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紧培养造就一批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打印本页]

作者: 两江总督    时间: 2016-5-23 14:27
标题: 加紧培养造就一批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加紧培养造就一批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在市第二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暨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
蓝 绍 敏

  今天参加全市第二期年轻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非常高兴。我到泰州工作虽然只有50多天,但这段时间,我已跟陆新部长多次研究、多次探讨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成长问题。市委组织部立足于面向泰州新一轮发展的需要,专题举办这次培训班,把我们的选调生、优秀年轻干部,包括“985”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很好。前几天,我和陆部长商量,我来参加一下开班仪式,跟大家面对面地作一些交流。
  刚才听了六位同志的发言,讲得都很好,也让我对泰州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总的来说,我有这样几个直观的印象:
  一是我们泰州年轻干部群体的素质很不错。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让我对泰州未来的事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刚才,我一边听大家的发言,一边也在观察大家的年龄。我想,我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成熟度还不如你们,可能我们的认识还不如你们,可能我们在基层实践中的感悟也不如你们。在同龄人中,你们都是佼佼者,优秀者。我们也是从年轻干部成长起来的,这么多年下来,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有两点切身感受和心得与大家共勉。一是在任何时候都要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都要能找到自己身上的差距,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特别高明。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琢磨如何把自己当下的工作做得更好,不要想或少想将来做什么。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理想、不要抱负、不要职业规划、不要人生道路的设计,而是说,要在现在的岗位上,在现有能发挥作用的平台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出精彩。这对我们自身而言,就是最好的锻炼、最好的磨练,也是最好的成长。我们有些同志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总认为自己将来能做多大多大的官,结果回过头来看,成长并不是很顺畅。一天到晚琢磨当官的人,最终也当不了大官、当不了好官。

  二是我们的年轻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今天参会的同志,有的在乡镇或部门担任“一把手”,有的在机关部门的重要岗位担任中层正职,有的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工作的职责很重要,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大家在实践当中得到了真知,在实践当中经受了锻炼。发言的同志,也讲了不少工作中的收获体会、酸甜苦辣和心路历程,让我觉得我们的年轻干部队伍是有担当、有激情的。或许也有过“三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两年不挪动,心里有波动”的时候,但这个“关”过去了,大家就会成熟很多。

  三是我们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这么说?刚才我粗略翻看了这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名单,总体来看,在下面担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还是不多,只有两三个;多数都在市级机关部门工作,在县乡基层工作的不多;直接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部门工作的还是不多。这是一个直观印象。组织部给我的一些其他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是51岁,40岁以下的仅占4.6%。到下次市(区)党政班子换届,现有班子成员中符合政策要求的年轻干部结构性人选仅有3人。全市35岁以下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只有3个,连乡镇长也算上,也不过6个。这些数据,还有刚才说的“三个不多”,让我觉得我们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在宿迁期间,经常到外面去推介,到大学去演讲,为宿迁发展招纳人才。我反复跟大学生们讲一个道理:你在大城市工作,或许能享受城市的繁华,得到相对较高的报酬,拥有较高文明程度的现代生活,但你到中小城市来,能得到事业的召唤、得到发展的平台、得到更多成长的机会。到泰州工作,我的这个理念是一以贯之的,市委、市政府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高度重视,将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机会和平台。既然大家选择了泰州,那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今天,我重点讲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年轻干部怎么“用”起来、怎么“冒”出来。这是讲给组织部门的同志听的。第二,年轻干部自己怎么“硬”起来。这是讲给年轻干部们听的。

  关于年轻干部怎么“用”起来。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事业兴衰关键靠人。“靠人”的前提首先就是要“用”起来,不“用”起来,拿什么来“靠”?

