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概括起来:一是上路了。各县(市、区)都有一个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区),全市规划面积20.39万亩,累计开发面积3.83万亩,入园企业941家。其中8个园区获得或正在争取省里批准,规划面积9.19万亩,已开发2.73万亩,入园企业374个,分别占全市园区的45.1%、71.3%、39.8%。二是见效了。截止去年底,全市各类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12.29亿元,利税12.14亿元,就业7.05万人,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1%、40%、33%。三是有招了。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创新思路,都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明溪十里埠工业园凸显高起点规划,凸显生态特色,凸显城园一体;三元区重在项目入园,重在集约用地,特别是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展示了他们抓园区的信心、魄力和毅力;尤溪县采取“股份园、园中园、飞地园”三种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乡镇、部门和企业参与园区开发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园区开发建设,怎么做好就怎么做。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以8个省级工业园区为例,主要问题有: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亿元以上项目仅6项,集中度最高的林产、纺织两个产业,企业数分别占8个园区企业总数的15.2%、14.7%,产值分别占38.8%、39.6%。二是外向度不高,外资企业仅占入驻企业的7.2%,平均每个园区仅3.4家外资企业;去年出口交货值仅占园区产值的7.5%。三是投入、产出不高。我市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力度仅为2.8亿元,而福州开发区为36.45亿元;我市园区每平方公里实现产值2.85亿元,而福州开发区为27亿元。如何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规划布局。规划是龙头、是方向,要聘请高校、科研单位进行高起点规划,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开发分步实施。
1.站位要高。要跳出三明谋划园区,立足海西建设园区,重点要从四个方面突破:做大,就是要提高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提升三明开发区在全省、全国开发区的位置,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工业园区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以上,有条件的园区进入全国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行列。做强,就是要增强园区的集聚力,提高入园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一批能延伸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大型、特大型工业项目,争取每个园区形成1-2个有代表性的产业。做出特色,就是要围绕“3×3”产业格局,突出“3+1”产业集群,逐步把工业园区建成海峡西岸重要的冶金及压延产业集聚区、林产加工产业区、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植物天然药业基地。做出效益,就是要突出引进对生产总值贡献大的增长型项目,突出引进对财政贡献大的效益型项目,提高园区的产出效益、财政收益和就业吸纳能力。
2.布局要合理。要靠产业布局形成专业园区,用功能布局提升档次,以新区布局扩张城镇。一要搞好产业布局。借鉴三元区以荆东生物医药园区为重点,统筹发展其他产业集中区的做法,有条件的地方既要建设专业园区,又要开发综合性的工业集中区;没有条件的地方,园区建设既要突出主导产业,又要兼顾其它产业,引导项目充分入园发展。二要搞好功能布局。坚持产业项目优先实施,配套项目合理规划、择期而动。特别是省级开发区,都要完善整体功能,合理布局生产区、服务区、生活区,突出规划为产业发展配套的服务业。三要搞好新区布局。要将园区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市区和沙县要把金沙园作为市县一体化的突破口,市区、永安要把沙溪沿岸的集中区作为城市联盟的载体,各县要把县城周边的工业园区作为新的发展空间,各重点工业乡镇要把工业集中区作为集镇的延伸,塑造工业重镇形象。
3.配套要到位。加快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生产、生活设施要先行。比如,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水、电、路等建设,打通关键环节,完善配套设施,为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创造条件。比如,标准厂房方面,要引进工业地产的理念,引导区内外企业、房地产开发商代建、统建标准厂房,建成后出售、出租或免费使用一定期限,以此吸引项目、集聚企业、降低成本。正在筹建标准厂房的大田、沙县、宁化、建宁、泰宁要加快进度,其他县(市、区)也可结合实际择机而动,7月份第二次工业经济点评会要着重点评这项工作,真正使标准厂房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比如,员工公寓方面,在用工量比较大的金沙园、尼葛园等园区,引导业主开发员工公寓,通过提供集约服务,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
