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12-23 20:44
标题: 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
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 迈向生态文明新未来
——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务虚会上的讲话
(2017年8月26日)
黄秋斌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及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精神,激发集体智慧,凝聚大家共识,共话未来、共谋发展,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晰发展路径和办法,共同谋划黔东南发展的新未来。
我们选择在雷山县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因为雷山县工业经济较弱,但生态资源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生态资源大县、旅游资源大县。近年来,雷山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走出了一条具有雷山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很切合雷山实际,也切合我州实际。
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坚持走好绿色发展新路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生态文明战略,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新路?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尤其是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史更为突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应对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现实发展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新的更高阶段和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大趋势,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经之路。
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突出环境问题。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突破环境资源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根本要求,是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全省战略定位来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中央把贵州列入全国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贵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重视和信任,赋予了我们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中央的统一部署,也是我省的发展需要;既是时代发展顺推之果,也是矛盾问题倒逼之举。在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下,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承担起了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的重任。同时,党中央将我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支持贵州发展的良苦用心。如果说脱贫攻坚是我省补齐短板的重大战略,那么绿色发展就是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大举措。
从我州发展实践看,黔东南生态良好,林业资源丰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全州的主导产业是 “木头经济”,在全州财政收入中占有30%以上的份额,锦屏、黎平、榕江等林业重点县更是高达50%以上。大量的木材采伐曾带来黔东南一度的发展和繁荣,但也造成了森林生态资源的灾难性破坏,森林覆盖率曾一度降至26.7%,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届州委、州政府都在积极探索。2005年,我们把生态黔东南作为发展的重要支点,提出“生态立州”发展战略;2009年,中共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决定“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2014年,我们提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大生态”战略行动,对黔东南也是重大机遇。同时,我们先后制定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规划2014-2020年》《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等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从“生态立州”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再到“大生态”,到今天我们研究的“绿色发展新路”,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每一步都体现着黔东南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决心。
我州通过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有了大为改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9%,全州三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1%以上,而且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5.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支撑,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有保障。
绿色是生产力,是发展的内容,是转型的方向,也是终极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支撑和特点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新路,是我州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应有之义;是贯彻主基调主战略和三大战略行动,做强“大生态”长板,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的德政善治。
就黔东南而言,走绿色发展新路,就意味着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而是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
二、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
宝贝,就是贵重少见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高端性、稀缺性、独特性。对于我们黔东南来讲,被各界广泛认可、显得最为珍贵、最为出彩的,就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视为“宝贝”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从国内外的视觉角度和黔东南的历史维度来看: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优势。
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都是全国市州第一,民族建筑、服饰、歌舞、节庆等民族文化习俗在国内外独具魅力。以这些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和风物特色,不仅在于数量上的“第一”,更在于蕴藏的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原创性,在于活态文化的展现和传承。
我州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生态环境指数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00多条大小河流大多水质良好,气候也宜居,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这些,在雾霾弥漫、水质恶化、气候突变和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当下,俨然成为了人们最为珍稀、最为珍贵、最为珍视的资源。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完美结合,放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为靓丽和璀璨的,是我州比较优势中最为珍贵的宝贵财富。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品牌。
侗族大歌早在1986年在巴黎演出,就被音乐界惊叹为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传遍世界。去年,贵州入选《纽约时报》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入选理由是苗家山寨和侗家山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法国知名电视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在法国电视二台开播,展示了榕江阳开苗寨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吸引了超千万的欧洲观众;电影《侗族大歌》在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获两项大奖。今年7月,黔东南被美国CNN评为 “2017中国最美30个地方之一”;昨晚,我州在央视《魅力中国城》惊艳亮相。这些都将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同时,我州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生态补偿示范区、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州,成为了全国示范典型;特别是岜沙、占里等村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魅力中国城》等平台走向世界,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生态文明共识,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跳出黔东南来看黔东南,就越能发现黔东南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最大自信。
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侗寨,有众多保存完好的鼓楼和风雨桥,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间村寨的吊脚楼、戏楼、踩鼓堂、芦笙堂里随处可见,以歌传情、以歌劝和、歌舞健身等生活习俗世代相传,文化与生活相互交融,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等民族文化深深地融入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之中,涌现出了台江“五老调解”“贾理调解”、锦屏华寨“合约管理”等经验典型,彰显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共生系统,这是古朴的生态智慧生存哲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发展理念,折射出黔东南生态文化魅力,早已成为黔东南世代人的文化自觉,彰显出了高度的生态自信。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发展的最大潜力。
“十二五”期间,全州接待游客达2亿人次,综合收入累计达1709亿元。2016年我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6%,其中文化旅游占10%,形成了一批关联度高、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为拥抱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积累了强大能量。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活态的文化传承,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具吸引力的宝贝。我州长期以来积累的生态资源、形成的绿色发展方式,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本钱,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历代人种下的“生命树”就可以变成“生态树”,“常青树”就可以变成“摇钱树”,生态优势就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会成为金山银山。
黔东南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有效益的发展,必须找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两个宝贝”是省委给我们把脉开出的“药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是黔东南最大的优势和长板,这“两个宝贝”既是我们实现后发赶超、推动新跨越的优势、本钱、底气和信心,也是我们实现弯道取直、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美。
只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发展中提升的理念,既通过强化保护,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把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切实把“两个宝贝”保护好、传承好、挖掘好、利用好;又通过现代化开发和营销,把保护与开发融合起来,做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经济两篇文章,让“两个宝贝”走出去,推动发展与回归自然的愿景相融合,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强。
只有做优大生态、大旅游长板,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以“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以“旅游+大数据”促进智慧旅游,以“旅游+扶贫”促进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拓展产业领域,衍生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以更强、更优的产业,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用好“两个宝贝”黔东南才能更富。
只有坚持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推动文化惠民、绿色惠民,才能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如何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宝贝”,把这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当前我州发展中的最大课题。我们要找准路径、载体、平台和方法,切实做足“两个宝贝”的大文章。
一要坚持保护为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生态保护工作,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按照“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实行最严格、最有约束力、最有激励性的保护制度,把“命根子”保住,才能赢得“钱袋子”。要抢抓建设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机遇,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工程,推动民族文化特色化、文化遗产数据化、文化产业创意化、文艺创作精品化、文化传承大众化、文化服务标准化、文化传播故事化、文化交流国际化;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建设一批心灵回归、天人合一的“养心圣地”“生态乐土”“美好家园”,守住绿水青山,守住农耕文明,守住田园生活。
二要推动融合发展。文化和生态这“两个宝贝”能不能“发光发热”,能不能强州富民,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能不能促进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促进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集聚产业群,把业态做出来。我们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三要找准路径载体。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既是省委给黔东南的战略定位,更是我们用活“两个宝贝”、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优切入点和最佳路径。要围绕这个战略定位,把产品做优、把品牌做大、把服务做好、把业态做活,让黔东南真正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我们还要借助独特的资源禀赋,以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做强绿色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健康养老服务等为抓手,让“两个宝贝”大放异彩。路径已明,关键要搭建并用好载体平台。比如,组织参加好《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举办好传统村落峰会、民族文化旅游峰会等;高度重视品牌塑造和整体营销,集中力量谋划策划,在大的平台上展示,真正使黔东南能够声名远播。同时,要继续推进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和提升,以4A、5A级景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黔东南旅游品质。
三、全面提升三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发展经济,产业是基础,是支撑。纵观我州产业发展,纵向比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但横向比,产业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支撑能力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依旧是黔东南最大的短板。黔东南要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必须尽快补齐产业发展这块短板。在这方面,我有几点初步考虑,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以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提升一产。
我州是传统农业大州,农业稳则经济稳、全局稳。如何推进我州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我州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和农耕方式,我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
为什么要用有机农业来提升一产?
一是有机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市场来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市场从1990年开始发展,2010年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2014年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势头凶猛。目前,全球有机食品的销量仅占全部食品销量的5%,销售潜力相当可观。从国内市场来看,据统计,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但有机食品销售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近两年,有机食品消费额年增长率保持在20%-30%之间,且市场需求量常年保持30%左右的缺口。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今后一个时期,有机食品需求将成几何增长,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只要我们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相信,我州农业发展必然会有大作为。
二是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机农业生产、加工、保质、包装、运销等各个环节都按照一系列的规范准则进行,其产品安全、优质、富含营养,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有机农业,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将极大地提高我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有机农业的本质是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在生产中,强调有机投入和生物措施,将农业和人畜废弃物资源化后再利用,既创造价值、效益,又培肥地力、优化环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循环经济”模式,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同时,有机农业生产成本比常规农业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
从自然生态来看,我州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备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的天然基础。
从耕作方式来看,我州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稻鸭鱼”等许多传统耕作方式,依旧是我州广泛使用的农耕实践,具备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的工艺基础和人文基础。
从发展实践来看,2011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抓好质量体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工作;2014年10月,制定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7年)》,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的有机产业发展计划;2016年4月,制定出台了《创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创建9个示范区,200张有机认证证书的目标。这些实践探索,为我州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积累了大量经验。
从生产基础来看,2012年州委、州政府就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整市(州)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达到58个,为有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夯实了生产基础条件。
从产业基础来看,目前,全州共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3张,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16.49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101个;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8家。麻江、雷山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制定发布了 《有机蓝莓生产技术规程系列标准》,为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农业部提出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有机农业发展踩下了“提速油门”。我州如何抢抓机遇,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我想,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我们有机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对标有机3.0做好顶层设计,树立诚信理念,严格执行有机产品规范和标准,重视农民参与,加强主动认证工作,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好做扎实了,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如何发展有机产业,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希望各县市下来后认真研究,提出好的意见建议。
第二,以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提升二产。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只有加快工业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才能为反哺农业创造条件,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集聚更多的城镇人口,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为加快改善民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把握我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事关工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循序渐进,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工业经济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21亿元,是2001年的42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2%,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虽然我州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占GDP比重、工业规模、发展质量来看,工业经济仍是我州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制约我州经济发展的短腿。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占比低。2016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实现180.7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9.2%,比全省低12.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实现109.73亿元,仅排全省第7位。二是企业规模小、能力弱。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共428家,户数总量排名全省第7位,仅占全省的8.2%,比第一位的遵义市少582户,差距非常大;比第8位的黔西南仅多35户,稍有松懈,就会被赶超。产值过10亿元的仅有7家,一半企业产值在亿元以下。三是产业层次低、链条短。我州的工业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上下游配套不齐全,工业附加值低,且多数是“黑大粗”的高载能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州29个工业行业中,冶金、木材加工、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等七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比达74.3%,工业发展对能源、资源依赖度高,加之受环境和市场的约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存在很大隐患。四是主导产业不明晰、布局散。产业布局分散,集约不够,各园区主导产业不明晰,“重工业不重、轻工业不轻”,产业结构不合理,电子信息、医药制造、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仅为11.3%,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州工业产品能够真正称得上大牌子的很少,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叫响的品牌,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如何破解这些突出问题?我认为,做大总量是基础,提升质量是关键。围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州委、州政府已制定出台了《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倍增计划
(2017-2020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力争达到1000户的目标任务,目的就是要通过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发挥调整结构的乘数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前不久,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州工业园区发展座谈会、全州规模工业企业座谈会,对全州工业发展进行摸底、研判,并就有关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安排部署。下一步,我们还要召开全州工业发展大会,对全州工业发展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工业园区是聚集生产要素,提高工业化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州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聚集功能较强的工业园区。但总的来看,园区配套设施及环保设施建设还严重滞后,环境承载力约束问题突出;园区主导产业不明晰,工业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梯次布局、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定位明确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在新常态下,我州工业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发展生态工业,着力点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力争较短时间内在园区形成1-2个主导产业,推动全州工业实现错位发展和产业优势效应最大化,推进工业生态化。
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工业?从我州推进工业化的实践来看,发展生态工业,走生态文明崛起的科学发展道路,是黔东南发展的现实需要。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三线建设,黔东南相继建成了一批军工电子工业企业,一度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的电子工业基地,后因国家产业布局调整,企业大量外迁,客观上对黔东南工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在木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轻纺、烤烟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成了以凯里棉纺厂、凯里涤纶厂、黄平卷烟厂为代表的一批轻工企业,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这批轻工企业相继破产。在这段时间,木材经济仍然是黔东南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十五”时期,全州大大小小木材加工企业1000多家。随着天然林禁伐后,木材产业发展陷入困境,黔东南又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木材加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体系,“十一五”期末这些重点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这些产业除电力外,其他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产业链短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工业发展波动性大、稳定性差。黔东南工业化的进程表明,分散地、粗放型地发展工业,其结果必然形成“大资源、小产业”的格局,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难发挥我州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受电价调整、环保政策约束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大,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黔东南的工业发展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必须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必须走工业生态化发展之路。
什么是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探索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一是我州工业园区仍处在起步阶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二是生态工业园区依据生态原理,遵循“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模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能量和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招商引资,改善提升现有传统产业,促进清洁生产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园区的集聚经济效益。总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如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出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体系,从通用的衡量标准来看,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化,即园区绿地达到一定的标准,推行绿色生态建筑,把园区建成公园。二是项目建设生态化,在项目引进时,强化绿色招商,严把产业政策关和环评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在施工方式上,推行绿色施工规范管理。三是生产方式生态化,园区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拥有完整的绿色环保产业链,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四是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生态化,建立持续发展的园区公共服务、园区运营、组织机构、绿色金融等体制机制。
如何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及《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
(2016-2020年)》等系列政策措施,为我们发展生态工业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四型十五类”产业,这“四型十五类”产业形态涵盖面广,符合我省、我州实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这些产业各县市都能对标入座、都对得上号,都能从中找到产业发展方向。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措施,结合自身实际,把发展生态工业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强化考核督导,加快建设主导产业明晰、特色产业突出、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生态工业园区。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上,要更加注重提高州级统筹能力,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大资源要素配置上充分发挥州级的统筹作用,从整体大局上来做好谋划、调度、协调等各项工作,打破行政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集聚,引导增量、优化存量,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最大化,引导各县市充分发挥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动要素集聚、集约、集群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
第三,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三产。
为什么要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来提升三产?
