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定位不变 砥砺奋进有为
矢志为打造更显魅力更富活力更具实力的闽中工贸重镇
和县域次中心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镇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乐永权
(2016年5月3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建设镇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建设镇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镇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回顾总结镇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选举产生中共建设镇第七届委员会和中共建设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共识,汇集合力,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矢志为打造更显魅力更富活力更具实力的闽中工贸重镇和县域次中心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
镇第六次党代会以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镇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主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10年1.74亿元增加到2015年2.37亿元,年均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6.38亿元增加到2015年21.44亿元,年均增长48.17%;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6.75亿元增加到2015年16.06亿元,年均增长18.3%;农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8011元增加到2015年15001.21元,年均增长15.7%。特别是2010、2011、2012我镇连续三年被评为三明市争创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2012、2013、2014连续三年荣获市级中心乡镇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二等奖),2012、2013、2014连续三年在全县年终综合考评中荣获一等奖。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更加突出主导产业,坚持“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五年来,合计共实施建设项目73个,其中城镇建设项目14个,基础设施项目14个,农林水项目 10个,社会事业项目11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4个。加大招商选资工作,引进了联瑞建材、嘉申能源、顺天彩陶、鑫森石材加工等一批财税贡献率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相继落户我镇投资投产,带动我镇经济发展。扶持壮大博大轻工、联瑞建材精加工、建龙新型建材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培育了古法富硒大米、雪蔗、红粬、红酒、仙草、腊鸭、珍珠粉、米粉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创建了“富贵三宝”、“三宝红”等农业品牌,农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宝特种养殖等农业企业入选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以发展“互联网+”为抓手,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先后引进微联电子贸易有限公司、苏宁易购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商企业,商贸、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致力集镇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更加注重镇村统筹发展,努力将建设打造成生态宜居宜业宜商的小城镇。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了2010年至2030年《建设镇总体规划》,确定了“一轴一带二心八片区”的镇区总体布局,镇区控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1.05平方公里扩大为25.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0.9平方公里扩大到3.06平方公里,覆盖洋面9个村,城镇化率从38%提高到60.5%。同时,以总体规划为龙头,编制了镇区6.70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使中心镇建设实现有据可依。五年来,累计投入2732万元完成公路改造49.6公里,全镇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镇区范围306省道沿线全部实现“亮化”。投资近10亿元建成集镇供水一期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镇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10KV三回线路、鲤鱼坑避险道、集镇公厕改建、建设消防站、客运二级站、建设溪防洪工程、文化站改造、六堡岬工业园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二中校园改造、学区扩容、独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安工程、公租房、信用社办公楼、村部综合楼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总投资5.55亿元的集镇自来水二期供水工程、大同路、古银币交易市场、农产品市场、集镇北部新区、三泉矿山救护中心、35KV变电站等项目有序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三宝商业广场、香樟嘉园、深洋新村等一批环境优雅、功能配套的精品住宅小区建成并入住。生态建设持续推进,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验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镇村环境卫生大大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国、建强等一批示范村初具形象。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建设溪小流域、贵竹林、东井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五年来,我们突出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五有”目标,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争取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4个、1552万元;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完成危房改造180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持续提高,五年共发放低保金600余万元、高龄老人补助金90多万元。完成二中校园改造、中心小学扩容等教育基础工程,实施2个寄宿制学校食宿工程和5个校安工程,独立中心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通过教育“双高普九”、“两项督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验收。成立建设教育基金,发放奖教助学金62.5万元,全镇教育教学氛围日渐浓厚。建成全市第一家乡镇民营医院——民生医院,镇卫生院完成升级改造,村级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深化“诚信计生·幸福家庭”创建,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发放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贷款170.4万元。建设和完善一批老年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点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完成,琵琶堡入选全国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铁枝、美食节、草根乐队等多元素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成全县首个乡镇高清治安监控系统,实施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加强矿山企业、公路交通、校园及娱乐场所的安全监管,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2011、2012、2013连续三年荣获全县综治综合考评一等奖,2014年获得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注重基层基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集中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深入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培育306省道党建示范走廊,积极开展“三个三”活动,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快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100%成立党支部。