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名嘴”亲授:如何做一场“高颜值”的宣讲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破孩    时间: 2017-12-11 14:38
标题: “名嘴”亲授:如何做一场“高颜值”的宣讲

从我的宣讲感受来看,老百姓关注党的理论,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人在最基层,但心在天安门。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是喜欢听“接地气”的语言、“冒热气”的故事。围绕十九大精神做一场“高颜值”的宣讲,要有融合的功夫、表达的功力。


宣讲工作者不仅要信念坚定,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对党的历史熟悉把握,对会议精髓领悟准确,还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融会贯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的理论创新亮点,是十九大的灵魂,也是我们学习宣讲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只有深刻认识到这样的背景,才能讲清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因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重温了入党誓词。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一条小船到一个大党,在宣讲时可以通过讲解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解读建党初期特别是中共一大这一历史深处的细节,从一大代表既英雄辈出又大浪淘沙的迥异人生中,帮助大家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宣讲时,可以通过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述,帮助大家理解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60多年了。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讲解“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时,可以联系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收入分配等例子,这样有助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由这一话题拓展开来,围绕主要矛盾转化蕴含着的经济含义,可以分析中国将在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体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这样的宣讲就有深度、有厚度,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乡村振兴也是一个热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更是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讲解这个问题,可以从回顾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来看。比如,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再到十九大首次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再比如,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重申这一思想,还在此之前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因为“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属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还比如,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两者相比,不难发现,只有“乡风文明”没有变,其他4个词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用“产业兴旺”代替“生产发展”,用“生态宜居”代替“村容整洁”,用“治理有效”代替“管理民主”,用“生活富裕”代替“生活宽裕”,在宣讲中可以结合近年来“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来帮助大家科学把握这些变化的深刻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


宣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既要内容,也靠表达。要把“普通话”说成“地方话”“家常话”,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一句话,用“大白话”讲“大道理”。


在宣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时,我用了一组排比句: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从百年沉沦到百年梦想,中国梦成为连接现实、照亮未来的伟大精神火炬。我们有幸与时代同行,也一定能让梦想绽放。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话题,我用了一组词句:既要全面、又要全部,全面是一项不能少,全部是一个不能少。既要精准、又要精细,既有脱贫的精准“路线图”,也有精细的“施工图”。另外,既要共建、又要共享,所谓共建,就是明确樱桃好吃树难栽,全面小康等不来,大家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所谓共享,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宣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时,我打了个比方,“美丽中国”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美在外在形象,二是美在内在气质。就好比一个女子,花容月貌长得美,尊老爱幼心灵美,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美人。生态文明,还可比喻:既要小康,也要健康;既要生产发展,也要生态良好;既要产业优质,也要环境优美,还要生活优雅。


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用“三张清单”来诠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深化简政放权”等话题:一是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皆可为,即“负面清单”;二是对执法者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即“权力清单”;三是对所有公职人员而言,法定职责必须为,即“责任清单”。


在宣讲“全面从严治党”时,我把“打老虎”梳理成三句话,即不管在部队还是地方,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从“不廉洁和反不廉洁呈胶着状态”“反不廉洁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反不廉洁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等近年来语言表述的变化,看反不廉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与决心,帮助大家认识反不廉洁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从而坚定“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


围绕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我总结了这样一段富有激情的话:聚力创新是产业的高度,聚焦富民是民生的温度。聚力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焦富民,一枝一叶总关情。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任重而道远,江苏再出发。


归根到底,提高宣讲能力,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一方面,不发展就要淘汰,不学习就要落后。做好十九大精神宣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只有好学、乐学,才能心明眼亮,只有静下心沉到底,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做好宣讲工作的智慧和灵感。打造宣讲“工匠”,练就“几把刷子”,才能把十九大精神宣讲这一“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另一方面,江苏“两聚一高”气象万千,是联系实际开展宣讲的素材“富矿”,江苏“强富美高”波澜壮阔,也成就了宣讲工作者激情燃烧的岁月。只要把上级精神与江苏实践相结合,找到思想共同点,找准利益交汇点,这样的宣讲就一定聚人气、鼓士气。


摘编自《群众》2017年第22期,原标题为《如何做一场“高颜值”的宣讲》

作者:徐 进(作者系中共海安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