首先,要明确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二者之间的关联。旅游业是由与旅游者直接发生联系并为之服务,且来源于旅游者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相对显著比例的行业组成,产业要素主要有“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十二要素。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涉及第三产业多个门类,关联度高,波及效应明显,第三产业各行业、各部门为旅游业直接或间接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构成了对旅游业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支撑。可以说,旅游业核心部门的规模大小,影响着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反过来又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各部门共同构成了紧密的关联体系。
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重要体现,按照衡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十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商业服务设施、地方形象、城市文化、市民素质)来看,其实际建设内容包括第三产业各行业各部门,甚至涵盖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建设旅游目的地,实质上就是在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选择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加快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的重大举措。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实质上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具体化,对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落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任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走出发展新路子的必然要求。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我州立足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切入点,是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最有力的工作抓手和最有效的实现路径。
三是抢抓发展新机遇的关键一招。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把黔东南放在全省全国大格局中来定位,从大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利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大吸引力,精心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12-23 20:45
在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彭瑞林
2017年2月
同志们:
这两天,大家充满责任地围绕2017年经济工作提了大量建设性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必须坚定信心、昂首前进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湘潭市委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了市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攻坚精美湘乡建设,68个重点项目开工。值得一提的是云门寺提质改造、红仑大道、嘉寓门窗、水府大桥、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的推进,闪烁着科学谋划、攻坚克难、敢于担当、民本情怀的光芒。重点通过招商,落实国省项目,建设经开区、城区、水府示范区和美丽乡村,确保了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二是各项改革顺利突破。坚持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完成涉改单位职能调整和领导班子配备。重点从知识结构、经历结构、年龄结构、党派结构四个方面,大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融资模式,债券、基金、PPP项目等取得新突破,争取债券、基金达37亿元。公车改革、“三改一补”等走在湘潭五个县市区前列。三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把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实现脱贫15675人。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达93%左右,位居湘潭五个县市区前列。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信访工作获全省先进,综治民调历史性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党的建设稳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连心惠民”十项行动,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不廉洁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稳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今年是换届之年,市委坚定不移地把换届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5月完成乡镇党委换届,9月完成市委换届,10月完成乡镇人大换届,11月完成市人大、政协换届,共选举产生乡镇党代表2036名、市党代表385名、乡镇人大代表1225名、市人大代表295名、湘潭市人大代表88名,协商产生政协委员249名,组织意图充分实现,换届过程风清气正,选举结果圆满顺畅,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广泛认可。通过市七届一次党代会的召开,确立了“实力湘乡、幸福龙城”发展定位和“文化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发展的合力更加凝聚。
二、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古往今来,湘乡人勤劳质朴、敢闯敢试、奋勇争先、善作善成,充分体现了公诚勤俭、敢为人先的湘乡性格、湘乡精神,这种特性就包括了改变的精神、革命的态度。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高举开放包容、变革创新的改革旗帜,首先试点省直管县改革、率先推进政务改革、领先突破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改革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知道,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推进事物的发展。新的时代新的局面就必有新的矛盾。可以说,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矛盾问题面前,唯有以革新的精神、态度、办法才能有效化解。今天我主要讲思想方面的问题。
一是视野狭窄,全局思维不够。向前看,对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缺乏科学预判和系统评估,缺乏为其发展创造优质环境的意识,仍然以旧思路、旧模式开展工作。向上看,有的同志对政策机遇理解不够透彻,反应不够灵敏,比别人慢半拍。一项政策出来,有的地方很快就如火如荼行动起来,我们的同志却还在观望。向下看,有的同志对湘乡市情认识不透,浮于表面,对外推介和抓工作不得要领,对深层次问题思考不够。
二是安于现状,争先意识不强。就干部层面讲,少数干部暮气较重,习惯纵向跟自己比,小胜则满,小胜则安,对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的紧迫形势认识不够。就企业层面讲,企业总体缺乏大投入、大发展,部分企业家要么守摊子,要么盲目铺摊子,缺乏应对风险能力。就群众层面讲,部分群众思想落后、固守利益,舍死霸蛮拼命思想着一己之私利,主动支持、带头维护改革发展的氛围不浓厚。
三是墨守成规,创新举措不多。对新经济常态的新政策新制度不学不钻,凭固有的观念、经验思考办事。只当传声筒,坐在收发室。美其名曰守规矩,实质问题是固步自封,总想旧瓶装新酒,习惯于旧规则、潜gz。大政方针上级定,我们要创新的主要是管理是举措是细节,这些方面还严重不足。
四是缺乏担当,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同志责任意识淡薄,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的事没办好反而喜欢议论他人之事。遇事做和事佬,无原则地和稀泥。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错误的人、事不敢作批评,把一团和气当追求。不太坚持真理,一切唯书唯上,以执行上级指示为由,不推就不动。发生问题相互推诿,名利面前抢争多争。遇上难缠之事、之人绕道躲开。愿意做打死老虎的事、锦上添花的事,不愿做认真较劲的事、雪中送炭的事。甚至有的对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不以为然、造谣生事,生怕别人抢了风头。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改进。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生动体现。炯芳书记最近强调,要进一步突出改革的核心地位,让改革在湘潭土地上蔚然成风,成为湘潭发展总动力。这几年来,我们干出了一些惊人的成绩,在新的基础上,我们湘乡要有更大发展,必须首先从改革上寻求突破。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做好破与立的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敢破的决心。要大刀阔斧破除陈旧观念障碍、体制机制壁垒、利益固化藩篱,特别要打破成规惯例,清除寻租空间。必须要有敢立的魄力。要立改革精神,立经济思维,立法治意识,让改革始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始终沿着法治轨道阔步前行。
二是把好快与稳的节奏。改革要快,指的是胆子大一些,步伐宽一些,节奏快一些。只要上面有改革试点,我们都要抢先争取;只要承担了改革任务,我们都要全力推进。改革要稳,指的是要内心坚定,要思考细致,要紧扣民生,要确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稳定的社会大局为改革保驾护航。
三是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简政放权。简什么政,放什么权?就是政府精简部门,下放由此派生出来的巨大权力。机构和权力是相互孽生的,机构派生助长权力,权力做实扩张机构,这就是机构自我膨胀的天性。放,主要是放权,要充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可以不管的坚决不管。比如尽可能扩大乡镇、园区管理权限。比如权力清单,不但要建立清单,而且要晒出清单。比如投融资平台,在决策程序前提下,要放手创新融资模式,特别要利用现在相对宽松的融资政策,先行把利率低、周期长的资金抓在手里。管,主要是管好职能部门的权力,该管的坚决依法管理到位,以高效的管理、优质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营造改革发展浓厚氛围。我经常讲的政府首先要抓好三大环境(交通环境、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四是用好严与宽的标尺。严宽相济,指的是从严治党必须严,改革发展必须宽。在此重申一条:在不违背党规法纪的前提下,只要出发点、目的是为公,只要是为了湘乡发展、民生福祉、大局稳定,干部出现了失误或因先行先试出现了错误,我们都要宽容。市委市政府要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突破、敢于担当的干部,为大家加油鼓劲、撑腰壮胆、担责减压。28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傅奎书记在湘潭团讲话时指出,要厘清干事创业与从严治党的关系,要分清干部的失误、错误、违纪、犯法的具体情况,要着重培养狮子型干部、小老虎型干部。所以,大家都要大胆地干、放心地干、毫无杂念地干。
三、必须扣准重点、狠抓落实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战役,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市委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理为保障,以民生幸福为追求,突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实力湘乡、打造幸福龙城。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很重,大家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结合当前工作中的情况,我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统一认识。
1、有效投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内,投资一定是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目前扩大投资有需求、有条件、有能力,所以一定要把投资放在首要位置上。要明确,钱从何来?钱主要靠我们谋划优质项目,从银行来,从基金来,从PPP来;主要靠市场经济主体,从招商引资来,从创新创业来,从民间投资来。一句话,只要打开思维、想方设法,就一定有钱来。有了钱我们好办事,钱往何去?一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二是以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主的产业投资;三是以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为主的民生投资;四是以水府庙环境提质、城镇和企业治污、农村环境治理为主的环保投资。
2、实体经济问题。100万人的大县,是老工业基地,处长株潭核心圈,必须牢牢地抓住实体经济。必须多谈而不能少谈,必须抓实而不能放虚,必须做强而不能搞弱。怎么办?首抓工业经济,再抓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农业。工业是支撑是命脉,我们提文化立市、工业强市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比如说,2015年完成财政收入18.6亿元,税收占62.5%,其中36.8%来自工业;2016年完成财政收入19.6亿元,税收占63.2%,其中36.3%来自工业。工业不仅能提供财源,而且能够带动、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能够带动、促进资金流物资流,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3、项目建设问题。要始终围绕产业、实体、基础设施布局重大项目,并牢牢扣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而言,2013年我就明确提出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考验干部的主要阵地,是改变面貌的主要手段,这一观念必须时时刻刻提。我看2017年主抓三件事:
其一,产业招商。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导向,立足现有产业和发展基础,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关联、价值关联、配套关联的高新技术、低碳环保、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聚集。抓实领导干部带头招商,考核乡镇办、相关部门产业招商效率,确保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引进外资5千万美元。
其二,园区建设。经开区要瞄准进军全省20强、向进军国家级园区推进的目标,坚定产城融合的思路,加快电力工业园建设,加快城西老工业区、皮革产业园改造升级步伐;要全力推进“一区多园”模式,金石、虞唐、泉塘、棋梓等乡镇工业小区要有实质性发展。水府示范区要瞄准5A级旅游景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民生优先和政府引导市场有序进入的原则,突出环境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其三,管理优化。要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市级分管领导一线指挥;要狠抓绩效考核,确保通过项目建设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导向更加明显;要狠抓资金集聚,纵深推进精美湘乡行动三年融资计划,加强五大融资平台建设管理,加大银行、PPP项目、债券、基金等融资力度,确保争取国省资金6亿元以上,确保总融资规模90亿元以上。要狠抓服务提升,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建设、运营实行“一条龙”服务,特别要从征地拆迁、项目审批、基础设施、环境维护等方面加速发力,尽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4、依法治理问题。一定要用法律法规治理一个地方,一定要用规矩制度管理一个地方,并长久坚持,久久为功,地方才会真正的文明兴旺发达。
深化公平理念。维护公平正义是我们职责所在、良心所在。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最重要的防线,必须牢牢守住。重点抓好禁止领导干部干预、插手司法行为。明确三条:一是从我做起,领导干部都要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不得妨碍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办理案件;二是司法机关要自我整改、自我约束,主动维护司法公正和形象,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司法人员应按要求对领导干部干预、说情或打探案情予以拒绝,并如实、全面记录领导干部干预、插手的相关情况。
坚持依法行政。大家都要深入地思考:我们的权力来源是什么?我们的权力是为公还是为私?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6大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执法为民。特别在三个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程序正当,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二是要不断完善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特别要一律取消不符合法律规定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三是要抓好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执法。
创新社会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行网格化治理,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坚决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恶意阻工、聚众闹事、非法闹访等行为。坚持安全发展,加强道路交通、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主导作用、行政部门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完善大调解体制机制。重点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上下功夫。
5、组织保障问题。经济发展必须要有组织保障,组织保障首先在于从严治党。这个逻辑关系一定要弄清楚。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持定力,谋求发展。近年来,我老秘网市贯彻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农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切合湘乡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我们要保持定力,“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沿着既定思路干下去,不要提一些新口号,不要搞一些脱离实际、脱离发展阶段的形象工程。
二是提高能力,推动发展。经济形势日新月异,我们不熟悉、不知道的事情很多,不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不掌握几把“刷子”是做不好经济工作的。要深入开展调研,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使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愿望。要自觉加强学习,经常“充电”“加油”,及时掌握新知识新信息,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工作领导能力和水平。
三是严肃纪律,保证发展。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中央、省委、湘潭市委权威,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营造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四是严格监督,维护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强化党纪党规的刚性约束,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重点强化对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抓早抓小,出了问题执纪问责到位。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12-23 20:46
新起点 新征程 新跨越
以全新的姿态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
——在全县务虚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6年8月9日
钟 益 民
同志们:
在进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一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到位之际,今天,把大家集中起来,集中利用今天晚上和明天一天时间召开全县工作务虚会,这是进贤在新的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发展规划会、集中调研会,也是一次问诊发展的献计献策会。安排这次会议,主要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二是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分析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恒心;三是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决心;四是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发展雄心。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为主题,深化事关进贤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下面,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我在这里作一个讲话,仅仅是一个不作定论的发言,请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站位全局,把握大势,进一步统一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
近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艰苦奋斗下,进贤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可以说,目前进贤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上。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深化对“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的认识,以认识的高度统一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
第一,回顾过去看变化,进一步统一对“新起点”的认识。回顾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一道,奋起拼搏,奋发图强,奋进跨越,再创了经济发展的新佳绩。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亿元,是2010的1.67倍;财政总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提高了1.58和4.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7:51.3:31。再谱了产业提升的新篇章。医疗器械产业列入全省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钢构网架产业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60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41家;油茶、果业、黑芝麻、特种水产、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成功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再展了城乡统筹的新面貌。完成了中山北大道、水上公园引水控制工程等重大城市基础建设,建成了青岚湖森林公园,推进了新320国道改线、昌进一级公路扩建等重大项目,以这些项目建设为契机,城市的框架拉开、拉大,一举拓展为36平方公里;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镇、村联动,形成了一批百强中心镇、特色小镇。再绘了民生保障的新宏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928元、14144元,文化广电大楼、博物馆投入使用,实现了安全稳定“四无”目标。回顾过去看变化,今天的进贤,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已经站到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已经进入了争先进位的快车道、加快发展的超车道。
第二,分析比较看问题,进一步统一对“新征程”的认识。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的新压力,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进贤它的短板短在哪里呢?我认为,要清醒认识到“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进贤基础“短就短在总量不大”上。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非常小,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86%、3%、5.5%和3.19%。按全县85万人口计算,我们全县总人口占全市531万人口的比重为16%,但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均低于这个比例,说明我们的经济总量依然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进贤经济“短就短在质效不优”上。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21.84亿元,总量还可以,虽然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连年提升,达到了7.96%的新高,然而,7.96%的比重,不但远远低于全国21.49%、全省18.1%、全市18.2%的比重,而且低于全省大部分县区的水平;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我们是79.17%,全省市78.5%,全市是89.9%,可见,这一块我们仅仅和全省差不多,远远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人均GDP3.82万元,仅仅是全市和南昌县的一半左右;人均财政总收入0.3万元,比全市少1.07万元,比南昌县、丰城市、东乡县分别低0.86、0.16、0.19万元,排全省81位,这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亟待提高。三是进贤产业“短就短在层次不高”上。目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7.9:50.3:31.8,与全市三产结构4.3:54.5:41.2、全省三产结构10.6:50.8:38.6相比,说明我县农业比重过大,传统农业特征明显,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发展不足;说明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还存在短板、短腿的现象;说明我县三产比重偏小,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做优结构、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活服务业”仍然是今后的主要任务。四是进贤发展“短就短在后劲不足”上。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发展后劲,也就没有经济增长。虽然这几年我们落户、落地了一批大项目,但真正见效快、带动大、效益好的项目不多。与周边县区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我们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年来,全县前20强的纳税大户基本都是老企业、老面孔,缺乏新企业、新面孔。现在已经到了8月份,真正落户的大项目基本没有。五是进贤环境“短就短在作风不强”上。进贤过去的成绩源于全县干部的真抓实干、立说立行,进贤今后的发展还要依靠全县上下的凝心聚力、善做善成。但是,通过各种渠道的反映,通过各个层面的了解,我们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人在岗、心不在位,还有“你在拼命干、我在旁边看”的反差,还有“办公事胆小如鼠、办私事胆大如虎”的现象,还有“没有利益不沾边、当办不办拖半年”的歪风,林林总总,甚至闻所未闻,这些都是我们前进的“拦路虎、奋进的“绊脚石”。长此以往,进贤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永远是一句口号、永远是一句空话。
