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颐老秘网女生遇袭”事件之我见
3 K# P2 E# Q+ H# f
; c" Q2 T2 j& g/ ]" [4 r作为从小长在社会主义红旗下的乖宝,不从阴谋论的角度,单从我坚定地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的角度,尽量客观地谈谈我对这件事的几点认识。
$ j7 ~4 i$ T' ~6 H0 [* L
; ~# f' ~( ?3 z% w- b
一、社会如此关注出乎意料
" o! e" K4 M) g7 F
! ~ [9 n! H7 R$ t0 G从昨天刷微博起,就看到“女生遇袭”、“弯弯2016”等关键字眼在搜索榜居高不下。我当时不知所以,只是简单扫过一眼,看到并未造成什么人身财产损失也未加在意。只到今天早上回看昨日《新闻1+1》题目竟然是《女生酒 店遇袭何以引发超级关注》,今日各大报纸网站的高度关切,微博上大量转发的“女子防身小技巧”,这才惊觉这件非刑事类案件已经引起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响。
" M4 N( C- j5 K$ ?
- d! r6 R5 `8 x2 q; p \
(截止4月7日20:59,微博“和颐酒 店女生遇袭”的阅读量是22.2亿)
) ~- q) I7 l9 W d. a3 ^+ [ J7 z* A7 m
) g$ i9 M% R7 o/ J二、涉事各方的反应
1 T6 n3 h. ?9 G( _5 V# b
{3 t5 L% F# N m$ Y/ P女生:用新申请的微博账号发布信息,拒绝接受采访
( @* w x* g2 h" L) c! B" d
: c9 @3 t9 |0 [8 L, s事涉酒 店:
3 {& T) ? [( E, @; a# |召开5分钟新闻发布会,不超过一页纸的声明(声明态度良好,承认安保有问题、道歉,表达配合警方调查)
4 |( ^. p1 E, Z( x) E. a
9 S& r1 C, W" \# g- G# `警方:仍在调查
1 L. I* |6 G# d2 p3 h; k r
& }( o7 X( A: O媒体:各角度深挖:女孩背景、酒 店是否涉黄…
% Y5 ]4 O' A$ ~9 P
. G, F# d- T& G2 z三、舆论的焦点在哪?
) s' d! Y2 h* z. s3 |
# @& q! g2 M; d4 I1 j1、女子(弱者)遇危险如何自保?(技术层面)
+ G5 K7 l3 s7 w: N9 o
P* W ]6 I0 G0 T+ s- b% _7 f这是每当此类事件发生时,一些技术贴的核心内容。
' R+ G) e* v# w4 E
% t% }& i) p. V+ B( ]
作为一名女性,我一直秉持着晚上出门不怕,但是一定要留个心眼,路遇独行或二三人结伴而行的青壮年男子要保持警惕,不听歌、玩手机,有意跟他们保持一定距离。
7 T' X, b# C$ D: C n' v. p: f$ [1 S- ~: }8 a- w
2、我们遇他人“疑似涉险”该不该出手相助?(道德层面)
: y4 l' x8 F9 V
1 I6 t8 m Q( G人之初性本善,人最初都有个善良的好心眼,看到他人遇险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也都有英雄主义的冲动,但是社会很现实、很浮躁,总是有人做着一朝致富、发不义之财的美梦,出现不少利用人之善本性欺诈、勒索的案件。
4 y$ \, M7 F S& w0 _: b+ O
U! I3 |0 T, Q* _我亲身遇到一个特别小的例子:在火车站候车人满无座,旁边好心大妈先后把她身旁放行李的座位给我和小哥A坐了,而后小哥B 估计是看大妈心眼好,恳请大妈照看下行李,自己去个厕所,大妈乐于答应,却被同行的大叔教育:你给人看包,万一人回来讹你说包里丢了钱怎么办?——草木皆兵,原来大家是真给讹怕了
' T1 h/ V# Q" p8 o! N. w1 U! b9 {0 r, [- b4 Z# m' `/ J
我们遇他人“疑似涉险”该不该出手相助?只有问问自己的良心
, w3 | l& o# B h6 K0 |
! Q/ L2 d; [+ C( ?+ r四、此事如何演变成全民关注事件?
