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秘书工作》东方亮谈写作,受益匪浅。 [打印本页]

作者: 彩虹糖的梦    时间: 2016-7-27 16:43
标题: 《秘书工作》东方亮谈写作,受益匪浅。
曾把天亮做信念
' ]" u1 `6 A. S: r3 H9 }: p$ X; m. e6 u3 o$ t
东方亮
3 e# o1 y3 b. }: \, e 3 }) u5 {) N: \- A
那时住的是简易平房,窗子临着街巷,桌子搁在窗下,当我隔着窗帘听到早起忙碌的人匆匆而过的脚步声时,便知道天已亮了,而此时我的“讲话”一般也接近尾声了。
3 O# |, S. I8 m+ o5 a/ H% p# \ L3 i7 f( E9 p! U
& S" x7 y3 J& Q & P# ]# A; U7 _$ q" r
初入写领导讲话稿这个行当,是在二十来年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二十六七岁,在区政府办公室工作,由接电话值班、登记传递文件的文书,转做区长的秘书。
. s3 m$ ~* I) K* P 4 Z8 p# D" E9 k2 a
那时市县党政办公室系统的工作分工没有现在这么细,做秘书除了要搞好领导日常服务外,写稿子是极重要的内容,主要是领导的各种讲话、报告。你跟着哪个领导做秘书,相应的这些材料就由你承担。我给区长做秘书之前,并没有写材料的经历,虽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也写过一些东西,但那不是一码事,因此要揽写讲话稿这个“瓷器活儿”时,确实还没有“金刚钻”。
6 p9 |& q4 }2 y# z, S& C K2 c- b ' F! Q2 Y! }. E3 U6 v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每有写讲话稿任务,我的状态大致可用“懵懂、没底,但无退路”来表述。说懵懂、没底,是下笔之前似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架构,更不可能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大小观点,加上那时的材料依托、资讯占有等,远没有现在互联网条件下这么便利,一个主题之下写些什么,又能写出些什么,真是一点底都没有。说没有退路,是因为到时到点你得把稿子直接交给领导,有时甚至是头天交代的,第二天就要去讲,中间既无人替你分担,自己也没什么回旋余地。怎么办呢?只能“硬上”,能写出来写出来,写不出来也要写出来!
' q) D* g) a) Z w" ^) m' A K* n$ O2 [- z7 @, u
于是,有一个场景便在那段时日里常常出现:晚饭后,洗漱毕,孤灯下,便开工,一夜无眠到天亮。那时候是手写,圆珠笔,方格稿纸,一页三百个字,一般要写十几页纸。十几页纸也就三五千字,花上一个通宵的时间,显然不是正常书写的速度,中间无疑遭遇许多磕磕绊绊的坎儿,或像挤牙膏似的一句一句整,或像跋涉在泥泞之地,半天走不出几里路。时间总是悄无声息地溜走,如果午夜时分进度已经过半,心中便有一丝慰藉。那时住的是简易平房,窗子临着街巷,桌子搁在窗下,当我隔着窗帘听到早起忙碌的人匆匆而过的脚步声时,便知道天已亮了,而此时我的“讲话”一般也接近尾声了。
$ m% D# i" R3 ^ ]4 C' V- n' | a4 `* a7 T! J2 d7 L
在这痛苦的“分娩”过程中,支撑我的最强烈的信念就是,天亮时“孩子”一定会生出来。第一次是这样,后来一次又一次也都是这样。直到现在,那一幕幕场景仍深深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我认为也是对干写稿子这活儿的一个写照。
; e4 W4 T1 B1 [5 e - e9 n# u/ x8 J6 F, }1 B
0 A% y5 l C$ D+ _; ` 5 m O3 Z5 L4 o+ ~1 [
秀才写文章“比生孩子还难”的笑话,大家都听说过。类似的故事也曾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一则是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老秘书,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写得一手好字,每每写材料时,就猫在家里不动了。他要的是清静,却扰得别人不得安生,一会要墨水,一会要头痛药。无奈写稿子是大事啊,当时还在“打杂”的我便骑着自行车一遍一遍地往他家跑。他家的门楣上钉了块“×宅”的牌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一则是邻县的一位秘书,熬夜写领导的讲话稿,到了早上才开了个头,急得号啕大哭。所幸的是,这样的情况终究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亦似有神助,天亮能完工,每每能交差。
- O7 U. W% }. C3 n9 S; u* W% g 2 z0 Y! l. G3 w$ P' H% n' w6 c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可得意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我时常会有一些羞愧之感:三五千字的稿子,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功夫是下了,苦是吃了,但不都是因为本领不够吗?这样的一种自省,源于我与我的一位堂伯父的对话。堂伯父是乡镇医院的医生,也是村子里不多的文化人之一。有次我回老家时与他聊天,他问我的工作都做些什么,我就着重把写稿子的事如此这般地介绍了一番,可能是渲染了如何难、如何苦的缘故,堂伯父便以很不屑的语气说道:“没得水平啵!要是有水平的话,喝喝茶、抽抽烟,三下两下就写出来了。”这番话虽然让我很尴尬,但又确实是大实话,后来我也一直以此警示自己。
/ B9 Z& P3 ^. k8 [( F Z5 `$ u0 G* {$ p& T( g* s
本事不够就只能多下功夫、多吃苦,以勤补拙。但话又说回来,谁的本事也不是天生的,只要不是天资太差,吃苦受累总是与长本事成正比的。当初也正是在一次次“没有退路”的情况之下,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体验,这就是,自主思考、自由发挥、自觉把握。无论是思想观点上,还是语言文字上,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秘书秘书、秘密抄书”的窠臼。
" G* E/ ^: h) [) W9 K; H( N0 E 1 F, I8 c& i/ K0 T3 f9 Y; q9 W
) j) v6 t2 b! c. M6 v) ^2 t8 ?8 @ . s* I" H. W3 ~% D9 c8 h
做了三年左右区长秘书,我被调到市委办公室,做了为市委书记写稿子的文字秘书。如果说做区长秘书的三年是我初入文字工作这个行当的前半段,那么进入市委办的头两年可以算作初入行的后半段。与区里相比,市里的“庙”变大了,层级也多了,我实际上成了一个初稿起草者,初稿写出来后,自然要经过主任、秘书长修改把关后才能到书记手上。但我在区里时形成的意识和习惯却改不过来:总是感到稿子是要直接给领导用的,总是认为自己手上出去的是“终端产品”,因此也总是把初稿当作定稿来写。
O/ T8 _8 }% y3 \9 L6 _0 S* f % L4 q, ~( g7 E! ^' g
到市委办的最初年把时间里,有两篇讲话稿的起草现在还有些印象,那也可算是进入“新山门”的亮相之作。
9 R! D- p) \) x! ~7 ~9 w) o % s2 z5 _% U/ h4 x, ?
一篇是市委书记在一个经济协作洽谈会上的致辞。当时各地之间的经济协作活动比较活跃,记得市里还有“经济协作委员会”这个机构。那次是与上海的某个区搞活动,按常规市委书记的致辞无非是介绍介绍情况、说说客套话、讲讲加强两地合作的愿望和提议。这些内容,我在起草致辞时自然不会丢掉,有所不同的是,我设身处地引入了两个元素,竭力增强语言活力和情感色彩:一个是季节的元素,以时值初夏之际的描述,烘托场面的热烈;一个是市委书记也是上海人的元素,以一段家乡情结的抒发,表达内心的真诚。这样一来,致辞就不完全是“大路货”,而有些个性化了。记得这个稿子交给分管领导后,他看了有点兴奋,拿着稿子转了几个房间,边给几个资历比我老些的笔杆子看,边说:“这小子可以呢!”