第三,展望未来看潜力,进一步统一对“新跨越”的认识。应当看到,当前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放眼全局,我们有机遇。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达到了6.7%,高于6.5%的预期,呈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这说明全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全省加快发展的大环境持续优化,对接“一带一路”、加快昌抚一体化、昌九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氛围持续浓厚,我们加快发展条件更加优越、更为成熟。二是环顾四周,我们有信心。立足省市看进贤、放眼全局看进贤、跳出进贤看进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县投资环境逐年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逐渐提速,主要经济逐项前移。从周边南昌、丰城、临川、东乡、余干5个县区比较看,我们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均高于东乡县、余干县,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2项高于余干县。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居全省第15、17位。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支作风务实、能力较强、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审视自身,我们有优势。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七个一”,在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方面,我们还是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医疗器械、文化用品、钢构网架,还有河蟹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国和省市的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我们下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进贤自古崇文重商,现在有近20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这是一笔难得的人脉资源。如果利用好这些人脉资源,将是进贤最可贵、最珍贵、最宝贵的财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做到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看齐,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担负起推动进贤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科学谋划,把握关键,突出抓好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
今天是务虚会,更是一个务实的会。在总结过去成绩、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理解新常态、理清新情况、理顺新思路,明确今后的方向,制定发展的目标,研究推进的举措,加快发展、加速赶超、加压奋进,推动进贤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近些天来,我分别找了一些熟悉情况的同志讨论,也和有关同志进行了深入座谈、深刻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对今后进贤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步想法,这里和同志们做一个沟通,今后进贤发展的总思路就是“围绕四新、推进四角、建设四县,打造引领全县发展的昌抚合作示范区,实现进贤发展争先进位、全省排位大幅前移”。
总要求是围绕“四新”:一是立足新起点,就是在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牢牢把握、对接和融入昌抚一体化、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大都市圈,进一步杨优成势、扬长补短,打造进贤发展的新高地。二是适应新常态,就是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新态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发展总量、质量、占比、效益、结构的全方位提升。三是争创新优势,就是发挥我县在富硒资源、特色产业、城镇发展、区域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体制,争第一、创唯一,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四角、打造四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四是实现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使进贤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总方向是推进“四角”:就是围绕建设昌抚合作示范区这个中心,以昌抚大道、三长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公路为依托,建设园区发展“金三角”。以创建省重点园区为目标,以高新产业园为核心,协同发展医疗器械园、温圳工业园,围绕投资拉动、产业促动、创新驱动,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承载,彰显发展特色,塑造发展品牌,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形成“一区三园、一核两翼”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富硒“绿三角”。以钟陵、三里、梅庄、前坊等北部乡镇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开发富硒资源,以富硒种养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为支撑,以富硒开发为方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商贸繁荣“银三角”。县城依托高铁经济带来的契机,以青岚新区、高铁片区为重点,按照“水清景美、业兴人旺”的要求,建设以休闲旅游、楼宇经济、文化娱乐、金融贸易为主的高档商务区,打造进贤“外滩”;以天虹广场、华润万家为支点,加快引进知名酒店、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等现代商贸企业,打造现代商贸新板块。建设城镇集聚“特三角”。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策应对接“昌抚一体化”战略,以李渡、文港、长山、温圳等南部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昌抚大道”建设机遇,突出李渡、文港、温圳、长山、白圩“金三角集镇群”,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做到产业互接、规划互通、资源互享、交通互连,打造昌抚合作的桥头堡。
总目标是建设“四县”:一是打造产业优强县。围绕产业富县、产业强县、产业兴县,不断巩固农业、做强工业、繁荣商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调优产业比重,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2:35,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打造生态秀美县。围绕绿色崛起、生态立县,进一步绿化环境、净化水质、美化城乡、亮化街道,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占9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三是打造和谐宜居县。围绕建设新城、改造旧城、提升县城、交通绕城,加快完善县城功能配套,建成一批新型农村、特色集镇,推进南北路网对接,加快集镇干道与高速公路、高铁站台、旅游公路互通建设,规范农民建房,严控违章建筑,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60%。四是打造幸福小康县。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到十三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力争GDP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0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南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人人努力,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抓好“五件事”:
(一)坚定不移地“强产业、强基础”。进贤过去的优势在产业,现在的不足在产业,未来的希望在产业。进贤要发展,必须打一场产业振兴的持久战、攻坚战。
第一,工业上要做大集群文章。工业是强县之路、富县之本。今后要从抓点、连线、扩面、健体入手,大办工业,大抓集群,奋力实现“四转”:
一是抓点,就是推动工业企业“做大转好”。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扶持企业发展,我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是扶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基础好、优势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我们在扶持上重点要加快生产要素、优质资源的集聚,支持他们裂变扩张、唱响品牌,走集团化、高端化和大型化的路子,带动全县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其次是扶大规上企业。对市场大、潜力好、实力强的优质规上企业,要落实好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的各项政策,集中力量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他们技改扩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效益和整体实力。最后是扶优中小企业。对发展前景好、市场活力强、品牌影响大的中小企业,要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人才引进、环评审批、项目申报、贴息贷款、技改扩建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最有力度的支持,通过“保姆式”的服务、“保镖式”的爱护,使中小企业尽快孵化成长为规模企业。
二是连线,就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从我县实际来看,还是要以“七个一”的特色产业为基础,突出抓好医疗器械、钢构网架、文化用品三大产业,推动“升级-转型-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要有新拓展。要以洪达、益康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隆莱、威敌等相关企业,强化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含量,通过管理升级、技术改造、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式,推动低端耗材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升级,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向以“医疗保健、健康服务、医养一体”为主的大健康产业转型。钢构网架产业要有新延伸。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开发新型产品,加快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运用,推动钢构网架产业向以江联重工、雄宇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转型。文化用品产业要有新内涵。要在发展传统制笔业的同时,不断浓厚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文化人士参观、创作,并向创意、策划等领域延伸,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同时,带动文化用品产业转型发展。
三是扩面,就是推动新兴产业“培大转强”。新兴产业是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先在对接中引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规律、有信号、有征兆。在对接引进新兴产业时候,我们必须加强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必须加强对国家和省市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必须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做到有的放矢、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结合进贤实际,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战略新兴项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后在引进中培育。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引导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再在培育中壮大。坚持土地要素、金融平台、扶持政策向新兴产业集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四是健体,就是推动工业园区“提质转优”。园区是最大的发展项目,也是最佳的发展平台。我们通常讲园区有“规划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土地征用、项目包装、土地清理、功能配套、投融资建设、企业服务”等十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建成18.03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的工业园区,关键是要树立“三种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布局合理是园区的重要基石。没有合理布局,就没有有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指导性、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相结合,加快编制完善园区规划,实现园区产业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另一方面,要按照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特别是医疗器械、钢构企业,原则上一律落户医科园和温圳园。要充分认识到设施完善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支撑、设施的支持。必须坚持以“配套齐全化、设施完善化”为导向,加快推进路网交通、水电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家服务中心等生活性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要充分认识到集约高效是园区的重要基点。要强化“惜地如金、惜土如金”意识,严格控制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鼓励企业多建高层厂房、多用地下空间,加大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力度,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好发展,宝贵的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同时,进一步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和发展体制,强化园区服务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一人一企、跟踪对接”的服务机制,让干部职工把园区作为争先创新的擂台、干事创业的舞台、实干创新的平台,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第二,农业上要做足富硒文章。从实际来看,农业发展仍然落后,还要扶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还应加强;农民致富仍然困难,还需重视。因此,今后发展农业要以“富硒”为统揽,加快建设富硒农业产业园,集中精力抓好“五个一”:
一要盘清一个家底。就是在前期富硒加密调查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继续深化调查成果,开展土壤、水体、水果、蔬菜、农作物、动植物、中药材等中硒自然分布情况普查,开展地质、地理、地貌、地矿硒资源的筛查,查明家底数,建立硒档案,描绘分布图,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浓厚一个氛围。就是在加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体,采取论坛、峰会、座谈、推介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我县的富硒特色、富硒资源、富硒优势,做到“广泛宣传、广为流传、广而颂传”,为我县富硒产业发展大举声势、大振士气、大造氛围。
三是建好一大载体。就是围绕“生态优先、三产融合”的要求,按照4A景区的标准,加快编制完善富硒产业规划,建设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建成路网、水电、通讯、标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的富硒产业园。同时,全力抓好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圩堤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县农业发展“大汛无忧、大旱无患”。
四是扶持一批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敢于拿自己的优势资源,以优引优,以优引强,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园兴办、联办、创办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对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集中资源,整合要素,强化扶持,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行业龙头,带动富硒产业发展,提升富硒产业效益。
五是创建一项品牌。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质量的保证书。对我县农产品,如畜牧水产、花卉瓜果、油茶中药等,依托军山湖的品牌地位,依托富硒资源的优势,按照“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的要求,进行梳理、包装、提升,统一使用“军山湖富硒”品牌,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探索做响富硒品牌的对策,扩大进贤富硒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使其“物以‘硒’为贵”、“‘硒’望无限”,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商业上要做好繁荣文章。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抓好“四大产业”:
一是主打文化旅游。树立“抓旅游就是抓事业、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旅游就是抓就业”的理念,挖掘我县的山水资源、文化内涵,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入手,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农村、工业产业、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依托32万亩的军山湖,以品蟹、游湖、养生、休闲为卖点,以亲水、戏水、玩水为亮点,开发水资源,建设水景观,做足水文章,强化水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区;依托现有的文化遗存,整理毛笔、元代酒窖遗址、古战场、古建筑等文化资源,整理中共温圳特别支部、五七干校等红色文化元素,以李渡、文港、温圳重点,建设特色工艺文化旅游区;依托金山寺等宗教资源,以民俗宗教为看点,突出健康养老、医疗养生,建设宗教文化旅游区;依托青岚湖森林公园,注重“一动一静、一水一岸、一花一木”的整体开发,构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旅游格局,建设城郊休闲旅游区。
二是主抓商贸物流。科学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统筹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改造提升各类专业商品市场,加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楼宇经济,瞄准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咨询等生产性需求的关键环节,提升商务服务功能,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
三是主推健康养老。健康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蕴藏商机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发挥进贤生态、环境、气候等优势,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认真编制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措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加以培植,全力推动我县健康养老产业跨越发展。
四是主攻电商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全面提升4大电商基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工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更加注重同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合作,把城市、农村、社区和工业、商业、农业等各条各块、各行各业、各层各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电商产业链条,全面掀起电子商务的新热潮。
(二)坚定不移地“美城乡、美生态”。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从进贤情况来看,今后就是要以县城为龙头,以美丽乡村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保障,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良、和谐宜居”的城乡新貌。
第一,要把“做美城区”作为发展的核心来建设。按照“品位提升、形象提优、功能提质”的要求,逐步完善城区规划、加快城区建设、强化城区管理,做到“三进三高”:
一是把握先进理念,做到高起点规划。始终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法,突出规划的系统性。按照“规划先导、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优化功能和做美环境有机统一,全面彰显滨水城市内涵,着力构建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以专业专项规划为纽带,以控制性详规为基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覆盖全县的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地段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与特色形象。特别是要编制好近年来我们已经启动的防涝、供电等14项专项规划。突出规划的精品性。从总体规划到控详规划,从专项规划到城市设计,都要通过公开招标、方案竞赛、方案征集等形式,吸引一流的规划力量参与规划编制,体现超前理念和精品意识,使每项规划都能尽善尽美、精致精细。突出规划的严肃性。高度重视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坚决查处未经审批或未按审批内容的建设行为,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
二是明确推进方向,做到高标准建设。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组团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集中优势力量,集成政策资源,深入推进城区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一轴三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一轴,就是以“迎宾大道-中山大道-滨湖大道”为主轴,统一建筑风格,完善景观设计,强化街面管理,做强夜市特色,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集中精力打造“畅通有序的文明路、休闲锻炼的景观路、业态繁荣的特色路、现代时尚的示范路”。三区,即以“湖”为媒扩新区。就是依托青岚湖一湖清水,揽湖入城、以湖兴产、沿湖而建,加快青岚新区、湖东片区的扩容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包装后出让、先配套后建设”,以青岚路网、青岚湖森林公园、滨湖大道饮食特色一条街为重点,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学校、医院、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吸引金融机构、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精品小区、特色饮食等入驻,不断浓厚人气、商气,有序地形成“揽湖入城、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以“质”为要改老区。就是围绕设施提质、生活优质、更有品质,以群众呼声为着力点、以关爱民生为切入点,适时启动后港洲的整治改造,把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低洼区的人口转移出来、功能完善起来、管网提升上来、设施改造好来,适时建设一批服务群众、方便百姓的配套设施,绿化亮化背街小巷、休闲场所,在办公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情况下,逐步把老城区主干道沿线的机关事业单位搬离,适时启动人民广场地下项目建设,改变“路难走、味难闻、车难行”和“人无处可去、车无处停、水无处流”等落后现状,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居住水平。今后五年,要加快完成63.8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特别是今年要尽快启动、完成22.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以“度”为尺建片区。就是提升热度、开发适度、凸显法度,按照“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的原则,适度适量开发高铁片区、有序有节建设高铁片区。一方面,必须坚持“地下工程先上马、管网建设先下地”,以前瞻性的眼光把基础做扎实;另一方面,突出以高铁站台为圆心、辐射周边,启动三阳到长山公路改建项目,打通南北对接的大动脉,打造立体循环的大交通,把高铁片区的交通优势彰显出来、区位优化起来,为今后城区的扩大、框架的拓展奠定基础,为进贤今后发展留好余地、留下空间、留足后劲。
