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王铁同志讲话:共同演好茶大戏 [打印本页]

作者: nsynczyf    时间: 2016-3-26 22:24
标题: 王铁同志讲话:共同演好茶大戏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大家现场参观了商城、平桥的茶产业基地,前几天我专程到了商城,后来到了潢川,也看了看种茶情况。总体上感觉,商城种茶的标准不低,劲头很足,势头很好。刚才,我来的时候听一个同志讲,平桥的气魄也很大,种植的标准也很高。昨天下午,我还专门去看了浉河的种茶情况,既看了今年新开垦的茶园,也看了去年茶园的长势情况,并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发展茶产业的一些问题。刚才,继敬市长就去年以来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成。我们对这项工作看得很重,就是因为在信阳,茶是一台正戏、是一台大戏、是一台好戏、是一台和戏,演好茶这台戏,对信阳至关重要。在我们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信阳种茶、发展茶产业,符合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大省的要求,更符合信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并且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想到一起了。因此,我今天就围绕着如何演好茶这场大戏,讲几点意见:
  一、树雄心,共同演一台正戏
  发展壮大茶产业是一台地地道道的正戏,之所以说唱正戏,是说我们发展茶产业讲的是正理、干的是正事、走的是正道,认准了这一点,我们就有信心、就有决心、就有恒心。这几年来,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化,哪些农业产业化效益最好,哪些产业化最有基础,我反复琢磨,种粮很好,但是还有大批的土地适宜种茶,一亩茶十亩田,我们把茶这台大戏唱好了,信阳就唱出了特点、唱出了效益、唱出了激情、唱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通过这两年的实践,说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去年一开始大家还怀疑,现在老百姓很拥护。在作“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大家说起点太高了,慢慢来吧。没有计划能行吗?要想干成一件正事,不下决心不行。客观地说发展茶产业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一次性投入较大资金、农民外出打工缺劳力、土地分散经营缺规模、一部分农民没有种过茶缺技术等等。要想办成一件大事,难是正常的,不难很多人都去做了,不难要我们这些领导干什么?要我们这些党员干什么?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就是要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就是要带领群众去致富的,这不仅是欠发达地区的大事,也是任何一个地方的大事。我们从前年规划,去年开始种,到今年大家说有信心了、有路子了,这也是有个过程的。这项工作与新区、工业城建设、六城联创一样,一开始看上去都困难重重。我们从03年启动羊山新区和工业城建设,当年6月19日在中心大道、中环路交叉口动工时,有人说别用这大的劲。今天上午我去工业城,他们班子都给我讲,通过这几年的苦干、实干,干出了信心、干出了豪情、干出了志气、干出了精神,大家都说只要我们干就能干出来。“六城联创”一开始大家都说难,北京路、羊山大道、工区路、新华路改造大家也说难,大家都说钱在哪儿,行不行得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都干成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再难的事都能干得成。从这两年的种茶情况看,这条路子我们走对了,这是信阳最好的选择,是信阳的正事。尽管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一个困难一个困难都排除了。我来这几年,我们的干部群众在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造浉河南岸时,大家都说钱在哪儿?现在浉河南岸改造好了,路子有了,经验也有了,信心也来了。去年以来,我们让一些同志到日本去参观学习。我前天去浉河,一位去参观过的同志跟我讲,原来他们没看,去了一看,人家做的就是好。到了商城去也是,看了与不看就是不一样。这些标准也好、理念也好,都是通过我们去实践、去工作,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的结果。我来的头两年,也没有这么充分的信心。来的第二年,我们看准了,提出打造茶都,现在反思,提的没错。当时建新区,有很多同志说荒山野岭,又没有钱,干啥呢?我现在说,我走了还得干下去,不干是不行的,因为框架已经拉下了。种茶也是如此,从前年去年到今年,找到感觉了,可以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有些事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是我们不仅想到了,也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领导干部要是没有激情,那是不行的。充满高涨的激情、火热的激情、不朽的激情,工作才能干得有声有色,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种茶也是这样,种茶对信阳人民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就要把这台戏坚定不移地唱下去,演下去,并把它演好。去年的茶叶生产现场会上,我曾经讲了“五个坚定不移”,今天我更加坚信这些看法,我的坚定有三条理由:
  第一,对上,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昨天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林业生态大会。发展茶产业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之举、文明之举,与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完全合拍。尤其是省里制定了建设生态大省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我们信阳而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第二,对下,发展茶产业符合群众愿望。前几天的调研中,我接触了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并且普遍对发展茶产业持欢迎态度,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采取很多好的机制。前天在董家河,我们随便走到一对正在整地的夫妇跟前,同他俩攀谈起来。妻子说种茶好哇,一亩茶十亩粮;丈夫说种茶好是好,就怕将来没有人手采。他们说出了心里话,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再三强调无性系种植、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采摘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他县区也普遍反映,说种茶种对了。去年我下去,听到不少叫苦叫难声,大家提出很多问题,有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生态问题、土地问题、种苗问题等等,今年还有提的,但是有信心的更多了,有路子的更多了,有效果的更多了。也听到一些同志说资金不好解决、茶苗不好找,我认为还是没有想办法,没有调动积极性,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同志认识没上去,工作没上去。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在克服困难中总结经验,在克服困难中与时俱进。一个领导干部整天畏首缩脚的,看准了的事还干不成,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对内,发展茶产业符合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展经济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信阳的长处是什么,是茶叶;信阳的优势是什么,是茶叶;信阳的特色是什么,还是茶叶。发展茶产业只有在信阳,河南其它地方都发展不了。因此,信阳发展茶产业,就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茶产业我们有基础、有经验,我们有优势、有政策,我们的干部队伍有闯劲、有拼劲。总之,发展茶产业干的是正事、实事、好事,我们要满怀信心演好这曲正戏。
  二、立壮志,共同演一台大戏
  我们说的大戏,是说茶产业作为我老秘网市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第一支撑,决定了我们要做好发展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大作为。古人讲,“自古有大成者,必适势而谋,谋定而后动,兼则逆势而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句励言告诉我们,工作越是呈现胶着局面,事情越是发展到关键阶段,就越要有“逆势而行”的自信心,就越要有“顺势而为”的紧迫感,就越要有“乘势而上”的兴奋源。今天县区长都来了,你们是不是做到了,有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有的还没有完全做好。唱好茶产业这台大戏,“势”不待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前,发展茶产业的目标已非常明确,任务已十分具体,责任已非常细化,这台大戏已经开锣,已经拉开序幕,方方面面都在期待精彩的演出,各位都是这幕大戏的主角,我们在去年“闪亮登场”之后,怎样在今明两年将这台戏推向高潮,赢得满堂彩,我理解必须要演好这样的四幕。
  第一幕,要适应大潮流。当今世界,在食品和饮品领域,追求健康、追求绿色、追求环保、追求生态、追求文化元素,是绝对的优势,是根本的主流。茶叶作为一种有机食品,茶饮作为一种健康饮品,茶艺作为一种传承文化,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在生活中,“不吸烟、少喝酒、多饮茶、饮好茶”已成为生活的时尚、品味的象征,茶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前景普遍看好,是明显的潜力股、绩优股。在这种大趋势、大潮流下,国内外、省内外发展茶产业的热情、激情和行情都相形见涨。茶作为国际公认的饮品,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茶产品的销量日益增长。有一组关于茶的人均消费量的统计数字,英国05年是2.12公斤,06年达2.36公斤,中国05年是0.34公斤,06年上升到0.36公斤,中国人消费茶正好是英国人消费茶的零头。现在茶的产量是世界茶消费市场的五分之一,还缺五分之四,这是专家估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旺,这是大潮流。茶越喝越有味道,久喝不衰,越喝越想喝,在这个行情下,我们如何适应这个大潮,主要领导特别是我们一把手的视野问题、认识问题很关键。在我老秘网市茶产业发展这台大戏上,每个县区、每个部门能否勇立潮头,大干快上,敢冒风险,做弄潮儿,这是对大家的考验。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在某些领导同志眼中的“小事”,来检验、来考验一些领导干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乡的主职领导干部,要有这个世界眼光,要有更高认识,要用全球视野来研究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否则,发展茶产业在我们这个地方只能是空谈、枉谈。