! }& `) Z4 e+ T8 O8 c1 t. a' W0 C) } K$ V2 x7 g4 P9 z9 Y
还有一篇是市委书记在市团代会上的讲话。共青团开代表大会是五年一次,很隆重,市委书记必到会讲话。这类稿子的核心在于要有鼓动性和感召力,但我起草那篇讲话时,似乎进入不了状态,说老话不甘心,语惊人又很难为。大概在家里熬了两三天,自己跟自己较劲,非得让这稿子出彩。过程尤为痛苦,焦躁难耐时使劲用笔头戳稿纸,弄折了一支圆珠笔。但交稿后的事实证明,那苦没有白吃,市委副秘书长将稿子交给书记时在上面写了一大段话。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篇稿子里写了些什么我一句都记不得了,那位副秘书长的签批我却可以一字不落地复述。他是这么写的:“×书记:此稿系×××一人撰写,我一字未改,因觉得很好,特呈您阅示。”这位赏识部下、不为己揽功的上司,让我一直心存感念。我也知道,他这么做,除了有胸襟外,更重要的是有底气,他原本是市委书记的秘书,才华、文笔也是市委书记最赏识的,他已不需要再证明自己。
8 `4 r% \. P5 {3 [- C6 d l2 }4 Z* d( h* |
这些陈年旧事,本已像风一样在岁月里消逝。这么多年后再把它们钩出来叨叨,不是为了体验艰辛,不是为了享受回忆,不是为了证明现在,而是想和现在初入这个行当的同志们分享:文字工作尤其是起草领导讲话这个行当,一茬一茬的笔耕者生生不息相接续,从“新手”成为“硬手”,都是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过来的,如果没有写过百把篇稿子、熬过几十个不眠之夜,笔杆子是硬不起来的,“金刚钻”也是炼不成的。
3 R* X) ^& T w2 w. G$ G" H; ~' Z; g . N6 t9 L& @# {# c* S9 d
写作的正倒两个金字塔
2 J# N+ r8 v1 @, L0 q 2 J2 I& h% W2 u" J
东方亮
; [! V+ \ Z8 t g1 I% i V k! q, k& u! ?& s
把一篇文稿用金字塔来打比方的话,塔尖是立意,棱边是架构,底座是文字。立意这个顶点的设定,决定了讲话稿是巍峨的山岭,还是低矮的土丘。因此,讲话稿的起草绝不单是文字语言的问题,更为本质的是思想水平、思维层次的问题。
9 {3 z3 b4 w7 ~, u5 W `3 w7 V0 J- X& _+ [ e: t% f
为便于说事,先举两个例子,都是本世纪初我在市委办公室负责起草领导讲话时的故事。
+ J, x7 F3 j5 O' r ! H6 J- d3 i# r3 u3 h0 |+ I
一个是市委书记在全市“人民奖章”荣誉称号授予大会上的讲话。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委为了表彰先进,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专门设立了“人民奖章”,授予各条战线上的杰出贡献者。该奖每两年评一次,程序很严格。获奖人数控制得很少,所以大家对这枚奖章看得很重。每次授奖大会都很隆重,市委书记会在颁发奖章后讲话。
7 U9 }! g w' ?- r, W , U+ H; ^3 Z$ y6 d! W
我负责起草讲话稿的那次大会已经是第三次。这稿说好写也好写,因为前面有两个“范本”,主要是对获奖者予以充分肯定,将他们的精神归结个几条,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要说不好写,则在于如何不去嚼别人嚼过的馍,写出新意来。
. D; z7 w. B/ k9 C 7 f; `1 ^( J k' I# |
那一次我是沿着有新意的路子去写的。当时一个重要的背景:新任市委书记来自相对发达地区,带来许多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且正在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市情实际和全市上下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心士气高涨。这些都促使我琢磨着如何找到一个“点”,使这种好的状态得到进一步的聚合、激发、提升。我感到此次授奖大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4 r: i; p4 Y+ j# }7 Z$ W! ?- _4 u, e
我跳出了原来的套路,先从荣誉称号切入,然后提出“城市荣誉”的概念并作阐释,进而号召为创造共同的城市荣誉而奋力拼搏。讲话稿有三四千字,分三个层面:
4 t1 V+ T/ k% ?3 c# H & B/ D6 v' Z" L
第一层,简要开场并兼顾一些常规的必备要素后,便笔锋一转,写道:“此时此刻,当我们把荣誉和鲜花给予获奖者的时候,我们不仅感到他们确实是以其艰苦的努力和非凡的作为而无愧于这枚奖章,更应看到在成功的背后,有着许多深刻的启示。”什么启示呢?分述了三条:“第一,这说明:金色的奖章,饱含着心血和汗水”;“第二,这说明:有为才有位,有为必有位”;“第三,这说明:我老秘网市是一方大有可为的热土,是一个充满成功希望的城市”。显然,这是逐步往我所设计的“核心点”在引。
; A# n# c$ s b1 @ 5 G7 X! b8 n9 U; z& ]/ I8 b
第二层,先是提出“城市荣誉”这个概念,用了一段话:“赢得荣誉,创造荣誉,是充满艰辛、不懈奋斗的过程,一个人如此,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城市更是如此。”接着又用一段话加重意味、凸现概念:城市荣誉是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和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说,我老秘网市这两年来的发展、变化、奋进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创造城市荣誉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全市上下的城市荣誉感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和升华。”这两段铺垫之后,紧接着联系我老秘网市的现实状况,进行集中阐发,以增强“带入感”,具体以三个“我们深深地感到”来展开:第一,“城市荣誉是一个城市民心民力最强的凝结剂”;第二,“城市荣誉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无形资产”;第三;“城市荣誉”是一个城市最具影响力的软环境。
3 z+ H6 V& g. E5 {2 e- B - K% ], h) n- _( x& ?, n
第三层,很自然地号召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创造属于这个城市的更大荣誉,提了三条要求:“第一,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我老秘网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第二,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人人珍惜城市荣誉、自觉维护城市荣誉”;“第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永不言满足、迈步从头越”。
8 \% h8 C9 I% Z9 P6 |! }5 r 6 Z( |0 C: w8 J$ T2 w
这个讲话稿自成体系,市委书记讲了以后,无论是现场的效果,还是事后的反响都非常好。市报总编还以“城市荣誉”为题发表了一篇新闻随笔。
* I% e' }/ L. C9 J1 N! t1 u8 l$ j + E5 {7 H L) g/ {! x
第二个例子是市委书记在市纪委全会上的一个讲话。这类讲话稿,一般由市纪委代拟,市委办公室作些修改。我负责修改的那一次,看了代拟稿,与前几年的基本差不多,觉得与新任市委书记的风格不符。因为这位书记有很强的感染力,从不照本宣科打官腔,而是喜欢以一种交流对话式的言语抓住人心、打动人心。于是我便想重新起草这个讲话稿,把一些主要想法向书记作了汇报后,得到了书记的认可和支持。
4 C4 J, o0 D E! f" y: F/ C& @8 k ! w3 S7 t, \) a& |( M% p9 n
另起炉灶后的讲话稿,以“三个既然”为主框架展开:第一部分“既然为官,就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部分“既然从政,就要有严格的行为规范”;第三部分“既然有一个舞台,就要力求不凡的作为”。这样的架构,涵盖了思想道德、作风、纪律等要素,同时还可以更多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正在做的事情加以阐述、提出要求,避免了空洞说教。
) c0 C* u, i- Z& L Z , g! j6 [: i9 i) }. i3 r
所举两例可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第一个是“立意”,第二个是“架构”。如果加上另一个关键词“文字”,便构成了我心目中讲话稿起草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文字是最基础的、是打底的,高于文字的是架构,高于架构的是立意。把一篇文稿用金字塔来打比方的话,塔尖是立意,棱边是架构,底座是文字。如果把金字塔平面化为三角形,就更直观明了,立意是顶点,架构是左右两条边,文字是底边。
* ]) J* }$ I# t8 R3 j6 W1 j$ m m& G3 B K4 I* r: {' n2 d% L0 {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我很赞成,但同时我也一直认为文有高下、稿有优劣。一篇讲话稿首先要看立意,立意这个顶点的设定,决定了讲话稿是巍峨的山岭,还是低矮的土丘。因此,讲话稿的起草绝不单是文字语言的问题,更为本质的是思想水平、思维层次的问题。