二、加强产业集聚。没有大企业引进,园区就难以拓展;没有大项目引进,园区就难有实力;没有产业集聚,园区就难有竞争力。要引进领军企业,实施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1.关键是龙头。领军企业、大项目是产业集聚的核心所在、支撑所在。比如,福州开发区引进台湾中华映管后,对需要配套的23个部件,走“以商引商”的路子,吸引国外知名显示器件企业入园配套,逐步形成显示器件产业群,成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我们如何突出龙头搞好产业集聚?一要围绕终端企业搞好配套。引进并发挥终端企业的产业中心作用,靠终端企业衍生项目,靠终端企业的市场需求集聚配套项目。比如,作为终端企业的永安汽车厂,要把握市场需求迅速扩张规模,并突出终端企业的“虹吸效应”,吸引零部件企业入园发展,力争年内载重汽车突破1万辆规模。二要围绕中间企业“前推后拉”。摸清上游产品的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的采购商,建立相应的项目库、客户群和联系网,开展产业链招商。比如,作为中间环节的永林、青纸、大亚等龙头企业,要“左右逢源”,上引规模化林木资源培育项目,下接家具、装饰板、音箱等产品。三要围绕上游企业加快延伸。以资源型项目引进加工型企业,以加工型企业增加加工环节。比如,矿产开发要像尤溪梅仙镇铅锌矿深度加工一样,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一个项目,增加一道工序,实现一次增值。
2.载体是产业链。要树立战略眼光,坚持大中小并举、高中低并重、近中远期兼顾,最大限度延伸项目,最大限度拉长产业链。比如,沙县金古工业园,要围绕宝钢、三钢的产品,以明光新型材料公司为龙头,对接永康“中国五金城”等产业集聚区,增加后道工序。比如,尤溪埔头等工业园,要像广益纺织、格利尔印染和益康制革等企业那样,形成纺织—印染—制革产业链,构筑上下游系列化开发格局。比如,三元荆东工业园、明溪十里埠工业园、泰宁丰元工业园,要盯住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成果,把紫杉醇、茄尼醇、雷公藤产业链拉长壮大,形成规模。
3.途径是集聚企业、项目。要鼓励市区、城区内的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比如市区工业企业要向沙县、永安搬迁扩改,建设沙溪沿岸工业走廊。要鼓励新办企业、新上项目入园,今后新办的生产性项目,原则上要落地园区,不能四处布点、遍地开花。
三、突出工业项目。突出工业、加强工业、突破工业,关键要靠工业园区推动,靠工业项目支撑。一季度工业园区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19.8%。下阶段,工业园区要更加有为,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确保今年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
1.要抓持续。关键要有序、有效促进103项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项目如期投产。一是建立项目投产跟进平台,由市经贸委把57个新建企业、32个技改企业、14个自然增长企业的投产进度和新增产值进度排出来,分县(市、区)进行逐月调度、督查。二是健全信贷支持平台,加大政银企会商力度,对只需少量投入即可投产的项目,各县(市、区)要抓紧上报市人行,市里将召开银企洽谈会,进行重点扶持。三是建立促进项目达产平台,对已投产的项目,要持续跟进、持续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达产的技术性问题,调度煤、电、运力等生产要素,扶持企业拓展市场。
2.要抓后劲。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发展的后劲。今年,我市着重抓好165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月实施87项,完成投资11.9亿元;龙岩市实施84项,完成投资7.84亿元,与我市相差无几。但我市已投产项目只有10项,而龙岩有49项,这就是最大的差别。如何突破?要实行分级跟进、分级落实。投资亿元以上的30个工业项目以市里跟进为主,市经贸委已经把30个项目列成表印发给大家,要建立督查机制,市经贸委逐月督查,市政府两个月调度一次。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以县(市、区)为主调度,每月向市经贸委报送一次进度,并由市经贸委汇总通报。市经贸委已经按月排出了二季度23家投产企业计划,要确保如期投产,确保完成产值、效益任务。
3.要抓规模。总量不大、个头偏小,是我市工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解决?重点突出三个方向:一是60家重点企业。要落实市(县)领导挂包责任制,实行重点企业重点支持、重点保障,特别是对有望冲刺国家级品牌的产品要全力扶持,落实优惠政策。二是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市经贸委排出二季度的计划是新增49家,各县(市、区)都有任务,要加大力度。请市经贸委会同市统计局根据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比,测算建设一个规模工业企业所需投资,并重点对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投产情况进行跟踪,力争新增一批规模企业。三是工业重镇。要把今年新增企业和产值的任务分解下去,把投资的任务细化下去,并将工业重镇竞赛活动纳入全市项目竞赛活动,每季度点评、年底考评。
四、合理要素配置。园区平台也是要素配置的平台,园区建设在哪里,生产要素就要集聚到那里,政府扶持就要集中到那里。
1.用地要集约。集约用地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效益的需要。三明工业用地有限,集约度不高,必须加大力度突破:要提高投资强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工业项目集约用地的要求,合理确定园区地价标准、投资强度、产出率、利税率;要引导企业立体用地,实行企业用地密度管理,鼓励非重型工业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要盘活存量用地,做到能用闲置存量土地的不用增量,能用非耕地的不用耕地。对4600多亩已批未用地,请市、县国土部门核实,在确认责任原因后,要依法收回用地指标,调整给项目多、投资强度大的园区。
2.市场要配套。目前三钢已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规模,但在本土市场交易的钢材不到20%,上缴税收约1000万元,如果所有钢材在本市交易,税收就可以达到4000万元。因此,要坚持“大产业、大园区、大市场”,把园区发展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市场配套做大园区、做大产业。今年重点围绕三钢这个龙头企业,用好“闽光”这个品牌,依托小蕉、金古两个工业小区,在紧邻三钢的白沙片区建设海峡西岸钢材机械零部件市场,进行金属材料交易,实施金属深加工,带动商贸物流发展。今后每年都要力争围绕产业园区建设1-2个专业市场,形成以产业支撑园区,以园区拓展市场的格局。
