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 [打印本页]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7-14 15:52
标题: 文章为思想而写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 G* W* k$ t1 K5 v5 m6 g" f, S+ Q 3 W: Y7 g @) }7 v % M4 K9 ^6 A* I" P3 ~! y : R6 W. z$ k: g( {3 A" u) s
- S7 j! q9 Y! q 8 R$ h4 W" Z) e; z! s# B" V2 y$ I- `& R0 |8 h7 Q# H & ]" j$ {; e; o. [ {5 {
 
' H" v. t( G9 t- ]0 v ) k% T* J& g0 K: } . Z& U5 c* V6 G3 E9 F) w$ u/ }" Z6 Z) I; y1 C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之美,写景,状物,述事,传递信息、知识等,力求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革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照最高指示办,报上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5月,《光明日报》冒出了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了艺术之美外,大都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的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哲理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 ]7 Y9 Y& B1 U3 U) F2 T : f H3 j$ t1 G- R
 
" m% M' G- A8 o ; ?8 H$ r. K, g! V5 E0 h8 L* ]0 x% \/ z4 l$ c: Z4 Z; I% D% d! D6 s" |0 a ! c/ `( `, Q2 U7 e
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的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作者:梁衡 来源:梁衡研究
0 t/ k ~+ s# ^, R; H: I2 I . m! g$ o5 k9 z, s: E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