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三变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勰钰    时间: 2018-1-7 23:57
标题: 三变讲话

下面我就全镇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再讲五个方面意见和要求。

第一,什么是农村“三变”改革。具体来说,“三变”改革就是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技艺等,通过哲资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顺应农村发展大势,在借鉴推广贵州六盘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农村发展战略。“三变”改革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专门批示,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县委王书记在全县农村“三变”改革会上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靠实责任,细化举措,以更坚定的决心、超常规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落地见效。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省、市将我老秘网县确定为试点县,我镇的西刘村为全县的试点村,并要求在今年6月份前完成试点的各项工作,责任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首先需要“三变”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清,把政策要求理解透,因地制宜、深入探索,把握好重点环节,落实好改革措施,确保“三变”改革顺利推进。

第二,为什么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三变”改革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的一个重要突破,是继国家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后的又一次革命,是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三变”改革能够有效的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宜分则分、宜统则统,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资源、资金、农民分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格局,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农产品交易成本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导致我们的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卖难”成为群众最发愁的问题“三变”改革,实质上就是引入市场机制,以股权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村资产资源整合起来,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充分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发展潜力。六盘水实施“三变”改革以来,农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5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14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番,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2015年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到1031万元,最低的为5万元,农民股东年均分红1200元以上,成效非常明显通过本次外出考察学习,我发现我镇的立地条件和我们看过的贵州的部分示范点有相似之处,所见所闻所学有极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我镇地处矿区,又处于跨省跨县交汇之处,地域面积大,交通便利,森林资源丰富,闲置土地较多,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怎样盘活何有效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我们要以六盘水的成熟经验为依据认真学习和深刻研究六盘水的先进典型案例,因地因村因资源禀赋制宜,充分挖掘和释放农村“三变”的改革红利。

2.“三变”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六盘水“三变”改革的效果来看,是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大幅增长,两点也是我们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中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单个家庭收入来看目前,我镇群众的收入构成主要为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个部分,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幅度取决于产业发育程度,受产量与市场的影响较大,一般是年底才见效,周期长且不稳定;工资性收入受当前劳务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增长空间近期难较大拓展;转移性收入依赖于国家惠民政策,可挖掘潜力有限;唯有财产性收入占比很小,基本处于空白,大有文章可做。“三变”改革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和自有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充分发掘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潜力同时还能带动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引导贫困户把到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获得股份收益,放大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可以有效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从村级集体经济来看,虽然我镇各村均成立了相应的经济组织,可以说没有一个经济组织能真正有效的运作,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大量农村资源资产闲置沉睡,处于低效运转状态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但石头又不好找的阶段,我们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把“三变”当做过河的石头,把石头利用好,就能跨过农民收入底、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这条河,可以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从根本上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

3.“三变”改革能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当前,我镇建成了赤城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蔬菜基地,杨安、西刘村等村的新品种核桃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迈出了一大步,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大多仍停留在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阶段,尤其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数量不足、规模偏小对接市场、带动发展能力不强。如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和瓶颈“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和农民的资源资产资金股份化,交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运营增值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全链条开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四化”统筹,可以破解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4.“三变”改革能够有效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从基础上助力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许多“空心村”,“三留守”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社会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三变改革,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了村级组织统筹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带头创办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介入和掌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的带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解决农村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基层组织的引领发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重大转变。同时,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让群众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统筹解决了“人”“地”“钱”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放大了群众的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使群众的收入有了长期稳定保障,打好了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有效的解决了许多突出问题。

第三,“三变”要变什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政策的运用、规则的建设、利益的分配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唐省长在调研报告中高度概括为: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探索入股;无奇不股,气候资源、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等都能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来干;无人不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但无论怎样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实行“股份合作”,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村情农情实际,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创造性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农村的可变资源,集体层面主要有各类自然性资源资产和建设用地等可经营性资产,农民层面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财产权等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资源变资产,目前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资源变股权,在清理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山等自然资源经营权折价入股,将集体投资兴建或购置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评估入股,使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股权,按比例获得收益。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变股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生态环境不破坏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盘活土地资源。对农村来说,最主要、最集中、最直接的“变法”就是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三是农民自有资源变股权,农民群众的房屋、林权等可以变为股权,另外农民个人的技术技艺、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均可协商折价为技术股、管理股等,按股获得分红。

