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田为什么要发展工业
1、大田经济社会发展要靠工业推动。市委、市政府去年提出“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加强工业”,今年又提出工业要“挑大梁、打头阵、急行军、快升级”,我县今年提出“工业打头阵、农业创特色、建设新农村”,都把工业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从我县的实际来看,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增长12.4%,其中一产增长6.1%,二产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三产增长8.6%。因此,GDP增长的12.4%基本上靠二产特别是工业增长的拉动,2006年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5.6%,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
2、大田财政收入增长要靠工业支撑。2006年我县财政总收入达3.61亿元,增长2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为1.7亿元,增长32.4%,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67.2%,从国税部门的税源分析,有87%来自工业。由此可见工业对财政收入的极端重要性。财政收入不仅仅只关系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传统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大类消费品,一类是私人享有的消费品,即私人物品或私人产品;一类是公共享有的消费品,即公共物品或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鲜明特征是谁投入谁受益,在成本和收益之间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具有典型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其生产和供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公共产品则正好相反,其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于几乎不可能对公共产品进行收费,私人也就缺乏足够的激励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导致了对其供给的稀缺,因而只能靠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供应才有可能得以解决,体现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性。
3、改善大田民生要靠工业促进。就业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县有人口36.6万,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于人均不足6分地,因此农业就业人口需要量不大,就业主要靠工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更多地要靠工业的发展繁荣来带动。据统计我县目前有从业人员2.2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近1万人,企业就业人员1.25万人。由于机关单位就业岗位增长受到极大的限制,劳动力资源就业出路主要要靠工业的大力发展来实现。另一方面,扩大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标准,以及教育、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民生问题主要靠政府财政实力的增长来逐步解决,而如前所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靠工业的发展作为支撑。
4、解决大田社会公平问题要靠中小企业发展。贫富差距已越来越成为中国严峻的社会问题,大田的情况正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有媒体报导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已超过0.40的国际警戒线。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发展模式影响社会公平。在国际上如拉美以跨国公司、大资本发展经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则鼓励创业发展中小企业,结果大不一样,如巴西贫富差距是增加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是下降的。基尼系数巴西1975年为0.53,2000年为0.6;台湾1953年0.56,2000年0.32;日本1950年0.31,2000年0.30;韩国1953年0.34,2000年0.31。因此大田要积极营造氛围,加强软环境建设,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真正使大田成为“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所提出的那样“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5、大田新农村建设要靠工业支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占全国总人口和国土总面积绝大部分的农村如果农业不能丰、农民不能富、农村不能稳,则像胡总书记说“政权在手,不一定人心在握”,足见“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三农”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四个“丝毫不能”即:“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一方面反映了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因此,要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核心是“生产发展”,关键要“生活宽裕”。 大田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弱,农民种什么都富不了。因此要跳出“三农”看“三农”,要以工业的发展促进财政的增收,从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同时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工业促进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
二、大田能不能发展工业
1、 大田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2006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实现产值31.01亿元,产业集群初见端倪,建材水泥、冶铸及机械加工、轻纺服装三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0.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3%,对增长的贡献率达33.6%。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超亿元企业有5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9家,在全省2005年度国内市场占有率调查中,我县有23家工业企业进入全省同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的50强,其中,煤矿企业4家,铁矿采选企业17家,有色金属矿和炼铁企业各1家。
2、大田具有丰富的资源。首先是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已探明矿藏有煤、石灰石、瓷土、铁、锰、铜、铅、锌、硫等30多种,其中储量煤有3亿多吨,铁1.5亿多吨,石灰石2.7亿多吨,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省内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第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极为丰富,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普遍遭遇的工荒,更突显大田的优势。
3、大田具有比较活跃的民间资本。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增幅均超过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4、大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大田位于福建省的地理中心,是三明的南大门,面向闽南金三角开发区,是我省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306、307省道贯穿境内百余公里,“泉三”高速公路2008年底全线通车,规划中的沙县至厦门的高速公路途径大田,正在积极争取规划的长沙至泉州铁路,由泉州经横口,翻戴云山脉至大田县城,转向西北经上京、桃源至永安,界时将极大缩短大田与闽东南的时空距离。
