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XX书记的安排,对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进行全员培训,并通过六盘水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昨天上午,全市“三变”改革动员培训会召开,周荣市长作了重要讲话,为大家上了“三变”改革的第一课,从如何提高改革认识、如何统筹推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三变”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非常生动、非常务实。根据安排,利用今天下午的时间,由我来作这次专题培训,跟大家一起交流“三变”改革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与大家一起共勉,共同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部分讲为什么要“三变”的问题,第二个部分讲“三变”的基本问题,第三个部分讲“三变”怎么操作的问题,第四个部分讲“三变”要注意什么的问题。其中第二个部分主要包括变什么、谁来变、靠什么变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关于为什么要“三变”的问题
关于为什么要变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大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之前也提过很多,有些人认为是我们穷,有些人认为是改革潮流,也有人认为是改革倒逼,这些说法都没有错。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听取了再勇书记对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的做法,5月9日,汪洋副总理批示:请锡文、长赋、静林、永富同志认真研酌。“三变”似有值得更深层次上考虑其价值的意义,请先分别作考虑,择机再议。5月13日,陈敏尔书记、省长批示:远坤同志,省有关部门要到六盘水市去总结经验、完善思路,提出复制推广的建议方案。贯彻好汪洋副总理和克志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批示:六盘水“三变”思路,理念新、机制新、效果好,希望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克志书记、敏尔省长的指示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路子来,努力创造在全省有推广价值的经验。8月25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老秘网市召开,再勇书记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对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总结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一)主要源于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怎么解决农村改革“探索先行、发展滞后”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从农村破题,大包干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当时中央文件提出要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概念如何理解呢?大家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实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矛盾,统得不够主要有八个方面:①资源统得不够,这个特点我们六盘水比较突出,三十多年来,农村土地经营分得比较彻底;②资金统得不够,比如我们的涉农资金,都是各自部门自己管理自己的,分散到不同的地方,集聚作用不明显;③技术统得不够,这个最主要的是技术主要集中到城市里面;④经营统得不够,目前主要是独自为战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⑤品牌统得不够,为什么我们的农业品牌不少,却响亮的不多,难以享受到金融、流通、科技等社会化服务;⑥劳动力统得不够,虽然我们的劳动力不少,大部分外出打工,农村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3861”部队(38:妇女;61:儿童),导致农村农民分散;⑦主体统得不够,千家万户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在市场化进程中参与激烈竞争和利益分享。⑧基础设施统得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是一村一组、一家一户自己修建,财政资金支持都是以村和组为单位组织实施。说到底就是难以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大部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被边缘化,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面对这些摆在面前的问题,我们要在进一步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优越性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发展,顺势选择“三变”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对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解决好分散的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
(二)主要源于西部贫困山区,用什么路径精准扶贫、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的问题。
大家先看一组数据,我老秘网市既是贫困山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辖4个县(特区、区)都是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有3个国家级的、1个是省级的,有贫困人口50.99万人,将近占全市人口的13%,贫困发生率19.55%,且大多分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产生活空间狭窄,脱贫致富难度大。(8月23日,我到六枝特区堕脚乡随即调研,遇到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在水城打工,常年不回家,母亲是山西人,回去再也没有回来过。另一个孩子父亲在广东打工,从市保险行业,母亲是河南人,回去后也再没有回来,让这几个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连刷牙都不会,我一问周围的邻居,说是嫌弃我们山高坡陡,这里穷),(另外一个例子,也是8月29日,我去水城县保华乡大河调研,到一户人家,一个妇女外出打工13年,今年带了8个小孩回来,小孩没有户口,学校不给报名读书,家庭条件艰苦,家徒四壁,靠亲戚朋友接济过日子)。在这种山高坡陡、居住分散、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怎么样把六盘水的山变成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就是要“靠山吃山”,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二是怎么样让那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众改变发展空间?就是要转变空间,异地置业;三是怎么样把分散的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就是要形成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大胆创新,找到了一条以“三变”为核心,推动精准扶贫的路子。(6月3日至5日,农业部黄延信副司长到我老秘网市调研时说,我老秘网市探索出了一条让先富带动农民参与发展的做法,既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时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
(三)主要源于在喀斯特山地条件下,怎么发挥山地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
我们六盘水有耕地46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其中山地452万亩,占耕地是97%,25度坡耕地116万亩,占耕地的47%。很多人对六盘水的评价是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是事实,也是我们的劣势,但转一个弯来想一想,其实它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地无三尺平”,我们山高坡陡、土地破碎,但自然赋予了我们立体的气候、多样的物种。“天无三日晴”,虽然我们光照时间少、阴雨天气多,但我们夏季平均气温19.7℃,全年凉爽舒适级气候达223天以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3090个/立方厘米,是“天然大空调”和“天然大氧吧”。“人无三分银”讲的是我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但我们穿戴的是银饰,我们这里少数民族集聚,有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我们按照现在的思路去发展,我们身上的三两银将变成铂金。(在9月10日的农展会上,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发言中指出,我老秘网市的农产品具有口感好、质量优、唯一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农产品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即使有,口感也没有我们的好。在展厅的时候,很多外来的朋友,对盘县的软仔石榴非常感兴趣,贺铿副局长在盘县展厅尝了一下,手里一直拿着一半石榴,工作人员以为是他没有丢的地方,就帮他,他笑着说,“不用,我还要吃”。)这就说明,我们的农业是有前途的。那么,应怎么样变山地劣势为山地优势,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呢?这就需要通过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把资源要素整合起来,突出山地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形成产业规模,走一条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道路,所以提出了“三变”改革。
(四)主要源于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怎么解决“平均数”与“大多数”矛盾突出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我老秘网市从平均数看,2014年人均GDP达到36228元,排全省第二;但从大多数看,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农村二元结构突出,2014年城乡收入比达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791元,而且收入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占56.6%,家庭经营性收入占27%,转移性收入占14.77%,财产性收入仅占1.63%。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既要鼓励先富,又要带动后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防止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在上周五的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上,我作了发言,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如何参与“三变”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找到一条让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同步小康路径。)
二、关于“三变”的基本问题
(一)变什么的问题
1.资源变股权。农村的可变资源主要有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对农村来说,最主要、最集中、最直接的“变法”就是以土地经营权入股。(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16.52万亩集体土地、8.21万亩“四荒地”、32.18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477万元,消除“空壳村”157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8.6%,预计今年全市912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有村集体经济积累目标。)一方面,是集体资源变股权,在农村集体资源进行清理核实、确定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经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将集体投资兴建或购置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资产评估入股,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山、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经营权折价入股,使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股权,按比例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是个人资源变股权,这些土地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盘活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还有农民自有的房屋、林权、水权等也可以变为股权,在“资源变股权”上,从目前来看,变得最多的就是土地经营权、水权和林权。利用水权入股的例子很多,比如钟山区大河镇周家湾村通过建立水协会的方式,全村按照每吨水2.5元的标准,用收益的80%给村集体,协会占20%,再比如,盘县普古乡舍烹村将银湖水面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水上乐园项目,每年按水面开发10%的纯收益提交村集体,目前,舍烹村可分到的收益资金达2万余元。这就是资源变股权的典型例子。)
2.资金变股金。(再勇书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交流发言时指出,多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投入分散、效益不高。周荣市长在昨天的讲课中也提到,很多涉农资金采取的是条块分割管理,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涉及十多个,且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资金执行和使用要求不尽相同,难以形成合力。)关于可以变为股金的资金有四个方面。
一是财政资金。我们在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就提出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这有利于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根据财政局的梳理情况,可以变为股金的有五大类:①生产发展类资金共有13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资金、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业科技支出、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农业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经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支出、马铃薯原种扩繁资金、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比如市移民局将在六枝扁朝村开展先行先试,对该移民村的房屋进行集中改造,建有五层楼房的君悦宾馆,10家乡村旅馆,今年“五一”小长假,已经有5家旅馆试营业,平均每家收入超过1万元,其中有家旅馆告诉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钱”来得这么快。)②农村设施建设类资金有6大类,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农村水利设施工程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种养殖基地建设资金、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等。③生态修复和治理类资金有8类,主要包括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补助资金、林业补贴试点资金、森林抚育资金、水土保持资金、财政渔业发展资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财政森林造林补贴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等。④财政扶贫发展类资金。⑤支持村集体发展类资金。(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财政直接投入“三变”的有2.74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7081万元、农民分散资金1.17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资金12.31亿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比如,六枝特区将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投入到郎岱扶贫产业园,公司自筹12537万元, 17000余名农户实现扶贫资金入股,其中贫困户769户贫困户、2618人,项目帮扶实现2014年度减少贫困人口800多人。)这些,今天上午市财政局刘睿局长讲得很详细,我就不再重复。