二是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哪些钱可以变”和“钱从哪里来”,总的思路是“用集体资金带动政府资金、用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目前能够用于“三变”的资金主要有四块:一是财政资金。除过补贴、救济、应急类资金以外由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均可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这有利于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县委农办负责人在后面还要详细讲解和阐述,请大家到时候认真学习二是集体资金。通过将村集体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农户资金。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都可以参与到“三变”改革中来,特别是根据省上《指导意见》,对到户的扶贫资金也可以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量化入股,获得股份收益。四是社会资金。利用财政资金这个杠杆,撬动民营企业、社会民间资本注入到农村改革中来,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就是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变成股权投资人,让农户直接成为农业生产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通过掌握的资料和信息来看,目前,各地探索推行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政府主导农民入股,特别是对居住在林缘区、偏远山区等不具备脱贫条件的贫困群众,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资产收益扶贫政策规定,把到户扶贫资金变为贫困户持有的股金,异地入股、占有股份、获得收益、实现脱贫。二是政府推动农民入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集体+农户”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推动农民入股经营主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府支持返乡入股,鼓励农民在“三变”改革中创业就业,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产业能人等回乡创业,在这发面,柏树张湾村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创办养殖场,成效相对较好,可以充分借鉴学习。

第四,“三变”要怎么变。

一要抓好清产确权。没有产权就没有股权,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是“三变”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要摸清存量。包村领导干部牵头,各村要成立农村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核实工作,查实存量、价值、结构和使用情况,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握要规范操作。“三变”改革鼓励探索、支持创新,但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始终把握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生态环境不破坏的底线原则要加强政策和法律研究把握,规范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措施,尤其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个别政策和法律边界模糊的事项,一定要加强上下衔接沟通,确保不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分清变量。存量摸清楚了,哪些可以变,哪些不能变,就要按照“三变”的条件,从村集体“三资”中科学划分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资金)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建立投资入股存量资本台帐。要做实确权。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按照全面确权和优先确权相结合的原则,对试点村和贫困户要进行优先确权,确保他们在“三变”改革中首先受益。

二要抓好主导产业。农村和农民的资产资源如果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就难以实现保值增值。企业看重的是产业,产业选好了,就能筑巢引凤,产业选不好或发展不起来,“三变”改革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选准产业、发展产业是“三变”改革的重中之重。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与本村资源相配套的主导产业,以赤城蔬菜基地,宰相杨安核桃园产业,周寨民族特色,新窑、戚家川、柏家沟劳务产业,青泥沟、大兴肉牛养殖产业等为基础,黄庄、后庄大量闲置土地及丰富森林资源为基础,选准发展方向,适度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整体提升、全面发展,西刘村的乡村旅游,杨安申安专业合作社特色养殖和核桃园都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尤其是西刘村的乡村旅游是县上确定的试点村,其他各村在推进“三变”改革中可以借鉴效仿。

三要抓好经营主体。没有企业就没有股份、就没有收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是“三变”改革的重要承载平台。要把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最关键因素来抓,采取多种方式探索推进。建好平台载体六盘水的三变到处都有融资平台的影子,市级层面组建了8个每县区组建2个以上最多的达到9个投资平台。咱们县上也成立相应的公司,搭建了平台,紧接着肯定会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我们要把这个机会好好利用起来。要扩大招商引资。各村要依托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办法,吸引外地客商落地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发展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左联公司、右联农户,是产业化经营和公司化运营中最重要的联结纽带。目前,全镇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真正运作的几乎没有,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对已经成立的合作社的改造、规范和运作,完善治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引导向生产服务、加工销售、贮藏流通、品牌运作等深层次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其规模集成、技术传递、信息共享、市场谈判等服务功能。

四要抓好农民入股。“三变”改革无论怎样变,都不能脱离股份制合作”这个根本和核心,让农民拥有股份,成为“股份农民”“三变”的目标县委农办将会指导我们制定规范合同样本,严格合同签订和责任履行,做到“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同时,县上将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明晰资金种类,界定受益范围,确定分红比例,规范程序和流程。出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建立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窗口和村级服务点,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股权收益分配和分红机制,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按照合同确定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建立股权退出机制,农民和村集体持有承接经营主体的股份部分,成员内部之间可以依法转让。建立备案制度,到村到户的资产资金和股权量化、变更、分红、退出等,我们要对照县上出台的制度、规定,在细读深研的基础上,和镇村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制定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第五,关于做好防风险的问题。“三变”改革触及农村深层次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民生和谐,做不好就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工作推进中必须把风险估计充分、降到最低。

一要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村集体、农户的部分资产权益入股进入自负盈亏的新型经营主体,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无利可分,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要准确研判、事先预案、宣传到位。同时,要扶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费补贴标准、扩大保费补贴区域、支持提高保障水平,积极化解农业经营风险。

二要防范资产流失风险要始终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全面保障农民群众在“三变”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要防范资金安全风险防止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被打折入股,或者改变用途,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或挪作他用;防止一些企业和人员,以支持“三变”改革为幌子,钻政策空隙,套取国家资金,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

四要防范权益缺失风险积极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法律部门“三变”有关法律文书进行审核把关,在农民签订合同、入股经营、股权收益等环节提供法律指导和法律监督,依法解决各类纠纷,依法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杜绝“大户”套“散户”现象。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