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公务文稿,一般先要根据主题拟制提纲,也就是细化写作思路。然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找不到思路,比如对之前设计好的标题难以细化和深入,找不到合理的支撑点,不得不回头来调整思路,改写提纲。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拓展文稿写作思路的方法,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拟制提纲的过程就是层层分解标题的过程。从确定主标题开始,将主标题细化为若干一级标题,将若干一级标题又细化为二级标题,甚至再细化到三级标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三种拓展思路的方法,即对主题进行分类、分块和分层,也就是系统地将主题从横向上分为几个类型、几个板块,或从纵向上分为几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上下协调,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第一种方法——对问题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是对主题进行横向划分。比如要论述“管理”主题,就可以在二级标题中将其细化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平行概念;经济管理又可继续细化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等。再比如谈“创新”这个主题,可以将其细化为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这样一细分,写作思路自然就拓宽了。
第二种方法——对主题进行分块。这种方法是从主题的构成元素出发,将一个整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比如领导在纪委全会上的讲话主题是,开展“讲正气、树新风”教育活动需要着力解决好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这三个根本问题。拟稿时,可将这个主题划分为四个部分:重操守,常修为政之德;鉴古今,常思贪欲之害;安职守,常弃非分之想;明法度,常怀律己之心。再比如,某领导在全市城市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稿将城市发展分解为“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重要部分分别论述,用这三个部分强调三个方面:落实规划设计三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水平;落实建设施工三化要求,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落实管理经营三精要求,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水平
第三种方法——对主题进行分层。这种方法是对主题进行纵向划分。比如“人”这个概念,如果按第一种方法划分,可以分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种人等;如果按第二种方法划分,可以分为肌肉、四肢、骨骼及内脏等;如果进行分层,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老年人、青年、幼儿、婴儿等,也可以按照职务或者职称级别加以划分。这种方法在文稿写作中一般用于分析形势及提出要求,比如分析形势时常常从国际到国内,国内从省到州市或县区层层进行分析。
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还要把握一些原则,才能在文稿写作的具体实践中运用自如。
一是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要尽量将所划分的内容列举完整,没有遗漏。比如谈党的纪律,要按照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所列的“六大纪律”来写,写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不能漏了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比如谈党的建设,要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四大建设”说全。再比如关于中央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写作有关文稿时必须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写完整,缺了一个都不行。
二是要把握好独立性原则。划分出来的每个子项在内涵上都应该独立,不能交叉重叠,不能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逻辑混乱。比如谈创新,可以从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谈,这几个创新是以创新发生的领域来划分的,边界清楚,没有重叠和包含关系;但是,如果增加一个思维创新,问题就产生了,因为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都存在思维创新。
三是要把握好统一性原则。在划分过程中划分的标准要统一。比如上面提到的“创新”,主要从创新的领域来划分,如果增加一个“原始创新”就不太合适,因为原始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属于一个体系,而应该和集成创新、借鉴创新并列。
