并非所有源自试点的改革经验都能够在全国范围推广。由于试点地区一般基础较好、重视程度较高,所谓“成功”经验具有不可复制性。当前,应当进一步完善改革的第三方评估体系,以“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试点评估制度,系统总结剥离“政策红利”和“光环效应”后的试点规律,为提炼可复制推广的一般性做法奠定基础。
第二,提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改革没有旁观者,谁也不是局外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全面深化改革成败。在选人用人方面,应当旗帜鲜明地选拔重用敢担当、善改革、主动承担试点试验任务的干部;在考核评价方面,加大对改革实绩的考核权重,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改革政绩观;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提供分享交流改革经验的平台,培养更多改革的行家里手和骨干力量;在监督问责方面,既要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也要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容错纠错机制顶层设计,营造鼓励探索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三,提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推广运用机制的针对性。
顶层设计务实管用,依赖于对基层探索经验的扬弃,需要不断提升基层探索推广运用机制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中央顶层设计对地方试点试验的指导吸纳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部门条块之间的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渠道建设,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规定;另一方面,重视地方和基层自主探索创新取得的有益经验,鼓励其他地区学习先进地区典型做法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此同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模式的法治化,确保重大改革试点于法有据,适时推进改革试点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
(本文系国家行政学院2017年招标课题《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改革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的作用,同时仍然重视用好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对社会主义改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模式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深刻理解并运用好这一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回看走过的路,可以明确地说:没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就不可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他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人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改革开放由此启航。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说有必然性,是“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是安定的。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上”。说有偶然性,是指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形式上突破,并不是事先设计的。此后,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是事先没有想到的。农村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样是那些土地,同样是那些农民,同样种的是庄稼,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到5年时间就解决了农村温饱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改革把8亿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在总结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决定适时把改革推向城市,在城市进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可见,我国改革开放一直是通过总结经验、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断推进和深化的。我国5个经济特区就是在改革由农村推向城市后的那个时期先后建立的。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重大理论创新。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这是我们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澄清和回答了当时思想理论上很多大是大非问题,也把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征途上披荆斩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实践证明,正是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使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开放,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划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这条宝贵经验。
鲜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之初必须强调解放思想,改革改到今天越来越难,应该求稳,不必那么强调解放思想。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前提,思想不解放,改革就无从谈起。习近平同志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
更加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改革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这个总目标,就明确了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其次,强调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能因为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都是难改的,就产生畏难情绪,停滞不前。凝聚共识,就是要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虽然不可能做到对改革认识完全一致,但要追求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统筹谋划,就是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个领域,要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进行改革决策。协同推进,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新时代新起点上的改革,只有注重协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再次,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的作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个顶层设计机构,并在党的十九大后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
继续强调并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已进入新时代,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摸着石头过河既是很接地气的说法,又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年我们决定创办经济特区就是把它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今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仍然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出台的支持有关省市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等决定中,仍然提倡要用好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按照已经认识的规律办事,并且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提炼新的规律。当然,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需要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这与摸着石头过河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良性互动的典范。
中国在改革方面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改革是所有国家在发展中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改革;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改革,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这一宝贵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是在改革方面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独创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过深刻论述。恩格斯有句名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更没有遇到过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所面临的大量复杂矛盾和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去世了,尽管他生前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一些政策举措如新经济政策,但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和实践。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是异常艰巨的事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方面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现代化是世界潮流。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近200年之久,还由于制度和价值观的原因,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其现代化模式是最成功的,世界各国现代化都应效法“西方模式”。然而,人们看到的现实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如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结果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历史、现实和理论都告诉人们,现代化决不是只有西方现代化一种模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照搬别人的道路不会有好结果。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成功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一宝贵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改革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执笔:严书翰)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始于解放思想。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逻辑。理论发展的动力在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党的创新理论都是在敏锐把握、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创立和发展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是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4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新形态,蕴含着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逐步深化的逻辑脉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解决思想落后于实际、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矛盾。解放思想,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真正统一。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破除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束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始于解放思想,基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由此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其中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所要克服的阻力障碍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既没有现成道路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理论可以照搬;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敢于说新话,必须以开创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言前人之所未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等创新成果,都是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8个明确”“14个坚持”的核心内容,既是理论跟上时代、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创新,也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
坚持实践标准,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
一个哲学命题承载一段壮阔历史,一场哲学讨论改变一个国家命运。改革开放从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局,从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入手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一条理论创新道路。这条道路坚持实践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理论先导,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改革开放新颖、丰富、深刻、复杂的实践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日益彰显,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开拓前进。实践之树常青。实践标准的确立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源泉,赋予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构成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逻辑。这保证了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强劲的实践动力、科学的实践标准和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活动,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源泉,彰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实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现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思想罗盘。
坚持问题导向,在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发展的动力在于提出和解决问题,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围绕问题,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这就要求理论创新从具体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矛盾出发,从解决矛盾和问题出发。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都是在敏锐把握、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创立和发展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事实证明,正是在提出和回答重大问题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
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科学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思考和筹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基本方略、战略安排、重大部署等重大问题的基石与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展开,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辉煌成就。
坚持人民立场,确立理论创新的根本价值追求和评价准则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理论创新,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理论与人民的关系看理论创新,理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创新上的重要体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贯彻到理论创新整个过程之中。理论创新依据实践标准,而社会实践标准的根本原则是人民认同不认同、支持不支持、践行不践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是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到建成全面小康,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着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提出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针对的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等现实问题。谋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质上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坚定决心,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数十倍甚至百倍增长,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海南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征程,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是一条正确之路,正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让我们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一条强国之路,正是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们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位置,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一条富民之路,正是改革开放让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自豪。
“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次会议,具有特别的蕴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充分认识改革开放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对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再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入新时代,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举措,激发起新的活力,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更多人获得人生出彩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意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此次会议就支持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新措施,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最好例证。
回望走过的路,可以更好地向前走。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工作总结好,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风貌展现好。我们只有从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总结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成就和经验,激扬起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勇气和决心,才能不断开启改革发展新局面,把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总结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而且必将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坚持改革开放。40年实践证明,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新时代改革开放,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抓改革落实上下更大气力,要找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关注整体面上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也要善于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
站在40年的时间节点上瞻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改革激发新的动力,以开放打开新的局面,我们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央视评论员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第一站选择了深圳。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向世界宣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坚定意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先后到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引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反响。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动员令,对于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40年波澜壮阔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同时也要看到,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今天,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就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中国就一定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本报评论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