三是落实跟进措施,做到高水平管理。抓好城市管理,不仅关乎城市发展、关乎县城形象,更关乎民生福祉。今后,要围绕“管理长效化、运行有序化、小区物业化、门前三包化”等“八化”要求,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机制要大创新。要坚决扭转“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只建设不管理”的观念,不断完善和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实行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管理,使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相同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适应。力量要大联合。要围绕“大城管格局、大联合布局”,以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为目标,整合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监督、物业中心等部门职能,强化社区居委会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主体作用,破解清洁难、保洁难等问题,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做到权限下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实现城市管理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方法要大优化。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重点对违法建设、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实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管理,不留管理真空,不留卫生死角,做到管理到边、监管到点、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宜居指数和文明程度。文明要大提升。要重视文化的培育、文风的塑造和文脉的传承,让市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的便利,又能寄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归属感,在城市发展中培育现代市民、提升城市文明,普及公民道德规范,塑造开放、文明、包容的城市形象。
第二,要把镇村作为发展的重心来打造。镇村是全县发展的基础。今后镇村建设中,重点要打好三场持久战:
一是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持久战。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全县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项工作从我们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收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实践证明,推进这项工作,是符合实际的,是迎合民心的,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目标不变。就是要重点整治农村卫生环境,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改观农村民居环境,精心塑造农村人文环境,保护培育乡村景观环境,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目标。要坚持力度不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继续围绕“清、整、改、造、管”五个字,结合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完善、人口集中、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示范村。要坚持热情不降。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变美丽乡村“要我建”为“我要建”。特别是建成的示范点,要切实加强长效管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是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保护农村生态,就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保护农民的利益,保住农业的明天。垃圾处理要全面铺开。要坚持“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不动摇,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建设;水质保护要有序推开。要围绕军山湖、青岚湖、陈家湖等县域内重点湖库和重点水域,进一步落实“河湖长、河湖段长制度”,出台并组织实施具体整治方案,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制度,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形成完善的“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网水系,确保军山湖、青岚湖等水域的水质稳定在三类水以上。采砂管理要迅速展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管理”的模式,不断砂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砂石统一开采、统一收购、统一经营,维护良好的砂石开采、运输、经营秩序。
三是打好农民建房整治持久战。农民建房管理,节奏不能停、力度不能减、要求不能降,必须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巡查要全覆盖。乡镇场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农民建房做到心中有数,巡查队伍要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巡查,掌握建房动态。宣传要全方位。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宣传车到街、宣讲队到村、宣传牌到组、宣传单到户,让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农房管理。审批全透明。严格审批不是设立门槛,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控制,规范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建好房,防止多建、乱建、不会建、不依规划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在应保留的基础上保护农村,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牢记习总书记说的,要让我们的城镇化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三,要把生态作为发展的中心来保护。按照“生态文明共建、人文自然共融、绿色发展共抓”原则,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生态文明,全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打造生态环境“金名片”。
一是生产方式上坚持绿色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GDP和绿色的GDP 统一起来,推进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统筹绿色城市、绿色乡村、绿色园区的协同并进,特别要注重引进绿色环保企业,拒绝、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把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到产业提升的全过程,让绿色招商成为绿色发展的主流,让绿色发展成为绿色崛起的主题。
二是生活空间上体现绿色和谐。一方面,要坚持清理违法占绿、处理违规砍绿,做到“还绿于山、还绿于城、还绿于民”,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积极营造绿色、积极保护绿色,在城市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在乡村造林增绿、房前透绿,千方百计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赖以生活的绿色生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在追求和享受辛福生活的同时,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城乡的文明常态,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人人共建、人人共管、人人共享”。
三是生态环境上突出绿色环保。围绕“山青、水秀、天蓝”,以生态+集镇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宜居宜业,切实加强农业污染源防治,推进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抓好军山湖的保护、内青岚湖水环境的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治理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大气污染,修复受污染土壤,建立健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使蓝天、碧水、青山相互映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坚定不移地“增投入、增后劲”。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领子,进位赶超的梯子,产业提升的路子。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主体招商,解决“谁来招”的问题。只有突出主体、抓住主线,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富有绩效。关于谁来招的问题,我认为要在全民动员、全员招商的前提下,按照“政府推动、领导带动、园区主动、部门联动、考核促动”的要求,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突出三个方面的主体:能人回归创大业。一方面,要以在外能人和在外客商为重点,千方百计动员、吸引外地的本土客商回归创业、回乡发展。可以说,他们人在外、根在家,心在外、情在家,就是要和他们多话乡愁、多说乡事、多叙乡情,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建设,凝聚他们为家乡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进贤籍在外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回归创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实现能人回归、创业回乡、资金回流,推动进贤发展。本土精英创新业。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招商的激励措施,通过我们现有的本土精英企业,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利用优越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同时,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鼓励支持本土企业采取增资扩股、联合重组、股权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外来客商创实业。积极把握企业投资动向,掌握其投资意愿,主动推介,跟踪推进,着力引进一批支撑力强、带动力大、成长性好、财税贡献度高的大项目。
二是载体支撑,解决“招什么”的问题。既要抱“顶天立地的西瓜”,又捡“铺天盖地的芝麻”;既要“喜新”,还要“恋旧”。具体来讲就是四个方面: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根据我县不同产业的招商要求和招商需求,围绕医疗器械、钢网结构、装备制造、文化用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进行专题推介,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作用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好项目,进一步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条;围绕重大项目抓招商。就是把握国家、省市政策和产业发展导向,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梳理筛选一批适用PPP模式、近期内可实施的项目,集中向外发布投放,招引社会资金。围绕重型集团抓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民企,深入了解企业的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接,集中力量招引具有支撑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大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配套成链”的效果。围绕重要领域抓招商。充分利用我县标准厂房、电镀集控区、电子商务进农村、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平台,全力引进一批入驻企业。同时,围绕现代农业招商,着力利用好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精深加工业的龙头企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是分体推进,解决“怎么招”的问题。招商工作措施有力、推进有法,才能事半功倍、事兴业旺。我以前讲过十种招商方法(主要领导高位推动法,平台建设引资法,搭好载体引企法,项目包装推介法,产业补链招商法,亲情、乡情、友情招商法,以商招商法,跟踪协调法,网络招商法,以会参会招商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这些方法在继承中要有所创新,重点推进“三类招商”:专业专班招商。按照“招商人才专业化,专业人才精英化”的要求,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对重大项目,要根据需要吸收专业人士参加。同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加大对专业招商人员专业知识、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定向定点招商。要把招商区域重点定向到“紧盯长珠闽、对接京津冀”上,组织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促进重点区域招商常态化。要把招商对象定向到主导产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上,锁定一批重点企业,按照企业需求,逐个制定个性化、差异化引进方案,提高成功率。协会商会招商。调动协会商会招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支持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促进优势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集聚。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人脉资源,加强沟通联系,保持经常联络,做到重点项目,在关键时刻能够找到关键部门、关键人物,在项目决策时能够得到关心支持,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牌子。
(四)坚定不移地“谋民利、谋民安”。要坚持“民事为大、民生为重、民安为乐”的理念,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加大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成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统筹解决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执行全面两孩政策,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继续开展综合治理性别比整治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原则,坚持新增财力继续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重点实施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助教兴学、强农惠农、卫生保健等民生行动,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0%以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深化平安进贤和法治进贤建设,完善“天网”、“地网”、“人网”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合理诉求,加大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理力度,确保全县信访形势的平稳。
(五)坚定不移地“抓督查、抓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必须把抓督查抓落实作为履职尽责的核心内容,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中抓落实、求实效。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三制”:
一要强化“包干制”。包干制,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责任田”一管到底、一干到底。对各项工作,尤其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要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真包真干,真正落实。包问题解决。对自己所“包”的工作,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多少问题,都不能气馁、不能放弃、不能无所谓,都必须不讲条件、不讲理由、一丝不苟、一往无前地抓好落实,都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协调好、解决好。包任务完成。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千苦万苦,不落实就是白苦。要一切围绕目标转、一切围绕目标干,把任务装在心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包不出问题。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不出事是一种本事。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中,不搞“豆腐渣”工程、不搞“半拉子”工程,要始终敬畏历史、敬畏法律、敬畏人民,真正干出模样、干到优秀。
二要强化“督查制”。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督查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工作落实成效。突出“常”字。就是常设机构、常人、常态。今后,县委、县政府将成立县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的常设督查机构,抽调专人、专职、专门负责抓督查,形成督查工作的常态化。突出“严”字。就是严格标准、严厉措施、严肃纪律,抓住关键不撒手、紧盯目标不松劲。对不足之处明确指出;对问题所在责令纠正;对表面文章严肃批评。突出“实”字。就是摸清底数,查清情况,找到薄弱环节,找出问题关键,督出危机感、紧迫感,切实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要强化“约谈制”。解决四个问题:谁来谈。首先由分管领导谈,其次由组织、纪检部门谈,最后由主要领导谈。要通过层层加码的约谈,全力营造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找谁谈。做到“三谈一查”,即:进展缓慢的必谈、虚以应付的必谈、不负责任的必谈,有不良反应、出了问题的必查。谈什么。包括落实不力、责任不清等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下一步工作打算等等。通过约谈,谈出压力,谈出干劲,谈出办法,谈出效果。怎么办。就是再次细化责任,再次推进落实,确保工作达到预期成效。对约谈后无动于衷的,必须根据组织程序,采取措施。
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进贤加快发展的政治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担负起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成为领导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核心。
第一,要把解放思想、坚定信念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着眼这一要求,要做到“三个永葆”:一是要永葆学习热情。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同时,要不断深化各层面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遵循重要岗位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的思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到底”等做法,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二是要永葆政治本色。全县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贞不移、矢志不渝,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进贤的加快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进贤的美好未来。三是要永葆改革精神。要杜绝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陋习,克服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心态,发扬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精神,展现放眼天下、任我驰骋的豪情,长志气,提士气,扬锐气,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以务实大改革推动进贤大崛起。
第二,要把强化队伍、提升能力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核心。着眼这一核心,要实现“提升三力”:一是要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为发展配班子、用实绩选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能干事的人舞台、给干成事的人荣誉,努力造就一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开拓、埋头苦干的干部队伍。二是要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遇事多交流、多沟通、多商量,实现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戮力促崛起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联系村制度,落实“三会一课”等九个制度,完善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村级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明确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同时,要建立健全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关心爱护老党员、关爱帮扶困难党员、关注支持流动党员。
第三,要把改进作风、树立形象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着眼这一关键,要大兴“三种风气”:一是要大兴联系群众之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经常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提高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信任感。二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践行八项规定、反对作风飘浮、杜绝弄虚作假、坚持真抓实干,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办实事上,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主动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庄严承诺,自觉到条件艰苦的环境、工作复杂的岗位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
第四,要把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责任。着眼这一责任,要始终“坚持三严”:一是要严明纪律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在需要面前学会选择,在名利面前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学会坚定,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严格遵守、执行、落实县委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守纪律规范从政行为的实施意见》、《关于严明上下班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进一步严禁公款吃喝的规定》等9个文件要求,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论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都要慎言慎行、自重自警,都要讲规矩、守纪律。二是要严查违法违纪。要严格执行“一准则两条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严重侵害人民利益、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的腐败分子,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三是要严控权力运行。围绕“三重一大”,推进规范各项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酝酿、科学民主的“阳光决策”机制,选贤任能、公平公正的“阳光人事”机制,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工程”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我们肩负的进位赶超发展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期望深情而又热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上,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为建设园区发展“金三角”、生态富硒“绿三角”、商贸繁荣“银三角”、城镇集聚“特三角”,推进产业优强县、生态秀美县、和谐宜居县、幸福小康县建设,打造昌抚合作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12-23 20:47
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全力推动“五大发展”在镇江落地生根
——在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夏 锦 文
(2015年11月30日)
这次务虚会,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主要任务,以谋划“十三五”发展为重大主题,开得非常好,大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开出了集思广益的好成效,开出了励精图治的精气神,开出了务实奋进的发展力。两天下来,大家精心准备、共同努力,奉献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大餐”,让与会同志收获了许多鲜活的“思想火花”,为谋划“十三五”发展凝聚了智慧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我要说,我们的务虚会一点也不“虚”,虚中有实、虚功实做,非常务实、十分扎实,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尤其值得说的是,务虚会预备通知下发后,市领导率先垂范,大家积极行动,深入调研、认真准备,很多同志挑灯夜战、几易其稿,这样一种事业心、使命感,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自己的思考,我也作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全力推动“五大发展”在镇江落地生根》。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五大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大发展”的鲜明指向上来,做到凝心聚力抓落实;二是“五大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紧密结合镇江实际,更深层次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理念根本转变;三是“五大发展”还是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扎实推动“五大发展”在镇江落地生根。我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关于务虚会的收获——以大讨论和深思考激发新动力
