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改结构、逻辑) [打印本页]

作者: 房立洲    时间: 2017-3-19 12:24
标题: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改结构、逻辑)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改结构、逻辑)
文/房立洲

: Y+ O8 _- E1 f; L7 H6 G+ _ - G; n6 c; y6 J* Z, E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这根线绳,使它们成了既各具情态,又相互勾连的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美轮美奂的统一风格。一篇公文正如一串珠链。各部分的内容宛如一个个的“珠子”,要致密地连在一起,也必须要有一根统摄全篇的“线绳”。这根“线绳”,不论明或暗,粗或细,长或短,整或散,浅或深,都不可或缺;缺之,文章将一盘散沙。
/ {% ~8 W" I% t* Z! p" D. U4 D1 l ( B% k4 a- A# l2 K1 o: ]
这根“线绳”,关乎文章的逻辑,影响文章的结构。而逻辑和结构,都是确保文章气韵贯通、组织连通、行文畅通的重要元素。我们对一篇公文的修改,从宏观上必须把握住这根“红线绳”,断的接牢,虚的加强,弯的拉直,塞的打通,缺的补上。“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对文章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线”和“脉”,该提的要提起,未通的要疏通,最终使文章“气脉畅通,血脉贯通”,成为一个从总体上看来统一、完整、严谨、连贯、美观、鲜明、清晰的整体。
% |/ y$ p" c2 D' o# q / g2 U' h" I' ?) }7 ?
对文章逻辑和结构的审察与修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Q, s6 R0 Q& {' s- K * k% @0 G }" W# i' N+ q
看整体,消除不统一。对公文的审阅或修改,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一句改一句,看到前面补上后面的,看到后面又划去前面的,如此反复,劳而无功,于事无补。我们应当未提笔先运思,对全文进行鸟瞰式通读,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旨、重点和脉络先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线,看整段或全篇的思想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一致,对不统一、不一致的,要在尽量不伤筋动骨、大动干戈的情况下,从中梳理出一个能统摄全篇的灵魂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例如:
9 q* I, ~! s; I1 u0 \6 H Y8 N$ u' v* g
【例1】区域统筹促进发展
& U+ R" j8 J& K: c& } 8 h$ v8 N$ h+ ?( F5 d3 \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个市级管委会和×个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副城及县(市、区)××规范化运行。
: a' ~* T( [- x) J5 X f6 a0 D ( f2 o0 l, \, i0 Q$ W/ Q
一、规范管理篇
- f E( [- i& a " @2 U1 z: N# o% I$ ^2 Q
××区优化流程努力打造网格化管理模式
3 q( L7 U. q j. N N6 b$ [# ^! |" V; c z% H) K) l! V" l# l
…………
1 ~$ V/ }9 Z/ S* @1 A 1 T3 [9 A1 p5 I2 W) y0 W
二、协同创新篇
7 D" J- M4 F7 N$ l 5 w6 U1 F3 U% b+ }
××区创新机制,唱响全民共管之歌
7 s# Q5 I8 O$ _/ h7 M, {- U% u+ Y * I+ |* W* M0 k4 _5 b. D: d
…………
" ~. f. f8 o2 X# u4 y ; o6 G7 j& O$ b
三、队伍建设篇
4 i6 T# a ^; w, O- N- Y 0 p; j( q! { H* R$ U2 D
××市制定××年素质提升计划
, r- f( ]% P" C1 ~) w! Z6 t9 M* e: e4 f7 W% W$ j% s: U
…………
8 r: L3 T) s2 V( c, ?' f4 k ; ^# }% v5 O% W! f! K7 y m
【例2】
6 p7 c V1 }' o0 z) i 4 H$ P; k. e7 H4 M. h/ Z
千帆竞发竞好水 百舸争流争上游
9 w7 d" }# ^- k( k8 F. x5 d 0 q* [ ]/ p. l" Q
——县(市、区)××发展一瞥
/ u4 q+ _# j5 I a3 {( D* A / n% v6 U4 q% w+ L% w$ F, p+ B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市级管委会和×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的规范化运行。抓管理,强协同,提素质……坚持不懈创新,使各县(市、区)××建设呈现出一片异彩纷呈、硕果满枝的喜人景象。
* N. x: [5 ^( w' U `/ Y, d9 I& W- V# r' g- [# H9 K1 L6 l. L
“例1”是××局内部简报就某项工作开辟专版要重点宣传的内容。该版一共有三篇稿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原稿“例1”来看,有两个缺陷,一是标题既不新颖,也太空泛。二是还少一根总领下文的“线”,整个读来各篇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为此,改稿“例2”做了两个改动,一是改了标题,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篇的“神”提了起来,而且标题用语工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也很有视觉冲击力。二是在“序言”末尾加了一句话。这一句话也至关重要,不仅和下文形成了总分关系,而且为把三篇文章这三个“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做了很多“补白”,可以说,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使文章的标题得到了立体化展现。