/ m; [ g% V9 N) @+ v% o 5 `1 u0 w) |8 y! X! m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把“立意—架构—文字”这个金字塔倒过来,便成了“文字—架构—立意”的倒金字塔,立意到了最底端,架构仍处在中间,文字则是最上端的。一篇讲话稿不论什么立意、什么架构,最终都要通过组织文字来完成,最终都要落到语言文字上。从这个角度讲,把文稿起草统称为文字工作是有一定道理的。就讲话稿而言,在立意、架构差不多的情况下,文字组织、语言表达的水平,又直接决定了讲话稿的高下、优劣,决定了讲话稿是精雕的玉还是粗朴的璞。正好我手中还保存着几篇过去负责为市委书记起草的讲话稿,有的还是修改过程的花脸稿,便再举几个例子说说语言文字的问题。
) x' U$ y, H" o8 E9 j* h/ z( x+ c+ A/ T7 q) K7 V
比如,市委书记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介绍我老秘网市时开头的一段话:“如果您想对我老秘网市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有一个很直观的了解,只需记住五个字一‘江河交汇处’,就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一般的省情、市情、县情介绍都有固定的范式,上来就说是地处什么什么地方之类的,让人既耳朵生茧,又感知模糊。而这次的开场,较好地抓住了面向海外华人受众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把我老秘网市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凸现了出来,五个字“江河交汇处”,达到了让人过耳难忘的效果。
& T& W1 E2 k& G- T # V5 v' X$ q L
再比如,市委书记在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致辞的开场语:“江河交汇处,今日尽朝晖。”初稿交给我时,写的是最常用的“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当然这也没有错,说说也可以,不想说划掉便罢。但我总觉得那么大的场面,那么多的外来客商,总要说一两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那次开幕式在我老秘网市刚刚建成的“春江潮”广场公园举行,此处既滨长江又临运河。我把这些意象作了’整合后,最后用“江河交汇处,今日尽朝晖”替换了“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开幕式那天,天公也很作美,九点钟的太阳灿烂而有朝气,现场的情景就是那两句开场语的真实写照。
( f' `) ?. c0 i! K H! B# F 2 f: |8 c5 f2 w) M7 r- L# _
又比如,市委书记在纪念“ 五四” 暨我老秘网市“十杰青年”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稿交到我手上时,初一看,意思、内容都可以,第一感觉是不需要作颠覆性修改,只是讲得不够精到、没有劲道。后来真正动手修改时,从标题到每部分的表述,都作了覆盖性的替换。就说几个小标题吧,也就是这篇稿子几个段落打头总领的话,共有四个层意:第一,“弘扬‘五四’精神,首先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用崇高理想和执着信念支撑人生的价值坐标”;第二,“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努力学习,把自己铸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栋梁之才”;第三,“弘扬‘五四’ 精神,就要勇于实践,在建设我老秘网市、振兴家乡的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塑造崭新形象,展示我老秘网市当代青年的精神风采”。这样的排此句式看似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较工整,但显得比较拖沓,且当年也不是“五四”运动纪念的大年份,每一层都用“ 弘扬‘五四’精神”打头,有点大而无当。后来我把这几句打头的话分别改为:第一,“青年最有抱负,要在坚定信念中不懈追求”;第二,“青年最望成材,要在刻苦磨砺中与时俱进”;第三,“青年最富创造,要在投身实践中建功立业” ;第四,“青年最讲风范,要在传播文明中争做表率”。同时对文中的表达也都作了类似的改造。这个讲话引起了参会青年朋友的热烈反响,现场形成了很强的互动效果,刻把钟的讲话赢得六次掌声。大会结束后,市报记者除了按常规写了新闻报道外,还兴冲冲地写了个题为《书记和我们青年心连心》的会场侧记。这从写文章的角度看,又是一个立意的问题了。
X2 R7 N8 v5 S# X- q 3 j* Q( Q+ p& B$ H: [7 ~
把这两个金字塔的譬喻综合起来,用传统意义上的打仗来做比方的话:立意是占据制高点,架构是巧妙排兵布阵,文字是实现精准射击。这也是对本文“两个譬喻”的又一个譬喻。
! R8 [* R6 U& U! B2 O 6 x3 X% Y7 o5 k
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 S6 ^; C8 ` ` $ A: m) Z7 l7 b" x
起草讲话稿需要有参照,看看过去说过些什么,了解一下别人怎么说,这都很正常,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简单的“拿来主义”则是不可取的,不能把“参照物”直接变成“标的物”。那样的做法,说穿了是站位有问题,是以写稿者为本位,而不是以讲话者为本位。
/ S2 t5 T1 r/ Y 5 M. Q$ a9 J$ [+ _9 O* @9 a8 v
起草领导讲话稿,说难亦难,说易亦易,如果不是讲特殊的完全个性化的问题(那样就无处可抄了),如果只是从一个“写手”的角度写满字数应付交差,确实是一件颇为容易的事。要讲一个问题,查一下过去说过的,搜一下别人怎么说的,略作改头换面,拼拼凑凑,几乎“立等可取”。正如那句带着讥讽的“名言”所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 @+ Y" M7 {6 Q# W, l) P8 f& d$ q
如果是这样的话,出来的讲话稿可想而知:面目似曾相识,话语耳熟能详,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领导不满意,自己难长进。领导讲话一般要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独到见解,讲出一些有新意的话,你起草的稿子或者老生常谈,或者拾人牙慧,怎能令人满意?文稿写作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活儿,倘若我们总是降格以求,满足于拼拼凑凑,把本具创造性的活儿变成机械性的活儿,看起来忙忙乎乎,俨然是这个行当中的“角色”了,实际上还没有掌握其中的门道为,又怎么会有快的提高、大的长进呢?长此以往,则会误人误己。
9 _8 l5 b5 h7 `2 L7 H" u% S6 m & _: ?" G) p1 k/ i4 z
根据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体会,起草领导讲话稿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走“需要之门”,不要走“省事之门”。
7 ~: p% K f( d+ j. N! \# d" C3 y& ]5 U$ W" d" K# a
所谓走“省事之门”,概括起来一个字,就是“抄”——抄过去说过的话,抄别人现成的话。当然,起草讲话稿需要有参照,看看过去说过些什么,了解一下别人怎么说,这都很正常,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简单的“拿来主义”则是不可取的,不能把“参照物”直接变成“标的物”。那样的做法,说穿了是站位有问题,是以写稿者为本位,怎么省事怎么来,怎么便利怎么弄;而不是以讲话者为本位,去琢磨客观状况怎么样,领导需要怎么讲。
( F. z) ?: M6 v3 |. S' j # L6 w/ c$ `6 M7 e1 V
所谓走“需要之门”,其内在要求是把握事物和问题的本质,讲到点子上,直接标准就是领导满意。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必须以领导为本位,从领导的需要出发,最终满足领导的需要,这是构思文稿、起草文稿、修改文稿必须始终紧扣的“原点”。那么这个“需要之门”如何走?粗分一下,大致有如下三个环节:
6 r4 |1 ^5 w. D: ]. S! z3 d6 I; a8 d- D! f) u$ i
第一个环节,初始的谋划,要基本把准领导的需要。接到讲话稿起草任务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初入行的新手可能会比较茫然,写稿多年的老手往往已经麻木,因此大都忙着赶紧分任务、找材料,然后就动手写,其实这已有点走入误区了。要做的第一件事,恰恰不是急于动手,而是先站到“原点”想一想:领导为什么要作这个讲话?最想表达的是什么?与此相关联的,必然要进一步研究领导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态度取向,以及特别关注的点,等等。把这一系列问题弄清楚、搞明白了,对讲话稿的基调也就有了基本把握。
% C6 M% d, V3 v1 X. R( { & j1 r' V1 W+ K3 m( w" U" o