  第一,思想上要重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确实必须放在第一条的位置来讲。平时我们组织部门办培训班、搞挂职锻炼等等,总是有些单位在排名单的时候,安排的都是工作上能“走得开”的同志,而比较成熟的同志,一般都在关键岗位上、作用发挥大、工作走不开,所以单位就不放。我觉得这是典型的思想上不重视。今天参会的除了年轻干部,还有组织部长,还有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年轻干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的事业所系。最近,我到一些部门调研,听到的汇报大都是工作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位置、有什么打算,很少向我汇报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打算怎么培养。其实,泰州历史上就有出干部的传统。范仲淹到泰州上任的时候,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官,他作了一首诗,“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小”泰州是出“大”人才的好地方,是人才辈出的好地方。这个传统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泰州的发展形势还是很严峻的,论GDP,我们比不过盐城;论公共财政收入,我们比不过淮安。过去我们还有苏中第一县,现在也被别人抢走了,和苏南就更不要比了。泰州要想爬坡过坎,要想融入苏南,没有人才肯定不行,没有一大批能堪大用的年轻干部也肯定不行。所以大家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当成一项重要的事业来抓紧抓好。这个问题很迫切,同志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要让我们事业推进的过程,成为干部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事业迈上新台阶的过程,成为年轻干部辈出的过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滚滚向前,才能后继有人。

  第二,谋划上要长远。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我们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谋划的都是眼前的事,都是火急火燎、火烧眉毛的事,都是急抓现找、迫在眉睫的事,那这项工作就搞不好。组织部之前搞后备干部的集中调整,除了过去传统的正县处级和副县处级后备干部,又增加了年轻后备干部这一项,这就是立足于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发现和培养能用起来的干部。虽然有些年轻后备干部还是副科,但是这个路子是对的,这说明眼光放得长远,干的是一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大事情。不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是缺少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的表现。像今天这样的年轻干部培训班,一些对年轻干部成长有好处的活动,一些让年轻干部可以相互交流的机会,我觉得完全可以多搞一些、多创造一些,变成制度化的安排。要把参加培训班这样的有组织的培养锻炼,作为选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发现一批就培养一批,成熟一批就使用一批,像雨后春笋那样,一茬一茬地培养选拔,这就是一种长远谋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和下棋是一个道理,要下一步看三步,甚至看十几步、三十步,这样才能下出好棋,下出妙招。所以,要把年轻干部的培养当成一项事业,像抓“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一样,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第三,步伐上要稳健。至少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看准了的就要大胆用。犹犹豫豫、徘徊不前,这不能叫稳健。现在在年轻干部的选用上,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怕”,怕担风险、怕舆论炒作。因为怕,所以老想着再看看、再等等,三等两等,就把年轻干部的黄金时间和激情干劲等没了。只要是多数人认可的,是经过长期的观察、考察看准了的,我们都要大胆去用。第二层意思就是步子要稳。忽快忽慢,忽左忽右,这也不能叫稳健。步子太快了,或者踉踉跄跄的,就容易跌跟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总的来说,还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尊重干部的成长规律,不要急,但也不能等。这个有点类似现在经济发展上的“新常态”,要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不然就会出问题,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多做些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怎么样来适应和应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的“新常态”。中央现在强调要讲规律,要“墩墩苗”,对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的要求越来越严。但是,中央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比如,过去是强调每个班子的结构配比,现在是强调总量的结构。这就意味着哪个地方年轻干部培养的力度大,年轻干部成长得快,优秀年轻干部可以选拔的空间大、资源多,年轻干部就容易冒出来。这不是简单地要求某一个单位、某一个班子的结构合理与平衡,而是要在总量上去控制。所以,我们干部工作的主动作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我们做有心人,才更有利于更多的年轻干部更好地脱颖而出。