' b$ M- }; ]4 S/ k, x% ]; u# Q% v- N6 a8 T' i5 B
看关联,消除不严密。正如构成大厦的一砖一瓦间必须有青灰、泥浆、水泥等黏合一样,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关联,设有“灰线”,铺有“伏脉”,这是公文写作内在的行文逻辑,否则,文章将如散珠碎玉,各归各搭。有三个层面的关联:一是微关联。就是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意思上是否接应,前后次序上是否合理,先后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比如,“我们要实现好经验、好方法在××的接力和传递,由此产生团队内的‘涟漪效应’和‘传导效应’。”这一句,“接力和传递”在语序上没有什么问题,先“接”再“传”。但“好经验、好方法”和“涟漪效应”“传导效应”之间的次序则需要推敲。严格来说,“经验”比“方法”层面更高,更为理性;“涟漪”是“一圈圈向外扩散开来”,“上一圈”的力要“传导”到“下一圈”才会扩散。由此看来,这两组次序倘若对调一下更说得通。二是中关联。主要是段和段之间的连接是否连通、紧凑、合理,“各抱一线,贯穿其间”。比如,有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对某行业工作提出五点意见:抓住根本;立足创新;发挥优势;保持特色;走在前头。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这五个部分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做严格区分,其中,“根本”比较宽泛,可以说后面的几点都可以说是“根本”,“创新”也属于“优势”和“特色”,而“优势”正是“特色”。仅看标题,至少可以有两个方法“理头绪”:一是按发展顺序安排为“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力争领先”,二是围绕某一主题按总分顺序展开,比如或围绕“创新”安排为“创新理念抓根本,创新机制彰特色,创新管理求实效”;或围绕“特色”安排为“起步较早有一个好基础,立足创新有一套好机制,紧扣民生有一片好口碑,着眼长远有一个好设计”,总之,要能准确分析出事物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当的着力点,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串联和统一起来。三是大关联。这是从全文来看的。文章通篇的结构、意思的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统一的逻辑,要合乎常理,否则,言不及义,不知所云。
6 ~: g4 b3 q; `& T- v3 r8 H9 S9 V3 e; K- r, \( t* Y* m" k
看架构,消除不对路。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例如:
2 J5 r3 S. V2 j; ~& \! f% y 6 F- o5 f, I4 a a' F4 i4 `: e1 H
【例3】在“贴心××”动员会上的讲话
. T1 T9 M3 L) P9 i7 Q) ?8 S! t & u4 d/ v% h+ S# G. s% n, p
同志们:
; r# W! s7 T- O" h8 x6 k 3 p% C- |6 k y! t# ]" c( B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 Z5 X! [ n" E, M( M0 q. o! T7 T% _7 Z% ~ U
一、突出重点
. v. L/ a6 Y G; [. W* \0 N# k( @, ` , l) P0 a+ Z- P3 D
4 C/ p3 F0 C2 z5 l. ]$ ^: O5 _ + k% {( D0 y/ V- _
“例5”摘自一篇考察报告。改稿“例6”对原稿“例5”的改动主要有两大块,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对经验特点的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二是对原稿“例5”的最后一段加了两处:一是补充了“比较而言……更进一步”。这一补述很是关键,使得学习借鉴的理由更为合情合理,操作性更强,增强了说服力;而原稿“例5”用“完全”一笔带过,有些想当然,毫无道理可言,并不能令人信服。二是在段末增加罗列了四点,材料更充实,理由更充分,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拙作《公文写作百法例讲》签名本在老秘网淘宝店有售。网址:http://dwz.cn/201610088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7-3-20 08:06
付出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用力的方法不对路。
作者: 一心为你    时间: 2017-3-20 08:57
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撼树蚍蜉    时间: 2017-3-20 09:00
房老师的文章一直很受教,谢谢了
作者: 王喝喝    时间: 2017-3-20 09:10
...hfuidsahgfi kdjfahfha;osfhoash
作者: 舞墨    时间: 2017-3-20 09:11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这根线绳,使它们成了既各具情态,又相互勾连的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美轮美奂的统一风格。
作者: huihui1111111    时间: 2017-3-20 09:38

