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是我国一种传统健身方法,由八节动作组成,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写好领导讲话稿,也有一个“八段锦”。
徐延彬,男,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曾任青海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江西省委副秘书长。2015年12月任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01
一腔热情满怀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激情是一篇讲话稿的生命力所在。带着激情写讲话稿,就会灵感闪现,文采飞扬,亮点纷呈,佳句频出。带着激情写出来的讲话稿,群众看了受鼓舞,干部听了增干劲,领导讲了提精神。写作中要有三种激情。
一是兴奋的激情。接到写作任务,要立即兴奋起来、进入状态。这就好比一个登山家,看到一座新的高山,产生强烈的征服欲。
二是战斗的激情。起草每一篇讲话稿,都是一场战斗,必须务求胜利。为此,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挑灯秉烛,废寝忘食,连续作战,不胜不还。同时,也要掌握工作节奏,劳逸结合,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三是期待的激情。讲话的孕育、淬炼和出炉过程,如同一个孩子出生、成长、成人的过程。每一篇讲话稿,起草者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满怀关爱、充满期待。这种期待,会让整个起草过程充满创作的动力。总之,激情是渗透到骨子和血液里的对事业、对工作、对写作的热爱,它如同航船的征帆,鼓得越满,船行得越快。
02
二肩道义妙笔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导讲话的“道”和“义”,就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领导的讲话,体现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承载着群众的期待、信任和嘱托。
一方面,领导讲话必须坚持真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领导讲话必须体现民心、民意。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始终把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自觉地渗透其中。只有把握住真理和民心,为文做到俯仰无愧,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才能使文字工作更好地担当起以文辅政的职责。
03
三才妥当堂堂貌
文有三才,谓魂骨肉。魂,即文章的灵魂、主题、主旨;骨,即文章的结构、框架、体例;肉,即文章的内容。
一篇讲话稿,魂骨肉三才俱足,才能神定气足,“相貌堂堂”。反之,有魂无骨、肉,则是镜中花、水中月;有骨无魂、肉,则是铁疙瘩、硬木头;有肉无魂、骨,则是棉花糖、豆腐脑。写一篇好的领导讲话稿,必须注意魂、骨、肉的有机结合,以魂为统领,以骨为支撑,以肉为内容,做到精神明朗,体格健壮,血肉丰满,浑然一体。
04
四方兼顾定基调
定好基调,必须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兼顾左右、立足自身。
吃透上情,要求准确、科学、全面地把握上级的意图。比如对于一个县来说,上情就是中央的大政方针、省里的要求部署、市里的实施意见。
摸清下情,要求深入掌握所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要倾听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呼声。
兼顾左右,要求善于横向比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部门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足自身,要求对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清楚自己的特点、特色、特长和差距、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对策和措施。
基调确定之后,还要注意凸显主题,使主题鲜明如晴空之明月,确定如箭矢之标靶。唯此,才不会走弯路。
05
五点平衡摆布好
讲话稿的结构,必须平稳、牢靠、有力。搭好结构,需要考虑五点。
一是制高点,即从什么高度去观察思考,从什么角度来展开论述,也就是通常说的出发点。
二是中心点,最想突出的是什么,最想说明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是什么。
三是连接点,层次是否清晰,线索是否连贯,逻辑是否严密,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转折过渡是否自然平稳。
四是平衡点,每一部分、每个问题、每个层次之间,着墨多少,比例大小,也就是通常说的“黄金分割点”。
五是支撑点,如何运用科学的数据、鲜活的事例等材料增强说服力和可读性。
总之,一篇结构合理的讲话稿,既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头小尾大,更不能上下一般粗,须如古人讲的“凤头、猪肚、豹尾”那样,努力做到协调的结构美。
06
六个要素备材料
领导讲话,一般都是要解决问题或推动工作。围绕着问题和工作,需要讲清楚六个要素。
一是讲历史,对过去工作进行回顾和概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二是讲现状,分析形势,对当前工作所处阶段、状态和程度进行判断和定位。
三是讲症结,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到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
四是讲对策,明确目标任务,提出指导意见,拿出对策措施。
五是讲保障,明确完成目标任务的资金、队伍等方面的保障举措,确保对策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六是讲趋势,站在新的起点上预见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增强干部群众的信心。
当然,这六个要素,并不一定每一篇讲话稿都齐全,往往要根据讲话的侧重点加以灵活运用。
07
七种语言配巧妙
领导讲话稿不同于散文、诗歌、小说、学术论文等,其语言风格有独特的要求。
一要准确,避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数字、引用、标点符号、页码等基本内容出现错误,尤其是定性、定调的用词更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要直白,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不能“九十里山路十八道弯”。
三要易懂,多用通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不用生僻的词、冷僻的字,尽量多一些“下里巴人”,少一些“阳春白雪”。
四要优美,做到意境美、情操美、思想美,使人听后如醍醐灌顶,充满力量,受到启迪,得到鼓舞。
五要清新,不矫揉造作,少讲一些听起来完全正确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话、空话、废话、套话。
六要深刻,增强语言的思想性、穿透力,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科学透彻的主张。
七要凝练,在做到前面六点的基础上,力争“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同时,还应注意灵活运用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08
八处俱到功夫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好领导讲话稿,关键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为此,要做到“八到”。
一是眼到,多读、多看、多观察、多发现。
二是耳到,多听新闻、多听讲话、多听意见、多听指导。
三是嘴到,多问、多请教、多征求建议、多参加讨论、多交流想法,特别要善于与领导提前沟通想法,捕捉领导思想的闪光点。
四是腿到,多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行万里路。脚上粘的泥土越多,文字中大地的芳香越浓。
五是心到,多思、多想、多悟,反复琢磨思考,把问题想通想透。
六是手到,多写、多练笔、多修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七是“学”到,要重视研究领导的改定稿,从中学习提高。领导审稿时所作的改动,不仅仅是修改文字,更是对起草者思维方式和撰写角度的校正。认真学习领会,才能更好地把握领导意图,提高写作水平。
