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2017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7-4-30 18:25
标题: 2017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4月22日在湖州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湖州市代市长 钱三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湖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和支持下,带领政府系统,依靠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实干、埋头苦干,谱写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新篇章,湖州大地展现新的面貌,赶超发展开启新的征程。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奋力赶超的五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52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243.1亿元,年均增长8.6%,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到7571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7.7∶53.8∶38.5调整为5.7∶47.2∶47.1;财政总收入从219.1亿元增加到36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122.1亿元增加到211.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分别增长9.7%和10.1%,比全省快1.5和1个百分点。工业强市建设提速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902.1亿元增加到4217.4亿元,年均增长7.8%;增加值年均增长9.2%,比全省快2.6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年均分别增长12.6%、11.7%和12.5%,比全省快4.3、2.6和4个百分点;长兴、德清相继跨入工业产值超千亿县行列,长兴成为全省工业强县试点和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天能、超威、升华、巨人通力、佐力、泰普森、久立、大东吴成为“金象”企业,美欣达、金洲、永兴、德华、欧诗漫、桐昆恒腾成为“金牛”企业。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增加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09.9亿元增加到1068.9亿元,年均增长12.9%;旅游总收入由263.2亿元增加到882.5亿元,年均增长27.4%,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县区全覆盖,太湖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南浔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内河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我老秘网市获批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德清和安吉入围全省首批服务业强县(区)试点。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发展走在前列,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县区和市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相继组建成立,吴兴区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获得第一名。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8.5亿元,是前五年的两倍,在建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县区全覆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预计201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6%,比五年前提高0.78个百分点;“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全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由202家增加到683家;“南太湖精英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579个,“国千”“省千”人才分别达到38名和99名,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3家;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长兴县入列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五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扎实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形成,市县区审批同权基本实现,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精减近六成,项目审批提速普遍达到50%以上,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序推进,“阳光湖州服务指数”稳步攀升,有力促进了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顺利实施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盘活重组,组建并运行城市、交通、旅游、产业四大国企集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0.9万户,累计达到28.9万户。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工业企业综合效益分类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湖州开发区“四破”试点取得实效,我老秘网市获评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52.4亿元和2757.6亿元,是五年前的1.7倍和1.6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位居全省第二,直接融资规模连续两年超过银行新增贷款、2016年总量突破700亿元,金融新业态企业达到1310家、管理资本超过10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0家、累计达到23家。城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我老秘网市入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德清县和吴兴区织里镇先后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实现县区全覆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农村“三权”确权、赋权、活权改革率先实现突破,全市城市化率从59.5%提高到62.9%。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五年累计实到外资超过50亿美元,省外浙商回归到位资金937.4亿元;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79.9亿元,其中出口600.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和4.8%;累计同国外33座城市结成友好关系,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接轨沪杭、联通苏皖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重大政治任务取得优异成绩。

——这五年,是城乡品质持续提升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439.2亿元,是前五年的2.4倍。杭宁高铁、杭长高速公路北延、中心城市百里外环线、318国道改建南浔段等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杭宁高速公路改扩建、京杭运河航道整治、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等全面开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步伐切实加快;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有序推进;能源、供水、环保、气象、信息化以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一大批项目建成启用或开工建设。湖州中心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太湖水厂、市民服务中心、湖州儿童公园建成启用,小西街、状元街完成修缮整治,南太湖湿地奥体公园基本建成,湖山大道、浙北医学中心等加快建设,交通拥堵治理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全面推开。滨湖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滨湖区域从做基础、做环境向做功能、做产业转变,月亮酒店、龙之梦、影视城等一批项目集聚而来、拔地而起。东部新区、南浔城区、西南分区等发展能级加速跃升。德清、安吉分别入列国家“多规合一”和省级“多规融合”试点,长兴成为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和“放心市场”建设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领跑全省,市级美丽乡村建成率达到80%,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区实现全覆盖,安吉、德清分别以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绩成为首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由安吉县主导制订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国家标准。“三改一拆”走在全省前列,累计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超过1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890万平方米。产业平台加速集聚,承载能力切实增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等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调整优化,全市新形成4个万亩大平台,10个特色小镇进入全省创建和培育名单,吴兴美妆小镇成为省级示范。

——这五年,是生态文明大步前行的五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在生态省考核中连年获评优秀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国家生态市,成为全国地级市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安吉县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切实加强,五年累计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4520家,淘汰1182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电镀、铅蓄电池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得到大力度的整治和提升,生猪和温室龟鳖养殖业治理工作不断深化,黄标车基本实现清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五水共治”三夺“大禹鼎”,在全省率先消灭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劣Ⅴ类和Ⅴ类水质,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由88.2%提高到98.7%。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从190天增加到240天,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74微克下降到47微克。矿山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建筑石料开采量从最高时的1.64亿吨压缩到4800万吨,获批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耕地资源得到有力保护,连续二十年实现占补平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继颁布施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家试点任务全面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考核评价等办法制定出台,设立“湖州生态文明日”。美丽经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生活、滨湖度假等形成特色品牌,新型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形成先发优势。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五年。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五年累计达到850.8亿元,占到全部支出的73.9%,我老秘网市在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被评为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前十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8993元、16367元增加到45794元、26508元,年均增长9.6%和10.1%,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6万人,2016年底登记失业率为2.5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同标,职工医疗互助实现扩面提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五年累计竣工保障房72745套,完成农房改造7.5万户。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从21.4张增加到33.5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提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和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一类重点大学上线率由12.3%提高到18.2%,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水平位居全省第二;我老秘网市被列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共卫生综合发展指数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期望寿命从78.3岁提高到80.3岁;“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持续下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连续举办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赛事,首次成功申办省运会。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我老秘网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丝之源”、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硕果,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城区)和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区实现“满堂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前列。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湖州建设全面推进,平安湖州建设实现“十连冠”,南浔、德清、安吉捧得“平安金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项目获得全国首届法治信访进步奖,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十一年保持下降,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