3.科技要支撑。凡是发展得好的开发区,都有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凡是推进得快的开发区,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为此,要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平台,凡是有条件的园区都要建立产业孵化基地,没有条件的也要由政府协调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采取共同注资的办法,成立技术服务中心。要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采取“园区(基地)+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形式,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平台,形成一个园区重点依托一家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发展格局。要建立园区循环经济平台,围绕园区主业链,拓展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渠道,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开发副业链,形成主、副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
4.人才要保障。目前,我市省级以上专家不足80人,科研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才的0.19%,技术工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5,每万名农业人员仅拥有农技人才44人,而且企业招工难问题逐渐凸显。为此,从现在起就要抓紧研究对策。要把高级人才引到园区,像明溪县引进复旦大学教授开发红豆杉提纯产业链那样,主动对接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经营“双栖”型领军人物,做到引进一名领军人物,转化一系列科研成果,开发一组产业链项目,带活一个产业。要把技术教育办到园区,通过园区搭台、院校办学、市场运作,培养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熟练工人,优先满足园区企业的用人需求。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园区,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把更多本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到园区去。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围绕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赴省外招工,并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务工人员招得来、留得住、干得久。
五、创新园区机制。园区既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又是加快发展的先行区。作为实验区,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作为先行区,就要探索新路、永立潮头。
1.创新开发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市里将加强对园区工作领导,由我任领导小组组长,刘道崎、李家荣、吴俊慰、林俊德、朱昌贤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朱昌贤副市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重点督查工作进度,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日常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外经局、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共同参与、配合。要加强园区发展的统计工作,凡是规划面积500亩(含一区多园)以上的园区,都要确定一名统计员,每月向市统计局直报进度。请市统计局设计一套软件,对园区开发、项目建设、规模效益等进行统计与跟进。各县(市、区)要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开发机制上,实行开发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比如,可以像尤溪埔头工业园那样,通过分工协作发展“园中园”,通过股份制运作建设“股份园”,通过共建项目形成“飞地园”。在利益分配上,随着市属企业退城入园,市里要与有关县(市)研究税收共享机制,抓紧建立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税分成机制。各县(市、区)也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2.创新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要素才能更加集聚,作为空间才能更加拓展。要共享项目资源,跨区域、跨县域、跨园区联动,整合资源、借助港口、依托枢纽,共同策划、开发一批大型、特大型项目;要共享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各地发展工业的积极性,继续拓展“飞地”空间,共享“飞地”资源,发展“飞地”工业;要共享品牌,要把一产、三产的品牌延伸到二产,把一个地方的世界级、国家级品牌拓展到全市。
3.创新服务机制。抓服务就是抓形象,就是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要高效运作有效服务,像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那样,通过企业“110”服务中心、企业家工作午餐制、全程无偿代办制,构建快速服务机制。要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借鉴江苏昆山的做法,没有明令禁止的事大胆试,没有做过的事敢于闯,没有被否定的大项目全力争取。要建好队伍提升服务,引导园区这支队伍,更多地掌握招商政策,更多地了解企业需求,更多地熟悉项目工作,建成一支心系园区、服务企业、干成项目的工作队伍。
(本文为市长张健4月19日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暨一季度工业经济点评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责任编辑:黄茂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