四是要把握好效率性原则。在强调完整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效率,可以仅从关键的几个方面来说明。公文并非学术论文,因此可以适当抓大放小,采用非完全列举的方法,抓住要点即可。比如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主要从“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就业增长超出预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七个方面来回顾2016年的工作,并没有将全国的所有工作成绩全部列举出来。作者:薛贵辉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工具和手段,在我国党政机关以严肃著称,具有其特定的效能,在对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沟通各方相关信息、发布法规章程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文写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写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公文写作也要勇于追求创新,一方面要大胆尝试创新,同时要符合公文的格式、结构和语言规范性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语言、材料、标题和主题等几个方面,一方面要摆脱公文的古板,使其更加优美,增加其吸引力,同时又要保留公文的服务性、交流性、宣传性等功能。本文从我国公文的发展现状、公文写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公文写作创新的构想三个方面来对公文写作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提到公文,我们就会联想到古板、形式主义、空洞、枯燥等形容词。建国以来,我国公文为摆脱历史存在的桎梏弊病,设法通过创新使其生动、有活力。实现公文写作规范化,令公文精炼、易懂、实用,避免公文写作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当代的公文质量。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公文写作的创新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瑕疵和不足。
(一)思维模式固化
通过对各类公文写作的观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公文弄虚作假、不属实,导致其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用;有的夸大其词,过于夸大事实的真相,虚张声势,让人感到故弄玄虚、不真实;有的整个篇幅运用过多套话,词不达意,不能表达其真正的想法。主要表现在下级机关机械地听从上级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思维;下属员工为主动迎合领导干部,没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导致忽略了公文写作真正的效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情况。过于上行下效,以至于忽略了公文写作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足以体现相关的公文写作人员有很多不足在公文的认知、处理能力等方面。
(二)内容实用性匮乏
公文的内容,是决定公文好坏的直接因素,可是,在现有的公文写作中能够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材料过少,严重缺乏实用性,把握不精确公文的主题思想,中心主旨过于模糊,内容过于古板、枯燥,有的文章为了赶时间,构思不够具体,有为了完成而完成之嫌,有的稿子直接是信息的堆砌,毫无逻辑和文采。有的公文写作人员对公文的写作过程十分敷衍,不舍得在文章构思和写作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能认真构思琢磨,又怎能写出精确、实用、易懂、生动而又不枯燥的公文呢?同时,对文章核心内容描述模糊不准确,思想主张普遍过于浅显,更有甚者,抄袭他人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在公文写作中,大部分人懒得去思考和探索 ,习惯性的在网上搜索资料,查找网上与自己要写的公文的内容主旨相近的公文,生搬硬套,甚至不去考虑,直接抄袭,或者内容东拼西凑,导致没有明确的主旨中心。
(三)公文质量较低
公文写作需要公文撰写者发挥“工匠精神”。质量过低的问题着重表现在层次不明、词句生硬、装订问题、文面不规整、文字错误、用语指代不清、冗长杂乱等七个方面。层次不明主要表现在公文结构没有逻辑,撰写公文的相关人员知识水平过低,缺乏文学素养,直接降低了公文写作的质量。一些工作人员忽略了公文写作创新的重要性,对公文写作的意义理解得不具体,创作过程过于敷衍,影响了公文的质量。除此之外,公文不完善的审查制度,导致了一些工作人员的渎职懈怠。
(四)公文口语化严重
撰写公文的工作人员对口语词在行文中运用的不准确,不能掌握好口语词的尺度。使公文的创作在晦涩和平易近人之间摇摆不定。一部分撰写公文的工作人员盲目的创新,滥用网络上的流行用语,例如,“高大上”、“给力”、“京瘫”等最新流行词汇,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公文創作中,导致文章口语化严重,不伦不类。另一部分则过于古板守旧,对新词汇敬而远之,继续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程序化模式新型公文创作,过于墨守成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文写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写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公文写作也要勇于追求创新,一方面要大胆尝试创新,同时要符合公文的格式、结构和语言规范性的基本要求,因此,公文撰写者要设法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紧握中心“主题”、标题简明扼要。
(一)思维要开拓
若想具备创新思维。首先,要始终坚持以共产党为核心跟随时代潮流,带着怀疑的态度观察研究,对社会热点直觉敏锐,以审视的态度对待新情况。对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新方针、政策、思想及精神进行领会和探究。其次,坚持搞好群众基础,人民的呼声就是时代的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投身基层及时反应群众的意见建议。然后,观察事物的发展要以纵向的方法,对比古今,寻找时代的发展和变革。最后,以新的角度和视野去发现问题分析、分析问题,开拓新的思维,提炼新思路,运用新方法来反应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缜密的公文谋篇思维是每个公文撰写者所必须具备的,若想训练此思维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多读书,知识是靠积累获得;多实践,来增加经验;提高敏感度,对新思想、新政策先知先觉;提升文笔,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公文更加优美生动,增加公文的吸引力;空闲时间要多看新闻,多关注党中央精神,跟随党的指导和方针路线,来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多阅读,学习革命理论知识,接受思想大家的文学熏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胸有点墨;训练公文写作的逻辑结构,做到结构清晰,思维严谨,多思考,使公文写作更有深度。