二是集体资金。通过将村集体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发展猕猴桃、刺梨、蓝莓等特色农业。(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村级集体资金7081万元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三变”,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将22亩集体土地以每亩3万元的标准作价入股,与36户农民共同出资2380万元创办了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养殖绿壳蛋鸡、野猪、芙蓉香鸡等特殊品种,村集体出资占2.8%,农户出资占97.2%。目前,该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5250万元,其中集体林场市值已达1500多万元,2014年集体分得红利380万元。)
三是个人资金。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参与到“三变”改革中来。(2014年,全市有农民分散资金1.17亿元投入到“三变”改革。还是盘县淤泥乡岩博村,由村民多方筹资22万元,赎回原属于村集体的1480多亩林场,并以此为抵押申请贷款,先后筹资成立矸石砖厂、小锅酒厂、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休闲山庄等5家集体企业,村集体按股参与收益分红。)
四是社会资金,我们利用财政资金这个杠杆,撬动国有和私营企业、社会民间资本注入到“三变”改革中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激发市场经济。(2014年各类经营主体资金12.31亿元参与“三变”。盘县娘娘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拿出注册资本的70%,按每股20万元的标准,鼓励农户拿出现金入股入社,对现金不足的社员,通过无息借款的方式最高可由公司借10万元给农民入股。)
3.农民变股民。再勇书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交流发言时提出三种方式,让农民变为股民。第一种方式是政府主导农民入股实现增收,特别是对居住在深山区、石漠化地区、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探索把扶贫资金作为他们持有的股金,异地入股、占有股份、获得收益、实现脱贫。第二种是政府推动农民入股实现增收,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集体+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第三种是政府支持农民回乡入股实现增收。鼓励农民在“三变”改革中创业就业,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等回乡创业就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2014年以来,通过这几种方式,全市共有47213户约17.82万人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水城县米箩镇俄戛村、倮么村农户以承包地入股企业建产业基地,共种植7500亩,其中贵州润永恒公司建成猕猴桃基地3000亩,市农投公司种植3000亩(已进入盛产期),华麟公司种植1500亩,农户均变成了股民。为了保证农民利益,他们实行“四个五年计划”,也就是第一个五年企业每年对农户给予每亩600元保底分红;第二个五年企业每年对农户给予每亩1300元分红,第三个五年企业每年对农户给予每亩2000元分红,第四个五年后企业每年对农户给予每亩2500元分红。目前,园区俄戛村、倮么村共入股土地近10000亩,有1944户7317农民变成了股民。)
(二)关于谁来变的问题。
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具体来说,就是政府要搭台,企业要唱戏,农民要参与,将政府、企业、群众三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形成推进“三变”改革的强大合力。
1.政府来变。(8月25日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这样评价我们的“三变”改革,他说,六盘水成功的逻辑背景是地方政府规划了主导产业,通过“三变”把分散的资金和资产聚合起来,实现最大价值。)我们“三变”之所以成功,政府在推动“三变”改革中承担着主导的作用。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上下联动、左右联通、内外联接,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三变”。
农业部门:主要做好五件事情,一是要抓土地确权。加快推进以全市39个乡(镇、街道、社区)为试点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为“三变”改革夯实基础。二是抓实“3155”工程平台。三要抓主体培育。引导本土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经济主体转产投资农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参与“三变”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盘县响水镇鼓励村集体利用闲置活动室等场所入股三来企业,格勒村利用闲置集体房产200余平方米入股雨涵服装厂,占股16%。新民村将闲置小学校舍800余平方米提供给兴民、霖润两个电子厂作为厂房开展合作,双方已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企业产生效益后洽谈占股比例。)四要抓技术指导。派技术人员加强农业特色“3155工程”的指导,设立特色产业科研所,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为特色产业品种的引进、选育、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提供保障。五要抓涉农奖补。积极整合部分涉农补贴,集中投向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门: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增加投入。以县为主,统筹财政投入农村的可变资金,以股金形式投入“三变”项目。二是撬动融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参与“三变”改革。三是提供担保。从2016年起,市、县两级要财政每年要分别预算安排5000万元“三变”改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三变”融资信用担保、风险防控等。四是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规范资金的使用、报账、公示等制度,完善项目实施及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三变”资金落到实处、使用安全。
扶贫部门: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精准识别对象。对全市68个贫困乡镇,615个贫困村,50.99万人进行精准识别,形成“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管理体系,摸清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因人因地引导贫困户参与“三变”。二是用活扶贫资金。全面清理统计可变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可变资金注入“三变”改革产业项目,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挥政策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实用、实效原则,积极牵头开展好贫困户“一户一技”的精准培训,强化 “三变”相关知识的培训。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注重农旅一体化发展,做好“十三五”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耕地林地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环境保护等制度,提高“三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农民来变。推进“三变”改革,农民是主角,是参与者,是受益者,农民不参与 “三变”,我们的“三变”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三变”改革。
一是说农民听得懂的。大家在做思想动员工作时,要知道农民喜欢听什么?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比如,你跟他说“三变”,他肯定不懂什么是“三变”,你要告诉他,“三变”就是把他们的土地交给企业来种,然后按照土地的多少分钱;就是把空置的房子交给公司来装修漂亮,开成旅馆,然后分钱;就是把手中的钱借给企业,到时候挣得的钱分给他。这样他才听得懂。如果你告诉他,“三变”就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他一定会说你是博士,与你拉开了差距,不听你讲了。)
二是做农民愿意做的。大家可能会说,农民最愿意做的就是做能挣钱的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把“三变”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果我们落实政策走样,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就会不满意,“三变”改革就打了折扣,就会影响农民积极性地发挥,他就不相信你。(我去盘县南部乡镇调研时,到了保田镇的阿芳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与正在干活的群众聊天,我问他们愿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入股给公司种蔬菜,他们都说愿意,就是不知道入股了能不能分到钱,这我们也能理解,万一公司倒闭了、产业失败了,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跟我说,更愿意用来流转。我觉得这就是“三变”改革的一种过渡。)因此,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不管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产业培育等方面都必须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坚持着力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多办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实事,让农民群众在切实受益中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三变”改革中来。
三是给农民真正要的。有些同志可能会问,农民就想要的是钱,是的。那我们是不是就是要给钱呢?当然不是。①是帮他找挣钱的路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大部分的农民他更需要挣钱的办法,“三变”改革就是挣钱的最好路径。②是帮他就业创业。我们动员群众将土地入股到企业后,农民他一定不会闲下来,但又没事做怎么办呢?那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就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猴场乡补那村将土地入股长丰实业有限公司,没有土地,公司将农户吸纳为公司员工,从事管理、务工等劳动,由公司现金支付工资,男工每人每天100元,女工每人每天60元。)③是参与乡村管理。利用手中的资金美化周围的环境,参与管理村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这样,他们才愿意将可变的资源、资金、技术等作为资本入股到相关经营主体成为股民。
3.企业来变。农民有了资源、有了产权、有了资金,但怎么变成“股民”呢?这就需要一个平台,从现在来看,我们的平台主要是园区、企业、合作社。(比如,盘县普古银湖专业合作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扶贫户2327户7725人,解决贫困人员就业650人次,实现人均年收入达11260元,人均增收今年达到3500元、2015年预计达5000元以上。)昨天上午,周荣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我老秘网市参与“三变”的市场主体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总体不强。如何培育、壮大这些产业平台,要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大力培育“三变”改革经营主体。
一是壮大一批。主要有三种方式,①辐射壮大,通过企业、合作社等平台,带动周边乡镇、村小型企业的发展(比如水城县的米箩园区,辐射周边的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链条)。②联合壮大,将具有耦合度的企业、周围的同质企业、能形成产业链条的企业抱团发展,组成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③借船壮大,引进一批上市公司,说白了,就是让上市公司兼并控股,通过滚雪球的形式壮大产业平台。企业平台壮大了,还要大力推广品牌化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凉都·山地农产品”系列,包装好凉都圣果、凉都红豆杉、凉都春芽、凉都核桃、凉都刺梨、凉都红花油茶、凉都红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到2018年,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60家,有10个上市公司上新三板。各县(特区、区)分别培育产值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以上、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10亿元。
二是引进一批。①引500强企业。围绕农村资源资产,择优包装一批“三变”发展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②引国有企业。加强与国有大企业的对接,引导他们参与到“三变”改革中来。③引民营企业。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营企业转型转产投入农业领域,让工商资本在农业领域迸发新活力,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程。
三是新建一批。在企业较少的乡镇、村,以“三变”为纽带,以“5个100工程”、“3155工程”为抓手,鼓励村集体进一步盘活农村“三资”,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新建一批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开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等村办企业。到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00家,重点打造15个以上中级平台,3个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发展平台。
壮大一批也好、引进一批也好、新建一批也好,关键是要选好人,人才是关键因素。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商人,就是从我们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找一批人过来、回来。第二个就是返乡的黔人,从返乡的人中物色。第三个就是致富的能人,就是我们本地已经有这方面的人。第四个就是新型的潮人,这部分人是玩电商的、玩数据的、玩销售的、玩公关设计的、玩包装的,这部分人我们最缺的就是这部分人,我们的营销、我们的品牌怎么打开市场,就靠这些人。有了这四种人,我们的新型市场主体才能够发育成熟。
(三)靠什么来变的问题。
1. 确权是前提。为什么要说确权是前提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的“三变”改革,核心就是股份制合作,就算大家都有资源、有资产、有资金,但是我们以什么方式参股呢?(就像你有一套房产,但没有房产证,也是很难办理入股或者贷款的),所以说确权是前提。那么,怎样确权呢?要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按照《 六盘水市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专题实施方案 》的要求和时限,以村民组为单位,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集体林权、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产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
关于确权工作,我认为要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指界关。特别是承包地,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承包地现场指认、社会公认、本人确认“三个认”。二是把好测绘关。通过GPS影像,对耕地的地块、四至边界、面积和空间位置进行精准测绘,提高测量精准度。三是把好公示关。在张榜公示的基础上,由村民组长召集每家每户进行面对面公示确认,确保农户的基本情况、地块四至边界、地块面积等方面信息不错、不漏、不重。四是把好建档关。分类整理确权登记资料,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档案,实行永久保管。
2. 产业是平台。农民手中有了“产权证”,怎么样把自己手中的资源资金变成股权?那就需要平台,需要通过市场主体来实现。产业平台要满足“三变”的要求,就要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打造单一性处级发展平台、规模化中级发展平台、综合性高级发展平台,重点把握好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要由分散化向规模化进军。大家都知道,我老秘网市的企业平台都是分散经营,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规模化,规模才能出效益。第二个要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进军。单一性就是我们的农业园区仅仅只是种植,没有研发、加工、冷链、物流、仓储、品牌、电商,没有一体化的园区,我们六盘水没有一个大型的农业综合体,即使我的天刺梨、猕猴桃那么好,也只是集中在红果开发区、米箩园区,这个我觉得农业园区一定要是多种功能的。第三个就是要由内销型向进出口型进军。(我到盘县南部乡镇调研时,在普田乡欣喜的看到狗场坝村的食用菌——松茸,在保田镇欣喜看到生姜卖到了韩国,我到水城县调研时,也了解到,水城茶叶公司的茶叶还通过浙江一家公司出口到德国,这就是要向进出口进军,这是我们新型农业应该有的志气和志向。)第四个就是要由农商向电商进军。昨天(14日)汪洋副总理在北京市调研“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时指出,要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成功的“盆景”变成“风景”。8月20日,陈敏尔书记在全省电子商务大会上指出,要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确保农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让资源变成产品、产品变成“网货”,切实打通“黔货出山”和“网货下乡”的双相通道(比如,我们的水城农民画在网上卖,卖得非常不错)。2016年至2018年每年打造40个以上的单一性发展平台、5个以上规模化中级发展平台打造1个以上高级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市商务粮食局提了要求,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请市商务粮食局抓紧。)
