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F8 W1 K5 b1 r0 y" s4 s : Q% T" ]# D8 \+ w: v/ A9 x4 F% a- s/ ]: v
单纯齐一之美 2 J1 I* `8 m& p9 q9 B7 X# E. a! X3 k" B& j5 m5 s
/ G+ Y$ Z5 x7 g& m- s
p6 V( \4 ^. n( h, ?# z8 s
单纯齐一又称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是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秘书工作以领导者和领导机关为对象,开展一系列综合辅助和服务活动。对象明晰而单一,内容往往极具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单纯齐一之美。如事务办理,秘书所承办的事务虽然是反复出现的、大量的、琐碎的,但都可按一定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办理,是程序化的工作。' |! D4 J# X+ o! H a9 Q
v- C# Z! `# D! p% B+ A
; ]$ W( U! C A' Z6 F
( Z8 J, c$ X1 n& J- ] 再如文书工作,撰拟文件讲求结构上统一,标题、正文、落款整齐划一,以叙述、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印制、装帧严格遵守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定,左右天地留白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民族风格;登记、拟办、传阅、办理等收文工作也应按照时间、内容、领导职级、传阅范围、办理层次等要求规范执行;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档案处理工作更是要求在文件类型、装订页面、档案盒质地、字体设置、主题词、入柜等各个方面规范、统一,以方便保管利用。 _: o6 i" ~, ^5 ^7 J& f
: J( E3 {! [/ B
1 m5 s' v: @ t) x5 @1 V
) j# R9 O' P' H/ j+ t8 B% s 再如会务操办,会议日程安排、议程拟定要细致周密、表格化、程序化,与会人员的胸卡、代表证、服务证、会徽等要规格一致,会场上的桌椅、茶杯、材料、花卉、桌布等应保持一律。由此可见,单纯齐一(整齐一律)之美已渗透于秘书工作的各个层面,是秘书工作形式美法则的最直接、最鲜明、最重要的表现,是秘书工作审美追求的最基本的标准。/ ` A) i5 o: v( X
7 C7 v- W% b9 C+ d7 T# n 9 A2 f3 G% B8 W! e+ Q5 d4 \) Z5 ? # t8 T- u" {2 G0 i调和对比之美% A, f" `4 f) ~3 t7 S" X
* l' B& {% E Y0 p' l
; D% d1 P2 t1 \ # I. Q& w3 c: ?) P9 I/ M4 A 如果说单纯齐一之美是秘书工作的基本审美特性,那么调和对比之美则反映了秘书工作审美特性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在一起,对比是把两种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调和对比法则初看似乎与秘书工作毫不相干,其实不然。秘书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领导,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性公务辅助和服务。秘书与领导相互配合的和谐程度与有效程度,决定着秘书工作的价值和效率,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领导工作的效率。由此不难看出,就主与辅、上与下、主动与被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论,秘书与领导是对立关系,倾向于“异”;但就在事业目标上保持一致,在工作上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在感情上彼此交流、相互理解而言,秘书与领导又是调和关系,倾向于“同”。这种美学关系要求秘书必须始终清楚自身的下级、辅助、被领导的角色,甘当配角,安于本分,不争名,不图利,时时处处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和尊严,服从、认同、拥护领导者的领导,帮助领导者有效实施管理;不得越俎代庖,忘乎所以,以“二首长”自居,擅作主张,随意插手,超越职责范围。* n. T7 D: [' O6 y+ @: G2 {7 k
* v# \) d: m4 [, h& ^" q% H% `7 R, }! H" Z
% e: R* t* e' |' A' T 另一方面,秘书人员还应充分发挥作为行为主体的创造性意识和劳动,明确美学关系中的调和性、趋同性,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敢说真话,敢报实情,敢于进谏,善于协调,尤其要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这是突出调和对比法则中“同”的一面,也是现代秘书尤其是高级秘书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诚如美国全国秘书协会所言:秘书是“高级官员的助手,掌握机关职责并具有不在上司直接监督下承担任务的才干,发扬积极主动性,运用判断力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机关工作作出决定”。做到这一点,需要秘书人员恰到好处地运用调和对比这一形式美法则,提高掌握这一形式美法则的艺术水平。什么时候担当有为,什么时候当好配角,这种既对立又调和的关系,需要秘书人员机敏灵活地妥善处理,以构建和谐的审美氛围。3 d$ @ c, R& P7 p. l
( s# d$ d1 M5 d3 J, b* c
9 W4 X9 ~7 T, n. ?
% m# Y N8 l7 [( R" F3 R4 q6 U- K节奏韵律之美( U/ e) S) N5 d6 q3 V- ]' L4 t
$ x5 Z/ o3 u. 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