(二)主题要鲜明
公文撰写者进行公文创作适应做到清楚明了、直白简短、一文一事,除此以外要做到主题鲜明、主旨突出。要将文章写的生动有吸引力,不能使文章平淡无奇、胡言乱语,更不允许剽窃他人作品,要认真思考体会把握文章主旨,探索有意义有个性的主题,要在社会大背景中把握所写的公文。精准研究并把握公文“主题”。不仅要准确把握公文“主题”,同时还要升华主题,使公文的主题有深度。若做到使主题有深度,一是要提出重点有针对性的问题,直指问题所向,大胆阐述自己的困惑和意见。敢于发表前人没有勇气说出的观点,以及引人入胜的观点见解。二是对行文对象开展深度细致的研究,探究事物深度的逻辑,这样提炼的主题才能更有深度和价值。三是要运用适当的逻辑思维、方式观察问题、探究问题,梳理逻辑,明确目的。
(三)标题要明确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主要体现,,有效地体现了公文的效能。可以称作人类的眼睛、心灵的窗户,是一篇公文的门户。在一篇文学作品中,标题,涵盖了整篇文章的观点、主要内容,公文也是如此,一个新颖的标题,足以提升读者的兴趣,增加公文的吸引力。读者可以从标题中体会公文的逻辑结构和整体脉络,以及文章主旨。因此一个好的公文,必须要有一个新颖、独具特色的标题。公文的标题应避免太过繁杂、冗长,在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何文种发文的条件下,要求简明扼要,力求简短精炼。
(四)素材要与时俱进
公文素材的积累和应用是提高公文写作速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素材作为公文写作的“细胞”,要想保持“生物体”的健康,就要时刻保持“细胞”的鲜活和养分,同样,在公文写作中,若想保证公文的时效性和服务性,就需要时刻拥有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在公文写作中,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跟随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热点,把最新、最重要的决策第一时间呈献给群众。要保证公文的时效性,关注党中央和省市政府机关最新的举措,上行下达,并将最真实的民意第一时间,反馈给国家。其次,勇于创新并不是过度注重文采而忽略了公文逻辑和可信度,首先要求在公文结构方面保证字体、字号用法规范,例如,序号一、(一)、1、(1)、①要严格按照层次顺序排列,注意行文要素和标点符号规范,以及语句语序。例如,《2017 年度黑龙江省发展计划》,应该改为《黑龙江省 2017 年度发展计划》。要保证语言逻辑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要勇于发表观点、大胆创新。
解决问题
(一)弘扬传统文化
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再一次对传统文化做出了提案,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書记的党中央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执政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渐融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因此,公文编撰者在公文写作中,要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阅读者感受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体会到我国传统的“文化自信”。公文攥写者,应多积累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多欣赏文化大家的作品,以此来提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发挥“工匠精神”。
(二)以人为本
在古代,公文作为统治阶级执政的方式,很难保证其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抗战时期,毛主席改变了这一现状,中国共产党以时刻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以要求从政人员写文章,讲道理,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发表公文自然要以群众为基础,在公文写作中也要偶尔做到创新、“接地气”、言简意赅,勇于创新,让人民群众一目了然,避免公文写作的晦涩难懂、枯燥等问题。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必须遗弃计划经济时代的程序化模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公文的真实性,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公文编撰者应重点关注市场经济的需求,掌握时代的脉搏,彰显公文的服务性。
(三)精炼语言
深厚的语言功底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础,同样,一篇出色的公文,也需要有层次、有内涵的语言以及适当的修辞手法来支持。例如,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回顾一年的工作中指出“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其中连续运用了“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两个成语,加强了此次报告的语气,更加增强了公文的号召力。有些则运用数字列举来增强公文写作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文写作为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也需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变革发展。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发展,使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