3.金融是支撑。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融资、产权交易、股权交易等“三变”改革配套政策体系。一是建立融资平台。市、县各金融机构对“三变”实施的承接经营主体应优先提供信贷金融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实行利率优惠,切实搭建好银企服务平台,为“三变”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市县成立农业担保机构,积极吸纳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以及通过网上众筹等多渠道、多方式壮大“三变”改革资金。(8月2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探索了农业投资公司合作模式,破解农业融资难问题,盘县先知先觉,准备成立农投公司,作为农业发展融资的平台,这个做法就很好。盘县保田也是一样,成立聚源建筑工程公司,按政府占14%的股份,7个村和1个居委会共占86%比例成立,管理镇的水厂、门面等国有资产)(8月30日至9月2日,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到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赫章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时现场“支招”,贵州省正准备推出金融“特惠贷”政策,合作社可以试点把分散的贫困户贷款整合起来,由龙头企业负责经营使用,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我们六盘水可以先行探索、先行先试。)二是建立“两权”抵押平台。(8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大家要深入研究、深刻领会,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争取将六盘水纳入“两权”抵押试点。)三是建立交易平台。我们一直在思考,“三变”改革的过程中,农民自己的产权需要交易,才能实现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利益最大化,农民需要进行股权交易才能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各县区要争取在2015年底前,建立完善辖区内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16年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为“三变”改革提供支撑。
三、关于“三变”怎么具体操作的问题
因为今天会议采取了直播形式,乡镇、村的基层同志和群众都参与进来,刚才讲了这么多,我想大家肯想在问,如何操作,下面,我就从操作层面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即将出台的“十个步骤,三十个环节”。
第一步:摸资产。实施“三变”,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到底有哪些是可以变的,用什么形式去变?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知道搭建多大的平台,开展多大规模的适度经营,农民才有可能去参加“三变”,才能变成股民,才能增加收入。这里有三个环节。
一要摸清“三资”存量。要以各乡镇为责任主体,组成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自查核实工作,分门别类建立管理台帐。这是“三变”改革基础中的基础,必须要做扎实,也关系到“三变”改革的效果。
二要分清可变资本。存量摸清楚了,哪些可以变,哪些不能变,就要按照“三变”的条件,从村集体“三资”中科学划分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资金)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经协商评估后建立投资入股存量资本台帐。
三要开展确权登记。按照全面确权和优先确权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展开确权等级工作,对贫困户,特别是因病致贫,深山区、石山区的移民,我们要开绿灯,对他们的进行优先确权,确保他们在“三变”中受益。确权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明确集体成员资格和收益分配对象,并建立资产的管理、使用等相关制度,为投资入股前作好充分准备。农民自有的可变资本参照执行。
第二步:选产业。“三变”改革要实现其价值,选择符合实际的好产业十分关键,产业选好了,发展就会非常顺利,产业选不好,“三变”就有可能失败,因此,大家回去后,要以村为单位,制定发展规划,做到一村一策。(钟山区花戛乡河沟村借六盘水高中教育城开发,一、二、三、四号路的开工建设,全村4个村民组可新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每年可增加收入20余万元。)
一是选好发展方向。各乡(镇)、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提出基础好、潜力大的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的抓好今冬明春的栽种工作。尤其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产业的问题。(我到六枝堕脚乡调研时,郎节坝村有丰富的竹子资源(金竹、滑竹、刺竹),正好新窑乡新河村丽萍竹制品加工厂需要大量竹子,这样就可以将产业连接起来,融合发展。)(另外,我到保华镇发箐村调研时,看到山上有花椒树,油质高、味道香、麻味重,我建议他们发展花椒产业,后来我到镇上和党委书记交谈,他提出花椒采摘成本高;后来我在电视看到贞丰的花椒产业发展很好,他们解决了采摘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去看一下。)
二是组织专家论证。乡(镇)、村选择的产业怎么样,不是党委书记、乡镇长说了算,也不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说了算,是群众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因此,在选择产业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一定要选择好,我想是由市县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指导,帮助分析研究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以村为单位,抓紧研究谋划,深入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村级为单位,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每一个村都要有一个主导产业。(比如,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区规划以产业组合为指导,主要发展优质水果(车厘子、樱桃、葡萄等),配套产业为发展茶叶、弥猴桃、中药材、蔬菜、商品猪,现在流转土地5.8147万余亩,建成2万亩茶叶基地、3.1万亩凉都红樱桃基地(其中车厘子11000亩)、中药材1.1万亩、猕猴桃2000余亩、剌梨0.5万亩、花卉绿化苗木1000余亩、葡萄100亩等。再比如,盘县坡上草原以乡村旅游为主,水城玉舍以休闲旅游为主,钟山区月照社区以休闲养生业为主,带动发展其他产业。)
第三步:引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35个,其中省级26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6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市级合作社998家。)我老秘网市的企业总体上数量上、规模小、分散广,缺乏拳头企业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没有上市企业。因此,要引进企业弥补市场主体的不足。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储备项目要坚持三个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有建设基础,对本地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特别要重点加强农业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的储备。(8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旅游业发展重点区域,我老秘网市盘县城关镇、坡上村、妥乐银杏入选,这些村就要坚持乡村旅游为主,做好项目储备。)②向优势产品、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重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区,突出科学技术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信息体系等基础建设储备项目,加快提升优势主导农产品产业水平。③择优落实,动态管理的原则,对项目承担单位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选项条件的项目,及时淘汰退库。同时,根据国家农业投资重点的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补充完善更新项目库。各县(特区、区)以村为单位储备一批“三变”项目,每个村不少于2个项目的“三变”改革发展项目库。
二是寻找合作对象。要根据储备项目,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重点围绕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和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签订初步意向性合作协议,(到2018年引进60家以上市外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作为“三变”的承接载体,2016年前至少引进20家。)同时要继续加大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经济转产投资农业的引导工作,通过“三变”改革系列政策的宣传,引导20家以上市内“优强企业”转产投资农业,参与“三变”改革。
三是确定经营主体。对具有合作意向企业的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经择优比选后,拟定重点合作对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合作经营主体。
第四步:带农户。选好产业后,要同步引导农户,积极利用可变资产入股到企业,参与“三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偏好于“输血式”扶贫,对入股的“造血”式扶贫难以接受,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要通过院坝会、村民大会等,加大“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好处、可能存在的风险都给群众讲清楚,让他们认识“三变”、了解“三变”、参与“三变”、入股“三变”,享受“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
二是广泛动员。乡镇、村组干部要进村入户、一家一户、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利用手中闲置的资产、资源、资金拿出来参与“三变”,让“三变”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户。(比如,盘县娘娘山银湖合作社期初成立时只有7个社员,这七个社员就挨家挨户作动员工作,到目前共有社员1161人。)
三是积极引导。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有资金投资入股到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三变”改革,特别是贫困户,要帮助他们成为股民。
第五步:确对象。根据可变资本权属关系和类别,确定“三变”改革对象。
一是属村集体资产入股的,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明确入股受益的范围对象,在分配利益的时候要尽可能照顾“两因、两缺、两无”人员。(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院长程漱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上说:“尽早将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土地资产,通过明确的现代股权架构落实到每个成员头上,既可构筑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现代社会良性治理的经济基础,又能有效避免土地资源价值显性化后,外部资本对农民集体资产的可能侵蚀。”)
二是属财政可变资金入股的,按照《财政资金入股操作办法》进行,原则上按照政策扶持范围确定受益对象。(村集体根据投入到村级的财政资金,选择合法经营、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对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合作经营对象。)
三是属个人资本入股的,其收益自主支配。
第六步:定资金。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资金的来源,有三个环节。
一是属财政项目支持的,按项目申报程序落实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二是属自筹资金入股的,以集资方式落实资金。
三是无自有资金的,可根据情况采取信用贷款或申请担保贷款等方式落实资金。
第七步:商股比
一是确定合作内容。根据确定合作的项目,协商合作方式、合作股份、股值、股比及利润分配等事项。
二是协商股比。村集体、农民及承接经营主体相互之间按照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和股比分配的相关要求,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刘官镇支家屯村入股太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同约定,除去项目成本,所赚利润60%归合作社、40%归入股农户。截止2013年12月合作社已派发入股农户红利61万元。)(前两天,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到我老秘网市调研时,和叶韬主任一起研究,就提出我老秘网市的“三变”产业股比不一,有些是三七开、有些四六开,建议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协商制定。)
三是进行公示。以集体资产或财政资金入股的,由村委会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并留存张榜照片。
第八步:签合同
一是制定合同文本。市农委、市工商局要尽快拿出“三变”改革的规范合同样本,就双方达成的合作事项形成正式合同文本。(我看了市农委提供的入股合同范本,规定了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况、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分红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等,做得非常好。)
二是依法签订合同协议。约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履行合同协议。
三是合同签订双方将合同送县级“三变”办公室备案。
第九步:推项目
项目不推进,一切都是空话。要抓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村制宜的要求,以村为单位、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法,组织实施。
一是制定合作方案。加强与承接企业的跟踪衔接,制定好项目合作方案,明确时限、产业、责任,对项目每个环节进行持续跟踪和对上衔接,通力合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二加强乡镇管理。乡镇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倒排各个环节时间进度表,明确目标倒排进度,落实好项目责任人,做好跟踪与服务,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及时化解重点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合作双方按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三是各业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促进项目高质量完成。
第十步:抓验收
一是及时验收。对属于财政资金项目的,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标准,对项目进行验收。
二是及时兑现项目资金。项目管理单位要根据验收结果,按规定程序,兑现项目奖补资金。
三是做好总结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认真分析“三变”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的经验,提出突破难题和瓶颈的建设性意见建议,指导下步工作开展。
四、关于“三变”要注意什么的问题
(一)尊重群众意见。(举一个例子,盘县哒啦仙谷在建设七彩花田的时候,很多农民都觉得入股没有保障,选择了流转,一个农民用两亩土地流转、一亩土地入股,结果是入股的土地收益是流转的几倍,他现在后悔了,现在哒啦仙谷的很多农民都要求将流转的土地转为入股。所以政府在做决策也好,出政策也好,推进“三变”改革也好,都要在尊重群众愿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践证明,凡是违背农民意愿,让农民“被流转”、“被规模”,损害了农民利益的,伤害了农民感情的,最终也难以保障规模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各级干部在推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找准群众的需要和“三变”工作的结合点,坚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