这是从领导的主观想法、意图这一头来把握的,与此同时,还要从客观实际这一头进行把握。这个“把握”说白了就是要弄清楚不同“时空点”下所讲问题的状况。每一个讲话稿对应的“时空点”都是独特的甚至是唯一的,此时此境与彼时彼境的情况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有的变化快,有的变化慢,考量起来所用的时间长度有差异。比如对经济运行的问题,大到一个省一个市,小到一个乡镇、一个企业,常规的有季分析、月分析,特殊的时候,有的还监测到旬,以备及时掌握态势、分析问题。当然,经济运行有一套监测体系,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则往往缺乏这样量化的分析,比如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建设等,分析起来基本上是定性化、粗线条的,一些结论和对策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用之哪年都无错。这也是许多讲话稿似乎可以抄抄凑凑的一个缘由,“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让我怎么变着法子说啊?这实际上还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
4 Z8 T5 J8 O8 ~3 W4 A0 a4 R/ b* k) F u+ w# {' e7 g
很多工作确实都具有重复性,不可能像电影剧情那样跌宕起伏,但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变化快的极端例子,如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无疑是救人;现场搜救完成后,紧接着就是伤亡人员的后续处理,包括伤员的救治、家属的安抚等;再往后,还要根据事故责任认定,处理相关责任人。工作重心几天一变化,甚至一天一变化,这都能看得很明白。而我们平常部署某一方面工作,虽然与事故处置工作不一样,但这个理是相通的,作讲话的当口,工作的基本状况和态势怎么样?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这些都得在起草讲话稿时捋清楚,这也是把准领导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客观基础。
; w0 }5 G, Y0 s. o0 m5 F) G # y/ u |. \# y! s( c
第二个环节,中间的修改,要不断接近领导的需要。“好稿子是改出来的”,对这句话我一直不大赞同,因为从我自身来说,长期的习惯就是把初稿当定稿写,没有想明白,不会贸然动手,落到纸上的话已在脑子里过了几遍。回顾一下过去那些让领导满意、获得各方面好评的稿子,似乎大都是一出来就已经有了大模样的,很少有反复折腾而成好稿子的,那样的稿子基本上也就是勉强过关。
2 S! G9 j4 h4 \ # E* r( ]+ C, V# {, w# d6 S2 y; i0 O- b
但修改稿子又是免不了的,因为我们是为领导起草讲话,虽然起草的过程中尽量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但总是会有出入,或者深浅不一,或者轻重不合,等等。因此,修改讲话稿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把握领导意图、不断接近领导需要的过程。
: G; s, o1 c a# Z7 G2 ^2 ?0 Q+ a+ k, O# J- J3 t
这当中,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只需作完善性的修改,一种需要作颠覆性的修改。完善性的修改比较好办,领导对讲话稿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已基本认可,只是又有了局部的新想法和对相关问题的具体意见,一般能交代得比较明确,照此办理就是。但这“照此办理”又不能太过简单化,不是领导说一句什么话你就加进去一句什么话,而是要把领导的想法和意见作为一个命题来对待,把握其核心要义,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把话说到位、说圆了,让领导感到“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类型的修改,打个比方说就像对树进行修剪,无须伤筋动骨。
/ B* m& u6 E* e- F 2 |/ H; Y4 p1 ~* n
而颠覆性修改则不然了,你栽出来的这棵树,与领导心里的树不是一码事,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要有可能,咱们就得“换树”。记得多年前在市委办公室时修改过的一篇讲话稿就是这种情况。那是市委书记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事先市委书记出了个粗线条的提纲,明确讲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要再解放”,二是“在对外开放上要有量化的压力”。稿子从其他渠道送审后,市委书记批到了我这儿,先批了“已阅,需补充的意见已注”,后面又加了一段“又及”的话:“也许与我所列的提纲有关,讲稿书生气了点,我想的紧迫感、危机感,没能充分表达,请在修改时弥补。”我看了稿子后,觉得如果光按领导所标注的几处“需补充的意见”修改并不费事,那是属于完善性的,但那样的话显然不能令领导满意,因为“又及”的一段话已表明了他对讲话稿的感觉,实际上是要求改变整个讲话稿的“气质”。后来我就毫不犹豫地对讲话稿作了颠覆性的修改,大小标题、材料内容、表述方式都作了大变动,特别是把一般性的议论、掉书袋的说理的“虚”,变成实的说事论理,凸显工作任务的压力,激起受众的紧迫感、危机感。稿子交给领导看后,他说与他想的差不多,就顺利过关了。其实这种颠覆性的修改,说是修改,实际上已是重写了。但不管怎么说都要以领导的需要为准则。
. E" n3 M/ q) A( k- ] & i; ?/ j5 C. }% j
第三个环节,最后的打磨,要精益求精满足领导的需要。讲话稿基本定稿后,一般性的讲话,领导会让“再看看”,一些特别重要的讲话,则常会要求“仔细磨磨”。到这个环节,要做的是细活了,得有一定的耐心。我对文稿写作有一个基本的取向,就是要做“思想者”,不要做“文字匠”,不赞同那种把主要功夫下在抠字眼上的做法。但这也是就总体而言的,看重谋划时大开大合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与最后环节对文稿进行仔细打磨并不矛盾。有句俗话叫“编箩编筐,全在收光”,这时候倒是需要有点“文字匠”的抠劲、“校对工”的细功来进行推敲和打磨,精益求精,提高领导对讲话稿的满意度。
) c$ J$ c. s C% Q 1 p" Y% Y# k* S* ?9 s; k- z
如何打磨,因稿而异,因人而异。我觉得到了这个环节,再有神来之笔、
' J5 u3 C9 S( o 1 O* m# [, B4 P
点睛之笔能为稿子增彩,那固然好,但增彩不可强求,而“去污”则是底线,必须守住。稿子中可能有哪些“污点”呢?一是错误的信息。包括情况、数据、事例等的引用,是否正确、准确,有疑问的要核清楚。二是语言的疙瘩。有些话在稿子中看着很顺畅,但一读起来就很拗口、很别扭,这些话都得设法改过来。有的领导可能还有个别字词的发音障碍,也要注意避开。三是文字的“苍蝇”。特别是那些“成套”的说法、提法,在修改稿子的过程中往往每个层级都不会去关注,里面就可能埋着多字、漏字或错别字的“苍蝇”,而这些说法、提法,其中的每个字都是关键字,容不得出差错,否则会让领导很尴尬,最后打磨稿子时可不能小瞧了。
& Y' i' b4 p; R1 a: i % v t$ l7 H/ Q. v) i& H
说到这儿,我便想,咱们这些整天打文稿仗的,既要有将帅的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也要像士兵一样站好一岗一哨、用好一枪一弹。挟句生活中的老话来说,就是既要“上得了厅堂”,能够出思想、出观点、出文采,又要“进得了厨房”,做好那些类似于洗锅抹灶的文字细活。
% k9 B: l) t8 v ' P' [2 j# m1 w3 P& U, ~; ~/ }
文学素养可助力
4 i" |4 p7 K' U4 V; _: @) g : q1 [( D- Y6 l$ G. E# }9 c5 @
对于文字工作来说,文学素养可助力,这是没有疑义的。这个结论,如果说早先我只是隐约而模糊地感觉到,那么自从四年前完成了一篇随行日记并作了一些总结、思考,便有了强烈而清晰的感知,能够更加具体地认识到文学素养于文字工作何以可助力、可助什么力了。
/ ?7 z. K/ d7 R* t ^ , `$ k. T3 b- k/ X' V/ K, S/ x
那篇随行日记,记的是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一次为期五天的驻点调研活动。为贯彻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2011年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进行“三解三促”(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活动,要求县以上特别是省、市两级领导干部,在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两个月的基础上,再集中五到七天时间,不用当地干部陪同,直接深入乡村或其他一线基层单位,住下来、沉下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深入细致、解剖麻雀式的驻点调研。那一年,我作为为数不多的随行人员,当时就意识到这次随行无论是于工作经历还是人生经历,都十分宝贵,于是写下了那几天的日记以作纪念,亦作见证。后来,随行日记在一定范围发表,许多干部都觉得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和有价值的信息,对驻点调研“怎么下去”“下到哪里去”“下去干什么”等都十分清楚了。再往后说,这几年“三解三促”活动一直在我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着,已经成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富有成效和特色的自选动作。