五年来,全市政府系统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激情、讲担当、讲实干、讲自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统筹推进各项事业。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以及慈善、红十字、志愿服务等事业有了新进步,国防教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各位代表!五年来湖州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全力助推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领域的全市劳动者、建设者和投资者、创业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湖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曲折艰辛,历程弥足珍贵。实践告诉我们,干大事、创大业,必须敢于担当、勤勉尽责。五年来,全市政府系统紧紧围绕加快湖州赶超发展,强化忠诚、干净、担当,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不犹豫、不退缩、不懈怠,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真抓实干,开辟了各项工作的新境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全面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拉高发展标杆,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新业绩。实践告诉我们,干好事、创好业,必须系统施策、精准发力。五年来,全市政府系统紧紧围绕最能够发挥的优势、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最应该突破的瓶颈,把上级部署要求与湖州市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系统谋划,坚持精准加力,争取了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在把握全局中找准方向,在因地制宜中找对路子,在抓重破难中赢得先机。实践告诉我们,干成事、创成业,必须协同作战、久久为功。五年来,全市政府系统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一个调子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谋发展、抓建设上来,坚持上下同欲,坚持共建共享,汇成了各项工作的大合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战略定力,不断增进发展合力,确保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

各位代表,湖州已经站上赶超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亟待进一步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效的任务十分艰巨,引领性强、带动力大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集聚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能力还不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不充分,空气质量还有不小差距,公共安全领域还有一些短板;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还有很大空间,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和执行力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领域消极不廉洁现象仍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长三角以及全省各地都在卯足干劲、争当标杆,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我老秘网市区位、交通、生态等显性优势和均衡、和谐、文化等内在特质叠加在一起,正在持续释放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赶超跨越步入十分重要的关口。在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历史方位,咬定目标、抢抓机遇、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奋力开创一个动力十足、加快赶超的新局面,建设一个活力迸发、充满希望的新湖州。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和“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指示精神,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定不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持续开展“四新”主题实践,扎实推进“六重”工作,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要求,重中之重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一,在思想指引上,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和“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指示精神,就是要高举“两山”旗帜,用好太湖资源,全域融入和全面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的导入,不断提高湖州元素在全省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把“浙江的今天”建设成“中国的明天”作出更多贡献。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就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并举,以“拆治归”为基本招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要领,以有效投资为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符合发展规律、契合区域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旧动能的改造提升和新动力的培育壮大,持续释放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坚定不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落实、落实、再落实,敢于担当、勇于攻坚,注重到位率、平衡性、精细化,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面前不回避、过错面前不推诿,在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第二,在目标任务上,聚力赶超发展,聚焦“两高”建设。始终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努力追求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到届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突破10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人均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坚持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彰显“人生只合住湖州”的魅力,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经过五年的奋斗,确保政府治理、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4+3+N”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加快向城市经济转型,美丽城镇建设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继续领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幸福洒落在每一个人身上,让平安洒落到每一处角落。

第三,在发展路径上,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深化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落实最严格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培育生态文化,壮大美丽经济,全面提升“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努力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现代纺织、时尚精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四换三名”和“两化”深度融合,做大做精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努力建设更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工业强市。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和壮大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智慧物流、金融新业态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农业现代化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推进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深化接轨沪杭、联通苏皖,更好承接产业项目和提供配套服务,更多集聚人才、科技、教育、资本等高端要素,努力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