一是根据群众意见谋划“三变”。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我们搞“闭门造车”,“三变”就会变成“自弹自唱”,反之,听群众声音,尊重群众意见,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信任,“三变”改革才能实现其意义。我们的“三变”来源于群众,又惠及群众,在提升“三变”内涵的过程中一定要带着问题,深入调研、走访、摸底,了解最真实的民情,汇聚最广泛的民意,发现最生动的做法,才能找到群众最喜欢、最推崇、最拥护的政策。
二是根据群众意见推动“三变”。古人云:“敏于思,健于行,知行合一。”找到问题、听群众意见是“知”,解决问题、用于实践是“行”,要切实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如果群众的意见不认真对待,群众就会不支持、就会反对,甚至会出现矛盾、导致信访,对群众不“感冒”、不买账的做法,要敢于叫停推倒,对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举措,要形成机制,长期坚持。(接下来,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出台很多政策措施来支撑“三变”改革,在出台这些措施之前,希望大家带着问题去群众中间,征求意见,才能让我们的措施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三是根据群众意见检验“三变”。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三变”改革好不好,光靠我们自己评价不行,最终还是“群众说了算”。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得到了国家、省的高度评价、得到了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兄弟省区市的高度认同,对于“三变”改革还在进一步检验中,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非常不错,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大家要多听群众的意见,多做让群众翘大拇指的事,我们的改革就是成功的改革。
在全省农村“三变”改革
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唐仁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后决定召开的。会前,省委林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对全省“三变”改革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省委农办牵头做了大量的前期考察、深入调研等准备工作,制定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全省“三变”改革工作作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让大家把“三变”改革的重要性认识透,把政策要求理解好,把重点环节把握准,把改革措施落实好,积极投身到全省“三变”改革当中。这里,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三变”改革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变”改革发端于贵州六盘水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六盘水“三变”改革路子越走越宽,逐步走向了全省、全国,很多地方都前去学习取经,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汪洋副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2016年8月,我在中央农办工作期间,带队到六盘水市作过“三变”改革专题调研,并形成《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的调研报告,汪洋副总理很重视,批示要求中央农办进行面上推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炼总结了贵州的做法,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这说明,“三变”改革已经上升到中央政策层面,成为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
“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作用。具体来说,“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六盘水“三变”改革,具体方式有很多种变法,我们在调研报告中概括为: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探索入股;无奇不股,气候资源、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等都能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来干;无人不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但无论怎样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
今年6月,省政府安排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带领全省58个贫困县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六盘水进行了学习考察。大家一个共同的感受:“三变”改革,体现了穷则思变的精气神,变出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新渠道,变出了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变出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为聚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源头活水。经过考察学习,大家认为贵州的这一经验在我省值得借鉴推广,贵州能做到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得到。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央有要求、贵州有经验,另一方面,我省农村的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与贵州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推进“三变”改革,有深厚的土壤、现实的条件和迫切的需求。
二、我省“三变”改革势在必行
为什么省上要高规格、大力度推动“三变”改革这件事,为什么要纵向到底开这么大的一个会,我想至少有这么几点。
第一,这是农村改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迫切要求。上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资源、资金、农民分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的分散式、家庭型小农生产格局,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难以享受到金融、流通、科技、信息等社会化服务,导致很多地方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农产品交易成本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提出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三变”改革,就是通过经济组织方式的创新,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解决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为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供了重要途径,丰富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创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的实现形式。
第二,这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们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关口,如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主线。从贵州的经验看,“三变”改革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集中,促进了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集约、由自给向市场、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第三,这是增强脱贫稳定性的有力抓手。目前我省还有22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10.9%,尤其是23个特困县、40个特困乡镇和3720个特困村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1.8%,贫困发生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对我省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农民增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指标,也是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根本所在,但我省贫困地区群众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度贫困地区更是低而不稳。“三变”改革,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把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与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连为一体,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培育了更多能够带头闯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统筹解决了“人”“地”“钱”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放大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空间、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六盘水钟山区通过“三变+旅游+扶贫”的模式,对全区228个自然村寨进行提档升级,旅游公司与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公司按10万元/户出资改造,农户拿出部分房间作为农家客栈由公司统一经营,当走进月照社区双洞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一排排三层小楼,一层居住着易地搬迁扶贫的农户,二层、三层用来做农家乐经营,园区配套极为齐全,实现了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也实现了收入倍增。可见,“三变”改革,使产业扶贫更加具体化,更有操作性。
第四,这是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的关键一招。当前,我省“三农”发展中,农民收入大头在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很小;村集体经济很弱,根据对15259个村的统计调查,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5898个、仅占调查村数的38.65%(其中100万元以上仅占0.51%,50—100万元的占1.12%,10—50万元的占7.7%,5—10万元的占16.45%,5万元以下的占74.22%),无经营收入的村9361个、占调查村总数的61.35%。但同时我省农村的一些资源还在沉睡,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地、荒山、滩涂、水域、水库等等,特别是还有一些有很大潜力和价值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等资源,还处在闲置状态,没有开发出来。“三变”改革,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把大量的农村资源,通过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按股分红,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解决村集体“无本办事、无业办事、无人管事”等难题。
第五,这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许多“空心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社会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三变”改革,既带动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先前撂荒的土地得到耕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又提高了村级组织统筹服务的能力,推进了治理方式现代化。贵州的塘约村把村规民约和合作社运作结合起来,制定“红九条”,对公共事业建设、卫生管理、滥办酒席、诚信建设、住房建设、孝敬父母等违反者,一律拉进黑名单,从根本上变掉了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应当说,“三变”改革已远远超越“股份合作”的经济价值,还具有了文化、社会、道德、法治等多重价值,这是这一制度创新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我省“三变”改革需要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
“三变”改革,我省有些地方已经起步探索,以今天会议为起点,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当前重点抓什么,我想还是要从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入手。
首先,要抓好确权这个前提。没有确权,就没有产权,如果产权不清,就无法参股。所以,确权是前提,而且这项工作做得越精准,越有利于“三变”改革的顺利推进。要在继续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以及草原确权等工作的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一要摸清存量。尽快建立健全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核实工作,组织对特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调查,查实存量、价值、结构和使用情况,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握。二要分清变量。存量摸清楚了,哪些可以变,哪些不能变,就要按照“三变”的条件,从村集体“三资”中科学划分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资金)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建立投资入股存量资本台帐。三要做实确权。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按照全面确权和优先确权相结合的原则,对贫困户要进行优先确权,确保他们在“三变”改革中受益。
第二,要抓好产业这个基础。农民手中有了“产权证”,怎样把自己手中的资源资金变成股权?需要有企业,而企业看准的是产业。应当说,“三变”改革要实现其价值,选择符合实际的好产业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产业选好了,就是筑巢引凤,产业选不好,“三变”改革就有可能成为无水之源。为此,一要抓特色。我省虽然落后,但有好多别人不能比的优势长处和宝贝,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现在关键是要通过“三变”这个“点金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六盘水打造的产业主要涉及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旅游等多个领域。我发现,他们每一个案例都有至少一个经营主体,每一个经营主体都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因此,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精选与本地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大做“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文章。二要抓规模。这些年,我省一些地方的蔬菜、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大多不大不强,好多地方还是小农户、小地块、小品种分散经营。推动小产品、小产业上规模,就要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把原来多头抓、分散抓,改为集中抓、重点抓,集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整体提升、全面发展,打造各具所长、层次递进、产业错位、协调互动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区,避免大范围的低水平产业复制、大路货产品雷同。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对全省现有已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和省市县级产业园,按照新的标准进一步创新完善提升,另一方面要积极新建一批市级和县级产业园。三要抓长期。发展壮大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干成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比如,静宁县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苹果之乡”美誉,果品收入占农民收入的80%以上,同时还带动了包装、加工、贮藏、营销型龙头企业发展。所以,产业一旦选准,就不能朝三暮四、随意动摇。
