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应从“五先”破题 [打印本页]

作者: gjb8625872    时间: 2009-2-27 16:05
标题: 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应从“五先”破题
●赵荣生

 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而欠发达山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作为省定经济欠发达县的大田县人均GDP2005年刚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还处在初始阶段,城镇化水平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更具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因地制宜,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和有限财力,选准关键点作为突破口。
  一、增长方式先变。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首位。欠发达山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向集约式发展转变。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改变山区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同时合理调整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这是欠发达山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通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欠发达山区虽然财力有限,也必须逐年增加科技投入比重,应用科技力量将山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山区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人。欠发达山区受客观条件制约,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本就处在劣势,更应转变观念,把改进人才政策,构筑人才高地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的引进机制,改进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加速集聚和脱颖而出。
  二、工业经济先导。欠发达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多,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主要的推动力必须由非农产业的工业和服务业来承担。即使是农业现代化本身,也必须通过工业化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把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发展第三产业也要以发展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为前提。因此对于工业化尚处在初期阶段的欠发达山区要解决发展问题,必须以工业为先导,举全县之力突破工业,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山区工业要实现新突破,关键在于发展园区经济。发展园区经济不仅可以解决工业用地难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乡乡办厂、村村冒烟”的低水平分散建设局面,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集约项目用地,加快项目落地,是被实践证明能够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今后几年,大田要开发1万亩以上工业项目集中区,建设十几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吸引一批产业配套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入驻,使园区经济成为实现大田又快又好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新的财税点、新的就业点。山区发展工业既要十分注重立足本地,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和经济优势,又要跳出本地,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田一方面要发挥“闽中宝库”的矿产资源优势,建设闽中矿产品加工转化基地,做强资源型工业;另一方面要发挥地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的地缘优势,拓展承接空间,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闽南产业分工承接基地。同时必须看到,多数欠发达山区仍然是传统工业占主体地位,不能一味强调发展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三、农民收入先增。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欠发达山区由于农村内在的封闭性、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动性差及公共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较少,致使农村某些比较优势难以发挥,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也正是农民增收乏力,必须千方百计地拓宽增收渠道。一方面,要跳出“三农”在“非农”找增收。山区农村农民比重太大,依靠有限的土地难以全面实现小康。大田人均耕地仅有0.68亩,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使相当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从农村解放出来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通过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通过转移劳动力,要力争使三分之一的农民务农,三分之一的农民搞多种经营,三分之一的农民进城务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另一方面,还必须立足“三农”在“农内”找增收。要看到受农民自身素质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欠发达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渐进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大量转移出去。大田作为三明市劳动力转移试点县,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左右。滞留在农村的农民还应该立足“农内”,致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发展山区农业必须扬长避短,在“特色”上下功夫,在一个乡镇或周边几个乡镇,集中开发一至二个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域化、专业化、一体化的优势农业产业带,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差别发展获得比较效益。山区农业要形成竞争优势,还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品牌出效益,通过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经纪人等流通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山区农村发展欠账过多,仅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无论是在“农内”还是在“农外”,要实现增收难度大。必须发挥好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农村农民输血,通过“多予”促增收。要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能源交通、农田水利等新农村建设资金,同时改变资金投入方式,采取“以物代款”、“以奖代补”等形式,把政府补助与农民出资有机结合起来,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欠发达山区农民生产和创业资金普遍不足,要通过推行农户小额信贷,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组建农村专业信用担保协会等方式,加大贷款支农的力度,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四、基础设施先行。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欠发达山区由于受政府财力、居民经济状况、当地产业发展诸多因素的制约,城镇化水平难以迅速推进。而通过基础设施先行,不仅可以为小城镇建设、而且可以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共设施支撑,也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进程。欠发达山区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根据财力状况,从新村建设、改善村镇面貌等最直观的地方入手,从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入手,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入手,逐步解决路、水、电、通信、广播电视等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让农村面貌逐步地、持续性地发生变化。大田要增加各级财政补贴的力度,集中财力每年实施一批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几年内实现村村通水、通水泥路、通广播电视,户户通电、通电话,条件具备的地方大力普及沼气建设。村庄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要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欠发达山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有序加强村庄环境的治理和改造,逐步地引导和支持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要坚持加大投入与整合资源相结合,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资金逐年增加,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每年实施一批农村卫生院改造等急需的社会事业项目,同时合理调整资源布局结构,避免重复建设。
  五、农民素质先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主体是农民。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产业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欠发达山区农村人口多,教育落后,农民素质总体偏低,职业技能缺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更应该把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首要任务来抓。农村教育事关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长远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方面抓好基础教育,在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另一方面,要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教育,对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民开展实效性强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上学(大学)贵、看病贵是长期困扰山区农民的突出问题,不优先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发动社会各界捐款、金融机构贷款,解决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不起病问题;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能力,解决农民少生病问题。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撑。要通过政府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扶持,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文化享受的实惠,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欠发达山区既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又要注意重点培育农村基层优秀党员和村级“六大员”,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中开展“四个培养”工作,即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致富能手,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人选。要加强对村级“六大员”的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为大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陈 真


作者: 宁建老秘    时间: 2009-2-27 16:06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灌的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09-2-27 16:06
一天不灌 就好象人在地上没有影子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