* J( F! ^, k/ ^; Z" u . g6 X2 u7 k; T: B
对于我们从事文稿写作的来说,把几天里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只是机械地平铺直叙、简单地记一个“流水账”,那就很乏味了,就达不到“让人看了想要下去”的效果。作为随行者,对整个活动包括随机走访村民、参加生产劳动、接待信访群众等概貌固然要反映,但更重要的是把彼时彼境的状态、意味呈现出来、传达出去。因此,一开始我就把立足点放在了情感捕捉和情景撷取上,自然也适当使用了一些文学手法。
% \, \: P- V5 f9 I , y! p) B% L- R2 f* U
现在想来,那篇日记的完成,得益于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点“残留因子”的发挥。相对于通常的文稿写作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起草,虽然内容和形式都是非典型性的,但其中蕴含的情理与方法却是可借鉴的。文学创作与文稿写作之间我以为至少有四个“力”是相通的:
' M+ w7 n0 x/ p, o' ] 6 R' {. n( C/ n' X+ L% n) b
一是观察力。观察是表现的基础和前提,文学作品一般都很注重细节描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自不待说。当然,对于通常的讲话类文稿起草而言,平日里很少用到细节观察和描述,但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看材料、听介绍、考察现场,能不能发现问题、抓住本质,都取决于观察力的强弱。除此之外,有时还需要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概括。这些基本功从哪里来?无疑,一个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喜欢用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观察世界的人,更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 C4 B+ q7 ]6 F, ^2 r# b 9 y* q5 G4 f f& Z5 Y3 [& i
二是体验力。作家以及其他文艺工作者都很注重“体验生活”,就是为了能够设身处地思考和表现,使所塑造的形象真实生动。对文稿写作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起草来说,这种“体验力”要求更集中,就是要把领导的意图领会好、理解好,从而表达好、发挥好。这不仅需要智商,而且需要情商。有人对情商下过这样的定义,即“对别人情绪的把握和对自己情绪的调整”,我深以为然。我也常常感到,用脑思考与用心体悟可能不完全是一回事。文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对提高情商包括领会理解他人的心思、意图是大有帮助和益处的。
% W0 s6 Y7 a( [7 m* U8 ]1 C 9 ^% n+ o0 }9 t* `
三是提取力。创作文学作品离不开平常的素材积累。记得过去我学写小说的时候,就用过几个本子作过素材的积累,把一些觉得有意思的人和事记下来,既当练笔,又储备材料。当时还在素材本子的扉页上,写过“那泥土的芬芳、露珠的清新”
9 N& [* u. a) f: `! w # \! n0 v4 c) c/ a' W: ~$ r
这样的字句。后来写诗歌,曾每天在屋子里贴一张白纸,有什么灵光一闪的思绪、情愫,立马写在上面。也许是有过这样的自我训练,那次随行,虽然每每当天活动结束已到晚上十点来钟,但大都借着刚刚经历过的新鲜气息,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情景梳理一遍,将其中有价值的提取出来、记录下来。同样,对于文稿写作来说,我们也常常面临着海量的信息,文山会海、材料成堆,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提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做好储备、积累。这样,到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既贴切又有说服力的材料。
9 T0 ]- R* y* [. ?+ ?6 W4 }+ o/ Q' p' q
四是表达力。文学表达讲究意味、意境,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文稿写作特别是领导讲话稿起草来说,一般情况下,表达都是非文学化的,讲工作、说事情,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一条一条说清楚讲明白就行,用的都是大白话。现在改进文风,包括过去反八股,也都提倡讲大白话,让人一听就明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不要云山雾罩、掉书袋。即便如此,对表达力也是有要求的,能不能直指要害、抓住关键,能不能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就取决于对语言和文字的驾驭能力。而有过一定文学创作经历的人,“含英咀华”是必做的,因此在这方面会有更强的自觉。更何况,领导讲话还有另外的情形,比如特定的话题或语境下,有时不能讲得那么直白,需要有弦外之音,以意味来传达,让人心领神会;有些特定的场合,需要靠表达的力量来感染受众。遇到这样的需要时,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人,可能会写出更胜一筹的稿子。
\( U/ E( ~" o& t; |, S 0 `7 D$ s/ _1 R. f
我们这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好多都有过自己的文学梦,当作家、做诗人曾经是我们的人生理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人们的人生取向也日益多元。但我始终坚定地认为,干文稿写作这一行的,不论学的什么专业,有过什么阅历,都应当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面对不同要求的文稿才能写什么像什么,表达得合乎身份、合乎语境、合乎受众的心理。我常想,文字工作者与每一篇文稿的相遇其实也是一种机缘,应该像遇到一个有缘人一样去碰出火花、留下记忆、创造意义。
9 \. H1 f* [( _! K) B 0 m5 n- S! I/ e& |
片言只语可做大文章
( Z+ T( @: b }: A, n - i* \# v& D- u/ j) c5 q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围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都可以做一篇文章,这是不足为奇的。领导讲话稿不同于一般的文章,通常情况下,大都不会那样写。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围绕领导同志平日挂在嘴边的片言只语展开,却可以做出大文章、写出好讲稿来。
' s- U' e, z5 G1 U$ t- u3 Q; a Y& I$ G4 V! M
还是举两个例子来说这事吧。
( o# f$ v* [8 M) }& ?' Y$ F # v! b4 R- M8 J
一个是1998年底,当时我所在的Z市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勿以善大而不敢为》。这个讲话稿的标题一看就是生造的,衍生于“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人所共知的古语。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命题呢?这还得回到当时的时空背景来说。其一,客观上,Z市在全省地域最小、人口最少,发展水平也较一般,而那一个时期城市化的浪潮正在兴起,周边一些城市发展势头异常迅猛,确实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其二,主观上,一些干部的思想意识也存在一定差距,比较习惯于小打小闹、过小日子,谋大事、干大事的眼光和思路、胆识和魄力都显得不够。这种主观状态,被人们称作“小码头”意识。而这个“小码头”意识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据传在清朝末年,刘鹗(《老残游记》作者,曾在Z地做官)在争取修筑卢汉铁路失败后回到北京,向朝廷提出兴建津镇铁路,这本是一件造福乡梓的大好事,不想遭到了Z地在京官员的强烈反对而流产。从六朝以来,Z地一直是南北运输的枢纽城市,但在运输方式由水路向铁路转变的历史关头,Z地丧失了一次实现转换的重要机遇,从此城市地位一落千丈。后人借由这件事,借用Z地的一个地名,把这种目光短浅、故步自封的现象称作“小码头”意识。而到了上世纪末,大家都在思考谋划跨世纪发展的时候,市里的领导层感到这种“小码头”意识仍有一定市场,是制约这座本就是“小块头”的城市发展的思想束缚,因此大会小会都反复讲要摒弃“小码头”意识,但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展开来讲过。那年我们准备市委书记在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时,觉得围绕如何摒弃“小码头”意识大有文章可做,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思想引领性,弄好了,可以形成很强的思想冲击,后来琢磨出了“勿以善大而不敢为”这个题目。
- ]3 \: v v, P9 H" T. p/ Q5 b6 `5 @3 G' a