第三,要抓好主体这个龙头。当农民有了资源、资金,有了产权,还需要一个平台,让他们变成“股民”。这个平台就是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要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壮大一批。贵州六盘水在“三变”改革中,就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成功上市。要辐射壮大一批,以已有比较好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平台,带动周边乡镇村小型企业发展;联合壮大一批,将具有耦合度的企业、同质企业、能形成产业链条的企业抱团发展,组成大的经营主体;借船壮大一批,引进大企业、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二是引进一批。采取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对农业农村资源、农产品、农业劳动力依赖度高的企业,让工商资本在农业领域迸发新活力。三是新建一批。鼓励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下乡,因地制宜,兴办领办创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企业与合作社。比如,贵州塘约村以79亩土地作价237万元注册成立合作社,所得收益按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进行分红,短短两年多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升到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202万元。可见,农民合作社就是纽带,能够把千家万户与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我想我们每个村都应该组建至少1个农民合作社。
第四,要抓好入股这个核心。有了产权、有了产业、有了主体,怎么让大家入股入得规范、入得放心,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要可操作。制定规范合同样本,明确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况、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分红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做到“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明晰资金种类,界定受益范围,确定分红比例,规范程序操作。鼓励和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农村产权及其它权益类资产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评估需求。二要可交易。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建立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窗口和村级服务点,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交易监督机制,强化监管,确保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三要可进出。建立股权收益分配和分红机制,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按照合同确定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建立股权退出机制,农民和村集体持有承接经营主体的股份部分,成员内部之间可以依法转让。建立备案制度,到村到户的资产资金和股权量化、变更、分红、退出等,都要编制造册、建立台账。
第五,要抓好融资这个支撑。无论是培育产业、发展产业,还是吸引企业、壮大企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贵州塘约村的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借力金融支撑促“三变”改革,引进金融机构入驻塘约村,每年从村集体分红中抽取20%作为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探索“3+X”信贷模式(“3”指农村信用社、村委会、金土地合作社,“X”指公司、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等主体),他们在发展中已申请贷款1725万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200万元、“金土地贷”460万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抵押贷款305万元、小额农贷760万元,信贷支撑作用显而易见。我们要针对财政支农资金分散和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县级统筹整合力度,创新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投入机制,激活放大资金使用效应。一要建立融资平台。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政府把规范合规的投融资平台规划好搭建好,引入融资企业和经营主体,在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牵引下,将集体、政府和社会资源捆绑,把千家万户汇集起来,把各方资金归集起来,把区域资源调集起来,统筹集约利用。二要探索财政资金股权化。把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贫困户享有的股金;将财政投入农村形成的机耕地、小型水利设施、集体房产、机械设备等存量资产列入村集体资产,把村集体资产和积累的资金量化为股份,带动农户和社会资本入股,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分红。三要开展“两权”抵押试点。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通过信贷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获得保息分红和收益分红。
四、推进“三变”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的运用、规则的建立、利益的分配等多个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真正让改革惠及农民。
一要坚决守住底线。一个是政策底线,要坚持农村土地政策,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不得随意改变原有的农业用途,不得随意转变为建设用地。另一个是生态底线,“三变”改革涉及到资源开发利用,而企业是追求最大利润的,可能存在过度开发等“杀鸡取卵”问题,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这些潜在问题,列出负面清单,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
二要尊重农民意愿。我省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类型差异大,可变的资源有多有少,要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分类实施,不搞强迫命令、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千村一面,允许插花,暂不具备入股条件或不愿意入股的,可以不入,防止农民“被流转”“被规模”“被入股”。在出台“三变”改革配套措施之前,要带着问题到群众中间去,走进田间地头,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受益者,做到根据群众意见谋划“三变”、推动“三变”、检验“三变”。要善于算账对比,让农民易懂、易接受,让农民可感、可知,用接地气的话、干成了的事去引导。要坚持群众自治,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选择,让群众决策,群众不答应、不认同的事坚决不做,做到合法、合理、合情。要让农民既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又增强参与企业发展、参与乡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农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凝聚力。
三要做到循序渐进。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每个市州可先选1-2个县区先行推进,县区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推开。强化宣传引导,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各类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三变”改革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及时发现总结“三变”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盆景”变“风景”;重视乡村干部、村民代表的培训,组织他们走出去参观学习,亲自感受“三变”后各地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
四要严格防范风险。我省农业总体上仍是靠天吃饭的弱势产业,农民是经不起试错的弱势群体,“三变”改革必须把风险估计充分、降到最低。要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村集体、农户的部分资产权益入股进入自负盈亏的新型经营主体,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无利可分,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要充分估计、事先预案、宣传到位。同时,要扶持发展农业保险,鼓励经营主体投保,积极化解经营风险。要防范资产流失风险,在改革初期,鼓励支持采取“保底分红”“按固定比例分红”的股份联接机制,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要防范资金安全风险,防止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被打折入股,或者改变用途,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或挪作他用;防止一些企业和人员,以支持“三变”改革为幌子,钻政策空隙,通过虚报项目、空列股份、改变股权以及隐藏利润等方式,套取国家资金,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要防范权益缺失风险,强化法律服务,严格股权管理,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杜绝“大户”套“散户”现象。
最后,我再提几点工作要求。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省里即将成立全省“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各地也要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保证工作力量。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委农办要发挥好省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承办好日常工作,做好统筹协调;省农牧厅要抓好清产核资、资产价值评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省财政厅要做好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撬动融资、加强资金监管等工作;省扶贫办要做好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用活扶贫资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工作;省政府金融办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信贷投放、风险保障、融资支持等工作;其它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加强业务指导,全力支持“三变”改革。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改革的主体责任,亲自研究、谋划推动。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神经末梢”的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力量,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探索实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村干部积极性,推动“三变”改革在农村落地生根。要严格考核督促,将“三变”改革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年度目标考核,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县区,在扶贫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同志们,“三变”改革利在当前、功在长远。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好“三变”改革各项工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两年前我第一次听学员讲“三变”,当时就有预感:“三变”将再次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而六盘水作为“三变”的发源地,将成为国家层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样板。果然不出我所料,2017年年初,“三变”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六盘水的经验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什么是“三变”?具体讲,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是没在农村生活过,读者恐难明白“三变”对农民意味着什么?我不懂神机妙算,有此预感是因为从小长在农村,当过农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汪洋副总理批示:“三变”有值得从更深层次考虑其价值的意义。是的,对“三变”的研究目前还只是破题,的确值得深入研讨。
三个星期前,我专程赴六盘水调研,从钟山到水城、再到盘州,发现农民谈起“三变”个个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米箩乡与农民座谈时我问:“三变”到底有什么好?一位李姓农民说:“以前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上,搞‘三变’后家里富了,现在不仅娶了媳妇,还买了汽车。”类似的故事所到之处皆能听到,这大概就是“三变”的魅力吧!
人们拥护改革,一定是改革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但应该追问的是,“三变”为何能让农民收入奇迹般增长?近两年报刊推介“三变”经验的文章很多,我也读过一些。可遗憾的是,从学理层面进行讨论的却不多。从学理层面看,“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究竟何在?这些日子天天想,我想到的答案:是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我的思考是这样:古往今来,农民一直是低收入群体。农民何以收入低?是农民不勤劳么?非也;原因是农民没有资产。过去地主比农民富?绝不是地主比农民勤劳,而是他们拥有土地,可取得资产性收入。众所周知,经济学讲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而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比例,则取决于不同要素的稀缺度。这是说,谁掌握的生产要素稀缺,所占的分配比例就越大。
问题就在这里。土地与劳动力相比,由于土地供给不能增加,而人口却不断增长。比较而言,土地会显得相对稀缺。这样,地主的资产性(土地)收入当然会高于佃农的劳动收入。由此推之,其一般性的推论是:一个人若拥有资产,不论资产为何,只要该资产的供应比劳动力稀缺,则资产性收入皆会高于劳动收入。
对此推论,马克思早就作过论证。《资本论》三大卷最后得出的结论,资本积累将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一极是无产者的贫困积累。无产者要摆脱贫困,唯有剥夺“剥夺者”。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依据的就是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要让农民拥有资产。留心观察,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群体,有谁不是靠资产性收入致富的?
回头再说“三变”。前面我说,“三变”的核心要义是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而要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前提就得让农民有资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政府为何要推动“资源变资产”了。是的,政府的用意很明显,将资源变资产不仅可盘活农村资源;更重要的是,只有将资产确权给农民,资产才能变股金,农民才能变股东。
然而这只是农民增收的前提。让农民有资产,并不等于有资产性收入,有资产与有资产性收入是两回事。举个例子,你投资1000万元办厂,一年下来若利润为零,那么你的资产性收入就是零。同样道理,即便农民有资产,但如果资产不增值,同样也不会有资产性收入。故我的第二个推论是:要让农民有资产性收入,还得让农民的资产增值。
所谓资产增值,通俗地讲,就是让资产涨价。资产怎样才能涨价呢?经济学家费雪说:资产价格是人们对该资产预期收入的贴现。用公式表示:资产价格=资产预期年收入/银行年利率。根据此公式,费雪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说:由于利率相对稳定,资产价格实际决定于资产的预期收入。于是,资产增值就转换成了提升收入预期。
影响资产收入预期的因素多,不过我认为重要的因素就两个:一是资产的稀缺度;二是资产的当期利润。物以稀为贵。供应稀缺的资产,收入预期当然看涨;而资产当期利润,也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的判断。六盘水的经验可以佐证:政府以“平台公司”为支点,用PPP模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是要提升农民资产的稀缺度;而推动规模经营,则是为了提高农民资产的当期收益。
实际效果如何呢?那天在百车河乡考察,水城县王县长介绍说,当地农民的房子之前并不值钱,去年通了公路,农民在自己家开旅馆,现在每平米涨到了3000元。米箩乡的农民也告诉我,过去一家一户种猕猴桃,8分钱一斤卖不掉。现在土地入股实行“标准化”生产,每斤涨到30元却供不应求。
行文至此,读者应该清楚了“三变”的要义。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要讨论。在我看来,六盘水的“三变”目前还是资产租赁与股份合作并存。比如从分配看,企业前三年要为入股农民保底分红,三年后再按比例分红。保底分红实际是资产租赁,按比例分红才是入股。经济学“MM定理”说,以负债筹资还是以股份筹资皆不影响企业的市值。可企业为何采用这种“先租后股”的筹资方式呢?