八是“忘”到,稿成要达到让人“忘记”的境界。要忘记个人、记住工作,时刻记住起草领导讲话稿不是表现个人而是反映工作,使讲话始终把握住全局;要忘记成绩、记住不足,不断记取失误,加以纠正、改进和完善,在不断学习总结探求中提高自己,使每一篇讲话稿更加完美。
-- END --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
公文写作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新进机关的同志,从校门迈进机关门,对公文写作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却往往不得要领。这里结合自身体会,给新同志们几点建议。
第一,文字有政治。公文姓“公”,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重要载体。起草公文,必须与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公文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其严谨、规范和精准上,应确保公文的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二,务实为首要。公文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写实公文应独立思考,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那样:“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应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夹叙夹议,善作比喻,把“党言党语”“法言法语”“群言群语”有机融合起来。
第三,求新起风雷。创新是文章的永恒主题,也是公文写作第一难。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需要充足的知识库存、艰苦的实践探索、长期的积淀领悟。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在此基础上,还需努力练就“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的风雷文笔。做到为文有气势,“四面江山来眼底”,体现应有的视野、胸襟、手笔;有情怀,“万家忧乐到心头”,避免官话、套话、空话;有立场,搞清楚谁在说、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找准调、搭好架、选好料、增强味。
第四,清晰乃成文。文章之逻辑,好比人体之脉络,虽无象无形,却贯通全文,不可或缺。吕叔湘、朱德熙两位语言大师在《语法修辞讲话》里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逻辑反映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广义的逻辑包括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等;狭义的逻辑主要指形式逻辑,即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没有良好的形式逻辑,文章容易给人以凌乱感。起草公文前应深入思考,理顺逻辑,避免百密一疏。
第五,提高海拔线。思想是文章的制高点。好文章应有主题和思想,公文也不例外。文章没有思想,形成不了观点,就如同一个人站不起来。应注重对事物作透彻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剖析本质。应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挖掘事物内在联系,追踪发展趋势,钻研疑难问题。应注重观察,从正反、纵横、时空、彼此等多角度去分析、比较和研究,善于抓关键点、用辩证法。
第一,忌材料收集不充分。公文以准确全面为基本要求,必须在掌握了充分信息、详细材料后才可动笔,切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按来源分,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公文起草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间接材料是采用案头调研、座谈调研、书面调研等形式收集汇总的经过他人整理的资料。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收集材料,都应努力做到全面和准确,避免因材料的片面或不准确影响内容。
第二,忌谋篇布局不清楚。没有谋好篇、布好局就急于动手,很可能会“翻烧饼”,造成重复劳动。谋篇布局需要把观点和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组织、整理、运用,实现融会贯通。文稿分几部分,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转接怎么呼应,怎么点题怎么收放,都是动笔之前应考虑清楚的,切忌急于求成。
第三,忌照搬套用硬拼凑。“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不明就里,人云亦云,是起草公文的大忌。初学写公文,不少同志因为积累不够,脑子里面没有货,只得搬出他人的稿子来拼凑,结果写出来的文稿活像一个大拼盘,甚至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应在理解和归纳的基础上,让文字从笔下自然流淌而出。文字没有高低大小之分,关键看用的地方是否合宜。“大话”不一定有力度,朴素的语言往往更有力量。
第四,忌文稿拟成急出手。三分文章七分改,如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很难写出好文稿。“玉不琢,不成器。”从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到语言文字、标点符号,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初学公文写作,有时候难以把握重点,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一是统揽全局、大处着眼,二是增删改调、各得其所,三是走好程序、分步推进,四是反复推敲、尽善尽美。
第五,忌功夫不牢图轻巧。为文之道无捷径,唯有以苦为舟、以勤为径,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切忌怕苦怕累、拈轻怕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起草公文需练习一些基本功,比如,善于领会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组织语言表达较鲜明的思想观点;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激情;等等。要把功夫下在平常,多听多看,多写多练,就会少走弯路、少丢面子、少栽跟头。原创: 王金涛 秘书工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指示要求,既要“学进去”“得其门而入”,更要“学出来”“悟其道而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指示要求,笔者体会,既要“学进去”“得其门而入”,更要“学出来”“悟其道而出”。也就是要通过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用报告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部署要求,改造主观世界、校正思想行为、推动工作发展,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
学出忠诚
“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弘扬忠诚老实”等价值观,忠诚是提拔重用干部的重要政治标准。十九大报告的这些要求,根本在于讲忠诚。
忠于初心。十九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要求“不忘初心”。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进行了庄严宣誓。入党誓言就是初心,必须一诺千金、时刻牢记、终生无悔。
忠于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一个是阶段性要求,必须把二者统一落实到履职实践中。
忠于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章》第十条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党的组织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在内心深处把党置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党组织不讲条件地服从、无怨无悔地付出。