务虚会期间,很多同志跟我讲,这次务虚会是一次镇江战略发展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充分交流思想的“头脑风暴”,会议质量很高,在碰撞思维、凝聚共识中,激发出了励精图治的新动力。成果是多方面的,值得总结,更要好好地消化运用,真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概括了一下,有四个特点和成效:
1.创新了研讨形式,拓展了思考深度。会议参加对象扩大到市级机关各部门、各辖市区主要负责同志,首次采取“书面交流+专题发言+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的组合形式。书面交流集中展示了市委常委、副市长和各辖市区对明年工作的总体谋划;专题发言体现了对镇江“十三五”发展重点课题的深度思考;所有与会同志围绕相关专题都作了讨论发言,大家站位高、思考深、理解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今天的大会交流,4个讨论组集成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作了专题汇报,市领导的自由讨论发言充满着“大智慧”,让我们听到很多“脑洞大开”的新思维新思路。这次务虚会的研讨成果可以说弥足珍贵。
2.凝聚了重要共识,促进了思想解放。大家一致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发展指明了大方向,镇江作为苏南城市,肩负着走在“五大发展”前列的历史使命,需要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水平,担当作为、奋发进取。一致认为,面临战略机遇期,适应引领新常态,跨越重要关口期,镇江“十三五”发展大有可为,更当树立信心、倍加努力。一致认为,镇江现阶段最主要的矛盾仍是发展不充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出路,向开放要空间。一致认为,应对新一轮区域竞争,镇江尤其需要强化战略定力、持续发力,更高水平推动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一致认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线要牢牢把握,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彻底转变传统的粗放低端发展模式,把发展导向切实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一致认为,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城市功能品质,构建“大旅游”格局,着力优化以沿江沿河沿路、港产城融合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交通枢纽经济。一致认为,新常态下,以往那种靠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的发展方式、竞争模式已经淘汰,需要大力提高决策干事的能力和水准,靠智慧、创造力、服务效能和法治环境来推动发展。一致认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关键在人,最根本的要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善谋大事要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既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这些共识称得上是真知灼见,给大家以深刻触动,形成了强烈共鸣,为推动思想解放提供了重要资源。
3.查摆了问题不足,理清了发展思路。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在务虚研讨中得到充分体现,很多同志的发言做到了敞开心胸讲真话、建诤言,不仅对镇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点得准、挖得深,还提出了解决之策、应对之举,拿出了具有建设性、操作性的好建议、金点子,极大地丰富完善了镇江发展的思路举措。晓明市长对镇江生产力布局这个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问题,作了全面、深刻、前瞻性的阐述,使我们对优化生产力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国忠主席从全局的高度,畅谈了明年的政协工作如何为“十三五”开好局凝聚共识、献计出力、汇聚力量的通盘考虑,体现了围绕大局、担当作为的精神;庆生主任紧紧围绕“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鲜明主题,从体制机制创新、协调推动、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为我们勾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切口小、思考深、接地气;茂川书记形象、生动地论述了镇江如何以转型引领“十三五”发展,在“五个转型”上谈了非常深入的思考,提出未来要走最适合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镇江,充满深情、发自肺腑;洪水市长专门就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怎样转变成金山银山,谈了很好的思路,启发性很强。其他常委、副市长或结合各自分工,或针对一些重大课题,都作了经过深度思考、非常有见地的发言;四个讨论组全面梳理总结了分组讨论的重要成果,让与会同志深受启发。还有昨天上午的10个专题发言,对“十三五”发展思路的完善非常有益,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吸收转化。
4.增强了责任担当,提振了信心士气。整个务虚会洋溢着心系镇江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令人倍感振奋。很多同志在发言中都讲到要持续强化“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的发展氛围,要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汇聚奋进力量,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要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担当干事、创新克难的激情和干劲。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在11月12日全市重点项目集中观摩会上所讲的“四个悄然转变”,就是今年以来全市干部队伍当中思想观念、作风效能、责任担当、干事氛围发生了积极变化,这为我们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注入了强大力量。
二、关于“十三五”的谋划——以大视野和创造力绘好新蓝图
当前,“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入到了关键阶段,也到了考验我们顶层设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候。这次务虚会,中心任务就是广泛征求对“十三五”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十三五”规划搞得好不好,对镇江未来发展道路怎么走,影响至关重要。大家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一个特殊的规划,“十三五”规划有两大历史定位:第一,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是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第二,“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也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开局规划。这两大历史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大视野和创造力绘好未来五年新蓝图。所谓“大视野”,就是要着眼全局、把握大势,始终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找准镇江发展定位;所谓“创造力”,就是要敢于想象、精于谋划,紧盯形势任务的最新变化,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始终站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趋势下勾画镇江发展蓝图。两者结合起来,形象地说,就是胸怀全局、站高望远,心要热、头要冷,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已经作了明确,这里,我综合大家的意见,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要从最新的宏观形势和部署要求出发,明晰镇江发展的总体布局。我们谋划发展,首要的是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上进行分析研究,看清自身发展所处的方位,厘清将来的总体布局怎么定。对宏观微观的“形”与“势”,我简要地讲“四个期”:一是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期”,显著标志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二是我国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特征更趋明显;三是江苏发展处在“加速转型期”,尤其是产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镇江发展处在“重要关口期”,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分析了“五个重要关口”。基于这样一种形势判断,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两个字上:机遇。现在,困难和挑战是共性的,“机遇”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我们对镇江发展坐标和布局的谋划首先要立足于机遇而不是挑战,这是我们应有的积极姿态。比如,以“五大发展”为主线的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以“强富美高”为主线的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机遇点。有专家梳理了中央《规划建议》中有十大战略、十大制度、十大计划、十大工程、十大行动,其中具体的如,国家大数据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省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等等。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些机遇相对于镇江的比较优势,有很多方面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抓、不去拼抢。都讲镇江机遇叠加,但是不去拼、不去抢,再叠加也没用。这方面,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镇江元素进入中央和省“盘子”,下一步仍要紧盯,努力推动镇江未来发展的布局能够占据制高点。关于镇江未来发展的总定位,最近我看了很多资料,比较下来,还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为镇江发展确立的方位和坐标是最优方案,就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四基地、一中心、两城市)。还有去年市委确定的“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总思路和“稳中奋进”总基调,都充分考虑了宏观上的形势和机遇,充分考虑了镇江的特点和优势、现状和前景,非常精准。好的规划我们一定要接续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任接着一任干。
2.要从经济新常态这一“大逻辑”出发,把准镇江发展的转型方向。有位专家讲,现在我们进入的新常态,决不是短期的、几年就会过去的,如果说前37年是发展常态的话,后面还会经历很长时间的新常态。这个观点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谋划推动发展,时刻不能忘了新常态,必须始终贯穿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这条主线。毫无疑问,“十三五”期间的转型发展一定是大转、快转、全面转、彻底转,即所谓的“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当务之急是要真正搞清镇江转型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四个转”。 第一,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是总书记强调的“五个有”: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当前尤其要深刻认识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我们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点,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再不能走不计效益、乱铺摊子的粗放发展老路了。第二,转到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上来。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五大发展”,很重要的导向就是强化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这也是我们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重大指向。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基调,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相互替代,而是要统一贯彻、统一落实,一体发力、一体推进。第三,转到切合镇江实际的特色发展上来。亦步亦趋的跟风发展,永远走不出镇江发展的突破态势,以特取胜的理念仍要不断强化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个问题我后面还要具体讲。第四,转到遵循客观规律的理性发展上来。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就是要遵循规律,就是总书记强调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现在,越是经济下行,越要遵循客观规律、保持清醒理性,坚决避免以往在赶超战略下、什么都想干;在融资平台和土地财政支撑下、什么都能干;在缺少硬约束情况下、什么都敢干的冲动式发展,切实以发展理念、思维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理性发展。
3.要从区域竞争的新格局新态势出发,确立镇江发展的奋进目标。前面强调“务实”,但并不排斥“奋进”,镇江的发展仍然要牢牢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这是镇江面临的竞争态势决定的。如今的区域竞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同时竞争方式出现重大变化,已经演进到拼智慧、拼创造力、拼核心竞争力的“高级阶段”了。前段时间,我带队到苏南其他四个城市学习考察,他们发展中涌现出的新模式、新业态,和干部队伍创新进取的精气神,既给我们震撼,更让我们深思:镇江再不奋起直追,就将真的是“退无可退”了。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我们对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定位能低吗?肯定不能。既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顽强斗志。发展是第一要务,竞争是永恒状态。如果我们把新常态作为降低发展要求的借口,就是对镇江发展和全市人民最大的不负责任。因此,确立“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把“奋进”作为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引领下,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突出讲的“提升城市能级”来定位镇江发展。比如,镇江的全面小康具体是个怎么样的现实模样?“五大发展”在镇江分别有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强富美高”又具体表现为哪些具有镇江特色的指标?等等。我认为,“十三五”镇江要大力提高“四力一感”:一是核心竞争力。“经济强”,最主要的就是强在产业上,特别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强市”,对镇江始终是第一位的。传统产业要加速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要加速做强做大,现代产业体系要加速构建。法治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镇江,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二是科技创新力。这是决胜未来竞争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引领性因素。镇江的科技创新要打破“小胜即满”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在全省某些方面的位次靠前,而是要把着力点放到构建大创新的格局和提高创新实效上来。三是要素集聚力。这是区域竞争的焦点,要清醒认识镇江集聚承载各类资本、高端人才、先进产业、重大项目的能力仍然偏弱,镇江目前确实还属于“人口输出型城市”。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把“提高要素集聚特别是人口集聚水平”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来研究,把加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园区载体建设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推进,全面提升集聚功能,走出一条依靠先进产业聚人、依靠城市品质引人、依靠宜居功能留人的发展道路来。四是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关联度巨大、带动性巨大、影响力巨大,包括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也包括大爱镇江、书香镇江建设,软实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构成。我曾经讲过,历史是“城市之根”,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文化是“城市之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脆弱的。都说镇江的历史根基和人文底蕴深厚,这个优势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性提升。五是群众获得感。这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得实惠。下一步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目标设定、长远与当前相结合的务实举措,来引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上是对“十三五”目标定位的总体考虑,关于明年的目标,总基调还是“稳中奋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点在“进”上加强思考和谋划。
4.要从镇江自身优势和潜力出发,谋定镇江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个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优势与潜力,是我们谋发展、抓发展的逻辑起点。镇江有区位、科教、产业、城市、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们在创造特色上做了不少文章,也不断取得成效,但客观地说,一些优势还处于静态、“原生态”,迫切需要用战略举措来激活它。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得到全市上下的高度认同。一年下来进展明显,尤其是“十件大事”即将实现既定目标。一年来的实践也进一步说明,“生态领先、特色发展”高度契合“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全面系统地加以完善。总的考虑是两句话:以绿色化提升生态领先,以高标准引领特色发展,重点实施好“三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战略,创新具有引领性;二是开放突破的重大战略,开放具有带动性;三是绿色崛起的特色战略,生态对镇江而言具有标志性。当然,以上这三个战略仅是“十三五”期间镇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应当还有协调并进战略、民生共享战略等等。这方面的思考还是粗线条的,有待在更大范围讨论研究、听取意见。
总之,只有把布局谋好了、方向把准了、目标确定了、路径找准了,才能绘好新蓝图。在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全过程,要把优化顶层设计的要求贯穿始终,高度注重抓好引领性环节,包括优化生产力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各类规划、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制定重大政策等。尤其要重点做好“十三五”规划的细化配套,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操作、能落地。
三、关于抓重点的问题——以大作为和精准度推动新发展
谋与干都要坚持“实”字当先、“实”字为本,务虚最终还是为了务实。克强总理在11月17日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规划纲要》必须聚焦发展重点、明确有效抓手”。我们要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切实做到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在谋事干事上实现大作为与精准度的统一。镇江怎么干?我讲四句话:聚焦创新、找准短板、突出亮点、体现均衡。“聚焦创新”强调的是深处着力,贯穿的是创新发展理念,指向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找准短板”强调的是精准发力,贯穿的是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指向的是抓好竞争力不强、开放度不高、民生改善不快等薄弱环节,破解发展难题;“突出亮点”强调的是重点给力,贯穿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指向的是推动更高水平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体现均衡”强调的是统筹用力,贯穿的是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指向的是增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四句话集合到一起,就是要让“五大发展”在镇江落地生根,让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1.聚焦创新。所谓“聚焦”,就是要集中力量。既然创新驱动是核心战略,就必须真正把创新作为主引擎,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聚力推动、全力突破,着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前不久到深圳考察,我对什么是“引领型发展”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在经济下行的大形势下,深圳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保持领跑者的姿态,最大的秘诀就是创新。镇江的创新发展道路怎么走?中央和省委《建议》重点从发展新产业、激发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构建新体制等方面,为我们指明了大方向,我们应抓好六个重点。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主体活,创新才有强劲活力。这方面要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有硬着子,重点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技研发,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破解融资瓶颈,以金融创新激活科技创新,这方面空间很大,新方式、新渠道很多,要作为紧迫课题深度研究。党委政府要更大力度营造环境,政策支持要真正落到位,帮困解难要谋实招求实效。三是强化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没有人才,何谈创新。引进创新型人才要拿出大手笔、打开新思路,不能停留于口头重视,行动上缺实招、硬招;不能短视,舍不得花成本、花代价引人育人;不能局限于单一地引进科技人才,还要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不能图招才引智的表面热闹,更要注重人才引进后能发挥作用、获得最佳效益。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四个对接”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我考虑2016年春节过后第一个大会就聚焦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提前调研谋划。四是发挥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以高校园区、大学科技园为依托,通过在镇高校联席会的实质性运作,建立起紧密型校地合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型创新协同体系。除了在镇高校院所外,还要特别重视承接南京创新资源的溢出效应。五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主要是平台载体要加快做优做强、发挥作用。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和开发区,使之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域,切实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这方面一定要“大胆设想”,在体制机制、运营模式等方面拿出突破性的举措来。还有众创空间的建设,要与“三集”发展紧密融合,推动80个重点园区建成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主阵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园区载体的建设要进一步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结合港产城融合、金三角一体化、连淮扬镇铁路建设等战略举措,打造新的重大载体。六是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驱动发展一定要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来展开,比如高端装备制造“海陆空”前景非常广阔,带动性特别强,突破点就是以龙头型、高科技大项目构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有旅游的新业态、现代农业的新模式,等等,都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2.找准短板。“短板意识”就是问题导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越能对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找准短板重在“找”、贵在“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全面梳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辖市区、各个部门都要把短板找准找实找全,然后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突出针对重点短板拿出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镇江的短板主要是哪些?大家在发言中说了不少,我认为最突出的是这样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空间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空间,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存量调整步伐不快,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远远滞后于苏南其他城市;网络经济空间,比如大数据产业、智慧城市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抓得不够超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把握还不够敏锐;对内开放空间,对岸线、港口资源的开放利用,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培育等,还没有很好地用足优势;对外开放空间,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等重大机遇还不够有力,引进来、走出去都有待提升层次和水平。要深刻认识开放带动发展、倒逼改革的内在逻辑,确立新的开放观,更加主动作为,重点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扎扎实实打牢基础,使镇江的开放气息显著浓厚起来。所以前面我讲了“开放突破”是一个重大战略。二是创新能力提升问题。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也包括理念思维、体制机制、模式方法等全面创新的能力。我到镇江工作以后,关于“镇江发展活力不足”的议论是经常听到的,到基层调研,也真切地感受到发展中的创新点不是很多,尤其是缺乏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重大亮点。