我的解释,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事实上,上面的“MM定理”有个重要假设,即交易成本为零。读者知道,果树栽种不同于其他产业,很特殊,通常要等三年才会挂果。若按比例分红,意味着农民入股三年内不能有收益。倘如此,想让农民入股谈何容易?企业为减少与农民谈判的交易成本,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筹资安排。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王东京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整改。今年以来,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交叉检查坚持每季度一次,督查检查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也是一批接一批,整改工作也是一轮接一轮,往往是旧的问题还没整改彻底,新的提出了具体要求问题又出现了。近期,宝鸡市第二检查小组(麟游县)对我市第三季度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检查,明确指出我市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10月19日全市召开了脱贫攻坚整改“双周”活动动员会,对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截至现在,我们许多镇、村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好多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扎实、整改还不到位。近期,省委毛万春副书记即将莅临我市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紧接着第四季度又将迎来脱贫攻坚“国考”,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高度重视产业脱贫和“三变”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快速推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镇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举措,各镇办作为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紧时间,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加快整改工作。特别是在村级产业发展方面要扎实推进,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各村产业扶贫规划(如2017—2020产业规划)、年度脱贫计划、贫困户当年产业发展计划,该补充的补充,该细化的细化,严格按照标准、按照时限要求,完成相关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第四季度上级检查验收,确保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红利,拓宽增收渠道。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推进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科学统筹,突出抓好工作重点,确保取得实效。一抓示范点建设。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多次明确提出要抓点示范。根据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的统计,目前,各镇办共上报2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从数量上看,基本达到了平均每个镇有2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点,但从多次的检查来看,这些示范点有存在应付检查之嫌,大部分示范点没有达到建设要求,产业和扶贫结合不紧密,示范带动不明显,且进展缓慢,真正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今天,我们观摩的芝川镇神农果业专业合作社、西庄镇柳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比较好,其他镇办要参照这两个示范点,对照自查,查漏补缺,完善示范点有关资料,要按照韩城市产业和生态脱贫办公室《关于规范产业扶贫工作标准的通知》(韩农林脱办发[2017]3号)要求,对照“五有”(即有规模、有机构、有模式、有氛围、有档案)标准进行建设,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每个镇办3—5个产业扶贫示范点的建设任务。二抓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思路,全市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1个,正在实施项目33个。资金到位的项目,要抢抓工期,利用施工有利时期,快马加鞭,于11月底前完成100%实物工程量;资金未落实到位的项目,要抓紧时间,与项目实施单位对接,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措施,尽快制定资金使用方案,贫困户帮扶协议等资料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项目早日落地。三抓政策落实。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惠民政策,特别是市政府出台的种苗支持、生态效益补偿、技术培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信贷支持等12项涉农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深得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已完成10项政策闭环。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措施不到位,不少困难群众政策不清,导致产业扶贫的产业化支持政策及新栽花椒每亩200元补贴的政策未完全兑现,对我市产业扶贫工作影响很大。最近,市扶贫办和财政局又联合出台了《关于韩城市产业扶贫项目指导意见》,各镇办、部门要高度重视,调集资源力量做好产业脱贫户和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宣传、申报工作,确保惠农济贫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四抓村级产业。根据省、市有关部门检查反馈的问题和产业扶贫包联同志实地调研,全市村级产业发展还存在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优、有的贫困户无产业或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因此,各镇办要高度重视,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发展、分步实施、逐年提升”的思路,积极与相关涉农部门联系,加强技术指导,以村为单位选好产业,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引进项目;用好、用活各级惠农政策,发展本村产业;利用土地托管的方式解决缺乏劳力的问题;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抵御生产风险,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村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有”,即有规划、有方案、有效果、有档案的标准、稳步实施,切切实实通过发展村级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五抓“三变”改革。集体经济是解决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目前,全市已开展成员身份认定的村有172个,其中完成认定的有125个,完成清产核资登记公示的有241个,成立合作社78个,完成以人口股为主的股权设置的村86个,由于我市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实施手段不多,推进缓慢,真正运营的集体经济组织少之又少,离上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要以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领办的经济组织为主要经营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三变”改革的同时,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并制作相关的宣传版面和资料完善(入股协议、分红方案等资料),村上没有产业的,制定“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发展的计划,每个镇办要建立2-3个“三变”改革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示范点,做到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宣传到位、档案完备,示范带动效果好;各镇办辖区行政村尽快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11月底完成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督促、协助村上按照之前发的资料清单尽快完善“三变”改革资料,确保工作程序规范、档案完整。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提升。对于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的工作任务,大家思想要统一,主要是形成合力、抓好落实。一要抬高标准,要确保韩城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出一些可宣传、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经验,让市委放心、群众满意,我们就必须强化思想认识,抬高工作标杆,树立争先意识,力求做到完成任务是根本,创新突破是目标。二要扎实安排,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事关长远,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关键性措施,各镇办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紧盯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的任务,认真分析研究,扎实安排部署,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卡实节点,全力推进。三要夯实责任,农林局、扶贫办要加强对全市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统筹谋划,科学指导。各镇办要摸清底数、严格程序,根据重点任务,细化分解,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坚定不移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特别是镇办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以上率下,责任量化到人,确保工作顺利衔接。四要按期完成,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当前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各项工作都要往前抢,在要求的时间内,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希望大家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推责任、不降标准、紧盯时间节点,对照要求,高效完成任务,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各项工作,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提升。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三变”改革已为时势所趋。贵阳市在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目标引领下,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通过创新运用城乡‘三变’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随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城市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市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贵阳市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意见》《方案》),这无疑是贵阳市推进城乡“三变”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准确把握《意见》与《方案》的核心要求与重要举措,需要深刻领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城乡“三变”改革中的辩证思维。
城乡“三变”改革,要坚持问题意识、顺应时势,融通二元结构问题的“城”与“乡”。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现代城市全面发展的棘手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城乡差距拉大、基层组织弱化、资源闲散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决策者和管理者。贵阳市同样面临大城市、大农村的现实问题,探索城乡“三变”改革,无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就目前情况看,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很多经验模式值得总结,可供城市改革发展借鉴和推广。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发展进程中,伴随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等技术融合发展,共享已经从一种理念走向现实,共享时代已经为现代社会开启了不断创新的大门,传统时空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有了融合的基础。贵阳市实施城乡“三变”改革顺时顺势正当其时,既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也是明大势的战略选择,更体现了为民生的务实担当。
城乡“三变”改革,需要坚持民本理念、处理好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问题的“变”与“不变”。古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定意义上讲,“三变”亦是“万变”,“万变”亦不离其“宗”,这是贵阳城乡“三变”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万法归宗、殊途同归,在改革创新的“变”的各种要素中,有一些要素是“不变”,那就是社会主义性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无论怎么改,都必须要有理论定力、道路定力、制度定力和文化定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是党中央的重要主张。贵阳市城乡“三变”改革,要求积极打造城乡利益联结共同体,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渐进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切实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共同享有美好生活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正是把握了“变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辩证思维。
城乡“三变”改革,需要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强化集体主导,处理好“三变”问题的“分”与“统”。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是贵阳城乡“三变”改革的重要保障。从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到安顺的“塘约经验”,都有至关重要的一个保障:党建强。过去的改革进程中,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主动权、话语权乏力,往往出现“分”得多,“统”得少等问题。现在如不重视加强党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和发挥村集体主导作用,就存在“分”出去容易,“统”回来却困难等等隐患。推进城乡“三变”改革,既要未雨绸缪,警惕一些人打着“三变”旗号,大行“私有化”之事,违背改革的初衷,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方向、道路和原则,才能确保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不错位不移位,坚持政府主导,掌握主动权话语权,才能真正在公平公正中确保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进贵阳市城乡“三变”改革,还应紧扣“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三变’改革”,不断提升城乡“三变”改革的境界。
城乡“三变”改革,需要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处理好改革问题的“破”与“立”。《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城市“三变”改革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促进公平分配、先富带后富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也就是说,城市“三变”改革,其中蕴含的一个必然走向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靠什么?这就是一个尊法守法用法的问题。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法治能力体现了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时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显然,贵阳城乡“三变”改革,法治也要跟进。党委政府要有清醒的法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群众都要尊法守法用法,让“改革”与“法治”成为贵阳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断完善“三变”改革运行风险管控机制,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贵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贵阳市哲学学会秘书长、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实现公平分配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目标。推进城乡“三变”改革,是贵阳立足发展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干担当,是通过政治引领制度安排促进公平分配、推动先富带后富的路径探索。通过城乡“三变”改革,可以找到解决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壮大集体经济、破除城乡资源资金人力“三分散”、化解发展要素流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矛盾等问题的路径,破解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提供动力支撑,真正让城乡居民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
城乡“三变”改革的实质是,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围绕盘活城乡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生态环境及公共政策等资源要素,对城乡自然资源和可经营资产的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和房屋产权等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量化,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推进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用财政资金作杠杆、融资平台作支点,撬动各类社会资金,形成强大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市民变股东、让增收渠道多起来,通过把分散的市民组织起来,参股入股成为经营主体股东,稳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人翁”。要优先让城乡低收入群体参股入股,确保他们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可持续地实现高一格脱贫、增收、致富。
推进“三变”改革,要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试点推进、风险可控,以市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项目为载体、股权为纽带、共享为目标的原则。要明晰产权,对资源、资产进行确权。要明确主体,让更多城乡居民参股入股。要抓好股权纽带,做到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打造城乡利益联结共同体。要选好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民生需求大、市场空间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平台建设,搭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平台,探索实践参股、控股、独立经营方式。要重视调控,由各级政府全过程、全方位主导“三变”改革。要强调共建共治共享,实行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责任链,加强统筹,严格考核,扩大宣传,特别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壮大新经济组织,确保取得改革实效。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三变”改革培训动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启动“三变”改革工作,推进“三变”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发展。我们这次把动员会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直接开到乡镇、村组,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第一时间直接掌握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变”改革工作的要求部署,了解“三变”、熟悉“三变”、参与“三变”、推动“三变”,确保“三变”改革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三变”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三变”改革的提出。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再勇书记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汇报了我老秘网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三变”改革的做法,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和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会后,我老秘网市向国家财政部、国家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委报送了关于“三变”改革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随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农业部先后派出调研组赴我老秘网市实地调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农民日报》、《贵州日报》等中央媒体、省内外媒体跟进报道了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党发〔2015〕32号)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党发〔2015〕33号)。
近半年来,“三变”改革工作成为了我老秘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热词,国务院有关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工作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
5月9日,汪洋副总理批示:请锡文、长赋、静林、永富同志认真研酌。“三变”似有值得更深层次上考虑其价值的意义,请先分别作考虑,择机再议。