) r; I# z' h( e" D! S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林奋    时间: 2017-3-20 10:19
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暗山崖    时间: 2017-3-20 10:33
房老师的大作,马上拜读。
作者: 小葱    时间: 2017-3-20 11:43
写材料是个积累用心的过程。
作者: nart    时间: 2017-3-20 12:17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改结构、逻辑)  
作者: zsxzhgz    时间: 2017-3-20 15:11
云。. i7 \& e1 r% I9 o4 o+ k- g3 y
看架构,消除不对路。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例如:
1 D5 N& w5 w, j( T+ u- _: J. m* I9 |9 u, p& q7 |9 l" {. W2 U8 q) ]: u  i- C  H. Z
【例3】在“贴心××”动员会上的讲话
作者: ldj0993    时间: 2017-3-20 20:35
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
作者: 红叶宏    时间: 2017-3-20 20:36
拿来学而不思则罔,辛苦作者了
作者: Hakkanese    时间: 2017-3-21 10:16
房老师的文章,每每读了都会有很大的收益。学习!
作者: zxb    时间: 2017-3-21 11:00
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
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    时间: 2017-3-21 14:34
。二是对原稿“例5”的最后一段加了两处:一是补充了“比较而言……更进一步”。这一补述很是关键,使得学习借鉴的理由更为合情合理,
作者: 大师童鞋    时间: 2017-3-21 14:57
自一篇考察报告。改稿“例6”对原稿“例5”的改动主要有两大块,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对经验特点的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
作者: 陈功    时间: 2017-3-21 15:47
文章有例可寻,将理论讲解配以案例说明,让吾辈们一学就懂!
作者: 谭又又    时间: 2017-3-21 16:27
很棒!写的很好,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作者: wstw    时间: 2017-3-21 21:31
是关键,使得学习借鉴的理由更为合情合理,操作性更强,增强了说服力;而原稿“例5”用“完全”一笔带过,有些想当然,毫无道理可言,并不能令人信服。二是在段末增加罗列了四点,材料更充实,理由更充分,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 m$ b; s0 u3 Y9 }6 ?. M. g+ W) F) m
作者: 四重奏    时间: 2017-3-21 22:22
学而不思则罔中。。。。
作者: 申田    时间: 2017-3-22 00:14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
作者: 吴旭    时间: 2017-3-22 14:11
写得很不错,谢谢分享了
作者: 东风吹    时间: 2017-3-22 15:30
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
作者: 无语问苍天    时间: 2017-3-23 06:12
未提笔先运思,对全文进行鸟瞰式通读,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旨、重点和脉络先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线,看整段或全篇的思想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一致,对不统一、不一致的,要在尽量不伤筋动骨、大动干戈的情况下,从中梳理出一个能统摄全篇的灵魂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作者: wd11    时间: 2017-3-25 06:55
向前辈学习,收获颇大
作者: 猫眼看文    时间: 2017-3-27 15:36


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

        有人说,写文章只是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错,即使带些小毛病也没关系。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也只成个规矩人,缺乏活力,少有生气。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话当然有道理,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根据,因而纵容自己,下笔任它马马虎虎。
 
        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若说写文章不妨马虎,那就等于说想心思不妨马虎。想心思怎么马虎得?养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马虎地想,非但自己吃亏,甚至影响到社会,把种种事情弄糟。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做“修辞立其诚”。
 