从根本上讲,这与我们干部队伍创新能力问题密切相关。有的习惯停留在现状上打转转、存在“小码头”意识,有的做了一点事就热衷于邀功请赏,有的汇报时充满激情、落实时不温不火,有的讲问题一大堆、讲办法苍白无力,有的乱评乱议、怨天尤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着力解决。三是民生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在镇江有不同表现。比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这一点镇江在苏南是突出的;民生的兜底保障特别是脱贫帮扶这一块,还有建立健全社保体系,镇江任务比较重;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优质化,以及及早应对人口老龄化、放开二孩等新趋势,都需要付出扎实努力。下一步,要对照更高水平的“民生五有”,狠抓补短补缺。尤其要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逐级立下军令状,五中全会之后第一个全局性大会就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这一部署,我们要迅速有力落实。四是城乡发展水平问题。规划水平和品质功能亟待提升,城乡环境需要大力整治的地方还有不少。这是全市上下持续关注的一大热点,但如果总是关注、议论,却看不到实质性变化,那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方面,一定要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刨根问底,切实从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根本点上来解决,使镇江真正实现形神兼备、独具魅力、令人向往。五是经济社会风险防范和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包括经济运行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社会治理风险、政府负债潜在风险,还有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涵的社会公平正义等,对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就拿信访稳定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好转,但信访形势仍不容乐观,越级进京赴省信访、重复访问题仍然突出,信访问题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稍有疏忽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整个“三安”工作,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3.突出亮点。也就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特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就镇江发展全局而言,我们到底应该打造什么样的重大亮点?我认为,新形势下,一方面是鼓励支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创特色、争一流,以“小亮点”汇聚成全市的“大特色”;另一方面还要从大市层面,加强统筹谋划,以系统的理念、整合的气魄,集中力量打造彰显镇江特质、代表未来方向的“拳头产品”。这个“拳头产品”就是我们确定的“生态领先”,或者说是打造生态标杆型城市。但这个亮点一定要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而不是单一的“生态”概念,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我们的“生态领先”,必须是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科教为优势、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带动、宜居为品牌的综合性重大亮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也才算是在生态文明上做到了“特别出色”。应该说,这个重大亮点和特色的打造已经初见成效,全省居前列、全国有影响,总书记视察镇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两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经验,明天晓明市长就要带队赴法国巴黎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对镇江的“生态领先”是又一次极佳的宣传机会。我们要坚定不移抓下去,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文明成为镇江城市的主打品牌。特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要围绕充分发挥“生态领先”综合效应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目标深化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围绕构建“大文化”“大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深化文化体制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等,把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往深处推、往实处落,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造更多的发展亮点。
4.体现均衡。均衡就是协调和共享。大的方面讲,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经济社会相协调、物质精神“两手抓”。对镇江来说,重点是“四个化”:一是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这是引领和保障均衡发展的源头。前者是经济内涵,后者是空间载体,要统筹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突出优化沿江沿河沿路的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布局,还要充分考虑长三角一体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宁镇扬同城化等大区域的影响,切实解决空间碎片化等不足。二是全市域的同城化。充分发挥连淮扬镇铁路、市域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先行带动效应,以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为战略重点,加快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实行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区域发展联动机制,推进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增强励精图治建设新镇江的凝聚力、向心力。比如“十三五”期间市区到句容的快速通道必须打通。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用改革的视角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的研究,按照省里部署实施“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行动,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解决乡镇学校、医院优质教师和医生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解决农村留不住人特别是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让镇江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值得注意的是,均等化不完全等同于一样化,不能简单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区域生活成本、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享。
同志们,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关键在干部。要用改革的力度和思路、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存在的消极懈怠现象、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的干部队伍迫切需要激发动力。市委将进一步强化用人导向,加快健全并刚性执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实质性落实“能上能下”,有效激励担当干事。迫切需要提升能力。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做到悟得透中央精神、看得清发展大势、谋得好发展全局、抓得住主要矛盾、解决好突出问题、聚得起前进力量。迫切需要强化执行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大兴落实之风,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高水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优化结构。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在改革发展一线锻炼干部,加快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为事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为“十三五”发展锻造强大的干部人才支撑。
希望全市上下借务虚会的东风,趁热打铁,把务虚会的丰硕成果转化为推动镇江发展的实际效果。要结合好当前和长远,全力完成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谋划好“十三五”发展,扎扎实实安排好明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奋力开创镇江发展新局面。我相信,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务实奋进,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镇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12-23 20:49
新起点 新征程 新跨越
以全新的姿态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
——在全县务虚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6年8月9日
钟 益 民
同志们:
在进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一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到位之际,今天,把大家集中起来,集中利用今天晚上和明天一天时间召开全县工作务虚会,这是进贤在新的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发展规划会、集中调研会,也是一次问诊发展的献计献策会。安排这次会议,主要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二是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分析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恒心;三是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决心;四是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发展雄心。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为主题,深化事关进贤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下面,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我在这里作一个讲话,仅仅是一个不作定论的发言,请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站位全局,把握大势,进一步统一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
近年来,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艰苦奋斗下,进贤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可以说,目前进贤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上。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深化对“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的认识,以认识的高度统一推动进贤新一轮发展。
第一,回顾过去看变化,进一步统一对“新起点”的认识。回顾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一道,奋起拼搏,奋发图强,奋进跨越,再创了经济发展的新佳绩。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0亿元,是2010的1.67倍;财政总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提高了1.58和4.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7:51.3:31。再谱了产业提升的新篇章。医疗器械产业列入全省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钢构网架产业列入全省重点推进的60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41家;油茶、果业、黑芝麻、特种水产、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成功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再展了城乡统筹的新面貌。完成了中山北大道、水上公园引水控制工程等重大城市基础建设,建成了青岚湖森林公园,推进了新320国道改线、昌进一级公路扩建等重大项目,以这些项目建设为契机,城市的框架拉开、拉大,一举拓展为36平方公里;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镇、村联动,形成了一批百强中心镇、特色小镇。再绘了民生保障的新宏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928元、14144元,文化广电大楼、博物馆投入使用,实现了安全稳定“四无”目标。回顾过去看变化,今天的进贤,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已经站到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已经进入了争先进位的快车道、加快发展的超车道。
第二,分析比较看问题,进一步统一对“新征程”的认识。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的新压力,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进贤它的短板短在哪里呢?我认为,要清醒认识到“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进贤基础“短就短在总量不大”上。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非常小,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86%、3%、5.5%和3.19%。按全县85万人口计算,我们全县总人口占全市531万人口的比重为16%,但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均低于这个比例,说明我们的经济总量依然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进贤经济“短就短在质效不优”上。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21.84亿元,总量还可以,虽然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连年提升,达到了7.96%的新高,然而,7.96%的比重,不但远远低于全国21.49%、全省18.1%、全市18.2%的比重,而且低于全省大部分县区的水平;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我们是79.17%,全省市78.5%,全市是89.9%,可见,这一块我们仅仅和全省差不多,远远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人均GDP3.82万元,仅仅是全市和南昌县的一半左右;人均财政总收入0.3万元,比全市少1.07万元,比南昌县、丰城市、东乡县分别低0.86、0.16、0.19万元,排全省81位,这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亟待提高。三是进贤产业“短就短在层次不高”上。目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7.9:50.3:31.8,与全市三产结构4.3:54.5:41.2、全省三产结构10.6:50.8:38.6相比,说明我县农业比重过大,传统农业特征明显,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发展不足;说明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还存在短板、短腿的现象;说明我县三产比重偏小,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做优结构、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活服务业”仍然是今后的主要任务。四是进贤发展“短就短在后劲不足”上。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发展后劲,也就没有经济增长。虽然这几年我们落户、落地了一批大项目,但真正见效快、带动大、效益好的项目不多。与周边县区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我们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年来,全县前20强的纳税大户基本都是老企业、老面孔,缺乏新企业、新面孔。现在已经到了8月份,真正落户的大项目基本没有。五是进贤环境“短就短在作风不强”上。进贤过去的成绩源于全县干部的真抓实干、立说立行,进贤今后的发展还要依靠全县上下的凝心聚力、善做善成。但是,通过各种渠道的反映,通过各个层面的了解,我们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人在岗、心不在位,还有“你在拼命干、我在旁边看”的反差,还有“办公事胆小如鼠、办私事胆大如虎”的现象,还有“没有利益不沾边、当办不办拖半年”的歪风,林林总总,甚至闻所未闻,这些都是我们前进的“拦路虎、奋进的“绊脚石”。长此以往,进贤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永远是一句口号、永远是一句空话。
第三,展望未来看潜力,进一步统一对“新跨越”的认识。应当看到,当前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放眼全局,我们有机遇。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达到了6.7%,高于6.5%的预期,呈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这说明全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全省加快发展的大环境持续优化,对接“一带一路”、加快昌抚一体化、昌九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氛围持续浓厚,我们加快发展条件更加优越、更为成熟。二是环顾四周,我们有信心。立足省市看进贤、放眼全局看进贤、跳出进贤看进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县投资环境逐年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逐渐提速,主要经济逐项前移。从周边南昌、丰城、临川、东乡、余干5个县区比较看,我们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均高于东乡县、余干县,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2项高于余干县。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居全省第15、17位。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支作风务实、能力较强、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审视自身,我们有优势。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七个一”,在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方面,我们还是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医疗器械、文化用品、钢构网架,还有河蟹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国和省市的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我们下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进贤自古崇文重商,现在有近20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这是一笔难得的人脉资源。如果利用好这些人脉资源,将是进贤最可贵、最珍贵、最宝贵的财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做到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看齐,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担负起推动进贤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科学谋划,把握关键,突出抓好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
今天是务虚会,更是一个务实的会。在总结过去成绩、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理解新常态、理清新情况、理顺新思路,明确今后的方向,制定发展的目标,研究推进的举措,加快发展、加速赶超、加压奋进,推动进贤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再铸新辉煌。近些天来,我分别找了一些熟悉情况的同志讨论,也和有关同志进行了深入座谈、深刻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对今后进贤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步想法,这里和同志们做一个沟通,今后进贤发展的总思路就是“围绕四新、推进四角、建设四县,打造引领全县发展的昌抚合作示范区,实现进贤发展争先进位、全省排位大幅前移”。
总要求是围绕“四新”:一是立足新起点,就是在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牢牢把握、对接和融入昌抚一体化、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大都市圈,进一步杨优成势、扬长补短,打造进贤发展的新高地。二是适应新常态,就是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新态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发展总量、质量、占比、效益、结构的全方位提升。三是争创新优势,就是发挥我县在富硒资源、特色产业、城镇发展、区域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体制,争第一、创唯一,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四角、打造四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四是实现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使进贤发展水平更高、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总方向是推进“四角”:就是围绕建设昌抚合作示范区这个中心,以昌抚大道、三长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公路为依托,建设园区发展“金三角”。以创建省重点园区为目标,以高新产业园为核心,协同发展医疗器械园、温圳工业园,围绕投资拉动、产业促动、创新驱动,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承载,彰显发展特色,塑造发展品牌,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形成“一区三园、一核两翼”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富硒“绿三角”。以钟陵、三里、梅庄、前坊等北部乡镇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开发富硒资源,以富硒种养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为支撑,以富硒开发为方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商贸繁荣“银三角”。县城依托高铁经济带来的契机,以青岚新区、高铁片区为重点,按照“水清景美、业兴人旺”的要求,建设以休闲旅游、楼宇经济、文化娱乐、金融贸易为主的高档商务区,打造进贤“外滩”;以天虹广场、华润万家为支点,加快引进知名酒店、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等现代商贸企业,打造现代商贸新板块。建设城镇集聚“特三角”。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策应对接“昌抚一体化”战略,以李渡、文港、长山、温圳等南部乡镇为重点,充分利用“昌抚大道”建设机遇,突出李渡、文港、温圳、长山、白圩“金三角集镇群”,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做到产业互接、规划互通、资源互享、交通互连,打造昌抚合作的桥头堡。
总目标是建设“四县”:一是打造产业优强县。围绕产业富县、产业强县、产业兴县,不断巩固农业、做强工业、繁荣商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调优产业比重,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2:35,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打造生态秀美县。围绕绿色崛起、生态立县,进一步绿化环境、净化水质、美化城乡、亮化街道,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占9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三是打造和谐宜居县。围绕建设新城、改造旧城、提升县城、交通绕城,加快完善县城功能配套,建成一批新型农村、特色集镇,推进南北路网对接,加快集镇干道与高速公路、高铁站台、旅游公路互通建设,规范农民建房,严控违章建筑,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60%。四是打造幸福小康县。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到十三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力争GDP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00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南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人人努力,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抓好“五件事”:
(一)坚定不移地“强产业、强基础”。进贤过去的优势在产业,现在的不足在产业,未来的希望在产业。进贤要发展,必须打一场产业振兴的持久战、攻坚战。
第一,工业上要做大集群文章。工业是强县之路、富县之本。今后要从抓点、连线、扩面、健体入手,大办工业,大抓集群,奋力实现“四转”:
一是抓点,就是推动工业企业“做大转好”。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扶持企业发展,我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是扶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基础好、优势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我们在扶持上重点要加快生产要素、优质资源的集聚,支持他们裂变扩张、唱响品牌,走集团化、高端化和大型化的路子,带动全县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其次是扶大规上企业。对市场大、潜力好、实力强的优质规上企业,要落实好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的各项政策,集中力量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他们技改扩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效益和整体实力。最后是扶优中小企业。对发展前景好、市场活力强、品牌影响大的中小企业,要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人才引进、环评审批、项目申报、贴息贷款、技改扩建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最有力度的支持,通过“保姆式”的服务、“保镖式”的爱护,使中小企业尽快孵化成长为规模企业。