学出自信
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有理由、有底气也应该充满自信。
这一自信,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极大增强了中华儿女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心。
这一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老祖宗,又谱写新篇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这一自信,归根结底来自对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的自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正是在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分展现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学出格局
学习十九大报告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襟。
一是天下观。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就把中国特色政党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纳入人类政治文明大范畴,郑重宣示要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展现出匡世经纬的天下观。
二是历史观。十九大报告沿着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分“两步走”对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建设发展谋篇布局,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
三是正义观。十九大报告在大国外交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民主政治上,强调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依法治国上,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展现出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
四是人民观。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展现出人民至上、人民为大的人民观点。学习十九大报告,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拓宽视野格局,克服本位主义、部门主义、事务主义、经验主义,始终站在全局角度谋划推动工作。
学出担当
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担当精神。
在为什么人担当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重申“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为什么要担当上,强调“牢记使命”,直面党内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考验与危险。在担当什么上,明确“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如何担当上,强调“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坚持实干兴邦”“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些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优秀政治品格。
学出情怀
十九大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3次提到“人民”一词,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情怀。
讲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讲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讲就业,强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讲住房保障,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讲脱贫攻坚时,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讲健康中国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讲社会治理时,强调“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讲生态文明,强调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讲全面从严治党,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等等接地气、暖人心的话语随处可见。
学出本领
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个本领”是从全面增强执政能力角度提出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干成事的真本领”。党员领导干部应注重提高政治思考能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政治为起点、以政治为底线、以政治为标准、以政治为考量思考决断工作。注重提高系统谋划能力,坚持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统筹整体和全局。注重提高执行落实能力,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提高执行力、操作力、落实力。注重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善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化解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学出定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并且整个报告八分之一多的篇幅部署党的建设,宣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根本原则、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
对一级组织而言,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立规矩优作风,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持续正风肃纪,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放逸,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廉洁上的清白人、品行上的老实人。
学出精神
十九大报告深刻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一是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进取精神。十九大报告开篇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结尾告诫全党同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以及当中所提的目标要求、所作的战略安排、所列的具体举措,都充满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二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要求“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告诫“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于党的建设则强调要自我革命。可以说,十九大报告处处彰显了创新求变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不仅要落实具体工作部署,更要汲取精神营养,并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