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体情况
(一)市场主体期末实有情况。截止2015年12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是136490户,同比增长3.9%;资金总额1901.82亿元,同比增长24.5%,从市场主体数量和资金总额的增幅来看,我老秘网市市场主体保有量创历史新高。三类市场主体总量分布如下:
1.企业(包含内资非私营、私营、外资,下同)27691户,同比增长17.4% ;注册资本(金)1749.85亿元,同比增长25.7%;
其中:
内资(非私营)企业2311户,同比增长6.6%;注册资本(金)422.06亿元,同比增长27.4%;
私营企业25184户,同比增长18.6%;注册资本(金)1292.58亿元,同比增长25.8%;
外商投资企业196户,同比增长4.3%;注册资本(金)5.43亿美元,同比增长8.0%。
表1 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统计表
单位:户、亿元人民币
项目 | 企业 | 个体工商户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市场主体总计 | ||||
年度 | 户数 | 注册资本(金) | 户数 | 资金数额 | 户数 | 出资总额 | 户数 | 资金数额 |
2014 | 23585 | 1391.55 | 105310 | 95.43 | 2492 | 40.22 | 131387 | 1527.20 |
2015 | 27691 | 1749.85 | 106075 | 107.77 | 2724 | 44.20 | 136490 | 1901.82 |
增长(%) | 17.4 | 25.7 | 0.7 | 12.9 | 9.3 | 9.9 | 3.9 | 24.5 |
注:参照2015年12月30日标准 1美元=6.4897元人民币 换算外资注册资本金(下同)
(二)新设市场主体发展情况。2015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960户,同比增长16.4%;资金总额336.78亿元,同比增长65.6%,三类市场主体新登记分布如下:
其中:
新登记内资(非私营)企业229户,同比增长40.5%;注册资本(金)45.09亿元,同比增长154.5% ;
新登记私营企业4929户,同比增长6.9%;注册资本(金)255.07亿元,同比增长70.7%;
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7户,同比增长-5.6% ;注册资本(金)0.82亿美元,同比增长-6.3%。
2. 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9516户,同比增长19.0%;资金数额27.14亿元,同比增长6.8%。
3. 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69户,同比增长0.7%;出资总额4.16亿,同比增长-17.4%。
表2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统计表
单位:户、亿元人民币
项目时间 | 企业 | 个体工商户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市场主体总计 | ||||
年度 | 户数 | 注册资本(金) | 户数 | 资金数额 | 户数 | 出资总额 | 户数 | 资金数额 |
2014 | 4791 | 172.86 | 16394 | 25.41 | 267 | 5.04 | 21452 | 203.32 |
2015 | 5175 | 305.48 | 19516 | 27.14 | 269 | 4.16 | 24960 | 336.78 |
增长(%) | 8.0 | 76.7 | 19.0 | 6.8 | 0.7 | -17.4 | 16.4 | 65.6 |
二、与安徽其他地市发展情况比较
(一)从市场主体总体发展水平看。宣城市处于全省第十位,比第九位蚌埠市市场主体数少2195户。截止2015年12月,安徽省实有市场主体2740713户,同比增长11.5%,其中宣城市场主体136490户,同比增长3.9%,占全省市场主体比重为5.0% 。
表3 安徽省各市市场主体期末实有情况统计表
(二)从新登记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来看。宣城处于全省第九位,比第八位滁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少1987户,比第十位蚌埠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多393户,2015年,安徽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66144户,同比增长14.4%,其中宣城新登记市场主体24960户,同比增长16.4%,新增比率居全省第七位。
表4 安徽省各市新登记市场主体统计表
(三)从企业登记发展水平来看。宣城处于第十一位,比第十位蚌埠少110户。截止2015年12月,安徽省实有企业642659户,同比增长22.6%,宣城实有企业27691户,同比增长17.4%,占全省企业比重为4.3%。(其中合肥遥遥领先,占全省比重29.4%)
表5 安徽省企业期末实有情况统计表
(四)从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来看。宣城处第六位,比第五位马鞍山仅少6人,比第七位芜湖还多5人,截止2015年12月,安徽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422户,其中宣城市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530户,相当与平均19个宣城人里就有一个老板。
表6 安徽省各市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统计表
注:全省各市人口,参照安徽省统计局2014年全省县级常驻人口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4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
三、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主要特点
(一)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自2015年初以来,市工商质监局按照商事制度改革要求,先后推行了注册资本登记制改革、“先照后证”改革、“三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充分激发了大众创业热情和市场创新活力。一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24960户,同比增长16.4%,新增比率居全省第七位。
表7 全省各市新增市场主体新增比例
(二)私营及个体经济占据领先地位。从数量和规模上看,私营及个体经济仍然是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力量(具体见表8)。2015年,全市新登记私营及个体24445户,同比增长16.4%,在全部新登记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为97.9%;随着私营个体户数量的增长,也提供了更多的就要岗位,2015年新增的24445户私营及个体中,吸纳从业人员86955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4.4%。
表8 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所占市场份额
(三)市场主体呈现“三、二、一”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户数最多,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的82.1%,其次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占11.9%和6.0%;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市场主体占比由5.2%上升为6.0%,提升了0.8个百分点,说明我老秘网市从事第一产业人数有所增加。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中,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户数的55.2%,占比最高,其次为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业分别占9.5%和8.7%,以上三类行业市场主体合计占市场主体总户数的73.4%