  关于年轻干部怎么“冒”出来。现在,不管是下去调研,还是到上面汇报,只要谈到年轻干部的问题,大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一条,那就是进入组织视野的年轻干部偏少,或者说年轻干部的源头活水不够。年轻的处级干部少,是因为下一个层次的科级干部少。没有成熟的年轻科级干部,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年轻处级干部,这是符合逻辑的。我建议大家尤其是领导干部,重读一下韩愈的《马说》,就是那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名作。我觉得对我们在座的“伯乐”而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让身边的“千里马”在面前冒出来,让一大批有理想有激情、有追求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的高素质年轻干部能够涌现出来。我们不能埋怨没有“千里马”,关键是要反思我们能不能当“伯乐”。具体地说,有这样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熟悉和了解。李白写过一首诗,“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为什么想认识韩荆州?因为韩荆州有识人察人的本事,李白觉得韩荆州能够懂他。你看,即使是李白这样一个大文豪,也希望有一个人能“识我、懂我、知我”。我们在座的组织部长和各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也要有韩荆州这样的本事和雅量。有“本事”,就是大家要能够见微知著,要能够听鼓听音,不至于让人才发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怨叹。有“雅量”,就是大家要主动创造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主动和年轻干部对话,多听听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多熟悉他们的心理状态,多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怎么去听听、熟悉、了解?谈心谈话是个好方法,但是现在这个方法坚持得不太好。只有经常性地谈心谈话,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秉性、特长、优点、缺点。像今天的这个座谈会,刚才几个同志的发言,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大家的想法。部门的同志、县区的组织部长,更要把和年轻干部的交流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和工作方法,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熟悉和了解。记得我做县委书记的时候,当时有一个乡镇要配备党委书记,组织部门觉得有三个人选都不错,有副书记,有副镇长,各有特点,所以拿不定主意。我就利用到那个乡镇调研的机会,和三个人选逐一交谈,最后确定的是副镇长,也算是打破了常规。因为如果按排位,应该先用副书记。当然,后来这三个同志都成长起来了。这件事说明,通过谈心谈话来熟悉了解年轻干部,也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是要注重对年轻干部的针对性、差别化培养。“玉不琢不成器”,要给予年轻干部足够宽广的学习锻炼舞台,要通过这个舞台,让那些与众不同的“千里马”自己“冒”出来。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喂饱”,也要“喂好”。“喂饱”的道理很简单,想吃的东西吃个够。想学习,我们的理论培训就跟上;想锻炼,我们的挂职锻炼、交流轮岗也跟上。前不久,我在组织部门调研时强调,我们今后会加强适应性交流、考验性交流、培养性交流、轮岗性交流、结构性交流,就是这个意思。“喂好”是指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因岗而异,进行差别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培养锻炼。只要我们真正把“喂饱”和“喂好”这两条坚持好,“千里马”自然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何愁找不到千里马?
  

  三是要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规律。自然规律很好坚持,你不坚持飞机就上不了天,火车就提不了速。可是社会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你不坚持规律,就会走弯路,就会事倍功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大家要把中央明确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基层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统一起来,探索形成符合年轻干部成长规律、适应泰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路子。

  关于年轻干部怎么“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干部的成长,就要让自己“硬”起来。泰州方言里也有个词叫“硬磅”,就是说能经得住事儿,能经得起考验。