三、大田如何发展工业
1、大田工业发展要立足“海西”建设来定位。省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发挥三明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和省委卢展工书记对三明发展提出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四个关键词的要求,既体现了海西整体战略部署,又体现了对三明发展的准确定位。大田地处福建省的地理中心,是三明的南大门,面向闽南金三角,是我省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是真正的“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完全符合“四个关键词”的发展要求。因此,大田工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立足三明“南大门”、北联“经济繁荣带”,南接“闽南金三角”、拓展“产业连接带”,大力实施外向拉动和项目带动“两项战略”,着力建设闽中矿产资源深加工转化基地、闽南沿海产业分工承接基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大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2、大田工业发展要以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大田“人无我有”的比较优势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何把资源搾干用尽是大田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县矿产资源利用还处于极其初级和低层次水平,主要还是卖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远未形成。因此要重点发展建材水泥、冶铸及机械加工、矿产品采选加工、陶瓷以及能源转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建材水泥根据福建省水泥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要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70%左右(我县目前仅为20%),并每年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200-300万吨,因此,要有选择地发展较大规模的旋窑水泥,以大压小,加快淘汰立窑水泥,重点抓好新岩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以及岩城、石凤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同时抓紧做好红狮水泥日产5000吨旋窑水泥项目的前期工作。冶铸及机械加工业要积极支持海和钢铁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建设,使其成为我县冶铸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铸造及精密铸造业,在与县内机械加工企业配套的同时,加强与沿海水暖设备、纺织机械等生产企业合作,当好配角。巩固提高我县人造板机械和矿山选矿破碎机械等优势产品的档次和质量。矿产品采选加工业要致力于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坚持科学合理开采。要做好低品位褐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褐铁矿选矿技术攻关,重点扶持鹭峰矿业低品位褐铁矿烧结选矿一体化项目,逐步形成以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品采选和加工体系。能源转化业要大力开发工业型煤、精细煤化工产品等,重点抓好益源热电技改扩容和年产20万吨空腔气化型煤新能源项目建设。陶瓷业要重点抓好陶瓷产业族群的培育。
3、大田工业发展要在积极参与全省经济分工中来谋划。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是大田发展的又一新的战略机遇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新一轮创业,必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不仅是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而且更必然地要求全国、全省统一市场的形成。正象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一样,全国、全省统一市场的形成的客观基础也是经济分工。目前我省民间资本外流、企业外移,特别是向中西部转移的势头强劲,虽然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宏观因素,但深层次的还是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分额等因素使然。大田要主动接受沿海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幅射,积极参与经济分工和市场一体化进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和禀赋资源。因为参与经济分工和市场一体化进程,就是在更广阔的领域运用和交换比较优势的过程,就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资源的过程。在这新的历史机遇期中,要注意把握利用禀赋资源和非自然禀赋两方面上创造比较优势,使自己溶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中。利用禀赋资源就是如前所述的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非自然禀赋就是要在轻纺、服装、纸品、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主动接受幅射,甘当配角,积极参与经济分工。接受幅射,甘当配角可能不可避免地接受了经济结构的低层次和产品的低技术层次,但是从国际上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说明推行有效的科学教育政策、研究开发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在非禀赋上创造出比较优势,最后赢得国际竞争力完全是可能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大田在主动对接中,不能简单地移植沿海的产业和产品层次,要加大产、学、研联合,加强技术创新,注重产业集群的培育,努力赶上全省全市的经济发展步伐。
4、大田工业发展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核心是“生产发展”,关键是“富裕农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避免地强化了分散、细小的农户经营规模。由于小规模、半自给、兼业化的农户经营形式,无法有效地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对接,无法形成整体规模效益和进行生产环节的利益补偿,以致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弱。大田人均耕地面积少,情况更是如此。因此,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按照“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模式,集中力量扶持大方广茶叶、鹤冲米粉、聚祥生物科技、高峰茶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合同契约、土地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按照一区多园开发模式开发建设乡镇工业项目区,在规划上使项目区建设与提高村镇品位相结合;在经营上使工业发展与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相结合,要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实施“金包银”工程,在项目区所在的村庄外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的环村商业带,并同步改造村庄环境,为项目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在基础设施上使服务工业项目区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以工业项目区为载体,走工业化和城镇化齐头并进的发展之路,努力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作者为中共大田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陈 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