       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学习思想。那些把小节小毛病看得无关紧要的人大概写文章已经有个把握,也就是说,想心思已经有了训练,偶尔疏忽一点,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学习写作的人可不能与他们相比。正在学习思想,怎么能稍有疏忽?把那思想表达出来,正靠着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怎么能不留意一字一语的小节?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着那相当的语言文字:这样说来,其实也不能称为“小节”。说毛病也一样,毛病就是毛病,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无所谓“小毛病”。

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光是个一字不易,那不值得夸耀。翻开手头一本杂志,看见这样的话:“上海的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廉价的房间更难找到,高贵的比较容易,我们不敢问津的。”什么叫做“上海的住旅馆”?就字面看,表明住旅馆的原来是人。从此可见这个话不是想错就是写错。如果这样想“在上海,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就写对了。不要说加上个“在”字去掉个“的”字没有多大关系,只凭一个字的增减,就把错的改成对的了。推广开来,几句几行甚至整篇的修改也无非要把错的改成对的,或者把差一些的改得更正确,更完美。这样的修改,除了不相信“修辞立其诚”的人,谁还肯放过?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常有人说,心中有个很好的思想,只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又有人说,起初觉得那思想很好,待说了出来,写了出来,却变了样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其实他们所谓很好的思想还只是朦胧的思想,就语言方面说,还只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怎么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勉强说了写了,又怎么能使自己满意?那些说出来写出来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文章,原来在脑子里已经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也就是清明的思想了。说他说得好写得好,不如说他想得好尤其贴切。
 

      因为思想依傍语言,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了思想,同时牵累了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有些人把“的时候”用在一切提冒的场合,如谈到物价,就说“物价的时候,目前恐怕难以平抑”,谈到马歇尔,就说“马歇尔的时候,他未必真个能成功吧”。试问这成什么思想,什么语言,什么文字?那毛病就在于沾染了坏的语言习惯,滥用了“的时候”三字。语言习惯好,思想就有了好的依傍,好到极点,写出来的文字就可以一字不易。我们普通人难免有些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文章中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检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又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


作者: 老实憨厚的小布    时间: 2017-3-28 08:32
+ w7 y: G8 _2 z: S0 p( {
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知行合一是正首    时间: 2017-3-28 17:16
高手就是高手,大神就是大神,膜拜!
作者: 扬泰小秘书    时间: 2017-3-28 17:16
有房老师指点迷津,感觉公文写作越来越有方向
作者: 蓝色的梦    时间: 2017-3-29 10:29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这根线绳,使它们成了既各具情态,又相互勾连的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美轮美奂的统一风格
作者: 紫气东来916    时间: 2017-4-6 10:55
写得非常好,学而不思则罔下。
作者: 文秘人    时间: 2017-4-6 11:51
非常好的文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文秘人    时间: 2017-4-6 11:52
非常好的文章,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夜落星河    时间: 2017-4-6 20:50
文章重在逻辑和架构上
作者: 仰平    时间: 2017-4-14 16:54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老秘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作者: 老秘新笔    时间: 2017-4-15 21:40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
作者: lizhongjun    时间: 2017-4-17 09:13
写得很有广度、深度、见度和锐度,值得借鉴和学习。
作者: kykn    时间: 2017-4-17 16:30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老秘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作者: 双筒望远镜    时间: 2017-4-18 10:23
在学习老师的书,慢慢嚼 细细品。
作者: 凌达市    时间: 2017-4-18 22:17
中间隐藏的内容还不少呀
作者: 凌达市    时间: 2017-4-18 22:21
中间隐藏的内容还不少呀
作者: 凌达市    时间: 2017-4-18 22:23
中间隐藏的内容还不少呀
作者: toma    时间: 2017-4-25 09:47
偏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硬杠杠。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可以个人对
作者: 行文流水    时间: 2017-7-4 09:58
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
作者: 羽时俱进    时间: 2017-7-7 10:54
谢谢老师的分享,我的毛病全被老师说透了!
作者: 蜗牛蜗牛    时间: 2017-7-12 15:20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老秘网市××新的增长极。
作者: jing111111wang    时间: 2017-9-28 22:30
看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老秘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作者: 县衙霸道    时间: 2017-10-1 18:28
练就新闻眼  快写好专报
作者: 青山妩媚    时间: 2017-10-1 20:15
谢谢,好文共赏!!!!!
作者: 冰之魂    时间: 2017-10-3 17:58