讲话稿分四个部分,几个人每人一块,虚实结合、洋洋洒洒,共写了一万六七千字。第一部分讲了要有谋大事、办大事的精神状态。着重从实现跨世纪发展、在区域经济竞争中不当落伍者、为官者造福一方的历史责任等方面作了展开,最后落到毛主席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提出“处于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要有争创一流、胸怀天下的雄心”,“小市办大事,小市大作为,不是什么神话和空想,对此要有足够的自信和认知”。第二部分讲了要提高办大事的能力。着重从谋划能力、创新能力、落实能力三个方面作了展开,特别是在谋划能力中,提出要“战略上把握主动”“全局上把握关键”,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在创新能力中,提出要“想别人之不敢想、想别人之不曾想”,做别人不敢做、干别人之不曾干”。第三部分讲了谋大事、办大事的工作重点。提出要“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从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突破”“从最薄弱处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着重从“城乡建设要有大手笔”“工业要有新的标志性项目”“三产发展要形成大格局”三个方面作了展开。特别是对城市建设,直面自身的薄弱和落后,包括讲到千年的Z城,总给人一种“长不大的感觉”,“东西刻把钟、南北几分钟”,提出要以高起点的规划布局,依托老城、跳出老城寻求发展,使“瘦弱”的Z市“健壮”起来,使“袖珍”的Z市“强大”起来,提出了拉开城市框架“东进”“南移”“西拓”的清晰构想。第四部分讲了要营造谋大事、办大事的环境。着重从领导者胸怀气魄、选贤任能、群策群力等方面作了展开,特别是对人文环境建设作了展开,着重针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小码头”意识,强调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创造不凡的作为。
7 Z9 Y2 P& u* W* H ! t3 Y. x3 h1 X; z% E8 D W% S
这个讲话当时引起了很大的思想震动,把平时大家共同感受到的东西说了个透彻,提出的一些理念和思路,既出乎当时人们的常规思维,又让人们在精神一振之际感到合乎情理。比如对拉开城市框架的“东进”“南移”“西拓”构想,一下子打开了城市发展的眼界和思路,或许当时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不敢去想的太过宏伟的蓝图,但此后十多年的实践确实作了很好的印证。
* H6 h, A6 g: T 5 |. q$ N0 Y% h% J
第二个例子,是2011年底省委书记在新一届省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地方党委换届,在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常委、书记,书记代表新的领导班子作讲话,这都是必经的程序。领导同志一般对这个讲话都很重视,但不是作为程序性的,而是作为施政纲要性的。
& L/ i$ k: I1 x! ^( e$ G/ I: c' x+ ^2 ~ # L9 _, s# a1 G' n9 H# M
那次我们在准备讲话稿时,调阅了一些类似的讲话,基本上路子都差不多,围绕思想政治、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班子建设、廉洁自律等来讲,当然这些也都是那个场合讲话不可缺少的“要件”,似乎很难有突破、写出新意来。
; C2 [8 y$ g4 {) b$ ~# s 1 i: h- C5 ^7 s; J4 p$ |& p
后来也是在思考琢磨中,找到了一个切入口,感到可以围绕那阵子省委领导经常说道的“ 继往开来” 做文章。按说“继往开来”也不是什么新词,放在哪一任领导好像都能说,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有着特殊而具体的内涵的,是能够作深度挖掘的。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对我省工作提出了“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明确要求,此后省委领导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回答好“继什么往,开什么来”的命题。我几次听了以后,在脑子里也盘旋过,但没有去细想深究。那次准备讲话稿时,曾经在脑子里盘旋过的东西又回来并定格了下来,感到正是回答这一命题的最好时机。同时,从大的时空节点来说,也有切合“继往开来”的实践性内容,且有着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其一,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那次省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就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其二,当年又值“十二五”开局之年,立足既有基础,面向未来发展,有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落实。其三,从更大的历史纵深看,当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对于刚完成换届的一级地方党委来说,又可提供一个关于“继往开来”的重大话题。综合主客观几方面的因素,以“继往开来”作展开起草讲话稿,既是可行的,也比较贴题,且可写出新意来。我们把这些想法向省委领导作了汇报后,得到了支持。
3 e1 H: O3 O2 C0 J8 U( X$ x! ]% C$ _* R9 A- }' b
讲话稿的起草先是以三个“继什么往,开什么来”展开的:一是“继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之往,开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来”。这是围绕刚刚闭幕的党代会主题作展开,内容涵盖了改革发展,强调一任有一任的使命和责任,新一届省委要在承前启后中开拓奋进。二是“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长期努力之往,开增进民生幸福、共创美好生活之来”。主要讲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及调动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唤起千百万民众同心奋斗。三是“继历届省委好传统好作风之往,开更加政通人和、凤清气正之来”。讲了班子团结、民主集中制、反腐倡廉等内容。讲话初稿出来后,省委领导同志亲自指导文稿修改,特别是针对当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的节点,加了一条“继我们党90年光辉历程之往,开为实现党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之来”,并作为第一条。这一条突出强调了对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政治要求,强调作为一级地方党组织,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体现了领导同志更高的站位,既使讲话稿更加丰满,也使讲话稿的立意、层次得到了提升。
) f9 u5 a5 e& x3 b" b, u9 j . M% M7 t I& t. y6 d/ _
最终的讲话稿,主框架就是四个“继往开来”,篇幅不到三千字,鲜明、简练地传递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和追求,反响很好。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 I$ d. P1 q( J Y$ U& @* M9 ]4 K( ~ J
这样的例子,似乎还可以再举出几个来,但总体来说,以“片言只语”作展开、写讲稿,是一种非常规的写法,在日常文稿写作中不是大量使用的。能否用此方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讲话稿的类型。需要突出思想洼、引领性的讲话稿可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这类讲话稿中某些约定俗成的写法,不妨大胆突破一下,往往能收到奇效。而对于一般性的工作部署类讲话,这种写法则不太适用,因为那些讲话最主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因追求出新而有太明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两种。领导同志挂在嘴边的“新话”,无疑带有新概念、新思想,值得关注、领悟,适当的场合可以作展开,以新的思想凝聚新的共识;而对一些“老话”,如果领导同志又一再提起,也必有其新的现实针对性,或者是好的传统、作风需要大力倡导,或者是准备对陈年积习“集中宣战”。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4 G" i5 L- s4 [' y+ J! ` 2 _2 {$ W. q6 O! L, r

作者: 飘移的云儿    时间: 2016-8-2 09:26
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今天再一读其为文的体会,真有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1988qoii    时间: 2016-8-14 20:26
拜读了,十分感谢。感觉读了之后十分受用。老秘书,很佩服!
