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讲好中国故事壮大主流声音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6-7-18 09:48
标题:
讲好中国故事壮大主流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改革开放近40年来,虽然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为赢得世界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面对国际社会急剧而深刻的变革,以及“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无法发声”或“发声无力”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破解“失语挨骂”的困境,必须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根本上讲,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主流声音,努力夺取国际话语权。
注重理论阐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以及“中国特色特在哪里”等根本问题。为驳斥西方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老拿“中国特色”说事,澄清各种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等根本问题。
首先要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源、去之踪。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中,回顾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从史论结合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时间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六个时间段中的一个完整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的问题。自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又在不同场合对“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作了全面论述,从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往哪里去这个重要问题。
其次要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特”在社会主义。阐释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基本命题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经过反复选择比较得出的科学结论。应从理论上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经阶段,它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特”在道路、理论、制度,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有机构成,从理论上讲明,走好道路、发展理论、完善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与最终结果;中国特色“特”在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基本构成。这三个基本构成不仅具有时间上的接续性,更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应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指向。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不断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视优质话语生产。当今世界,国际话语权“分配”极不平衡,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国家长期占据话语高地,掌握先进的话语工具,形成强势的“话语霸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话语挤压。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占据国际优势话语的生产权、拥有对国际事务的评判权和解释权、掌控国际规则的制订权等三个层面,其中话语生产权是最核心的内容。哲学社会科学是高质量话语生产的母体。当前,我国学界的核心用语、研究范式甚至学术评价衡量标准几乎都是采自西方,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智库引领性和源发性话语生产不足,话语“进口”与“出口”比例的不均衡形成了巨大的话语“逆差”。
消弥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话语创新和优质话语生产,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根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一是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论断新成就作为话语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深刻理解、完整归纳的基础上转化为易于被国际社会接受的话语形式;二是将国际网络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区域合作、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影响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提炼整理,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点的表述方式;三是支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对基础理论和重大实现问题开展话语创新研究,提出具有国际普遍意义的前沿性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重视高端媒介建设,拓展国际新闻舆论传播渠道。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壮大主流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重视媒介建设,不断拓展国际新闻舆论传播渠道。
一是加快主要媒体的国际化建设。在技术方面,当前,世界媒体技术整体趋向数字化、网络化,经过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数字网络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话语生态和传播格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媒体的海外传播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应当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媒体的升级转型。在内容方面,媒体应当主动设置国际议题、创新传播内容。议题设置的好劣直接影响到传播效度,我国媒体首先需要提高捕捉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提高判断议题设置后期效应的能力。同时,对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议题,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创新议题内容和传播形式,使之发挥最优的传播效果。二是善于借助外媒平台传播“中国声音”。近年来,我国积极利用外媒宣传中国政策、立场,塑造中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善借外媒摆明了中国立场、壮大中国声音,既符合国际通则,也符合国家利益,应当加以保持和发展。三是重视留学人员媒介作用。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融入世界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内引外联、牵线搭桥”的作用。同时,近年来我国利用国际间的友好年活动、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专项交流活动等很好地推进了国际间信息融通。因此,应当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留学人员的传播功能。四是重视利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传播中国文化。实践证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开办对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认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内容择取、人员选配等方面加强建设,真正使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马寒 来源:学习时报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