5月13日,我们的老书记赵克志批示:再勇同志,“三变”的探索和实践很好!根据汪洋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可在扶贫资金上使用(如作为两无人员股权投资)大胆探索和实践。同日,陈敏尔书记、省长批示:远坤同志,省有关部门要到六盘水市去总结经验、完善思路,提出复制推广的建议方案。贯彻好汪洋副总理和克志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批示:六盘水“三变”思路,理念新、机制新、效果好,希望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按照克志书记、敏尔省长的指示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路子来,努力创造在全省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8月25日至26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老秘网市召开。陈敏尔书记、省长作出批示,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致辞,再勇书记作了题为《“三变”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的发言。陈敏尔书记、省长批示指出:六盘水市积极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对于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优越性,推动农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六盘水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深入实践,全面总结提升,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创造经验、探索路子、作出示范。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讲话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更深层次来认识六盘水“三变”改革,从认识上、制度上、理论上、实践上来进一步完善“三变”改革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入总结完善好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经验,把改革推向深入,激活农村发展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老秘网市圆满召开,使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工作得到了初步推广。
8月27日,陈敏尔书记、省长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股份制导向的改革,是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将有效促进和解放生产力,要在六盘水市召开现场会,形成全省复制推广的经验。
这些重要批示和指示,既是对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工作的肯定和推动,也是对我老秘网市工作的督促和鞭策。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指示上来,切实把“三变”改革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真正让“三变”改革在六盘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三变”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三变”改革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47213户约17.82万人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入股土地面积20.25万亩,入股农户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共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各类财政资金2.74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7081万元、农民分散资金1.17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资金12.31亿元,集中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56682名贫困群众受益,30789人实现脱贫。成效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为农业规模经营构建了新机制。通过引导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改变了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方式,变分散经营为合作经营,变小农经济为市场经济,推动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创新了农业规模经营体制机制,实现了“统”与“分”的有机结合,减少了企业投入,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比如,贵州天地人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猕猴桃产业基地,在六枝特区郎岱镇4个村的6000亩承包地经营权入股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补贴、统一规划的规模化运作模式,进入盛产期后,预计每亩土地可实现收入1600元;钟山区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葡萄种植,大河镇70户农民、843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盈利后,村民按照入股土地面积获得30%的实物分红,也可以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比例参与分红。
二是为实施精准扶贫找到了新路径。通过“三变”搭建的股权平台,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和项目,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增强扶贫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钟山区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684万元购买六盘水农村商业银行原始股份400万股,股份收益解决了337名农村“两无”人员、115名城市贫困人口扶贫难题;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将财政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的100万元资金,入股朝华农业科技公司,种植高标准茶叶,所得股份收益按照4:6的比例进行再分配,其中60%用于扶助本村贫困人口,直至整村脱贫;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带动盘县普古乡8个村964户发展,实现了1161人脱贫致富。
三是为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提供了新模式。在“三变”改革中,按照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股份制合作,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加快现代农业化发展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比如,盘县依托野生刺梨分布广、长势好、维C含量高等地域特点,以组建刺梨产业联合党委和“企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刺梨产业链,把“小野果”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四个价值最大化”,推动了山区农业转型发展。盘县滑石乡岩脚村将村集体37.8亩土地折价入股贵州农熠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哒啦仙谷农业示范园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四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搭建了新平台。通过将集体资源、闲置资产以及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探索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路径。2014年以来,全市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477万元,消除“空壳村”157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8.6%,预计今年全市912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有村集体经济积累目标。比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在村支书余留芬的带领下,先后筹资建成矸石砖厂、小锅酒厂、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休闲山庄等集体企业,村集体按股参与收益分红,目前该村的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六枝特区陇脚乡花德村将集体常年闲置的1000多平方米养殖场办公用房,入股到六枝特区驰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茶业精深加工,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2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水城县玉舍镇转山核桃寨由4家国有企业和玉舍镇俄脚村委员会共同建设,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俄脚村委会成立转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管理服务方式入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变”改革任重道远,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把成绩估计得过高,“三变”改革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一些领导干部对“三变”改革不重视、不关心、不学习、不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地方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有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充分认识“三变”的重要意义,没有准确把握“三变”的科学内涵,迟疑观望、心中无数、手上无招。二是在基础工作上有差距。确权颁证进度缓慢,清产核资工作跟不上,情况不清、底数不明,对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存量心中无数,没有建立台账,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三是在资源整合上有差距。没有有效整合自然性资源、经营性资产资源和财政资金资源等多方资源,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很多涉农资金采取的是条块分割管理,没有打好“组合拳”,难以形成合力。四是在政策配套上有差距。在村集体资产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经营主体发展、激励农民创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农村产权、股权交易政策不匹配,制约了“三变”改革深入推进。五是在主体培育上有差距。参与推动“三变”的市场主体,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信用等级不高,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六是在总结提炼上有差距。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对“三变”改革的理论研究不深、总结提炼不够、分析不透彻,尤其是对“三变”改革示范点的经验总结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够,概念性内容多、可操作性内容少,形成的做法和经验不易学习、借鉴、复制和推广。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要深刻认识“三变”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所谓“三变”,就是通过资源变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把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草地、滩涂、水域等自然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受股权权利。通过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把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通过农民变股民,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通过农民自愿把自有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等,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三变”改革的实践探索,对我老秘网市实现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三变”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清晰的脉络。
第一次土地改革: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第二次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大改造”之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仿照苏联建立合作社。从1951年12月开始,中00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自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
第三次土地改革:1958年到1978年。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改革。虽然新中国在第二次土地改革中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国内生产的有限性,尤其是粮食供给的有限,中国出现了粮荒,为此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国家对土地控制的力度不够,所以又进行了第三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被宣传为加强发挥集体生产的优越性。这一次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5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行政划拨制度,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
第四次土地改革: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改革。新中国的第三次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出优越性,直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群农民违法结束了这种土地制度。这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求温饱,求生存。而官方推行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1979年中国开始以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或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土地使用权可作为合资企业的中方合营者的投资股本。
第五次土地改革: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建国以来首次提出农村土地可以流转。同时决定中也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在全国选取30个左右县(市、区)行政区域进行试点。7月初,国土部宣布,33个区县的试点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就是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样一个背景下催生的,是我们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探索,并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第二,“三变”改革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三农”工作是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我老秘网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7%,25度以上耕地占全市463万亩总数的47%,土地破碎、发展传统农业空间小;全市农业人口密度高达255人/平方公里,远远超过滇桂黔片区127人/平方公里的密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人均数高、大多数低,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2:1,远远高于全国2.75:1的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我老秘网市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农”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突破、不能停顿,只能改革创新、不能墨守成规。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业增效,使农业强起来。充分激活山地资源、生态资源、政策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各种发展要素,促进土地集中、资金集中、劳动力集中,发展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全市特色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富起来。允许农民以流转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就近就地优先安排农民务工,最大程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股份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是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使农村美起来。“三变”改革为城市工商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平台,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联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人居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三变”改革是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我老秘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5.6%、低于全省1.64个百分点;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86.4 %、92.2 %、84.9 %、97.2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主要的差距还是在农村,在贫困人口。全市还有农村贫困人口50.99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9.55%,高于全省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还有4.5万户、13万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5.5%。 “三变”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兜住底线,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让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增收致富。通过“三变”改革,贫困群众可以通过把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投入到经营主体,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变“输血”为“造血”,为摆脱贫困、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三变”改革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三变”改革,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力、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农村致富能人的带动力,把村级组织、企业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空壳村”,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建立一批跨区域的联村党工委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党组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三变”改革,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入股企业、打工就业,监督保障群众利益,村级组织在参股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
二、把握重点、精准实施,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的重要批示要求,做到思想上遵循、理论上指导、实践上先行,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打好“组合拳”,全力以赴抓推进、抓深化、抓突破,让“三变”改革成为我老秘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排头兵”和“领头雁”,努力成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改革推进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突出“三变”改革实效。改革是加快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三变”改革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解决“三变”改革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从问题的研判和剖析中选准“三变”改革的路径。要着力解决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问题,乡乡要有典型示范点,努力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要在改革行动方案制定、细节处理上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提高“三变”改革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确保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以改革的新成效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惠及民生。
二要紧盯改革重点。推进“三变”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是基础。农业转型难、农村发展难、农民增收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导致大量农村资源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要认真学习中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系列政策精神,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用好政策,在推进“三变”中更加突出改革性,最大限度释放各种发展要素的活力。要加快推进农村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地一定要把握好政策和方向,按照“因地制宜、发展需要、全面确权、优先确权”的原则,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开展“三变”改革进展较快、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村,优先推进确权工作,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抓紧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水城县作为国家试点,要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六枝特区、钟山区作为省级全面推进县,要整县推进该项工作;盘县要选择6个以上、全市再启动33个乡镇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要用好政策红利。敏尔书记、省长提出,要把六盘水“三变”改革经验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希望省直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在全省推广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意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农村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当前,全省有关部门都在积极行动,省农工委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三变”改革意见即将出台,全省“三变”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将于这个月底前后在六盘水召开。这些都是利好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国和全省的高度系统谋划和推进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再总结、再提炼、再创新、再探索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改革措施。同时,要抢抓机遇,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力争得到国家和省的认可,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争取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当前,要重点争取将我老秘网市纳入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城市。
