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章点评,词典上的解释是对文章的圈点和评论。这一解释源于古人的传统读书习惯。古人读书,习惯于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以圈点评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点评”一词。清人黎庶昌在《〈续古文辞类纂〉叙》中说:“宋、元、明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评点和点评虽有不同,但有大致相通之处。随着诗文评论的发展,后来还出现了以圈点评论诗文优劣为专长的人,被称之为点评家或评点家,朱自清在《诗文评的发展》中就曾提到宋元间的评点家刘辰翁,说他评点了很多书。毛泽东也是一个评点大家。他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二十四史,对其中有些篇章反复研读,并经常写下批语,中国档案出版社后来专门整理出版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一书。现代意义的文章点评范围更为广泛,最常见的莫过于读者对网络文章的点评与回复,笔者拟就此谈一点粗浅认识。
文章点评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评论、文章评论,但却是评论文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古代的诗话文话有很多就是诗文点评的结集。就写作而言,文章点评的好处很多,粗略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是文章点评丰富了交流与反馈。在信息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写手,人人都是读者,于是人人也都是点评者。一篇文章推出后,经常会引来或多或少的点评、留言和回复,有时点评和留言比文章本身更有味道,更具启发性、可读性,就有人将知乎上的一些优秀的点评回复集中起来,编之成文,名曰《知乎上那些神回复》。文章点评虽不是文章本身的一部分,但却是文章效果的重要反馈。我总认为,任何一篇文章,实际上都只是写了一半,而另一半在读者心里。在传统阅读时代,绝大多数读者读后有感触、有收获、有体会、有启发,但往往只能是内化于心、记之于本,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就大不一样了,这些感受、心得和点评随时都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直接与作者、读者进行交流。文章一经发表,尤其是在网上发表,其反响如何,是被冷落还是被欢迎,是无人问津还是得到热评,迅速见分晓。这些点评和交流,使人们的思想因此而得到了碰撞,感情因此而得到了交流,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网络的巨大魅力之一,就是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感到孤独。
二是文章点评给人以很大启发和教益。点评最大的特点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随心而评,临屏而作,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其内容则是日常生活、思想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所不包。虽然大多点评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仅仅是“点到为止”,但其中却不乏极为新颖独到的见解。这些文章点评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交流,也给作者和更多的读者以工作、学习、读书、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启迪、启发和教益。文章点评虽然在形式上还没有成文,还不是文章,但它却接近于随笔,其简短的文字里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其轻松活泼的语言里往往也不乏真知灼见、睿言隽语。
三是文章点评给了文章写作以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好的文章点评,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在提高文章写作水平上,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这一点类似于学生时代老师的作文评点与评改,譬如我国唯一研究和探讨应用写作的刊物《应用写作》就专门设有“文章评改”和“佳作评析”。虽然文章点评与评改评析还有很大距离,但点评的范围和内容有时比评析、评改更为丰富和广泛。很多文章点评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作者和点评者自己的写作水平,但客观上却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对于作者而言,可从点评者的留言、点评和回复中得到新的启发;对于点评者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练笔,而且不仅是练笔,它对于提升点评者自身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大有好处。
四是文章点评丰富了文章评论和文章鉴赏。尽管就文章学研究或写作学研究而言,点评还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文体,但点评却也不仅仅是一种点缀,它作为文章批评的一种重要评论形式,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与艺术魅力。譬如有些网络文章的点评和回复虽只三言两语、文字简短,但却立足一点,细致、深入,其点评范围,大到文章意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可以说,它在文本的分析上,有时比一些文论、文话更细腻、更到位、更具“一点即透”的点拨力和说服力。有很多作者在整理出版自己的文集时,就把微信评论或文章跟帖回复等也附在书中每篇作品之后,有的甚至印在书籍封面,足见作者对读者点评的看重。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点评呢?笔者以为,点评点评,贵在点、评二字上。