二是连线,就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从我县实际来看,还是要以“七个一”的特色产业为基础,突出抓好医疗器械、钢构网架、文化用品三大产业,推动“升级-转型-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要有新拓展。要以洪达、益康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隆莱、威敌等相关企业,强化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含量,通过管理升级、技术改造、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式,推动低端耗材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升级,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向以“医疗保健、健康服务、医养一体”为主的大健康产业转型。钢构网架产业要有新延伸。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开发新型产品,加快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运用,推动钢构网架产业向以江联重工、雄宇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转型。文化用品产业要有新内涵。要在发展传统制笔业的同时,不断浓厚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文化人士参观、创作,并向创意、策划等领域延伸,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同时,带动文化用品产业转型发展。
三是扩面,就是推动新兴产业“培大转强”。新兴产业是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先在对接中引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规律、有信号、有征兆。在对接引进新兴产业时候,我们必须加强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必须加强对国家和省市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必须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做到有的放矢、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结合进贤实际,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战略新兴项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后在引进中培育。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引导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再在培育中壮大。坚持土地要素、金融平台、扶持政策向新兴产业集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四是健体,就是推动工业园区“提质转优”。园区是最大的发展项目,也是最佳的发展平台。我们通常讲园区有“规划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土地征用、项目包装、土地清理、功能配套、投融资建设、企业服务”等十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建成18.03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的工业园区,关键是要树立“三种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布局合理是园区的重要基石。没有合理布局,就没有有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指导性、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相结合,加快编制完善园区规划,实现园区产业规划、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另一方面,要按照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特别是医疗器械、钢构企业,原则上一律落户医科园和温圳园。要充分认识到设施完善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支撑、设施的支持。必须坚持以“配套齐全化、设施完善化”为导向,加快推进路网交通、水电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家服务中心等生活性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要充分认识到集约高效是园区的重要基点。要强化“惜地如金、惜土如金”意识,严格控制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鼓励企业多建高层厂房、多用地下空间,加大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力度,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好发展,宝贵的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同时,进一步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和发展体制,强化园区服务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一人一企、跟踪对接”的服务机制,让干部职工把园区作为争先创新的擂台、干事创业的舞台、实干创新的平台,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第二,农业上要做足富硒文章。从实际来看,农业发展仍然落后,还要扶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还应加强;农民致富仍然困难,还需重视。因此,今后发展农业要以“富硒”为统揽,加快建设富硒农业产业园,集中精力抓好“五个一”:
一要盘清一个家底。就是在前期富硒加密调查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继续深化调查成果,开展土壤、水体、水果、蔬菜、农作物、动植物、中药材等中硒自然分布情况普查,开展地质、地理、地貌、地矿硒资源的筛查,查明家底数,建立硒档案,描绘分布图,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浓厚一个氛围。就是在加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体,采取论坛、峰会、座谈、推介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我县的富硒特色、富硒资源、富硒优势,做到“广泛宣传、广为流传、广而颂传”,为我县富硒产业发展大举声势、大振士气、大造氛围。
三是建好一大载体。就是围绕“生态优先、三产融合”的要求,按照4A景区的标准,加快编制完善富硒产业规划,建设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建成路网、水电、通讯、标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的富硒产业园。同时,全力抓好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圩堤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县农业发展“大汛无忧、大旱无患”。
四是扶持一批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敢于拿自己的优势资源,以优引优,以优引强,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园兴办、联办、创办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对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集中资源,整合要素,强化扶持,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行业龙头,带动富硒产业发展,提升富硒产业效益。
五是创建一项品牌。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质量的保证书。对我县农产品,如畜牧水产、花卉瓜果、油茶中药等,依托军山湖的品牌地位,依托富硒资源的优势,按照“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的要求,进行梳理、包装、提升,统一使用“军山湖富硒”品牌,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探索做响富硒品牌的对策,扩大进贤富硒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使其“物以‘硒’为贵”、“‘硒’望无限”,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商业上要做好繁荣文章。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重点抓好“四大产业”:
一是主打文化旅游。树立“抓旅游就是抓事业、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旅游就是抓就业”的理念,挖掘我县的山水资源、文化内涵,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入手,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农村、工业产业、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依托32万亩的军山湖,以品蟹、游湖、养生、休闲为卖点,以亲水、戏水、玩水为亮点,开发水资源,建设水景观,做足水文章,强化水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区;依托现有的文化遗存,整理毛笔、元代酒窖遗址、古战场、古建筑等文化资源,整理中共温圳特别支部、五七干校等红色文化元素,以李渡、文港、温圳重点,建设特色工艺文化旅游区;依托金山寺等宗教资源,以民俗宗教为看点,突出健康养老、医疗养生,建设宗教文化旅游区;依托青岚湖森林公园,注重“一动一静、一水一岸、一花一木”的整体开发,构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旅游格局,建设城郊休闲旅游区。
二是主抓商贸物流。科学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统筹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服务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改造提升各类专业商品市场,加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楼宇经济,瞄准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咨询等生产性需求的关键环节,提升商务服务功能,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
三是主推健康养老。健康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蕴藏商机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发挥进贤生态、环境、气候等优势,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认真编制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措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加以培植,全力推动我县健康养老产业跨越发展。
四是主攻电商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全面提升4大电商基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工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更加注重同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合作,把城市、农村、社区和工业、商业、农业等各条各块、各行各业、各层各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电商产业链条,全面掀起电子商务的新热潮。
(二)坚定不移地“美城乡、美生态”。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从进贤情况来看,今后就是要以县城为龙头,以美丽乡村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保障,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良、和谐宜居”的城乡新貌。
第一,要把“做美城区”作为发展的核心来建设。按照“品位提升、形象提优、功能提质”的要求,逐步完善城区规划、加快城区建设、强化城区管理,做到“三进三高”:
一是把握先进理念,做到高起点规划。始终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法,突出规划的系统性。按照“规划先导、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优化功能和做美环境有机统一,全面彰显滨水城市内涵,着力构建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以专业专项规划为纽带,以控制性详规为基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覆盖全县的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地段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与特色形象。特别是要编制好近年来我们已经启动的防涝、供电等14项专项规划。突出规划的精品性。从总体规划到控详规划,从专项规划到城市设计,都要通过公开招标、方案竞赛、方案征集等形式,吸引一流的规划力量参与规划编制,体现超前理念和精品意识,使每项规划都能尽善尽美、精致精细。突出规划的严肃性。高度重视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坚决查处未经审批或未按审批内容的建设行为,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
二是明确推进方向,做到高标准建设。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组团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集中优势力量,集成政策资源,深入推进城区开发建设,加快形成“一轴三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一轴,就是以“迎宾大道-中山大道-滨湖大道”为主轴,统一建筑风格,完善景观设计,强化街面管理,做强夜市特色,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集中精力打造“畅通有序的文明路、休闲锻炼的景观路、业态繁荣的特色路、现代时尚的示范路”。三区,即以“湖”为媒扩新区。就是依托青岚湖一湖清水,揽湖入城、以湖兴产、沿湖而建,加快青岚新区、湖东片区的扩容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包装后出让、先配套后建设”,以青岚路网、青岚湖森林公园、滨湖大道饮食特色一条街为重点,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学校、医院、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吸引金融机构、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精品小区、特色饮食等入驻,不断浓厚人气、商气,有序地形成“揽湖入城、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以“质”为要改老区。就是围绕设施提质、生活优质、更有品质,以群众呼声为着力点、以关爱民生为切入点,适时启动后港洲的整治改造,把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低洼区的人口转移出来、功能完善起来、管网提升上来、设施改造好来,适时建设一批服务群众、方便百姓的配套设施,绿化亮化背街小巷、休闲场所,在办公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情况下,逐步把老城区主干道沿线的机关事业单位搬离,适时启动人民广场地下项目建设,改变“路难走、味难闻、车难行”和“人无处可去、车无处停、水无处流”等落后现状,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居住水平。今后五年,要加快完成63.8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特别是今年要尽快启动、完成22.5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以“度”为尺建片区。就是提升热度、开发适度、凸显法度,按照“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的原则,适度适量开发高铁片区、有序有节建设高铁片区。一方面,必须坚持“地下工程先上马、管网建设先下地”,以前瞻性的眼光把基础做扎实;另一方面,突出以高铁站台为圆心、辐射周边,启动三阳到长山公路改建项目,打通南北对接的大动脉,打造立体循环的大交通,把高铁片区的交通优势彰显出来、区位优化起来,为今后城区的扩大、框架的拓展奠定基础,为进贤今后发展留好余地、留下空间、留足后劲。
三是落实跟进措施,做到高水平管理。抓好城市管理,不仅关乎城市发展、关乎县城形象,更关乎民生福祉。今后,要围绕“管理长效化、运行有序化、小区物业化、门前三包化”等“八化”要求,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机制要大创新。要坚决扭转“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只建设不管理”的观念,不断完善和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实行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管理,使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相同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适应。力量要大联合。要围绕“大城管格局、大联合布局”,以洁化、绿化、亮化、有序化为目标,整合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监督、物业中心等部门职能,强化社区居委会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主体作用,破解清洁难、保洁难等问题,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做到权限下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实现城市管理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方法要大优化。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重点对违法建设、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实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管理,不留管理真空,不留卫生死角,做到管理到边、监管到点、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宜居指数和文明程度。文明要大提升。要重视文化的培育、文风的塑造和文脉的传承,让市民既能享受现代城市的便利,又能寄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归属感,在城市发展中培育现代市民、提升城市文明,普及公民道德规范,塑造开放、文明、包容的城市形象。
第二,要把镇村作为发展的重心来打造。镇村是全县发展的基础。今后镇村建设中,重点要打好三场持久战:
一是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持久战。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全县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项工作从我们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收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实践证明,推进这项工作,是符合实际的,是迎合民心的,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目标不变。就是要重点整治农村卫生环境,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改观农村民居环境,精心塑造农村人文环境,保护培育乡村景观环境,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目标。要坚持力度不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继续围绕“清、整、改、造、管”五个字,结合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完善、人口集中、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示范村。要坚持热情不降。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变美丽乡村“要我建”为“我要建”。特别是建成的示范点,要切实加强长效管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是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保护农村生态,就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保护农民的利益,保住农业的明天。垃圾处理要全面铺开。要坚持“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不动摇,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建设;水质保护要有序推开。要围绕军山湖、青岚湖、陈家湖等县域内重点湖库和重点水域,进一步落实“河湖长、河湖段长制度”,出台并组织实施具体整治方案,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制度,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形成完善的“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网水系,确保军山湖、青岚湖等水域的水质稳定在三类水以上。采砂管理要迅速展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管理”的模式,不断砂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砂石统一开采、统一收购、统一经营,维护良好的砂石开采、运输、经营秩序。
三是打好农民建房整治持久战。农民建房管理,节奏不能停、力度不能减、要求不能降,必须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巡查要全覆盖。乡镇场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农民建房做到心中有数,巡查队伍要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巡查,掌握建房动态。宣传要全方位。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宣传车到街、宣讲队到村、宣传牌到组、宣传单到户,让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农房管理。审批全透明。严格审批不是设立门槛,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控制,规范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建好房,防止多建、乱建、不会建、不依规划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在应保留的基础上保护农村,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牢记习总书记说的,要让我们的城镇化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三,要把生态作为发展的中心来保护。按照“生态文明共建、人文自然共融、绿色发展共抓”原则,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生态文明,全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打造生态环境“金名片”。
一是生产方式上坚持绿色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GDP和绿色的GDP 统一起来,推进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统筹绿色城市、绿色乡村、绿色园区的协同并进,特别要注重引进绿色环保企业,拒绝、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把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到产业提升的全过程,让绿色招商成为绿色发展的主流,让绿色发展成为绿色崛起的主题。
二是生活空间上体现绿色和谐。一方面,要坚持清理违法占绿、处理违规砍绿,做到“还绿于山、还绿于城、还绿于民”,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积极营造绿色、积极保护绿色,在城市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在乡村造林增绿、房前透绿,千方百计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赖以生活的绿色生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在追求和享受辛福生活的同时,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城乡的文明常态,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人人共建、人人共管、人人共享”。
三是生态环境上突出绿色环保。围绕“山青、水秀、天蓝”,以生态+集镇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宜居宜业,切实加强农业污染源防治,推进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抓好军山湖的保护、内青岚湖水环境的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治理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大气污染,修复受污染土壤,建立健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使蓝天、碧水、青山相互映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坚定不移地“增投入、增后劲”。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领子,进位赶超的梯子,产业提升的路子。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主体招商,解决“谁来招”的问题。只有突出主体、抓住主线,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富有绩效。关于谁来招的问题,我认为要在全民动员、全员招商的前提下,按照“政府推动、领导带动、园区主动、部门联动、考核促动”的要求,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突出三个方面的主体:能人回归创大业。一方面,要以在外能人和在外客商为重点,千方百计动员、吸引外地的本土客商回归创业、回乡发展。可以说,他们人在外、根在家,心在外、情在家,就是要和他们多话乡愁、多说乡事、多叙乡情,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建设,凝聚他们为家乡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进贤籍在外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回归创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实现能人回归、创业回乡、资金回流,推动进贤发展。本土精英创新业。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招商的激励措施,通过我们现有的本土精英企业,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利用优越的信息资源和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同时,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鼓励支持本土企业采取增资扩股、联合重组、股权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外来客商创实业。积极把握企业投资动向,掌握其投资意愿,主动推介,跟踪推进,着力引进一批支撑力强、带动力大、成长性好、财税贡献度高的大项目。