/ n) w* \0 Y3 ?3 w( z- ]% k2 d
( Q# j8 F9 q) ~) d; Z9 d3 d
前些天出了个孕妇给隔离护栏不足10cm间隙卡住脖子窒息而死的事件,社会也并未投入如此大关注。一个不伤人命的普通治安犯罪事件却如此夺人眼球,我把它理解为:全民有一种话题饥渴。
9 T h k; j- @, j5 n% R! n) x) q, T& r8 m# r
从当事人的自然身份看,青年女子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易引发包括父母长辈、青年男女等广泛社会群体的探讨。
! O. R5 F% ?6 K2 N% D: o
! S2 F5 n/ I4 t$ P
从事件性质来看,非安全事故、非群体性事件、非外力致伤致残致死,是一个治安事件,又涉及“帮不帮”、“别冷漠”的道德底线,网民们有很多情绪积压在上面。
" |* y" Z- J+ F. n- Q3 }$ c) i; m# O' o1 ^( f
从新媒体的传播形势来看,从当事人在微博上发声到逐渐引起积势效应,广场式的微博平台易引起舆情聚集,这跟国人的好奇心、“从众”心理不无关联。
% O* y' @* u- p' z, u7 W. B3 h' x5 r1 |/ w
加之近期没有特别引发群体关注的全民型热点话题,“人人感兴趣、人人有体会、人人想参与”的“女子遇袭”事件就显得尤为惹眼。
: q" k+ m2 [, v9 X+ c- W0 z1 Q( e& ]3 y# [( P# z
五、我的思考
* O8 j& I% P8 A8 y! q- Y: R3 b' _) H
- c" Q; s$ R" W% \: `- H
1、微博是反应舆论,还是放大舆情
2 N ]% Y& s: s) s7 K$ ]0 W, ^. K/ A O7 O$ U9 B0 W
2、社会到底该怎样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道德风尚?
, _5 ^5 F5 I7 x: ?" l
3 t& c9 X+ @* e9 H9 I, w+ D9 E- C
4月7日一篇题为《酒 店遇袭女孩身份曝光:杭州工作来北京出差》的文章中称:第一个公开报道的是《新京报》6日凌晨发布的报道《女子入住酒 店遭陌生男子尾随强行拖拽 警方正调查中》。《新京报》参与此报道的记者回忆称,办案民警曾透露,遇袭女子没有遭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作案男子疑似醉酒。
视频在那明摆着,遇袭女子有没有遭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是非常明了的事,如果这样都算“没有人身伤害”,那真让人费解啥叫受到“伤害”,难道非要用刀刺几刀或者拳打脚踢或者撞墙?看了此视频的女孩子大多发出惊叹“吓死了”,就是遇袭女子自己也反复强调“快崩溃”了。还有就是作案男子还没抓住,我看视频该男子一点不像是“醉酒”的样子,怎么这个办案警察就给出了“疑似醉酒”了呢?
说话还是要学学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 回应称:已开展核实,如确实触犯法律,将依法处理。
“速报事实,慎报原因”“速报事实,慎报原因”“速报事实,慎报原因”,重要事情说三遍,以后我不再说了哇。“猫”如果把上树的本领教给“老虎”,离被吃也不远了,呵呵。
在此,我不得不给遇袭女子的危机公关能力32个赞。
一、有图有真相,如果没有那个震撼的视频,估计引爆全国舆论没这么快,也没这么凶猛。
二、注册小号,防止被“人肉”,或者防止袭击者的报复,从人身安全考虑,十分周到。
三、从接受某媒体电话采访后,果断发布消息“只接受央视、南方周末和都市快报”采访,避免一些媒体恶意炒作,或者未采访而作出报道。(电话采访容易出现言语误差,而很多媒体会东抄西摘,再加想象作出“本报讯”)这招实在高。
四、当一些不负责任的“好事者”在怀疑她住宾馆的意图时,及时通过媒体发布“杭州工作,来北京出差”,这也狠狠地摔了那些“盼”着剧情“逆转”者大大一巴掌,也让某些公关公司卖不出“水军”揽局。
所以,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与一个“小女子”在面对舆论时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大,而是摔出几条大街啊。
(作者为上海市工商局公务员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