第四,在载体抓手上,持续开展“四新”主题实践,扎实推进“六重”工作,全力主攻高铁枢纽、滨湖一体、全域旅游、新能源整车制造、信息技术产业。以最坚决的姿态、最实干的作风、最担当的精神,纵深推进“四新”主题实践,对齐新标杆,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走好新征程,全力抓好经济、改革、民生、生态、平安、自身建设“六张报表”,努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重点工程为龙头、重大平台为载体、重点产业为根基、重大政策为支撑、重点要素为保障,深化和完善“六重”工作年度动态调整、责任分解、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坚持“六位一体”,狠抓落地推进,真正把蓝图化为行动,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坚持铁、公、水、空协调发展和内畅外联、城乡并举,实施综合交通“一百个项目、八百亿投资”计划,重点打造由杭宁、商合杭、沪苏湖铁路组成的“十”字型高铁枢纽发展格局。以空间布局、规划设计、生态保护、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六个一体化”为引领,坚持中心城市和长兴、南浔“一体两翼”组团发展,深入推进滨湖一体融合发展,同时推动德清、安吉组团与滨湖城市带协同发展。以整市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休闲生活深度融入乡村旅游和滨湖度假,持续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依托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先发、产业集群优势和汽车产业其他零部件领域的配套基础,加快引进和培育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和项目,全力进军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制造。继续培育、引进、扶持芯片设计和制造、新型半导体材料研发、地理信息服务等,切实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市郊南部山林带规划建设和推动湖州师范学院建设湖州师范大学等,深度谋划和努力办成更多关乎长远的大事和要事。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作者: 筚路蓝缕    时间: 2017-6-6 08:44
2017年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上要勇于作为,在经营管理上要注重成效,在信息化建设上要持续投入,在改进服务工作上要多措并举,在增强技术实力上要下真功夫,在提升医疗质量上要花大力气,在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上要动真格,在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上要创特色。他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围绕市委“发展至上、富民为先”的总思路和打赢经济社会“翻身仗”的要求,按照“三甲”创评标准,推进改革,完善管理,优化服务,注重内涵,提高效益,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为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而不懈努力,共创医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想hh    时间: 2017-6-12 10:39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小烟台秘书    时间: 2017-6-22 21:01
、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
作者: 小烟台秘书    时间: 2017-6-22 21:07
、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
作者: 茶满人间    时间: 2017-7-15 10:24
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12315    时间: 2017-9-1 09:41
不错不错,很有借鉴价值
作者: filmxuwei    时间: 2017-9-4 11:11
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
作者: 重阳999    时间: 2017-9-11 09:45
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
作者: wxk6688    时间: 2017-9-23 11:24
师范大学等,深度谋划和努力办成更多关乎长远的大事和要事。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
作者: 厚积薄发    时间: 2017-10-8 20:14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
作者: 313495266    时间: 2017-10-13 09:2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湖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作者: hr13474772847    时间: 2017-10-18 16:42
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
作者: 四钱三    时间: 2017-10-22 12:46
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
作者: k1x2h3    时间: 2017-10-25 10:1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作者: 我已开始练习    时间: 2017-10-26 19:12
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
作者: lbwygw2010    时间: 2017-10-30 16:45
认真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小毛驴的小辫子    时间: 2017-10-31 10:1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hygeren1    时间: 2017-11-1 08:22
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
作者: uyek    时间: 2017-11-1 10:35
各位代表,建设新福州、当好排头兵,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光荣的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人民的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力拼搏,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作者: 风卷云舒    时间: 2017-11-2 08:21
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作者: kenzo1916    时间: 2017-11-2 09:02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 hygeren1    时间: 2017-11-2 17:39
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
作者: 723673607    时间: 2017-11-4 11:34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华少    时间: 2017-11-4 15:38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阳光冰凉    时间: 2017-11-6 08:54
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
作者: 小叶    时间: 2017-11-14 11:44
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作者: 山海经    时间: 2017-11-16 20:46
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玻璃上的苍蝇    时间: 2017-11-18 09:40
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新博政办    时间: 2017-11-18 13:10
(二)以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四大产业集群是东营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业层次,推动创新发展和内涵发展。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产业,重点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以资产和品牌为纽带,进行重组、兼并,努力向高端化迈进。有色金属产业,重点是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开发一批高精尖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石油装备产业,重点是加强与国际石油装备巨头的合资合作,搞好国内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带动装备、设计、施工全产业链“走出去”,尽快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及盐化工产业,抓住我老秘网市企业获批原油进口和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基地化、新上项目规模化,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推动企业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北部片区聚集,打造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打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严格开展“三评级一评价”,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支持四大产业集群分别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产品展销平台和物流平台,努力把四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对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企业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进行集中突破,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生物与医药等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发展支撑。加快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航空产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借助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深化产学研结合,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积极创建电子陶瓷材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胜利经济开发区创建石油装备产业国家高新区、广饶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建设科技金融企业库,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创新广场。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团队的合作。推进国家科技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作者: 王叩石    时间: 2017-11-19 11:53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
作者: chenyunlei    时间: 2017-11-20 15:22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
作者: 汉风    时间: 2017-11-21 21:25
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小凡686    时间: 2017-11-22 10:35
值得学习和借鉴,不错
作者: 一身正气    时间: 2017-11-22 14:56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五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扎实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形成,市县区审批同权基本实现,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精减近六成,项目审批提速普遍达到50%以上,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序推进,“阳光湖州服务指数”稳步攀升,有力促进了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顺利实施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盘活重组,组建并运行城市、交通、旅游、产业四大国企集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0.9万户,累计达到28.9万户。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工业企业综合效益分类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湖州开发区“四破”试点取得实效,我老秘网市获评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52.4亿元和2757.6亿元,是五年前的1.7倍和1.6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位居全省第二,直接融资规模连续两年超过银行新增贷款、2016年总量突破700亿元,金融新业态企业达到1310家、管理资本超过10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0家、累计达到23家。城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我老秘网市入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德清县和吴兴区织里镇先后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实现县区全覆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农村“三权”确权、赋权、活权改革率先实现突破,全市城市化率从59.5%提高到62.9%。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五年累计实到外资超过50亿美元,省外浙商回归到位资金937.4亿元;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79.9亿元,其中出口600.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和4.8%;累计同国外33座城市结成友好关系,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接轨沪
作者: leek    时间: 2017-11-28 09:22
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
作者: gongchangzhang    时间: 2017-11-30 01:17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洪建兵    时间: 2017-12-1 13:54
综合性材料,充分体现了综合写作能力。这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好文。宏观布局、结构科学、文字精炼,凝聚了执笔人的多年历练功底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充分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月亮雨    时间: 2017-12-5 23:05
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提拉    时间: 2017-12-8 09:09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慢慢读书郎    时间: 2017-12-8 09:48
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
作者: 王子子上    时间: 2017-12-10 11:27
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
作者: 马小磊    时间: 2017-12-11 10:32
工作安排部署到位,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作者: 微风起于    时间: 2017-12-11 16:42
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
作者: cosei    时间: 2017-12-11 19:50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中。。。。
作者: 奥力    时间: 2017-12-26 15:37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7-12-29 21:50
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
作者: 兄弟们挺住    时间: 2018-1-1 21:11
报告在提出下一个五年的任务之前,提出了发展重中之重要突出的五个方面。这与党代会是否相呼应?
作者: 火炬之星    时间: 2018-12-26 11:27
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ttfree    时间: 2019-1-2 10:13
2017年1月15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幕。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张国清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开局起步之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推动重庆新的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团结奋进,推动经济社会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入实施。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加快集聚,日益凸显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载体功能。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速加力,已成为全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发展区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绿色发展步伐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市呈现出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态势。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左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利润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28亿元、增长7.1%。



结构调整扎实有力。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业接续成长,汽车、电子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2%、17%,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超过2700亿元、增长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6%,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发展新动能加快生成。各领域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事项渐次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准设立,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创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1.7%。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5件城乡民生实事务实暖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万人。59.6万人摆脱贫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20元、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