其一,点评的前提是知文本。点评之评,是批评、是评判、是品评、是评论,而这一切首先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基础上的。所有的点评,都是先有理解,才有褒贬,其次才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好的点评一定是以文本为基础、以准确到位的理解为前提的。好的文章点评是在对文章或文章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认真分析后作出的评判和评价,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而只有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文章做出科学分析和评价,其点评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这样的点评才会既能让人信服,也能让人欣赏。有人会说,知文本不就是先阅读、先看懂吗?不错,是这样的意思,但千万别小看了知文本这个前提,它体现着一个人阅读能力的构成,体现的是一个点评者对文本的获取力、对语言符号的解码力、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力、对其内容的评判力、对语言情境的感受力,以及审美的构建力、再现的表达力等多个方面。真正优秀的点评者首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阅读者。
其二,点评要点到点子上。点评之“点”,是点穴,是点睛,是点拨,也是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其可贵之处在于能“点”在点子上,“点”到关键处,“点”到人的心坎里。好的点评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围绕一点,找准问题,把话说透,“一针见血”,点得到位,这样的点评才能让人服气,让人点头,而不是摇头。古人云:“隔靴搔痒赞何以,入木三分骂亦精。”即便是批评之语,只要能抓住关键,抓住要领,点得准确,切中要害,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就能使人心悦诚服。那么,怎样才能点到点子上?办法很多,就像点穴一样,其核心是穴位准,关键是功力深,重要的是力道好,这其中首要的却是要选好感点。点评之点是角度,也是感点。对于一篇文章的点评,是以文章思想内容为点,还是以文章的写作艺术为点?是以其中一个侧面为“点”,还是以文章整体为“点”?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谓选好感点,就是读了一篇文章后,在对文章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其最有价值、自己感受最深、确有自己见解的那一点来点评。有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点评而言,选准一个点,就选出了最佳角度,就有了可点的话题。点的位置准确,评的目标才能集中。至于点穴的功力、力道,则关键看你驾驭语言的水平。如此点评,也才能点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点出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新意。
其三,点评既要坚持以正面为主、鼓励为主,又要坚持“两点论”。 现在绝大多数网络文章都设有点赞功能。点赞虽不是点评,但却体现着“点”的态度和立场。而点评更多是点赞的延伸。因为点评作为一种写作,它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精神共享方式。因此,以正面为主、以鼓励为主应该是文章点评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鼓励性、赞许性的点评,既体现着点评者的修养、涵养和风度,也能增强作者的自信,唤起作者的激情,在赞许基础上的批评才更容易让人接受。有人曾总结一种最简易的点评法叫“三明治点评法”,所谓三明治,就是两片面包夹着一片火腿。而三明治点评,就是先肯定、再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最后再予以肯定,虽然有些机械、死板和套路,但却反映了一种规律,它可以使文章作者在感情上能以正面开始,又以正面结束,也有助于作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点评。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如果要点评,要跟帖留言,要回复,就要首先寻找它写得好的地方、美的地方、可取的地方、有亮点的地方,因为对于点评者而言,寻美的点评或许更具建设性和创造性。但是提倡以正面为主、以鼓励为主,并不是不讲原则的讨好逢迎,不是让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不过度溢美,也不过于苛责。可以从一个点、一个角度去批评,但绝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口无遮拦,尖酸刻薄,肆意发泄,侮辱人格。如果以为天下的正气、真理都在自己那里,除了说明自己有病,并不能说明其他。
留言见真道,回评赌风骨。在网络的世界里,在文章的海洋中,文章点评虽仅是点点滴滴,其篇幅有时虽只是三言两语,但体现的却是一个点评者的综合素质,它需要点评者透彻的理解力、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精到的鉴赏力等。可以说,理想的文章点评,往往是艺术感觉、宽阔视野、通达学识和精准表达的完美结合。如果胸无点墨,不可能有精彩点评。譬如孙犁的《书衣文录》实际上就是一部文章点评集,看似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尝一脔而知全镬之味,极具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祝愿更多的文章点评,点出感觉,点出个性,点出亮点,点出经典;也祝愿更多的点评评出真诚,评出激励,评出会意,评出精彩,也评出点评者的境界、见识和水平。
(作者:张英俊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分局)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