0 e& w5 s* h& Q7 Q. T“例5”摘自一篇考察报告。改稿“例6”对原稿“例5”的改动主要有两大块,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对经验特点的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二是对原稿“例5”
作者: 桑冉    时间: 2017-10-11 18:25
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
作者: 红楼梦    时间: 2018-4-27 08:12
厘清文章结构比措辞更重要,纲举目张是行文根本。很实用,谢谢分享!
作者: 一颗尘埃    时间: 2018-5-9 15:32
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
作者: yanbinti    时间: 2018-5-10 15:42
改是一门更深的学问,果断收藏。
作者: 961212807    时间: 2018-5-11 08:28
非常有指导意义,对我们帮助非常的大
作者: 大海漂流人    时间: 2018-5-11 13:28
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
作者: huangwenlong    时间: 2018-5-16 10:49
写的非常好,太到位了
作者: 而立之    时间: 2018-5-27 20:47
一串珠链的各个珠子,之所以能攒在一起,是因为有一根贯穿始终的线绳。
作者: 暗夜之狼    时间: 2018-5-28 14:18
房老师的文章都是干货,先回复再好好分析
作者: hns1922506822    时间: 2018-6-10 17:00
讲解深入,内容丰富,操作性很强
作者: 永远向前    时间: 2018-6-11 11:38
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作者: xinmishu2017    时间: 2018-6-11 13:12
付出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用力的方法不对路。
作者: 秋叶落无痕    时间: 2018-6-11 17:26
看架构,消除不对路。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
作者: 小歌    时间: 2018-10-29 15:55
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黄文才    时间: 2018-11-1 08:33
学习了,确实有时在修改公文时没有头绪
作者: 上书房行走    时间: 2018-11-2 10:46
在办公室从事公文处理时间也不长,总觉得大文章需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及综合统筹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积累的。做为新人,觉得关键还是参考学习,在海量的信息中搜寻到想要的资料,通过借鉴与加工,也可以完成一些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但是能力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长度才有重度的
作者: 左岸咖啡香    时间: 2018-11-24 16:12
写文章的时候,自己一是结构理不清,二是语言口语化。
作者: 猪八戒    时间: 2018-11-26 11:51
写得很好,很有指导作用,谢谢了
作者: Honda_gan_1985    时间: 2018-11-26 13:06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浅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
作者: sunxiumin9351    时间: 2019-2-11 15:08
受用了,感谢老师的精彩文章。. i  @' H% B9 u9 F6 t  ]% f

作者: 盐城秘书    时间: 2019-2-13 16:09
好文章不厌百回改,都是改出来的
作者: 勤劳的心心水水    时间: 2019-2-14 16:26
受益匪浅,学习!希望以后能真正地用到实处
作者: rgpyq    时间: 2019-2-18 15:24
看后受到启发,结构,脉络,逻辑比修改字句重要得多。
作者: yahu009    时间: 2019-3-11 12:0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
作者: 调兵山晓南镇    时间: 2019-3-26 15:11
文章太好了,看了收益费钱
作者: 我是谁_    时间: 2019-4-11 23:00
写的很好!学习收藏了。
作者: 无名小卒二    时间: 2020-10-2 12:35
学好这篇文章,框架就有了,太感谢了
作者: 秘海轻舟    时间: 2020-11-18 21:42
边看理论边看案例,学的块
作者: 草鞋王子/sun    时间: 2021-5-12 10:46
认真学习了~~~~~~~~~~~~~~~: g; @( J# z7 M# p. w0 N

作者: 马君独立寒秋    时间: 2021-7-12 00:52
认真学习,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 kl138kl138    时间: 2023-8-22 21:42
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二是对原稿“例5”的最后一段加了两处:一是补充了“比较而言……更进一步”。这一补述很是关键
作者: candylsp    时间: 2024-3-12 15:26
改文章也要讲究方法,学习了
作者: 万智    时间: 2024-3-20 11:03
谢谢分享心得,认真细致学用
作者: jerry17908    时间: 2025-3-15 15:58
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