一年来,我们围绕"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进行系统性谋篇布局,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载体和平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调优存量、做优增量,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和集聚共生,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大宗订单持续增长,电脑产量6700万台,手机产量2.8亿部。汽车新产品投放量和单车均价不断提升,主力车型持续热销,汽车产量达到316万辆。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5%。装备、化医和消费品等行业产值增速稳定在9%左右。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链基本成型,生产液晶显示屏3600万片、集成电路芯片3.6亿片,页岩气产能达到70亿立方米,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增长。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1%。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中央商务区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城市商圈零售业加快向休闲性、体验式消费服务转型,节庆营销展会成效明显,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提质增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2万亿元,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占比达到9.5%。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500亿元,离岸金融结算达到9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1000亿元,服务外包营业收入增长45.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17.5%,达到2645亿元。



(二)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制定实施"1+4+X"工作方案,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矫正供需结构错位和资源要素错配。严格实施"注销执照、拆除设备、安置职工"的标准,去除钢铁产能517万吨、煤炭产能2084万吨。合理调控土地供给,信贷、货币化安置等多渠道引导住房消费,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4%,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举措和社保阶段性降费等政策,实施售电侧改革试点和天然气大户直供,加快企业存量债务置换,优化转贷应急和政银担合作机制,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500亿元以上。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加强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重点改革专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分类分层改革和监管,改组组建资本投资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商社集团整体上市,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活力、主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积极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创设1000亿元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富民银行顺利开业。渤海银行重庆分行获准筹建,所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渝设立了分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获批,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试运行。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57家。



坚持以扩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务实启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50亿美元项目包,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服务合作全面开启。渝新欧铁路班列实现每天1班常态开行,国际铁路运邮、铁空联运等取得重大进展。两江新区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开放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保税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页岩气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建成3D打印、物联网、新药创制等协同创新联盟。一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成运行,新型孵化平台入驻创客和企业增长30%以上。加强对创投引导基金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营,基金规模达到172亿元,支持37家科技型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50家,高成长类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2%。两江新区成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璧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围绕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科研成果评价、转化激励、院所体制等改革,初步构建起覆盖项目孵化和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9.1%,社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空间有效拓展。编制实施"一区两群"城镇规划,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快"五通八联三保障"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渝万高铁实现通车,重庆北站、沙坪坝站、西站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在建铁路达到1000公里。开通酉阳至沿河、江津至綦江、忠县至万州等6条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92公里。机场集团移交我老秘网市管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旅客吞吐量达到3589万人次。



四大枢纽水港建设强力推进,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关键技术指标形成优势。轨道交通通车213公里,日均载客量突破180万人次。保护修缮了一批城乡传统风貌街区和村落,改造棚户区63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桥梁隧道和市政设施,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持续推进。大都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各区县城面貌进一步改善,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



(六)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粮食、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中提质,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40亿元,增长1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5000公里,提前实现行政村通畅目标。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扎实推进重点水利工程,新增蓄引提能力1.96亿立方米,巩固提升了6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0个美丽宜居村庄,实现66.8%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5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



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基础开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提高到42.1%,建成高标准农田670万亩、标准化产业基地796万亩,耕种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5%。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万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围绕安稳致富、生态保护和地灾防治,实施三峡后续项目2519个,建成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地质灾害巡防治理,避险搬迁实现应搬尽搬。



(七)狠抓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加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水土流失预防和综合治理,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进消落区治理,库区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巩固治理成果,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1天。



饮用水源保护不断加强,流域和湖库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总体良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较好处理。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40.1%。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主动查找整改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化建设等改革扎实推进。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扎实推进,7个区县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金融扶贫行动有力有效,扶贫专项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32万人,分流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3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首次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持续提升,特困人员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5%,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县增加到26个,基本实现学生就近入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



国家教育改革综合试点扎实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文化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新增文化企业1.8万家。推出《海棠依旧》《大后方》等优秀文艺作品。全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市、区县全覆盖。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区县域就诊比例提高到85%。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建成2606个撤并村卫生室。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市五运会,我老秘网市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的成绩取得新突破。



围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有效防止"三类恶性案事件"发生。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严重暴力案件和侵财案件持续下降,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经济犯罪得到遏制。加强联动排查和源头预防,有效化解一批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城镇社区和行政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群工信息服务系统功能,受理解决群众问题50万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改善,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本帖隐藏的内容

(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政府自身建设有新进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部取消地方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规范131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和流转成为常态,一般性行政审批提速1/3以上。市级行政权项累计减少60%,初步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清单体系。完成商务、中小企业、物价、审计等领域管理体制调整。开县、梁平、武隆撤县设区。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精简收回事业编制2.5万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政府规章10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分别达到98.5%和97.7%。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严肃查处一批贪污不廉洁案件,有力促进了廉政建设。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军转安置、拥军优抚工作和军民共建等活动成绩显著。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统计、档案、保密、参事、社科、史志、气象、地震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慈善、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又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带领下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又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进出口持续下滑;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务负担较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潜在风险仍在累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治理难度增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工作仍需加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尚待完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繁重,尚需进一步攻坚突破。



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少数干部不会为、乱作为的问题不容忽视,永川金山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主体责任和执法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下更大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17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迎来市第五次党代会和重庆直辖2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短期增长态势尚需观察。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区域、行业和企业走势分化,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支撑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老秘网市干部群众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我老秘网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在中央支持下,我们启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创新增添了强大新动能;西部大开发和直辖市体制仍在发挥新潜能,全市已开始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蓄势到突破、从局部到全局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更加注重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各功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管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秉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努力做到"六个坚定不移","走对路、扎实干",把重庆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坚定不移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践证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眼发展阶段、顺应发展规律、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选择。要进一步优化各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以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坚定不移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强化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体现先发优势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妥善解决城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行政。坚决贯彻落实宪法法律,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权力监督,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各类矛盾和风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