  第一,“硬”在理想信念上。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之“钙”。如果年轻干部坚持不好,就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中央编译局有一个副局长,也走上了街头,拥护所谓的自由和民主,选择了跟苏共决裂。他一直认为自己参与了民主发展的进程,但是他没有想到苏联的解体、苏共的解散,给他带来的是失去了岗位、失去了地位、失去了收入,这些他忍下来了。但令他忍受不了的是,他的女儿非常优秀,大学毕业之后,参加俄罗斯外交部的公务员考试,竟然因为他是苏共高官的原因,女儿没有被录取。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有这种信念和认识,不要认为组织离我很远,信仰离我很远,实际上我们是和我们的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也和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和党永远在一起,永远同心、贴心。一个党员干部过得硬,首先是理想信念过得硬,缺失精神之“钙”的干部迟早会出问题。我们的年轻干部特别是党员同志,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言,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终生追求,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筑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地刻骨铭心。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弘扬社会风气上作出表率。要使理想信念“硬”起来,我们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在“严”和“实”上下功夫。“三严三实”的“严”字,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严肃的政治追求,是完善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严格的组织原则,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等严明的纪律要求。如果离开了这个“严”字,就会导致信仰缺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最终使我们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从我们年轻干部的成长来讲,也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三严三实”的“实”字,蕴含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事态度。如果离开了这个“实”字,就会导致脱离实际、图做虚工、贻误事业,最终失去民心、失去执政基础,我们年轻干部的成长最终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目的。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干部,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事业,那我们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第二,“硬”在思想开拓上。年轻干部的优势除了有专业背景、受过系统的教育外,还有一条更重要的优势,就是敢想敢做,思想自由,没有禁锢,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中央强调,发展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远是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我觉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永远是年轻干部自身成长的特质和优势。年轻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有专业背景、专业知识。实际上,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跟年轻人相比,专业背景不比你差、学历不比你差、知识也不比你差,我们还有更丰富的经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智慧。但年轻人能跟我们比什么?就是年轻人没有框框,就是思想上勇于追求新事物的特质。现在,我们的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瓶颈、困难、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就是要靠“非常态”的手段去实现相对更好的业绩,说到底就是要靠解放思想、靠改革红利。对经济发展中、民生工作中存在的一切瓶颈、制约、问题,我们既要去了解它,看看问题在哪里,想明白问题是什么,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些“钥匙”就靠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一直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让我们得到实惠。什么是实惠啊?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改革,最终化解瓶颈、推动发展,激发活力、惠及民生。这一点是我们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好的特质,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我最怕看到的是年轻干部四平八稳,说年轻干部已经成长得非常成熟,这会让我感觉到可能圆滑的成分更多、干事的成分更少。我们要不怕出错,要把自己的特质鲜明地张扬起来。当然,在工作舞台上,有一定的流程,该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但是敢想敢干的这种动力、这种决心、这种优势不能丢。丢掉这点,我们年轻干部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考察一名年轻干部,很全面,但听起来平平的,没有特色,也不是个好现象。我们用年轻干部就是求变,用年轻干部就是求新,用年轻干部就是希望让我们的发展有更强的动力活力。这是年轻干部的优势,希望大家发扬好。

  第三,“硬”在苦干实干上。苏中干部普遍有个“温吞水”现象,不光是我们泰州。苏中这个地方,不温不火、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好不坏,在江苏的发展中也是这样,干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工作也是不冷不热、不紧不慢、半开不开。“水城慢生活”是城市的品质,是给老百姓和游客打造的氛围。但是我们的干部要快节奏,工作要快节奏,要用我们的快节奏营造人民群众更好的“慢生活”,这是我们追求的。这一点做不到,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慢生活”,高品质的“慢生活”。我们有些部门、有些干部缺少实干奋进的作风,抓工作慢慢悠悠、浮于表面。长此以往,是不行的。我们要学愚公移山里的“愚公”,万万不能学叶公好龙里的“叶公”。愚公是怎么干的?愚公就是“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说的“久久为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千仞,在实干家面前终归要低头。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有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的“愚公”,泰州的发展一定会在短期内“更上一层楼”。