二是载体支撑,解决“招什么”的问题。既要抱“顶天立地的西瓜”,又捡“铺天盖地的芝麻”;既要“喜新”,还要“恋旧”。具体来讲就是四个方面: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根据我县不同产业的招商要求和招商需求,围绕医疗器械、钢网结构、装备制造、文化用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进行专题推介,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支撑作用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好项目,进一步拉长、加宽、增厚产业链条;围绕重大项目抓招商。就是把握国家、省市政策和产业发展导向,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梳理筛选一批适用PPP模式、近期内可实施的项目,集中向外发布投放,招引社会资金。围绕重型集团抓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民企,深入了解企业的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接,集中力量招引具有支撑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大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配套成链”的效果。围绕重要领域抓招商。充分利用我县标准厂房、电镀集控区、电子商务进农村、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平台,全力引进一批入驻企业。同时,围绕现代农业招商,着力利用好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精深加工业的龙头企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是分体推进,解决“怎么招”的问题。招商工作措施有力、推进有法,才能事半功倍、事兴业旺。我以前讲过十种招商方法(主要领导高位推动法,平台建设引资法,搭好载体引企法,项目包装推介法,产业补链招商法,亲情、乡情、友情招商法,以商招商法,跟踪协调法,网络招商法,以会参会招商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这些方法在继承中要有所创新,重点推进“三类招商”:专业专班招商。按照“招商人才专业化,专业人才精英化”的要求,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对重大项目,要根据需要吸收专业人士参加。同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加大对专业招商人员专业知识、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定向定点招商。要把招商区域重点定向到“紧盯长珠闽、对接京津冀”上,组织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促进重点区域招商常态化。要把招商对象定向到主导产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上,锁定一批重点企业,按照企业需求,逐个制定个性化、差异化引进方案,提高成功率。协会商会招商。调动协会商会招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支持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促进优势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集聚。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人脉资源,加强沟通联系,保持经常联络,做到重点项目,在关键时刻能够找到关键部门、关键人物,在项目决策时能够得到关心支持,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牌子。
(四)坚定不移地“谋民利、谋民安”。要坚持“民事为大、民生为重、民安为乐”的理念,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加大文物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成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统筹解决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妥执行全面两孩政策,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继续开展综合治理性别比整治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原则,坚持新增财力继续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重点实施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助教兴学、强农惠农、卫生保健等民生行动,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0%以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深化平安进贤和法治进贤建设,完善“天网”、“地网”、“人网”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合理诉求,加大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理力度,确保全县信访形势的平稳。
(五)坚定不移地“抓督查、抓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必须把抓督查抓落实作为履职尽责的核心内容,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中抓落实、求实效。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三制”:
一要强化“包干制”。包干制,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责任田”一管到底、一干到底。对各项工作,尤其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任务,要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真包真干,真正落实。包问题解决。对自己所“包”的工作,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多少问题,都不能气馁、不能放弃、不能无所谓,都必须不讲条件、不讲理由、一丝不苟、一往无前地抓好落实,都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协调好、解决好。包任务完成。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千苦万苦,不落实就是白苦。要一切围绕目标转、一切围绕目标干,把任务装在心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包不出问题。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不出事是一种本事。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中,不搞“豆腐渣”工程、不搞“半拉子”工程,要始终敬畏历史、敬畏法律、敬畏人民,真正干出模样、干到优秀。
二要强化“督查制”。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督查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工作落实成效。突出“常”字。就是常设机构、常人、常态。今后,县委、县政府将成立县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的常设督查机构,抽调专人、专职、专门负责抓督查,形成督查工作的常态化。突出“严”字。就是严格标准、严厉措施、严肃纪律,抓住关键不撒手、紧盯目标不松劲。对不足之处明确指出;对问题所在责令纠正;对表面文章严肃批评。突出“实”字。就是摸清底数,查清情况,找到薄弱环节,找出问题关键,督出危机感、紧迫感,切实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要强化“约谈制”。解决四个问题:谁来谈。首先由分管领导谈,其次由组织、纪检部门谈,最后由主要领导谈。要通过层层加码的约谈,全力营造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找谁谈。做到“三谈一查”,即:进展缓慢的必谈、虚以应付的必谈、不负责任的必谈,有不良反应、出了问题的必查。谈什么。包括落实不力、责任不清等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下一步工作打算等等。通过约谈,谈出压力,谈出干劲,谈出办法,谈出效果。怎么办。就是再次细化责任,再次推进落实,确保工作达到预期成效。对约谈后无动于衷的,必须根据组织程序,采取措施。
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进贤加快发展的政治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担负起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成为领导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核心。
第一,要把解放思想、坚定信念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着眼这一要求,要做到“三个永葆”:一是要永葆学习热情。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同时,要不断深化各层面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遵循重要岗位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的思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到底”等做法,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二是要永葆政治本色。全县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贞不移、矢志不渝,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进贤的加快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进贤的美好未来。三是要永葆改革精神。要杜绝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陋习,克服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心态,发扬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精神,展现放眼天下、任我驰骋的豪情,长志气,提士气,扬锐气,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以务实大改革推动进贤大崛起。
第二,要把强化队伍、提升能力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核心。着眼这一核心,要实现“提升三力”:一是要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为发展配班子、用实绩选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能干事的人舞台、给干成事的人荣誉,努力造就一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开拓、埋头苦干的干部队伍。二是要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遇事多交流、多沟通、多商量,实现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戮力促崛起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联系村制度,落实“三会一课”等九个制度,完善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村级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明确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同时,要建立健全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关心爱护老党员、关爱帮扶困难党员、关注支持流动党员。
第三,要把改进作风、树立形象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着眼这一关键,要大兴“三种风气”:一是要大兴联系群众之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要经常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提高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信任感。二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践行八项规定、反对作风飘浮、杜绝弄虚作假、坚持真抓实干,把求真务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办实事上,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主动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庄严承诺,自觉到条件艰苦的环境、工作复杂的岗位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
第四,要把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责任。着眼这一责任,要始终“坚持三严”:一是要严明纪律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在需要面前学会选择,在名利面前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学会坚定,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严格遵守、执行、落实县委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守纪律规范从政行为的实施意见》、《关于严明上下班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进一步严禁公款吃喝的规定》等9个文件要求,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论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都要慎言慎行、自重自警,都要讲规矩、守纪律。二是要严查违法违纪。要严格执行“一准则两条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严重侵害人民利益、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的腐败分子,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三是要严控权力运行。围绕“三重一大”,推进规范各项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酝酿、科学民主的“阳光决策”机制,选贤任能、公平公正的“阳光人事”机制,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工程”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我们肩负的进位赶超发展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期望深情而又热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上,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为建设园区发展“金三角”、生态富硒“绿三角”、商贸繁荣“银三角”、城镇集聚“特三角”,推进产业优强县、生态秀美县、和谐宜居县、幸福小康县建设,打造昌抚合作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作者: syok01 时间: 2017-12-24 10:12
精心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作者: nange22 时间: 2018-1-12 14:16
一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的重大举措。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实质上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具体化,对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落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任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gaoyang8894 时间: 2018-4-19 15:27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进贤加快发展的政治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担负起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成为领导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核心。
作者: 135593 时间: 2018-4-19 17:15
很不错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作者: AreYouOK? 时间: 2018-8-3 16:00
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是中央的统一部署,也是我省的发展需要;既是时代发展顺推之果,也是矛盾问题倒逼之举。
作者: 超级侧卫李玲 时间: 2018-8-17 09:00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机农业生产
作者: GEAR 时间: 2018-11-12 09:47
县领导务虚会发言稿
要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目前,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势头很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县人民的肯定和认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定要把表扬当作鼓励,把赞美当作动力,把信任当作鞭策,继续扑下身子、沉下心去倍加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群众的重托。下一步要继续推动 跨越式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创新工作,提高标准,抓好落实”。
一、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
(一)要推进思想观念创新。有创新的观念,才能有创新的作为。我们要通过学习,切实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工作中变封闭式思维为开放型思维,切实解决“守成”“守望”、“守旧”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成员在创新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对于推动全体职工的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的领导层决不可能带出思想解放、行为创新的集体;相反,思维开放、管理民主的领导层更容易激发下属创新的想法和实践。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带头解放思想,创新工作,通过自身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体职工走创新之路,实现机关的整体创新。
(二)要推进工作实践创新。在现有的工作平台上要有新的更大作为,就必须有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为此,我们要有不怕风险,不畏艰难的勇气,要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魄,围绕工作实际和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同时,对于工作中创新方法,取得实效的典型人物和做法要及时宣传和推广。
(三)要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压力和动力既来自教育的引导,更来自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推进工作创新,提高服务效能,必须把健全和完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作为一项治本措施来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工作进度。
(一)要在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上上力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事关全局,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进一步理清思路,细化责任,强化措施,真正把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抓深、抓细、抓紧、抓到位,一抓到底,务求突破,以重点带动全局。
(二)要在履行职责、服务发展上上水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既是党性的要求,又是人品的体现,更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底线。每个干部都要经常思考,我能为 的发展干些什么,能为 的事业创造些什么,能为 的人民留下些什么。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肩负着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要以对 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三)要在创先争优、提升标准上上台阶。当前,县区之间的发展竞争非常激烈,各项工作不进则退,没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必然会落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杜绝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要比工作、比干劲、比成绩,争取达到工作成效最大化、工作质量最佳化,奋力创造一流业绩。要动态掌握在全市排位情况,见奖必争,见旗必扛,见标必夺,各项工作争先进、创一流!
三、抓好落实,确保工作取得突破。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要围绕创新抓落实。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用创新的思路、有效的办法去解决。抓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创出新经验的过程。有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够,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中困难重重,有的甚至走进死胡同。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走出新路子,做到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更好地落实,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胸怀全局抓落实。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胸怀全局。各单位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思想,自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把握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凝成合力,同心协力,狠抓落实。
(三)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每项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工作抓落实,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力量集中在工作重点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称职的一把手,抓好工作一定会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抓突破口。当前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全力发展工业,稳步调整农业,突出抓好城乡建设,继续改善民生等。工业重点要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要招大商,引大资,当前要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确保年底完工。农业当前要做好冬季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设施农业等工作。城乡建设要高标准完成光明路、兴华路立面改造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
(四)要全部过程抓落实。一项工作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抓好各环节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影响全盘,因此,抓落实就必须伴随每项工作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跟踪问效。二是要把握关键。三是要督办检查。
(五)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在抓具体中促进落实,在抓基层基础中促进落实,在抓项目带动中促进落实,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对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六)要完善机制抓落实。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机制。一是责任机制,避免人人都抓落实,谁也抓不好落实的现象。二是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真正把大家的心思和注意力都引导到抓工作、谋发展、干实事上来。三是督办机制,抓落实,要靠自律,也要靠督办检查,加强信息反馈,搞好跟踪问效,是促进抓落实的有效手段。四是创新机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机制创新,通过机制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促进全县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 火炬之星 时间: 2018-12-23 15:28
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我州立足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切入点,是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最有力的工作抓手和最有效的实现路径。
作者: hezhengwu825 时间: 2019-1-31 09:11
中来定位,从大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利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大吸引
作者: t285615224 时间: 2019-1-31 11:10
啥地方撒范德萨范德萨发的时光飞逝打工似得分公司答复中感受到广东省工作的发展观
作者: 天天写材料 时间: 2019-2-1 12:30
争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作者: bluesky52038 时间: 2019-2-2 12:08
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利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大吸引力,精心打
作者: omt888 时间: 2019-10-11 15:09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把黔东南放在全省全国大格局中来定位,从大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利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大吸引力,精心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作者: 心态释然 时间: 2019-12-5 11:0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者: 米其林3351 时间: 2019-12-9 13:23
机遇的关键一招。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把黔东南放在全省全国大格局中来定位,从大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突出优势,利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较
作者: 岁月如溪△ 时间: 2020-6-21 06:03
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能在精心作有进一步巽
作者: 马上有八块腹肌 时间: 2020-11-2 20:12
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发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重要体现,按照衡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十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商业服务设施、地方形象、城市文化、市民素质)来看,其实际建设内容包括第三产业各行业各部门,甚至涵盖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建设旅游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