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以党的建设新成效推进事业发展新进步。



三、2017年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产业接续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升级换代。汽车产业要着力提升产品档次,提升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品牌,促成长安汽车城、北京现代、众泰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智能手机、京东方智慧电子等项目建设,拓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品种,推动中光电触控一体化等配套项目投产。推进化工、装备、食品等行业技术进步、优化重组、产业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实现企稳回升。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关键生产设备分享平台,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民用高端装备和国防装备协调发展。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30%以上。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实现投产,推进康宁玻璃基板、AOS芯片、奥特斯二期等项目,构建有竞争力的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链。加快实施一批智能装备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加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技术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部件攻关,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扩大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发展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业,扩大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规模,发展高技术船舶。发挥股权投资基金、龙头企业、口岸平台等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实施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重点项目,扩大页岩气产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增材制造、无人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业项目储备、引进和研发,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定制化和高品质转变。做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基金等新兴业态,争取相互保险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新牌照,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丰富金融核心功能。探索跨境人民币使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等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钱宝等支付机构构建区块链标准,拓展跨境贸易清算结算服务。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网络体系,促进物流园区、物流枢纽、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延伸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康复保健等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做靓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世界遗产等十大旅游名片,加快万达文旅城等十大主题乐园和红池坝等旅游度假区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试点,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进中央商务区、智慧商圈和社区便民网点建设,办好渝洽会等节庆展会,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夜市品牌,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性改革。聚焦经济领域供需失衡问题,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在继续抓好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重点推进去杠杆、降成本、防风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债务、资产、企业重组,实现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实体企业杠杆率。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鼓励渝康等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低效资产盘活重组和风险资产收购处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链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运用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帮助企业置换高成本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减轻企业负担。抓好"企业减负30条"政策落地,清理规范涉企税费、交易、物流、用能等收费,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流通体制改革、售电侧改革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引导企业突出主业、降本增效,顺应市场需求,提高质量标准,培育"工匠精神",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加强对跨界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信用卡透支等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着力防范资产泡沫,积极预防交叉性、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强化新型金融机构负面清单管理,加大对小贷、担保、要素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规范区县政府举债行为。



以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加快国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本投资公司规范改造及健康运行。分类实施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围绕核心业务,提升产业集中度,向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布局,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国企党的建设,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压缩企业法人层级,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从严监管和规范国有资本运营。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培育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转贷应急、风险补偿等机制扩面,支持中小微企业提质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场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金融改革。调整优化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预算滚动平衡机制,推进预决算信息制度化公开,更好发挥税制改革在促进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公私合作领域及融资渠道,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继续实施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强市与区县政府引导类投资基金的衔接联动,完善市场化营运机制,提升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引导和驱动效应。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扩大企业股权投资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丰富债券品种和发债主体,稳步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推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开展**基金份额转让、科创板挂牌等创新,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加强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依托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搭建保险资金运用平台,支持金交所打造机构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建设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提升联交所、药交所、土交所等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支持有特色的外资银行入驻重庆,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创新性、结算性专营机构。规范各类资产投资平台,为市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



(三)积极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功能拓展,高效整合各类开放要件,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形成全方位开放新局面。



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复制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探索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新的体制机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快将外商投资准入转向备案管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坚持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自贸试验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完善项目合作机制,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股权投资基金、机场商业合作、国际数据通道等功能性标志性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呈现实体展示。



增强开放平台的承载功能。加快两江新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强化开放口岸、现代金融、服务贸易、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功能创新,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强开放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借助保税功能,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保税贸易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推进万州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江津、涪陵综合保税区和一批保税物流中心。拓展进口整车、冰鲜产品、水果、肉类等口岸功能,争取设立木材、医药、生物制品等口岸。加快果园港、万州、丰都等口岸开放,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放辐射功能,办好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各类交通枢纽和开放口岸,吸引大企业、争取大订单、集聚大物流,促进外贸企稳回升。拓展进出口货源,增开渝新欧支线班列,力争全年双向开行500班。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利用开放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一批跨国经营总部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转口贸易商和贸易集成商,打造一批公司集聚、市场繁荣、运作规范、贡献突出的外贸集聚区,扩大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服务贸易规模。积极探索境外先进设备、平行进口汽车等产品展示交易,积极发展离岸贸易、集散分拨、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委内加工及检测等业务,把保税的政策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密切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合作,推动内贸外贸联动发展。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协同发力,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全面落实研发准备金制度和重大新产品研发补助政策,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以跻身国家创新企业百强为目标,实施巴渝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库,发展一批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组建科技人员持股、社会资本参股的法人化研发机构。推动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扩大科技创新券试点范围,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



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吸引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和知名大学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科技组织、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和科技咨询机构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支持企业加入国际创新联盟。建设商标审查协作重庆中心。支持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样机制造、中试生产等创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项目甄别、培训指导、风险投资、收购转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用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完善科技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开发利用方式,筹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发展第三方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和收入分配自主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兼职兼薪,鼓励科研人员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一步清理与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政策落地。



(五)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功能布局,强化互联互通,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力、协调性和宜居度。



统筹各功能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有序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功能疏解和人口减载,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配套设施和大型人口聚居区建设,引导功能性设施和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发挥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提升大都市区的同城效应和整体功能。引导渝东北城镇群特色发展,推动"万开云"板块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发展联动、一体繁荣。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干线、区县城和重点镇,构建民俗生态城镇群。按照成渝城市群规划,完善功能性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升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集中发展一批特色小镇。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流动。