作者: sqxdc    时间: 2016-8-16 22:01
说得真好,学而不思则罔,收藏啦
作者: ︶ㄣ云中天    时间: 2016-8-17 15:36
老笔杆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 骑马骑驴    时间: 2016-8-18 10:39
真实的工作经历能让人有所感悟!值得一学!
作者: 施嘉诚    时间: 2016-8-18 17:09
写的真好,不愧是大手笔的文章
作者: 1zhaolu22    时间: 2016-8-20 17:46
写得非常的好啊。拜读了,受益很多。
作者: 彭养    时间: 2016-8-21 13:24
这么多好东西,我要好好学一下,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279424644    时间: 2016-8-21 13:52

0 G* b8 e. K: B  N# T. f0 q6 J老笔杆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 lizhongjun    时间: 2016-8-21 16:11
写得很有广度、深度、见度和锐度,值得借鉴和学习。
作者: swimng2000    时间: 2016-8-21 18:09
非常好的文章,学习,非常感谢分享。
作者: 流光晨宇    时间: 2016-8-21 18:46
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今天再一读其为文的体会,真有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自然    时间: 2016-8-21 22:05
写的真好,有思想,有文采
作者: 路漫漫其修远    时间: 2016-8-22 14:27
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两种。领导同志挂在嘴边的“新话”,无疑带有新概念、新思想,值得关注、领悟,适当的场合可以作展开
作者: rabbit01001    时间: 2016-8-22 14:44
领导为什么要作这个讲话?最想表达的是什么?与此相关联的,必然要进一步研究领导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态度取向,以及特别关注的点,等等。把这一系列问题弄清楚、搞明白了,对讲话稿的基调也就有了基本把握。
作者: blue    时间: 2016-8-22 14:59
拜服,文字工作能做到如此通透,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作者: hyf5095827    时间: 2016-8-22 16:25
经验之谈!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作者: 我不想来    时间: 2016-8-22 17:14
求出新而有太明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两种
作者: ň綄羙.    时间: 2016-8-22 17:39
受益匪浅,认真学习                                                   
作者: huduanduan    时间: 2016-9-4 18:56
看了文章,对讲话稿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
作者: 向东流啊    时间: 2016-9-17 11:22
真是篇好文章!必须收藏起来
作者: woshihanxu    时间: 2016-9-17 11:47
真正的牛人、牛文、牛表达。
作者: huangai1981    时间: 2016-9-17 21:33
好东西啊,非常值得学习!真是文章大宗师!
作者: huangai1981    时间: 2016-9-17 21:46
一口气读完,慢慢再回想!
作者: 452692714    时间: 2016-9-18 09:49
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z9 U# A/ @8 I3 q3 @" E, J

作者: cl844705226    时间: 2016-9-19 20:33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作者: 王小秘    时间: 2016-9-19 22:26
真的很好!有思路,有启发!
作者: youngming    时间: 2016-10-15 17:08
详细看了一遍,感受很深!仿佛觉得文中引用的失败例子出自我手
作者: 舒和532    时间: 2016-10-15 19:43
讲得都很好,值得在实践中领会学习。
作者: 晚来风    时间: 2016-10-16 15:12
很是受益,体现了了老秘的功力。
作者: 品茶论道    时间: 2016-10-17 08:27
细读此文,的确受益匪浅。
作者: 134    时间: 2016-10-17 09:19
立意 架构  文字,学习了
作者: 文秘人    时间: 2016-10-17 09:52
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
作者: 文秘人    时间: 2016-10-17 09:54
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
作者: xxlforever    时间: 2016-10-17 10:26
写的真好,学习一下~~~
作者: 吊脚楼主    时间: 2016-10-17 10:54
谢谢分享,受益匪浅
作者: 拂晓风起23    时间: 2016-10-17 14:14
这篇好文章,认真领会,努力学习,全力做到。
作者: 豆豆的秘书    时间: 2016-10-18 10:05
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月白的衫子    时间: 2016-10-18 10:58
写讲话稿,立意是领导的,文学素养是自己的,敏感度也是自己的
作者: 四月天啊    时间: 2016-10-18 11:30
实针对性,或者是好的传统、作风需要大力倡导,或者是准备对陈年积习“集中宣战”。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
作者: 2369250860    时间: 2016-10-18 14:47
最终的讲话稿,主框架就是四个“继往开来”,篇幅不到三千字,鲜明、简练地传递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和追求,反响很好。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仙道    时间: 2016-10-18 16:41
看东方亮老师的稿子总有一种亲切感,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但是句句在理,让人不得不折服。更让人佩服的是,原本很辛苦的写稿工作,在他眼里是那么平常,甚至有种强烈的征服欲,兵来将来不足惧,按倒文字当坐骑的潇洒惬意,也许这就是境界吧!
作者: 真主啊拉    时间: 2016-10-19 09:34
拜读后,感觉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努力吧
作者: nihaohetao    时间: 2016-10-19 14:52
老秘经典之论,值得学习!
作者: sunwen3751    时间: 2016-10-19 15:31
习近平16日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
作者: 涩涩的咖啡    时间: 2016-10-26 19:52
老笔杆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 无敌先生    时间: 2016-10-28 01:11
2016-8-2 09:26:53 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今天再一读其为文的体会,真有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素心小闲    时间: 2016-10-28 09:34
真的受益匪浅,值得反复学习!
