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难、用工难”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和热点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初,在珠海和福建的厦门、泉州、福州等地相继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现象。作为山区县份的沙县,随着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金古金属深加工特色工业集中区和高砂工业集中区内的一批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也同样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本文在对县内重点企业招(用)工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供交流探讨。
一、“招工难、用工难”的现状
2005年5月,经对天泰实业、虬江食品等47家重点企业调查,显示用工总数5352人,缺工267人,主要是锅炉工、电气焊、缝纫工、平车工、织布工等工种。
2006年3月,再次对亿祥纺织、佳辰服装等72家重点企业调查,显示用工总数为7097人,新增岗位的企业有24家、就业岗位1644人,主要是档车工、平车工、普通操作工、木工、包装工等工种。据了解,有25家规模以上企业存在用工不足的问题,缺工约1600人。缺工比较严重的是新投产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亿祥纺织、佳辰服装、高科化工等;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普通操作工,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也比较紧缺。随着在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尤其是金沙园入驻企业的逐步建成投产,所需要的工人将会逐步增多。初步预测,今年沙县将新上大小企业近百家,需招用员工4000余人(不含晋江爱乐集团8000人),目前,急需引进劳务工2100人。
由于缺工,使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不敢接单或让一些现有员工轮班工作,晚上加班加点;一些企业接下订单后,消化不了,又转手让给其他企业生产。面对缺工问题,企业主们束手无策,心急如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效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招工难、用工难”的原因分析
1、沙县小吃业的发展,向外地分散了大量的劳动力。据调查,2005年末沙县劳动力资源数为10.38万人,其中在校生约占三分之一。多年以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把发展沙县小吃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和破解“三农”问题重要抓手,仅此一项就向全国各地有效转移了农村劳动力4.5万人,其他务工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余人,所以当地的劳动力资源,除了在校生,可进企业务工的劳动力所剩无几。
2、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外出打工的意愿降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逐步到位,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行“两免”政策,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不少农民认为在家也有钱赚,与外出打工的收入相比较基本接近,又能照顾到家庭,外出打工的意愿降低、人员减少。
3、劳动者择业观念仍然陈旧,供求关系难以达成一致。在“供”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提供了不少各种类型、不同层次就业岗位,但在现实供求见面中,有些岗位难以招到较为合适的用工对象,存在“有岗无人”的现象,或者是有些岗位有意向的人很多,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求”的方面,不少求职者就业观念仍然陈旧,对非公有制企业顾虑重重,认为没有稳定感,对岗位、待遇等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或者是认为外面的月亮更圆,宁可到广东、厦门等地打工挣点钱,更“风光”、更好听些,也不看好在本县企业打工,认为没面子,造成岗位与就业在供求关系难以一致。
4、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工资、保险等待遇偏低。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仅有500-700元,有些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责任义务不明确;二是很多企业对职工的社会劳动保障没有跟上即使是有,也只侧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相对滞后;三是工作时间较长,一般在10-12小时,没有加班工资,就是有也没有按标准给,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四是不太注重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员工在企业没有发展空间,没有“奔头”只能打工。
5、配套设施不健全,外部“留工”环境不理想。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夫妻来了住不了夫妻房、孩子上学要借读费,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就医、子女就学、休闲娱乐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本身打工收入不高,而维持日常生活的费用却还更高,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大。
三、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的几点对策建议
1、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理念。员工是活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常言说,只有不好的管理,没有不好的员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充分尊重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严格守信按时足额发放,不拖欠,缩短用工时间,并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五险”;关心员工的生活冷暖,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方便员工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满足他们必须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善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合理合法权益,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发展,自觉为企业尽心竭力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据估算,全县尚有近5000个劳动力需要转移(除外出经营小吃外),有的是依赖父母、不愿打工的独生女,有的是辍学在家的社会青年,有的是年龄较大的“4050”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劳动技能。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对这部分劳动力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进城务工,自食其力,缓解当前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研究、制订对本县学校的扶持奖励制度,按校为本地企业输送毕业生的人数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形成为本地企业提供就业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
3、进一步改善就业务工环境。一是推行“就业保障卡”制度。继续落实“就业保障卡”这一全国首创新措施,为外来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四免一补贴”(免费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咨询;补贴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证培训)、买药看病、子女就学、追薪维权、购物和娱乐等消费优惠。二是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开展评选放心民办职业中介单位,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中介,对不规范的职业中介及时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完善,营造良好的就业务工环境。三是完善外来工生活文化设施。针对外来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建立廉租公寓楼,配套解决公交车、食堂(餐馆)、商店、有线电视、公用电话等问题和医疗、就学、文体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外来工的生活文化设施。四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以企业工会组织为依托,组建社团(书画协会、读书小组、乒乓球协会、棋牌协会、舞蹈摄影协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增进员工的沟通和友谊。同时,在节日期间组织走访慰问外来工,特别是对春节期间留在沙县的外来工,安排一些文艺节目,免费开放一些旅游景点,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4、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没有培训的员工是负债,培训过的员工是资产。”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农村劳动力和各类技能培训。采取由劳动保障部门、县农办、教育局和社会力量等实体联手,整合资源,在63765部队、三明农校、沙县职业中专、三明技校设立劳务培训基地,在金沙园、金古金属深加工特色工业集中区和高砂工业集中区等园内的相关企业设立劳务实习基地,扩大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同时,各学校在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课程中,适当安排《劳动法》等基本常识的学习,使其走上社会求职,懂法、用法、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5、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设立“沙县人才劳务网站”,尽快实现县、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村)工作站三级信息网络大联网,继续通过报纸、有线电视、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作用,加强信息收集、发布和就业指导,及时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二是发展跨地区的劳务合作。依托沙县劳动就业中心和沙县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加强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就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降低就业门槛,为企业和外来工架起就业的桥梁,建立本县稳定的用工输入基地,缓解供求矛盾。同时,做好外来工流动就业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把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民工组织起来,成立联谊会,开展“以工带工”的招工形式,鼓励他们带更多的同乡来本县就业。三是积极搭建劳动供求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和专项劳务市场,完善配套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多供求机会。四是加强劳动监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加大查纠、查处力度,共同维护劳资双方关系的合法权益。同时,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活动,积极宣传和培育“和谐企业”、“诚信企业”。
(作者为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责任编辑:林运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