推进内畅外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和"三主两辅"铁路站场,推进渝西、渝湘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渝昆高铁和重点港区支线铁路项目,提速郑万高铁、枢纽东环线等在建项目,建成渝黔铁路,投用沙坪坝站、西站一期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推进"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开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项目,扩能射线高速通道,完善内部联结网络,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辟国际航线,办好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加快果园枢纽港建设,完成港区铁水联运接驳改造,加快承接寸滩港分流的货运量。建成投用珞璜、龙头、新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成一批跨江大桥和穿山隧道,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实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密中心区域轨道交通线,推动轨道交通向城市发展新区延伸。建成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三通道。启动城市发展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长江、嘉陵江取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和互联互通的配置方式,逐步实现大都市区一体化供水。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提高城乡用水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任务,推进区县"多规合一",建设城乡空间规划共享数据平台。完成主城区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做好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保护和修缮一批传统风貌街区,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城市精明增长、集约发展。持续推进道路节点渠化,落实公交优先道,发展特需公交,整治规范占道停车行为,疏缓道路拥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作,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靓丽。



(六)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深化"三农"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实现形式,扩大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范围,推动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理制度,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供销社和农垦改革。



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七大特色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区域特色产业提质发展。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统筹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新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出口示范区。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筑牢农业农村基础。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完善农业发展用地保护机制。开展农业设施权属证融资试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农产品收益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工作。完成年度项目申报,落实库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推进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和农村集中安置区精准帮扶,促进安稳致富。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避险搬迁,加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危岩处理和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切实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严格管控生态空间,认真落实差异化环保政策,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引领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降低排放强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县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深入开展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低碳社区等试点,发展绿色建筑。完善绿色消费政策。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续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沿江及城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搬迁治理,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控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和露天焚烧执法。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化重点支流整治和湖库管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开展水域垃圾清漂,建设一批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治理,着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细化生态保护红线规定,抓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探索消落区治理新模式,强化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实施好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深化环保垂直管理和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创新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动环境督察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追责。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做好各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整合财政资金和各类资源,扎实推进"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落实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区域扶贫与到户到人的有机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推动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国家部署,推进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改革。实施职业农民、技能人才、小微创业者等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强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难"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规范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中职与高职、应用技术本科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市属高校转型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总额控制付费为主、单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依托重庆药交所,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和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机制,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关口前移。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统筹推进文化行政管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实施钓鱼城、巫山人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发掘巴渝文化,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计划投入421亿元,继续推进15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建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4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民生实事,增补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公共停车位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九)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依托区县、镇街、村社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大综治格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人民调解驻公安派出所机制,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加强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行政审批、监管服务等领域率先记录使用信用信息。



深化平安重庆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治安防控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坚持公共安全风险制度化排查评估,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严防"三类恶性案事件"发生。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加强治安乱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深化食品药品重点对象、重点场所、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防范控制、应急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以负面清单倒逼各种责任主体筑牢安全防线。抓好煤矿、交通、建筑、消防、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一批安全生产重点工程,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强化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自觉。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施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严控新设行政许可,推动项目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精准放权,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动态管理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加快负面清单制定颁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网上平台,实现政务服务智能便捷、公平可及。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服务管理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科学制定政府规章,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扩大立规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统一、互联、共享的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督网络平台,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分类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确保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三)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全面加强对政府公务员行使权力的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资源配置、国资转让、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行政审批、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监督约束。深化政务公开,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创新政务公开方式,促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建设、重要资源开发等事项审计督查力度,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保持惩治不廉洁高压态势,高悬反腐利剑,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决不让不廉洁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