  在这里,我想再展开讲一下,我们如何“硬”在苦干实干上。事业观、政绩观反映了我们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和观点、方法和成效,所以我们的年轻干部,不能沉迷于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把工作当作是谋取功名利禄、提拔的跳板;不能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表面上看干了不少事,其实背后的问题更多;不能为了短时间内出政绩,不顾实际、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做了,既是我们事业观、政绩观上出了问题,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走了歧路。事业观、政绩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为谁干事、怎么干事”、“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严谨科学决策,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绝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视角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让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年轻干部的年龄一年一年在增长,机会错过了,就不是年轻干部了。所以,让大家不想进步也不太现实。三十五、四十五,一个一个的平台,马上就过去了,完全不想也不容易。但是我们年轻干部有一个底线必须牢牢把握住,绝不能因为在基层、在现岗位工作的时间有限,就搞出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年轻干部中也有,比如“急”、“浮”、“虚”。“急”就是急躁,急于求成;“浮”就是漂浮,浮在表面;“虚”就是虚假,虚与委蛇。一些年轻干部不想付出艰苦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一锹挖一口井。一些领域的工作本来势头很好,就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没有认认真真抓落实,结果成了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忌。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干事,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对看准了的事情,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第四,“硬”在“沉得住气”上现在有一些错误观念和倾向亟需得到扭转和纠正。第一种,认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要“靠关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干部靠什么获得进步?我看,是靠实干、凭实绩,靠德才、凭公认,这才是正道。但总有一些人偏偏不信这个理、不走这条道。平时不是下功夫去干事业、谋发展,而是下功夫去拉关系、攀“高枝”、寻“靠山”,到关键时刻就四处活动、到处串门,递条子、打招呼,什么老领导、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等等,统统成为他们可以利用的“本钱”。这些干部,往往热衷于搞自我设计,老想着如何“加官进爵”,“三年没动就有了失落感、五年不提就认为没被重用”,就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甚至是欠他的。我们的干部,见到书记、部长,当面汇报汇报思想,很正常;见不到书记、部长,写封信汇报汇报思想,也很正常。这都是明道、正道。但绝对不要递条子、打招呼。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在大会上宣布,“如果谁去找关系,如果上面有人给我打了招呼,你就不要准备提拔了。可能你的表现很好,但你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你去找人,而我因为屈从于权势提拔了你,那是我为官不正,所以你就不要再上了。这样做,开始可能得罪个把人,但规矩立下了,将来就会少得罪很多人。因为知道找人没用,想找的人也不找了,你也就不得罪人了。一个干部怎么样,组织上是了解的,自己干得不错,偏要找人打招呼,偏要跑官要官,反而造成了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只要你是块金子,组织上总会给你发光的机会。现在我们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大家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在锻炼成长上下功夫,只要你优秀,你一定能成长起来;只要你在基层埋头苦干,实实在在做出成绩,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认可,组织上一定会使用。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有时候让你快一点,给的是机遇;有时候让你慢一点,给的是底蕴。如果给了机会,能力跟不上,反而害了干部。如果能在基层埋头苦干,最后一定能厚积薄发。

  另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年轻干部成长“沉不住气”。我看到微信上有一个段子,不管真的假的,供大家参考: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在土壤里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这个段子说明,把根扎牢,把基础夯实,是有利于今后更快更好地成长的。在这里我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一句话是说过去学生时代舀免费汤的经验:“勺子放到底,慢慢往上提,心中不要慌,一慌全喝汤。”过去,学生时代的食堂有免费汤供应,一大锅汤,上面飘几片叶子和一点油花,下面沉几片冬瓜,其余全是汤水。因为是免费的,所以许多人冲过去拼命一舀,最后啥都没有,全是水。而有经验的,就把勺子沉到底,轻轻地往上提。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有形物捞起来。还有一句话,是股市上说的,“一个股票只要质地好,躺下来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年轻干部的成长同样如此。

  上一周我在组织部调研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坚决不用理想缺失、信念动摇的人,坚决不用因循守旧、消极懈怠的人,坚决不用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人,坚决不用跑官要官、谋取私利的人,而是要旗帜鲜明地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厉风行的干部,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的干部,难题面前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干部,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干部。这是市委总的用人导向。具体到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就是更加注重选拔那些在基层一线、发展一线中,在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经受磨砺和考验的干部。希望我们的年轻干部不要“躲”在机关里面,要敢于到基层、到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墩墩苗、壮筋骨,筑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练就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总的来说,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市委的期望和组织的培养,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努力把泰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