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打印本页]

作者: 宁建老秘    时间: 2009-2-27 16:14
标题: 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叶继革


  市第七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我们紧接着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一、明确要求、把握关键,进一步强化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工作重点
  根据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结合三明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政府宏观管理为保障”的具有三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涌现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优势企业,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加快崛起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四个面向”的工作重点,抓住牵动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集中优势,全力突破。
  (一)面向新型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三明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中心环节,贯彻到推动“工业立市”的全过程。要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立足产业基础,以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冶金、林产、化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并通过资源整合、改革重组、结构调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群。选准主攻方向,围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增强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不断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努力提高制造业装备、研发、管理和产品的信息化水平,构筑三明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要抓好高新技术吸收引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开发应用、光电机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精细化工等产业领域,瞄准科技前沿,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实施一批“高、精、尖、新”的重大科技项目,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培育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三明产业发展的新支柱。用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一平台,深化项目与技术、资本、人才的有机结合,促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成果在三明的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项目支撑。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壮大,造就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档次水平,确保“十一五”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15%。要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特别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切实抓好金沙园、尼葛园、埔岭汽车工业园和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等各类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创新方向,提升科技含量,凸显工业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基地、孵化和集聚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核心区、科技人才的聚集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二)面向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依靠科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围绕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钱粮丰收”竞赛活动,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烟叶、笋竹、食用菌、畜禽、水产、花卉苗木、药材等特色农业,建成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升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速生丰产林竹、珍贵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做好台湾优良种子种苗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林业生产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发展。要依靠科技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重点加大对现有1个国家级、14个省级和109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依托“农业155”、“村会协作”等载体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提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科研、中介“六位一体”经营模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发布、质量检测、电子结算等方面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科技化程度。要依靠科技提升农业增长质量。把发展集约化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加大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生产技术、新农机具等“五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推行立体循环种养模式,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依靠科技带动农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等联办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采取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等形式,集中力量解决我市农业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增强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32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片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建成一批农业科技的创新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的聚集基地和农业科研信息的集散基地。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等科技兴农项目,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下派工作机制,加强村级农技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三明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努力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构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全面推进生态兴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森林、水以及旅游等生态资源开发的新模式,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开发到深加工、环保型开发的转变,走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着力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技含量,扎实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通道和城乡一体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抓好江河源头天然林保护建设,建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施,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行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各县(市、区)都要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村镇。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万元GDP生产能耗,特别是在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积极推广运用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加强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应用先进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的采选回采率,促进资源综合开发、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推行清洁生产,对生产领域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实施全过程控制,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对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重点加强对煤矸石、粉煤灰、钢渣、电石渣等附属产品的综合利用,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运用科技手段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努力使环境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注意抓好污染源防治、流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加大对市区大气污染、城市噪声、汽车尾气和农村规模养殖、垃圾等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治理的科技水平,真正让广大群众受益。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保护,发展环境产业,搞好监测预警等基础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但最根本的是体制建设,最核心的是企业创新,最关键的是人才队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和创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县为抓手,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复旦大学—三明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快科技资源整合,按照开放共享、提高效益、保障重点、服务创新的要求,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和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发挥商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技术产权交易、科技评估和咨询、共性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它们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积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服务支撑,不断增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建立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围绕核心技术和技术难点开展攻关,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市县两级127家规模以上企业与179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合作关系,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和方式,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技术与市场的更紧密融合。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加快培养一批科技拔尖人才、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奋发有为的创新人才队伍。多渠道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制定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在子女就学、住房安置、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吸引大批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出国留学人才来我市创业。切实关心爱护、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动专利、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
  二、加强领导,统筹推进,进一步营造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一个紧迫而长远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切实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牵动全局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配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力量和工作班子,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亲自挂帅抓科技工作,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解决,重要工作亲自督促落实,重点项目亲自组织协调。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调整充实科技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例会调度、督导检查、专项考核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抓好科技创新有关规划、政策、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同时,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强化目标责任,加大督查力度,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表彰会,务求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步步深入、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二)狠抓政策落实。政策落实是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助推器,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各项科技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要做好基础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对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进行认真整理,力求全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要完善配套服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使各项政策法规尽快落实到位。特别是今年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召开后,国家和省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扶持配套政策,这次会上印发的我市《关于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后将进一步修改下发,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加紧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市、县两级要对科技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不变样、不打折,增强科技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科技投入是公共战略性投入,必须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为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确保“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高于1.5%。要瞄准中央部委和省直部门对科技扶持的重点,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策划、包装、推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力争每年有一批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项目盘子。要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支持和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力争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分别达到企业年销售收入的1.5%、3%、5%以上。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信贷投入,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上级扶持为补充、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形成工作合力。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既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也需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协调、服务指导、组织科技示范等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科技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工作。科协和老科协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发改委、经贸委、环保、质监等职能部门要强化综合服务功能,认真抓好高新技术引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农办、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涉农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发和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培训。组织和人事部门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切实加强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三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科所、烟科所、真菌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利用人才、知识优势,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我市产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和自主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各民主党派和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所联系的科技人才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为推动三明科技事业发展再建新功。
  (五)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是发展之魂,必须把创新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创新、参与创新、推进创新。要弘扬创新精神,大力宣扬“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努力营造“鼓励创造、支持创新、扶持创业”的优良环境,形成珍惜创新人才、重用创新人才的社会氛围。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快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切实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舆论宣传,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刊、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教强市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科技创新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激发群众的创新热情,让一切促进科技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加快科技进步的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倍努力,扎实苦干,为提高我市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市委书记叶继革10月26日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责任编辑:黄少斌)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