(四)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和公务员个人修为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政府公职人员行为。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发展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举措正风肃纪,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控"三公"经费和公款消费。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强化政务督查、绩效管理和履职问责,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下,矢志改革、锐意创新,推动重庆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向党的十九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重庆直辖20周年献礼!谢谢各位代表!
作者: 李雨航    时间: 2019-1-6 10:06
#在这里快速回复#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
作者: pz1991    时间: 2021-7-20 15:50
在思想指引上,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在目标任务上,聚力赶超发展,聚焦“两高”建设。在发展路径上,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战略。在载体抓手上,持续开展“四新”主题实践。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 AFS    时间: 2021-7-20 18:18
电控等关键技术和项目,全力进军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制造。继续培育、引进、扶持芯片设计和制造、新型半导体材料研发、地理信息服务等,切实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市郊南部山林带规划建设和推动湖州师范学院建设湖州师范大学等,深度谋划和努力办成更多关乎长远的大事和要事。
作者: 张峰华    时间: 2021-8-2 11:17
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
作者: 张琳0130    时间: 2021-10-12 10:30
深度好文,王伟中书记在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上的党委工作报告[复制链接]  6433  0 采红帽的小蘑菇 发表于 2021-5-31 15:38:4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录付费主题, 价格: 3 两文银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4月27日) 王伟中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一、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是深圳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勇担国家重大战略使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的重要时期;是深圳顶压前行、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大跃升的重要时期;是深圳决胜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的重要时期;是深圳走在前列,与时俱进实现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演绎了深圳经济特区“五个历史性跨越”的精彩篇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胜利完成市第六次党代会主要任务,推动深圳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率先制定并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形成并实施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深圳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二)坚持抢抓“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深圳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改革开放再出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效凸显,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前海模式和生机勃勃发展态势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从4家增至8家;“4+2+2+2”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亮点纷呈。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起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展质量跃上更高台阶。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是2015年的3.4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人才日、企业家日,建成人才公园,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在创新动力引领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7.4亿元,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11.5%;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出口总额实现全国城市“二十八连冠”,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超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四)坚持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城市品质和城市魅力全方位提升。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原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入选国家交通强国首批建设试点,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建总里程231公里,国际航线达60条、比2015年翻了近两番,“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快形成,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便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取得重大突破,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速提效,国际会展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刷新了城市地标。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厕所革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城中村面貌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市域覆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城市运行更聪明更智慧。 (五)坚持用心用情用力锻长板补短板,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将财政支出近7成投向民生领域,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妥善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午餐问题,基础教育学位比2015年增长近30%、办学质量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全国领先,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快发展期,高校数量从9所增至15所。健康深圳建设成果显著,新增病床位3.2万张,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三甲医院增至21家、实现翻番,8家医院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百强。住有宜居加速推进,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6万套。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全面启动,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深圳建设扎实有效,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市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决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务,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来的历史欠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深入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AQI优良率达97.0%。“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四季见花,畅享“绿色福利”。 (七)坚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深圳贡献。秉持“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助力9省54县(区、市)20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连续4年获评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好”档次。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建成广西百色深圳小镇、喀什大学新校区等一大批项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万企帮万村”“携手奔小康”行动成效显著。 (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大型城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坚决打赢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人口大市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发现除湖北武汉以外的全国首例确诊病例,在全球率先用冷冻电镜观察到病毒全貌,在全国率先探索使用健康码、建设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20天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成功处置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抵深等突发事件,组织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荆州,圆满完成支持香港建设临时医院和方舱医院等任务,打赢社区小区防控、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深港联防联控等多场硬仗,抗疫经验和做法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九)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出台科技创新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引领性的法规,政协清单式提案工作标准等在全国推广。率先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民营经济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取得新进展。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法庭、破产法庭、自贸区人民检察院、破产事务管理署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和“第一天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出台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实施方案,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成功承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市上下爱国热情和奋进精神进一步迸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建设,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深刻汲取曾志权案、李华楠案教训,完成六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夺取并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同志们!一组组亮丽数据、一个个新的第一、一项项丰硕成果,印证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极不平凡的辉煌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习近平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风险挑战、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年大家一起奋斗、一起收获,深切感受到: 成绩来之不易,艰难方显勇毅。面对美国无理极限打压,深圳一批高技术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我们不抱幻想、坚决斗争,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们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及时果断稳妥处置“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等突发事件,精准拆弹化解P2P网贷等风险隐患,有力防御超强台风“山竹”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防范香港“修例风波”影响,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牢牢守好了国家安全“南大门”。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精彩实践,是深圳奇迹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是践行经济特区“十个必须”宝贵经验的有力例证。“十个必须”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根本指引。我们要把“十个必须”宝贵经验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成绩来之不易,共识凝聚力量。深圳的发展,靠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悉心指导,省委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离不开历届市领导班子和广大特区建设者的接续奋斗,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努力,离不开全国、全省人民和驻深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中共深圳市委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谱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篇章。 (一)感恩奋进、起而行之,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如山似海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圳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父老乡亲、山山水水的深情厚爱。从前海湾畔的谆谆嘱托到莲花山顶的殷殷寄望,从对深圳历史的深情回顾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领袖情怀、感人至深的深圳情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振奋我们的精神。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褒奖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用“五个历史性跨越”高度概括了深圳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蕴含着对深圳的无比信任和莫大鼓励。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恩重如山的巨大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确立深圳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使深圳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我们唯有以实干业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厚望嘱托。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起点上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4年、1992年,在事关经济特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两次亲临深圳,发表了拨云见日、振奋人心的讲话,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别叮嘱“你们要搞快一点!”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并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同志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与时俱进,指明了关系经济特区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深圳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怎样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要求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经验,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指出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刻阐明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不是别的什么先行示范区,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工作基点和根本出路,要求深圳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这个关键一招,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刻阐明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深圳先行示范区“三个有利于”“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重点任务;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政治保证,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深刻阐明深圳奋进新征程的精神状态,要求发扬特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这“十个深刻阐明”明确了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四梁八柱”,必将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必将充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交相辉映,开辟了深圳发展的新境界。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一脉相承。经济特区诞生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圳先行示范区擘画于“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一以贯之的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开路探路的崇高使命。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同向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兴办经济特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孜孜追求。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交融激荡。新时代深圳发展的愿景更加宏伟、责任更加重大,既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又要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建设好先行示范区,一以贯之的是党中央对深圳发挥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殷切期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肩负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始终勇立潮头、先行示范,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跑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加速度”,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要始终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奋力成为综合发展的“全能冠军”;要始终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立足全球看深圳,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在与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引领潮流;要始终高举旗帜、当好窗口,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三)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放眼全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东升西降”是大趋势。纵观全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立足深圳,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但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深圳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集聚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争当全球标杆城市的赛道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和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未来五年,是深圳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围绕市委“1+10+10”工作安排,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践。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在新起点上,憧憬深圳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满怀。到2030年,深圳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到2035年,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那时的深圳将是更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另一番新景象,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那时的深圳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最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那时的深圳将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寄望的盛景将在鹏城大地全面绽放。 三、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为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彩样板,引领和保障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行稳致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完善干部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制度,坚持“五个必须”,严查“七个有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闻舆论、互联网、高校等阵地管理,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评体系等,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三)不断擦亮基层党建“深圳品牌”。