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力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围绕198项“四风”问题清单抓整改落实,“四风”问题整改到位,有力消除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巩固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年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届党委政府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建设镇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全镇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成就鼓舞人心,加快发展的态势令人振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要素保障不足,土地、资金、用水等瓶颈问题仍在解决之中,部分民生项目、城建项目进度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不够宽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治理和创新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清醒,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昭示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正处于顺势有为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未来五年,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看清优势、顺应大势,正视差距保持紧迫感,抢抓机遇增强自信心,转变方式适应新常态,始终做到认识上清醒、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做好今年五年的工作,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目标思路不动摇;迎难而上,解决矛盾问题不犹豫;稳扎稳打,把握工作重点不分心;常抓不懈,坚持从严治党不放松。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创新方法,有力推动高效落实;革新作风,积极营造良好风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一个目标,五大建设”(即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商的闽中工贸重镇和县域次中心,合力共建“魅力建设、活力建设、实力建设、开放建设、幸福建设”),重点抓好调结构、扩集镇、强商贸、惠民生、防风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力争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按“前低后高、稳步提升”原则进行计划安排,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比2010年实现翻番,主要经济指标更加协调,主导产业更加突出,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城镇建设日趋完善。县域次中心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市级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商贸市场愈发繁荣。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做大做强三大交易市场(古银币交易市场、建材交易市场、农场品交易综合市场),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商贸交易,最大发挥商贸聚集区“虹吸效应”,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创新活力竞先迸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培育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均等化、普惠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国家文明村镇良好形象充分彰显。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项目抓投资。加大项目策划、对接和争取力度,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报得出、争得到、能落地。依托资源办工业,做优石墨研发、有色金属选炼、煤矸石循环利用等矿产品深加工项目。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投资,争取开工建设县道“文(江)至西(华)”线建设段,主动对接“梅大”高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建设自来水二期供水、第二中心幼儿园整体搬迁、中心小学教师宿舍楼改造、建乐小学扩容扩建等项目并开工建设。
围绕产业抓招商。围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延伸、财源培植,创新招商考评激励机制,大力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四千精神”,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关联性强、能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大力引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富贵三宝” 、“三宝红”等特色农业品牌,强化红粬、红酒、腊鸭、珍珠粉、米粉、糟菜等农副产品的策划包装,积极参与农业招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强化镇内工业项目区的主导产业定位,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切实用好用足用优六堡岬和笔架山两个存量项目区。
围绕服务抓帮扶。深入开展“百名干部服务百家企业”活动,突出精准帮扶,强化项目全程跟踪代办,重点做好镇区1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精准帮扶,建立政企领导“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帮助企业争取资金、融资担保、开拓市场,加快消化产品库存。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开展“机器换工”,着力扶持富友石墨、博大轻工、众佳木业、联瑞建材、顺天彩陶等规模企业提档升级,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农特抓提升。着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推进雪蔗、罗汉果良种繁育和高产示范片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雪蔗、罗汉果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仙草产业,推进仙草初级产品加工,打造“仙草专业村”。扶持花卉产业,延伸发展花卉租赁、花带维护、绿化种植、园林景观设计等产业链。提升红粬、红酒、腊鸭、珍珠粉、米粉、糟菜等农副产品的策划包装和营销路径,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打响“富贵三宝” 、“三宝红”等农业特色品牌,形成农业“地理坐标”。着力扶持香浮生态大米、农冠农业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农超对接”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发展订单和“互联网+农特”生产模式,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集镇建设水准
做大做美集镇。坚持规划布局,按照“一轴一带二心八片区” 战略布局,继续实施“南进北扩东拓西延”战略,将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与村庄规划相结合,优化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增强集镇功能和活力。按照“成熟一片、推进一片”的办法,抓好集镇北部新区建设,推进建忠大恒新村、建丰聚丰新村、建强四堡坑新村开发建设。用好用足造福工程易地搬迁政策,进一步引导偏远村农户向集镇转移,增强集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虹吸效应”。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打击违建抢建,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新村建设,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房。完善基础设施,实施集镇街道立面改造、306省道卫生整治、村级路灯改造亮化工程,完善集镇道路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二级汽车站完工运营,积极对接开通“建设-汤泉”、“建设-槐南”、“建设-铭溪”农村公交车线路。加大自来水二期供水项目对接和申报力度,争取开工建设,保障集镇饮用水便捷、安全。力促县道“文西线”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35千伏建设变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打造“建爱-建民”河滨沿线景观带。持续推进矿山治理“五园模式”,加快贵竹林生态公园整体规划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食宿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景点。
建设美丽乡村。继续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好五美”的要求,与生态创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加快美丽乡村创建升级,继续抓好建国、建强、和平“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等美丽乡村示范点,深度挖掘其他村庄特色资源,着力打造306省道沿线美丽乡村景观带,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乡村发展格局。
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抓好贵竹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壤修复工程,打造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样板和示范项目,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落实“三个必造”,构筑绿色屏障,让山更绿。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加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文江河流域建设溪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农村垃圾,畜禽养殖、农业面源、重金属等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和净化水环境,让水更清。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让天更蓝。
