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既为加快三元发展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三元区将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省委“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和“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的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再加压力,激情创业,以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市区经济实现更大跨越。
一、思想先行,彰显主角形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从思想入手,深化认识,转换观念,牢固树立“三种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机遇意识。牢牢把握市区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和交通网络极大改善两个重大机遇,充分认识《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给予的更大作为空间和更多发展自主权,用好机遇,高效运作,努力把政策、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二是主体意识。迅速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由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今后的主角,主动对接市区两级在管理权限、责任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主动成立相应的机构,促成各项举措早日落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以赴抓好市区土地收储、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引进实施等具体工作,自觉承担起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三是创新意识。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重新审视三元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以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并完善“四区”(即全市经济繁荣带上的新型工业集中区、城郊农业示范区、商贸旅游特色区、和谐建设先进区)定位、“四增”(即经济增强、财税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目标和“三做”(即做大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思路,以创新的思路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以创新的办法全力破解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发展难题,推进市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二、项目带动,激发创业活力。坚持以项目工作统揽发展全局,把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细化为具体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发展,增强活力。一是提升水平策划项目。成立项目策划专业团队,集中人力、财力,加快开发一批大型、特大型的工业项目和城市功能型项目;依托高校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策划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好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链延伸、城区开发建设、民生需求等方面生成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每年储备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个以上,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10个以上。二是扩大开放引进项目。按照常年招商的思路,配齐配强招商引资力量,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依托“5.18”、“6.18”、“9.8”、“11.6”等省市各类招商平台和专场招商活动,以项目为媒介,主攻沿海发达地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搞无项目外出,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每年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以上,引进区外资金4亿元以上。年内重点抓好“9.8”投洽会和“11.6”林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签约项目规模和数量均比往年有明显增长。三是高效运作落实项目。推行重点项目“一个经济板块、一名挂包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运作模式,重奖大型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和征地拆迁有功的单位和个人,扎实推进17个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建设,特别是汇华汽车钢套、丰润化工药用白炭黑、华健生物高纯度茄尼醇、凌芳工贸感应热轧钢及铁艺制品生产等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努力突破LNG燃气电厂、数字电视机顶盒生产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11.6”期间有15个以上项目动工或投产,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20%以上。四是优化环境服务项目。落实项目挂包帮扶责任制,增强领导和部门的公仆意识、换位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的监管,整合区效能办、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职能,强化区效能监督小组的作用,开展“企业业主评议部门”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廉洁、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工业驱动,壮大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全市“3+1”产业集群建设,坚持平台拓展与产业培育并举,全力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一是完善工业总体布局。做大做强三元经济开发区,采用“一区多园”模式,沿205国道,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7万亩的三元-永安工业走廊;沿306省道,规划建设总面积达4万多亩的三元-明溪工业走廊;沿泉三高速公路三元连接线,盘活开发周边土地,形成总面积达1.6万亩的近郊工业圈。力争在近五年内每年新开发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在两年内建成万亩工业基地。二是加快建设专业园区。用好市里赋予的园区开发自主权和资金投入,加快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的土地开发,联合市林业局加快项目引进,会同市科技局加快生物医药科技中心建设,力争年内有7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发展,努力建成带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地。加快汇华、台江、荆西、竹洲等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引导企业进入相应园区发展,建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集中区,力争五年内形成40亿元的产值规模。以岩前200万吨旋窑水泥和永林指接村、重组材、集成材等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启动吉口-瑶奢1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全市未来大型、特大型项目落地需要。三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按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规模企业重点服务的要求,深化与复旦、南林大等高校的区校合作,引导骨干企业加快技改升级,进行整合重组,实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品牌创建。培育壮大汇华集团、华健生物、丰润化工、恒晟木业等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带动力的产业领军企业,优化提升机械铸造、竹木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努力建成闽西北铸造中心,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绿色环保人造板产业群,面向市区、辐射周边的绿色产业基地。
四、城建推动,打造南部新城。加快市区“南拓”步伐,成立市土地收储中心三元办事处,力争近三年内每年收储商业用地500亩以上、开发改造房地产20万平方米以上,促进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形象提升。一是建设城市新区。围绕台江新区开发,组建台江新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加快土地收储、土方回填、防洪堤建设等进程,确保台江大桥、体育场馆等项目按市里计划要求如期动工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集高档住宅、商贸金融、休闲娱乐、文化体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增长极。二是逐步改造旧城。围绕下洋中区建设,按照地灾治理、房地产开发、灾民安置“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沿下洋片的省一建后山至城关红印山山麓沿线,连片实施701台地块、下洋医院地块、新田巷片区等组团项目,形成800余亩的建设规模,从根本上改变山麓沿线危、乱、差的贫民窟现状。抓紧完成下洋、白沙片500余亩的土地收储工作,力争年内部分地块挂牌实施。抓好大三元商厦步行街和品牌大卖场建设,逐步改善旧城面貌。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着手制定《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街道(乡)和环卫、城管等部门职责,增加专业队伍人员编制,建立城市管理联动体系。制定《城中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城中村保洁力量。组建卫生监督所,积极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和“五小行业”规范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益和水平,进一步改观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
五、三产联动,集聚商贸人气。借助日臻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休闲旅游为主的城市经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集聚。一是壮大商贸流通业。完善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网络,通过引导业主建设仓储区、中介信息服务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现有蔬菜、水果、糖酒等5个亿元专业市场的服务功能和市场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捷龙食品配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以及汽车运输、医药市场、土特产品市场等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整体提升商贸物流集散能力。同时,在高速公路连接线边的大坂规划建设占地2500亩的物流园区,在富兴堡和白沙货场规划建设大型物流运输项目,依托兄弟物流、长运物流等48家货物运输企业,发展壮大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的大宗货物长途物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中心地位。二是发展休闲旅游业。抓好旅游宣传造势、完善机制、配套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打响“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旅游品牌。重点以投资3.7亿元的格氏栲沿线景区开发项目为突破口,捆绑开发十八寨、竹洲湖、万寿岩等旅游资源,带动提升星级酒店、企业会展、休闲养生等旅游产业发展。协助市文化局抓好回瑶古窑址的整体规划和深度开发,积极策划陶艺吧等项目。加强与永安的区域合作,构建三元-永安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努力建成市区周边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是提升各类服务业。主动对接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扩散效应,对接科技会展中心带来的会展经济效应,着手在下洋片规划发展星级宾馆、餐饮酒店、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配套服务业,并逐步向城关中心片区延伸,带动三元的餐饮、娱乐业整体提升档次。
六、和谐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市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改善民生。借助市里的扶持政策,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用好“新农合”补助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抓好文明创建、社会稳定、人口计生等关系民本民生的工作,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在就医、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快推进区文体活动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争创国家级社区健身俱乐部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二是加强社区建设。认真落实市里加强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土地净收益市区分成部分资金优先用于城市社区建设,认真解决社区发展中投入不足、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促进社区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通过长安、红印山两个试点社区的示范带动,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市社区。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行挂村领导、责任部门、结亲单位、龙头企业、农村“六大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位一体”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八个方面”的作用,建好示范村,推进整治村。全面推进初级水利化县建设,积极争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十强乡镇”,扶持恒祥农牧等7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实施捷龙食品、闽发食品等食品加工项目,推动林竹、果蔬、烟茶、畜禽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壮大城郊现代农业。
(作者为中共三元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黄茂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