(二)要夯实“三变”改革基础。要做深、做细、做实“三变”改革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要摸清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底数。要以行政村为单元,对村集体的耕地、林地、荒山等自然性资源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等经营性资产以及资金要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进一步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界定资产、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做到帐实、帐清、帐款相符。要摸清财政可变资金和不可变资金底数。2014年全市投入农业农村资金55.27亿元,2015年上半年投入农业农村资金34.28亿元。在可变资金中,共有2.74亿元变为股金,其中2014年2.6亿元、2015年上半年1374万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分类摸清底数,分清哪些资金可以变股金,哪些资金不能变股金,哪些资金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政策突破变成股金。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握,方能精准实施、精准落地。
二是提升能力。“三变”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干、关键在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责任抓“三变”、 带着感情抓“三变”、带着目标抓“三变”,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交出满意的成绩单。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三变”改革培训,涵盖市、县、乡、村各级干部,范围广、人员多,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三变”、熟悉“三变”、参与“三变”、宣传“三变”、推动“三变”,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能力,掌握“三变”改革的基本知识、政策要求和操作流程,真正成为“三变”改革的参与者、推广者、实践者,成为“三变”改革的行家里手。乡镇党委书记是“三变”改革推进的“一线指挥员”,村居干部是“三变”改革推进的“终端显示”。要全面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三变”改革基层队伍。
三是选准产业。产业是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基础。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典型事例,主要因为有产业支撑,主要得益于产业发展。自实施“3155工程”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特色农业产业种植162.99万亩,建成了一批全省最大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农民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农业产业越干越有前途,越干越有幸福感、成就感。在推进“三变”改革中,要因地制宜选产业,坚定不移发展“3155”工程,突出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以县区为单位找准每一个品种的最适宜区域,因地制宜选择1—2个主打品种,在“精、特、专”上下功夫,做出规模、做成品牌,把农业特色产业做成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主抓手。要紧盯市场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效益高就种什么”,依托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积极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要“三品”联动选产业,注重“三品”联动,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大力打造凉都圣果、凉都红豆杉、凉都春芽、凉都核桃、凉都刺梨、凉都红花油茶、凉都红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让带有乡土气、“天生丽质”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山区、走向国内外市场。
(三)要扶强扶壮“三变”改革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三变”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摆脱贫困。
一是扶持壮大现有经营主体。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192家,市级龙头企业82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5个。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省级龙头企业,要重点支持其做稳、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份额,积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争创机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盘子;对市级龙头企业,要加强引导、突出优势,不断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早日成长为省级龙头企业;对中小微企业,要按照市级标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成长为市级龙头企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帮助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竞争实力和发展质量,加快注册登记为企业法人,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对有条件的家庭农场,要支持其在存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到2018年,要确保全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0个以上。要提升服务、解决难题,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深入企业一线,着力帮助解决融资、招工、市场开拓等难题,帮助解决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推广等方面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品牌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产值达5000万元和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使之成为“三变”改革的主力军、领头雁。要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三变”、主动吸纳农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市场、统一品牌,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是培育引进一批经营主体。要借助外力,向上争取支持、向外引进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要激活内力,积极引导市内矿产企业、房地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一批企业资源变资本、“地下”变“地上”、“黑色”变“绿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带头人。
三是大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不仅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懂技术、会管理、善开拓、敢创新,能够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缺人、缺钱、缺路子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铺路搭桥,鼓励和支持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乡土能人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让他们“破土而出”、脱颖而出,支持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为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农”发展多做贡献。
(四)要筑牢“三变”改革平台。着力建好四个平台:
一是园区发展平台。农业园区既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主战场,又是推进“三变”改革的试验区。要着力提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和质量,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支持更多园区成长为引领型园区,更多市级园区成长为省级园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聚、集群、高效发展。到2018年,全市力争发展50个示范园区。
二是产权交易平台。要学习借鉴河南济源市、湖北京山县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快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建设,引导土地流转双方进场入市交易,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要以县区为单位加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各县区分别建立1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根据“三变”改革的推进情况,适时建立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三变”改革政策支撑体系。
三是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用,吸纳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资金,进一步做大支农再贷款规模。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变”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行集体产权抵押贷款、惠农直补资金抵押贷款、信用互助合作等模式,创新农村信贷产品。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网上众筹等方式壮大“三变”改革资金规模。
四是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三变”综合信息管理数据库平台,认真做好精准统计和录入工作,逐步实现“三变”改革、“3155工程”、扶贫开发、确权登记等方面的综合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并连通所有县区、乡镇、行政村以及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开拓线上市场,实现更多“凉都特产”网上直销。到今年底,每个县区要建立1—2家农村电商站;到2018年,全市要建成农村电商平台100个以上。
(五)要完善“三变”改革机制。要让“三变”改革有生命力,完善机制至关重要。
一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吸引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参与“三变”改革。从明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的资金推动“三变”改革,其中5000万元作为直接投入“三变”改革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信用担保、风险防控等方面投入;另外5000万元是“3155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是间接投入“三变”改革的资金。各县区也要预算安排5000万元“三变”改革专项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到位。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的各类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以股金形式集中投入“三变”项目,不能“撒糊椒面”、“下毛毛雨”。
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探索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经营主体+农户+基地”、“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基地”等基本经营模式,以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为纽带,在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农户由参与变为主导、由工人变为主人、由参股变为控股。同时,要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三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收益分配不公就会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被剥夺感,就会导致群众对改革的反感和抵制,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做到公平公正、程序规范。要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按农民个人享有的股份比例,及时兑现农民应得的收益。
四是完善进退机制。要优先把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三变”改革范围,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进退有据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到2018年通过“三变”实现3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财政入股资金专门用于帮扶贫困户的,要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稳定脱贫后及时退出。
五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果经营主体没有足够的实力、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稳定的发展效益,那将会给“三变”改革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风险。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监督管理,加强经营主体管理,强化专项资金监管,从制度上为“三变”改革加上“安全阀”。要建立风险准备金,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三变”改革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从推进“三变”改革的具体办法、具体责任、具体工作等细处入手,一环扣一环地抓下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让机制越变越活、产业越变越优、生态越变越美、农民越变越富、基层干部越变越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变”改革要顺利推进,最根本的是党政领导有力、部门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配合。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既要做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要做改革的守护者、保障者。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政策组、产业组等专项工作组。各县区、各乡镇要比照成立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 “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切实加强对“三变”改革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各项重大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要坚持“市统筹、县乡为主、村居为单位”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能落实、见成效。各县区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三变”改革第一责任人职责,上心上手、亲力亲为,把“三变”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安排部署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不能说起重要、办起次要、忙起丢掉。各县区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具体抓、抓具体,把“三变”改革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抓紧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统筹指导、协调配合,抓好抓实本单位负责事项,确保工作责任落实。
三是细化年度目标任务。要强化目标意识,加强目标管理,把“三变”改革任务分解到年度、到季度、到月份,细化到县区、到部门、到乡镇、到项目,一项一项盯住、一项一项完成,以县区的工作成果确保全市目标的完成。要加强工作预见性、统筹性,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特殊性,超前谋划好项目,超前制定项目、资金整合方案,超前向上汇报、对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要抓好方案落实。近期,市委、市政府还将出台《六盘水市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行动方案》,初步提出了“4116”措施,即明确了4个方面目标、10个方面工作措施、10个步骤和6个方面保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的步骤和时间节点,加强配合、强化指导,把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各县区要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握好改革的要求、突出精准措施、体现改革的特色和亮点,一项一项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
(三)要善于总结提炼。要在经验总结、归纳、提炼上下更大功夫,把历届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创造的“三变”改革经验充分挖掘出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一是深入挖掘“三变”经验。要深入挖掘“三变”具有共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好做法,展现“三变”改革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从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为全国、全省农村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要找准“三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明原因、找准症结,千方百计克难攻坚、寻求突破。
二是学会借助“外脑”。要把“走出去”请教咨询与“请进来”调研考察结合起来,把“三变”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聘请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问诊把脉,形成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广泛借鉴、吸收成果,用好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座谈会在我老秘网市召开的成果,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让我老秘网市“三变”改革向更深、更实、更细、更准的方向发展。
三是加大推广力度。“三变”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证明“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潜力很大、空间很大。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三变”改革的推广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示范点和示范模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稳步推进、全面推开,让更多经营主体和农户参与到“三变”当中来,让更多农民在“三变”中增收致富,让更多经营主体在“三变”中发展壮大,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让“三变”模式在全市遍地开花、花香满园。
(四)要广泛宣传发动。要大力宣传“三变”改革,营造人人关注“三变”、人人热议“三变”、人人参与“三变”、人人推动“三变”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政务平台等载体,把“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到农村、到企业、到社区、到机关、到学校、到农家,扩大“三变”的知晓面。要走村入户宣传“三变”,确保各项支农、助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要通过现场学习、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传递“三变”改革的正能量。要通过“三变”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抓典型促全局。
三是深入发动群众。思想跟得上,行动才能跟得上。要深入群众宣传“三变”带来的好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提高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三变”、认同“三变”、投身“三变”。要做好释疑解惑,一家一户召开群众座谈会,让群众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收获,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五)要强化督促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我们要加大“三变”改革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抓一项、成一项,办一件、成一件。
一是督政策落实。要加强对各类强农惠农支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农户、落实到具体受益人。要加强对“三变”改革文件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加强对财政资金拨付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防止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情况发生,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真正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二是督工作推进。要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督查,紧盯确权登记、财产评估等重点,紧盯资源整合、入股经营主体、股份分红等难点,紧盯经营主体情况、合同签订和履行等环节,确保“三变”改革有序推进。要对存在问题进行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对滞后工作进行督查,坚持在过程中督查、在过程中问责,抓不落实的事,盯不落实的人,让大家紧张起来、紧迫起来、警醒起来,全力以赴将各项工作往前推、往前赶,决不能拖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后腿。
三是督工作成效。“三变”改革工作干得好不好,要靠作风吃饭、拿成绩说话。要把“三变”改革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同时,改革要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只要是为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我们都鼓励大家大胆试、大胆闯。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