(三)突出商贸立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筑牢人气聚集区。紧紧抓住后路核心区、县域次中心这个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惠及太华、奇韬、广平、文江、槐南、青水等7个乡镇的“半小时经济消费圈”。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矿山机械、信息中介、金融担保、广告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宾馆、娱乐休闲、餐饮服务、汽车美容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抓住“梅大”高速贯穿建设和县道“文西线”直通文江奇韬的良好机遇,加快汽车站运输枢纽建设和专业化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运输、仓储、装卸等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乃至沿海城市的商贸交流,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做旺市场活力区。整合辖区及周边槐南、广平等地的古银币资源,搭建平台,定期开展研讨、交易、赏玩等活动,积极与全国各地古银币客户联系交流,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探索开发相关附属产业,培育具有建设特色的古玩文化,发展壮大古银币交易市场。围绕拉长建材产业延伸链条,聚集高新铸造、金属工艺、石材加工、新型建材等产品,提升建材产业链整体水平,推进联瑞建材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打造大田北部建材交易中心。逐步完善商贸网点,做大一批生活服务性质的百货、专卖店、便利店、餐饮店、农贸市场、星级宾馆、大型综合超市、文化娱乐场所等服务网点,建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建材、农产品、矿山机械、汽车维修等专业市场建设,配套设置一批金融、旅游、图书报刊和邮电等公共服务网点,加快形成小商品一条街、服装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步行街、购物广场等特色街区,积极引进佳洁、苏宁电器等知名连锁企业,拉动奇韬、文江、广平、太华、槐南等周边消费市场,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拉动力强的商贸聚集区。
培育电商新兴区。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大电商职业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古银币交易、新型建材、赶街网等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着力把联瑞建材标准厂房打造成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争创省市“双创”示范基地。依托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挖掘各村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鼓励电商企业入驻建设,推进赶街网、苏宁易购进村入户,推动三宝雪蔗、富硒大米、红粬、珍珠粉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整合镇区家具、制陶、石材、生活用品制造等企业,走“线上+线下”营销路子,扩宽产品营销渠道,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打造旅游休闲区。加大对琵琶堡、村居古祠、感德寺、仙亭庙、杨柳瀑布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强与永安安贞堡、广平银杏园、太华温泉浴的联办合作,围绕“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积极策划“后路一日游”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游在后路、玩在三宝、吃在建设”的经济效益,增强“三宝旅游”名片效应。探索试推“民宿+美丽乡村、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古玩鉴赏”等模式,策划一批乡村民宿游、农耕体验游、乡村休闲游、淘宝赏玩游等产品,将土堡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古玩文化融入旅游产业。
(四)注重共建共享,增进百姓民生福祉
精准扶贫脱贫。扶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积极开展“156”扶贫攻坚计划,落实“321”帮扶贫困户制度,加大项目、资金倾斜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培训扶智、异地搬迁、救助保障、生态补偿等措施,抓好2个精准帮扶试点示范村、2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和10户扶贫示范户,确保2018年前全镇国定标准以下134户426人全部脱贫,2020年前全镇省定标准以下71户250人全部脱贫。
完善保障体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有效财力办好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有感度强的民生实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激励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制度环境。加大“造福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成易地搬迁28户。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一体化,逐步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健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双拥优抚、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公益慈善、老龄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镇区中小学扩容、二中校区塑胶跑道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百姓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五)深化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积极引进晋农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建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切实落实“非禁即入”,鼓励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让民营资本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稳步开展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社会治安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和抗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夯实民主法治建设。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和人民团体的关系。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党管武装,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切实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健全完善人防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开展 “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关键在党,重在落实。全镇上下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确保“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抓住创先争优这一主线,瞄准“事争一流、人争先进”的目标,紧密联系我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在全镇党员认真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学习活动,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精神状态、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和岗位奉献意识教育,增强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党建示范点、软弱涣散党组织和贫困村制度,强化经费、待遇、阵地等基层基础保障,着力破解基层基础薄弱和村集体增收难等问题。建立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深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述评考核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等问题。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把心思用在研究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落实任务上。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推动镇村干部主动到工地为项目助力、下车间为企业解难、进基层为百姓服务,切实在各自负责的工作中干出成效、创出特色。各级各部门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遇到矛盾和问题不躲闪、不推托,敢于面对、积极化解,决不拈轻怕重,碰到困难绕道走;对于一些看准了的事情、瞄准了的项目,必须紧抓不放、马上就办,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加大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中介服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扎紧制度笼子。纪委要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风劲潮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戮力同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携手并肩、凝心聚力、务实拼搏、开拓创新,全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矢志为打造更具魅力更富活力更显实力的闽中工贸重镇和县域次中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