坚持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固本强基、队伍提升、党建赋能、服务发展专项行动,推进“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强化“1+10+N”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两个覆盖”,全面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实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三同步”,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质量过硬、全域率先示范。 (四)锻造新时代经济特区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突出“三化三型”导向,常态化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和干部成长路径拓展计划,制定实施雏鹰计划,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五)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廉洁建设。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精准落实政治巡察要求,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坚持严惩腐败和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注重以市场化改革放权、制度建设限权、大数据手段制权,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四、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深圳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必须厚植发展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营商环境好等优势,把握好高质量对内经济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率流通体系等着力点,为全国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争当服务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先行示范者。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要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实施国内市场拓展计划,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构建先进“深圳标准”,塑造时尚“深圳设计”,提升优质“深圳服务”,树立响亮“深圳品牌”,以深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规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实施投资优化工程,着力扩大工业和技改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二)争当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先行示范者。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建设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围绕重要资源、重要产品打造世界级市场平台。鼓励支持展览业市场化发展,增强高交会、文博会、慈展会、海博会、全球招商大会、人才交流大会等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三)争当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发展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严守工业红线,增加先进制造业用地供应,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设计+研发+服务”设计体系,赋能提升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以上。 (四)争当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先行示范者。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实施深圳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盐田港东港区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段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和“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规划建设,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打造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节点。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持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五、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核心引擎的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建设枢纽型城市,强化深港澳一体联动作用、重大平台引领作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做强香港—深圳这一极,着力打造深港“双城经济”、讲好“双城故事”。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积极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东部过境高速公路、深港西部快轨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推进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探索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扩大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持续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加快打造重大合作发展平台。抓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加快“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前海更加生机勃勃。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协同开发模式,推动布局国际顶尖研发型企业、国际一流科研实验设施和研发中心,打造国际离岸创新中心。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形成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口岸经济发展格局。高品质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和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发展。 (三)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推进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布局,推进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前海与横琴、南沙等国家级平台交流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积极对接沿海经济带,深化与汕头、潮州协作。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广泛开展人文旅游交流。 (四)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市域,做强做优中部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优化西部向湾格局,推进南部对港合作,拓展北部发展腹地,推动各区强化功能、彰显特色。坚持面向全省,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省内对口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链接全国,向东连接粤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粤西及西南地区,向南深化港澳合作,向北连接粤北及中南地区,强化各战略方向对接合作。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协同联动,共同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六、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一)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的合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焦底层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三)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实施“三首”工程。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四)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深市主板、创业板服务企业能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引导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建设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推进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 (五)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七、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把改革开放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一)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聚焦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六大领域集中发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国土空间管理、人才流动和工时薪酬等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创新举措;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出入境等方面,实行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政策制度。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体制、财政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善全链条、全周期、全市域改革推进机制。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推动实施部市联席会议、风险识别防控、法律法规调整等制度,加快落实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不断健全授权事项清单机制并滚动更新实施清单,确保202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健全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机制,切实发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构建重大战略平台改革推进新机制,促进各战略平台与全市改革协同对接、同向合成。健全改革激励容错机制,切实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三)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积极拓展欧盟、东盟等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坚定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积极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大力引进、建立国际组织和机构,织密全球友好城市网络。高标准建设海洋新城、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 (一)促进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编制实施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体系,高标准建设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等重点片区,打造一批城市发展新引擎和国际化城市新客厅。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下足绣花功夫把每一寸空间用好管好。 (二)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高标准建设鹏城智能体,打造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感知体系、泛在连接网络和先进智能中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探索城市全场景智慧应用,大力发展群体智能技术,让市民畅享智慧新生活。 (三)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实施“科技强安”战略,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圳品”工程,规划建设海吉星菜篮子小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 (四)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基层服务群众、社区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好经验好做法,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让社会更加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九、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示范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着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 (一)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增强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加强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以良法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善治。 (二)着力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开展竞争执法先行试点,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用法治明确政府边界、规范市场行为。 (三)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设司法基础设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和行政诉讼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构建司法管理监督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快建设模范法治社会。构建覆盖全市、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和退出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一)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新提升。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践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打造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形成大湾区高品位高能级城市文化核心区。深度挖掘改革开放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改革开放展览馆,引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博物馆深圳分馆,加快建设深圳党史馆、国家方志馆特区分馆,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工程,创作遴选文艺精品。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著名体育城市。 (三)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打造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统筹东部旅游资源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四)构建现代文化传播新格局。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申办国家级、国际化文化活动,满足国际化多元文化需求。创新城市营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十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 (一)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和“高中园”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力发展未来教育、智慧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优先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建成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完善居民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努力建成一流的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快完善“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形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探索分层照护托育模式,构建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托育体系。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创新都市养老服务模式,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关爱行动,打造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建设无障碍城市,让城市更加温暖、更有归属感。 (三)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民生事业。构建社会公共服务多主体参与、多渠道融资、多模式建设、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实施国际教育示范工程,促进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民生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四)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人口新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十二、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一)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支持氢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快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 (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开展臭氧与PM2.5协同治理,推进大气环境质量迈向国际一流。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城市生态骨架,研究推进河流暗渠复明,打造千里碧道,加快建设世界著名花城。 (三)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陆海、地上地下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推广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强化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让生态文明之树常青。 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性开展立法、监督等工作,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同志们,新征程浩然开启,新时代华章铺展。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激励召唤着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去奋斗!要激扬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现状的守成者,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挺进更多“无人区”“深水区”,跨越更多“娄山关”“腊子口”。要激扬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朝气,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躬身践行“五要五不为”,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心怀远方、实干笃行。要激扬无惧风浪、敢于亮剑的勇气,争当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不做避事畏难的退缩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要激扬一马当先、追求卓越的志气,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让赶超成为常态,在更多领域创造世界一流、全球标杆,推动深圳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同志们,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公文写作
作者: AreYouOK?    时间: 2021-11-1 10:20
挺好的,风格突出,特色鲜明。学习了

作者: gdcdh    时间: 2021-11-11 14:33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
作者: 西域秘书    时间: 2021-11-23 20:37
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蝎子草    时间: 2021-11-26 19:09
第五,在导向追求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增强政府职责,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作者: 碧水一方    时间: 2021-12-16 09:49
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hwtpig123    时间: 2021-12-28 11:17
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
作者: 一江清波    时间: 2022-1-8 11:16
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湖州建设。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坚持政府带头,强化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湖州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化水平。坚持“防为上、防为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湖州。凡是广大老百姓牵肠挂肚的、劳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liqiang053102    时间: 2022-1-8 22:18
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
作者: 嘉懿    时间: 2022-11-16 10:23
心费神的、担惊受怕的、意见集中的公共事务,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必须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功夫,查事由、找原因、想办法,努力解决得更好!
作者: valentcat    时间: 2023-2-13 18:39
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使全市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充分的就业条件、更满意的经济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有力的法治规范、更稳定的公共安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促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