作者: 小小鹏0712    时间: 2016-10-28 09:34
最终的讲话稿,主框架就是四个“继往开来”,篇幅不到三千字,鲜明、简练地传递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和追求,反响很好。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简单的白开水    时间: 2016-10-28 10:11
继什么往,开什么来。
作者: holylx12    时间: 2016-10-28 12:53
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郭市秘书    时间: 2016-10-28 16:50
看完一部分,感觉秘书必须要有压力,有压力才能逼出硬笔杆子
作者: 心灵的旅行    时间: 2016-10-28 16:58
总结的非常到位,是个很好的写作向导
作者: 舒布衣    时间: 2016-12-20 10:51
今天再读东方亮谈写作,受益匪浅。 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天山剑客    时间: 2017-1-2 02:23
希望能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提高
作者: 陈康维    时间: 2017-1-2 10:27
最终的讲话稿,主框架就是四个“继往开来”,篇幅不到三千字,鲜明、简练地传递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和追求,反响很好。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gg69520    时间: 2017-1-3 18:20
这样的例子,似乎还可以再举出几个来,但总体来说,以“片言只语”作展开、写讲稿,是一种非常规的写法,在日常文稿写作中不是大量使用的。能否用此方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讲话稿的类型。需要突出思想洼、引领性的讲话稿可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这类讲话稿中某些约定俗成的写法,不妨大胆突破一下,往往能收到奇效。而对于一般性的工作部署类讲话,这种写法则不太适用,因为那些讲话最主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因追求出新而有太明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两种。领导同志挂在嘴边的“新话”,无疑带有新概念、新思想,值得关注、领悟,适当的场合可以作展开,以新的思想凝聚新的共识;而对一些“老话”,如果领导同志又一再提起,也必有其新的现实针对性,或者是好的传统、作风需要大力倡导,或者是准备对陈年积习“集中宣战”。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泰山伟    时间: 2017-1-3 22:29
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愚溪隐人    时间: 2017-1-5 16:12
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今天再一读其为文的体会,真有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请请    时间: 2017-3-11 10:22
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LucasChow    时间: 2017-4-20 17:25
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作者: azasd    时间: 2017-4-20 17:40
是V啊时代发生的发沙发扶手
作者: 曼彻斯特王    时间: 2017-5-19 09:00
let me have a look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羽时俱进    时间: 2017-5-20 10:56
最终的讲话稿,主框架就是四个“继往开来”,篇幅不到三千字,鲜明、简练地传递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的施政理念和追求,反响很好。在相同类型的讲话稿中,这篇讲话稿也算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suiyueran    时间: 2017-5-20 18:26
谢谢分享                                 
作者: 行文流水    时间: 2017-6-27 17:20
本事不够就只能多下功夫、多吃苦,以勤补拙。
作者: peifang2002    时间: 2018-1-7 21:32
谢谢分享,受益颇多!!
作者: guo465554121    时间: 2018-1-8 10:43
东方亮老师的这些文章,看了好几遍,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初入的懵懂,过程的艰辛到成为行家里手,给我们分享了写好材料到好写材料的秘籍,收益匪浅。记得有篇文章,题目就是把天亮作信念,写材料是一个细活,过程是辛酸的,但回味无穷,受益是无尽的。
作者: 菲特dodo    时间: 2018-1-10 20:36
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guoludegui3366    时间: 2019-3-6 18:10
学习中,写的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受教了
作者: wt85    时间: 2019-3-9 18:01
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今天再一读其为文的体会,真有听君一席话,胜写十篇文之感慨。
作者: piglet    时间: 2019-3-10 09:48
凡事必先谋划在前,才有可能在操作中成竹在胸、有条不紊
作者: overyahoo    时间: 2019-3-10 09:57
《秘书工作》不错,感兴趣的可以订阅
作者: Fogorfog    时间: 2019-3-10 20:32
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作者: 大胡子ZKL    时间: 2019-3-11 09:03
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欢喜活力    时间: 2019-3-11 11:01
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别进党政办    时间: 2019-3-11 11:08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模仿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wangjingkai123    时间: 2019-3-11 15:54
几个来,但总体来说,以“片言只语”作展开、写讲稿,是一种非常规的写法,在日常文稿写作中不是大量使用的。能否用此方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讲话稿的类型。需要突出思想洼、引领性的讲话稿可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这类讲话稿中某些约定俗成的写法,不妨大胆突破一下,往往能收到奇效。而对于一般性的工作部署类讲话,这种写法则不太适用,因为那些讲话最主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因追求出新而有太明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两种。领导同志挂在嘴边的“新话”,无疑带有新概念、新思想,值得关注、领悟,适当的场合可以作展开,以新的思想凝聚新的共识;而对一些“老话”,如果领导同志又一再提起,也必有其新的
作者: 18394061117    时间: 2019-3-12 15:24
工作部署类讲话,这种写法则不太适用,因为那些讲话最主要的是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因追求出新而有太明显的“做文章”痕迹。二是“片言只语”的内涵。显然,这“片言只语”得有值得展开、可以展开的内涵。粗分一下,无外乎“新话”和“老话
作者: 东升    时间: 2019-4-9 17:33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看过东方亮先生在秘书工作上发表文章,很是受益
作者: yjyjjfqb    时间: 2019-4-10 08:43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作者: 蓬州司马君    时间: 2019-4-10 11:18
拜读了,十分感谢。感觉读了之后十分受用。
作者: 快到碗里来呀    时间: 2020-2-7 11:09
经典之作,学习前辈的文章艺术
作者: creeneason    时间: 2020-2-7 14:38
谢谢分享,非常好的分享稿子。
作者: 吴旭    时间: 2020-2-7 16:20
讲得很深刻,很好,学习借鉴了
作者: 白发三千丈    时间: 2020-6-12 17:02
独树一帜,既不落俗套,又将基本的要素整合其中。
作者: 寻常    时间: 2020-6-14 11:48
样的例子,似乎还可以再举出几个来,但总体来说,以“片言只语”作展开、写讲稿,是一种非常规的写法,在日常文稿写作中不是大量使用的。
作者: 卡求索    时间: 2020-6-15 11:52
十分感谢。读了之后十分受用。
作者: 妙妙狐    时间: 2020-6-16 08:59
做文秘工作几年,居然刚刚知道老秘网,拜读了几篇文章,受益匪浅啊,感谢大神
作者: yuezongjun32    时间: 2020-6-16 09:19
把一篇文稿用金字塔来打比方的话,塔尖是立意,棱边是架构,底座是文字。立意这个顶点的设定,决定了讲话稿是巍峨的山岭,还是低矮的土丘。
作者: 熊猫抱回家    时间: 2023-6-20 09:42
拜读!
! o2 w# T! }% W  x; f/ [8 m真实的工作经历能让人有所感悟!值得一学!
作者: chechexiaobaobe    时间: 2023-10-9 09:54
领悟,适当的场合可以作展开,以新的思想凝聚新的共识;而对一些“老话”,如果领导同志又一再提起,也必有其新的现实针对性,或者是好的传统、作风需要大力倡导,或者是准备对陈年积习“集中宣战”。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有赖于我们把领导同志想说的话说深说透,说出新的“道道”来,这又最终归结到对领导意图和客观现实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上。
作者: zj龙飞凤舞    时间: 2024-7-23 12:54
这样的材料很好,经典之作,值得认真学习。这个平台也很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