表9 全市市场主体户数产业结构图
(四)新型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加快了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步伐。截止2015年12月,我老秘网市共有电子商务市场主体258户,2015年新登记133户,新登记占总数的51.6%;文化体育和娱乐、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型消费行业的新增户数亦大幅提升,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市场主体1379户,同比增长3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3724户,同比增长27.9%。
四、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总体发展迅速,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市场主体分布较集中在宣州区、广德县、宁国市,三地市场主体总数占全市总数的65%,其中宣州区(含市本级)42117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30%,市场主体较少的是旌德县、绩溪县占比仅为5%和6%。。
表10 各县市区市场主体所占份额
(二)企业个体比稳中有升,距全省平均有较大差距。截止2015年12月,全市企业数量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0.3%,个体工商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77.7%,企业个体比为:0.2610:1,与去年同期的0.2240:1相比有所上升,但与全省平均企业个体比0.3159:1相比,我老秘网市企业占比相对较低,个体工商户占比相对较高,个体工商户比重越高,则说明经济市场主体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低,我老秘网市仍然有进一步优化升级的空间。
(三)新登记公司制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公司规模较小。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有力推动了宣城市公司制企业的大力发展。2015年全年,新登记公司制企业4458户,同比增长23.7%,新登记企业总量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86.1%。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公司制企业 45户,占公司制企业的1%,500万以下的公司制企业达88% ,其中:注册资本50万以下占50.4%,注册资本50―500万占37.6%,我老秘网市公司制企业大多规模较小。
表11 新登记公司制企业按规模所占份额
(四)注册资金亿元以上市场主体制造业占比20.5%,产业聚集度不高。截止2015年12月,全市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市场主体共229户,其中制造业47户,占比20.5%,分布在33个行业小类,最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只有4户企业,产业聚集度不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户、建筑业19户,房地产业27户,三个行业共计117户,占比51.2%。
表12 注册资金亿元以上市场主体户数、所占百分比
制造业行业小类分类 | 户数 | 所占百分比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1 | 31.0 |
制造业 | 47 | 20.5 |
房地产业 | 27 | 11.8 |
金融业 | 26 | 11.4 |
建筑业 | 19 | 8.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 | 3.5 |
批发和零售业 | 8 | 3.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 | 3.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 | 1.7 |
农、林、牧、渔业 | 3 | 1.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1.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 | 0.9 |
住宿和餐饮业 | 1 | 0.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 | 0.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 | 0.4 |
五、发展市场主体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加强部门协调监管。进一步放宽新登记市场主体依据登记条件限制,研究对无照经营行为的管理办法,尽快建立统一市场主体审批平台,进一步加快并联审批改革步伐,探索打造全程电子化审批,解决好“先照后证”后各部门监管无缝实现衔接问题,确定“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批监管、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综合监管相协调的市场监管机制。
(二)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促进现代商贸和服务业发展。一是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我老秘网市经济结构及产业特色,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设置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大力推动大宗绿色农产品、大宗农畜产品电子化现货交易平台、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咨询和小额融资等平台建设;三是选择一批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绿色食品、农畜产品、专业市场等电子商务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个转企”市场主体在准入门槛、行政审批、金融支持、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消除个体经营户关于“个转企”税费负担加重方面的后顾之忧,对规模较大的、发展意愿较强的新登记市场主体可直接鼓励注册登记为企业,通过市场主体提升、优化,促进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进一步加强融资支持,提升小微企业存活率和竞争力。截止2015年12月,我老秘网市实有小微企业15362户,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为55.5%,已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只主力军,并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但由于自身实力欠缺,融资难是限制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力度,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发挥小额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风投基金等金融工具作用,继续推动我老秘网市设立民营银行工作。
(五)推进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简化退出机制。现行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注销)周期长、要求高,如果不退出,即不产生费用,又很少或不承担责任。建议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市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的简便退出机制,以促进市场主体“瘦身减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