  第二幕,要分析大市场。产品要有市场,才有收益,才有发展前途,这是市场规律。纵观茶叶及其产品的广大市场,中国茶尤其是中国绿茶的市场优势非常明显。从国际市场看,占比大。在茶饮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饮料的背景下,中国茶出口量占世界第一,2006年出口量达30万吨,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有产量就不愁销路。从国内市场看,容量大。中国茶叶的内销量,2004年为52.5万吨,2005年为63.34万吨,2006年达70万吨,照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内,中国将从茶叶出口国变成一个茶叶进口国,茶叶的内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从结构市场看,绿茶俏。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但绿茶占市场绝对主导地位。2007年中国茶叶行业的预测报告显示,绿茶销售量预计为27.5万吨,约占整个茶市场的58%;普洱茶虽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加,但包括普洱茶在内的紧压茶、白茶、黄茶约10万吨,仅占15%;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目前全世界绿茶出口总量28-30万吨,而中国绿茶2006年出口已超过23万吨。从信阳实际看,不乐观。信阳是具有丰厚底蕴的茶叶产地,又是全国绿茶毛尖的主产地,2006年全国产茶总量达102万吨,信阳仅有1.6万吨,不成比例;全国出口了23万吨绿茶,信阳1吨没有,更不成比例。这些可以说明,作为绿茶精品的信阳毛尖茶,我们的差距很大、产量很低、国际市场还没有。在唱响茶产业这曲大戏上,如何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其实它早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更没有理由退却。
  第三幕,要善谋大产业。这里讲大产业,我们要从两方面去理解。首先,要从产业化来理解,即做大做强。茶产业是我老秘网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在十月份我们召开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上,我已从五个方面讲过,这里不再讲。我们现在讲种茶,不是凭空设想,而是科学决策;不是短期经济,而是长期效应。我给大家说一个观点,种茶开始,我们的规模太小,去年达到80万亩,今年达到100万亩,可采茶的还是60万亩,产量还是上不去。同时从种茶开始,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一年比一年效益好,一年比一年市场好,通过种茶推动我们的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开发羊山,建设工业城,我们投资拉动了建筑行业,同时土地升值,一环扣一环。经济是个链条,种茶也是如此。种了茶,茶叶加工就来了。今天看了卢氏茶叶加工,搞的很大,就有很多茶叶经纪人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经济发展了,正气上来了,人民群众就拥护政府了,这就是主流。强调首先要从产业化来理解,做大做强茶产业,这是我们信阳茶发展的特点。这一点,我们说一千道一万,也许现在还杜绝不了怀疑的眼光和怀疑的声音,甚至也还有抵触的情绪和消极的行为,但往后看,再过去五年八载,当我们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做出效益了,当我们的农民朋友从中广泛受益了、腰包鼓起来了,老百姓会赞扬我们的党和政府,会感谢我们的领导干部。其次,要从产业链来理解,即拉长延伸。拉长延伸是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做到拉长延伸?就是要在茶产业的内涵上下功夫,发展精深加工,如开发作为医用的茶多酚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就是要在茶产业的外延上下功夫,发展茶艺茶道、弘扬茶文化、开发茶产业衍生品,延伸产业领域。虽然我们现阶段某些方面条件还不具备,但首先要敢想、敢做、敢为,要统筹谋划,超前谋划。
  第四幕,要铸造大品牌。这是我们演好这台茶大戏的高潮。从产业角度来看茶,要以信阳毛尖原产地商标为载体,培育茶产业知名品牌。我们自己内部横向比,也有几个省级的数得出、叫得响的牌子,但放眼全国,叫得响的信阳毛尖品牌几乎没有,这与我们信阳毛尖在国际、国内屡获金奖、优奖的地位极不相称,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所在,是需要我们反思和奋起的地方。五云、文新、九华山都是地方品牌,没有出去,没有叫响。从文化角度来看茶,要以信阳茶文化节为载体,弘扬茶文化品牌。从1992年起,我们搭毛尖车、打毛尖牌、唱发展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茶文化节,规模一届大过一届,影响一波超过一波,效益一次胜过一次。实践证明,茶文化节这张牌,要经常打、持久打,打出深度、打出形象、打出内涵。从城市角度来看茶,要以中国茶都为载体,挖掘茶城市品牌。茶性俭,节俭朴素,陆羽《茶经》中写道:“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贵清,清正廉明,“清茶一杯”是廉洁的象征;茶崇和,和衷共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精神相一致;茶致静,宁静致远,倡导在现代社会中对事业的专注和心灵的安宁。今后,我们的城市建设,要钻研茶性,捕捉茶灵,倡导茶情;要处处经营茶都,处处荡漾茶韵,处处体现茶道,努力打造好、建设好中国茶都这个城市名片。
  三、增智慧,共同演一台好戏
  所谓好戏,是指茶产业是一项增收的产业、富民的产业、兴农的产业。要想真正把好戏唱好,我们必须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坚持标准,用心解决种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是用好的办法推动。我看了一下各县区的进展情况,有的进度很快,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0%以上;有的进度很慢,连一半都没有完成。差别这么大,原因在哪里?根本还在于工作方法问题,在于能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干部、群众种茶的积极性。前天我到浉河区调研,看了浉河港、董家河的茶园,感到很受鼓舞,也很受启发。两个乡的茶园面积接近16万亩,他们准备再用两年的时间,力争到2009年底把剩余的田改茶任务全部完成,建成名副其实的锦绣茶乡。区委、区政府态度明确,在农民利益补偿、干部激励、项目倾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当时就要求茶办和浉河区共同研究,看看能不能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这两个乡能够在规划的时间内把山边、路边、湖边、屋边全部种上茶,消灭了“天窗”,把境内的田改茶任务全部完成了,对乡镇党委书记可以提拔重用;如果完不成,书记应当自动辞职。别的县区如果有类似条件的乡镇,想享受这项政策,也可以提出来,市委研究后,也可以给予同等政策。又比如,在调动干群积极性上,商城提出,对于完成种茶任务的大村、大户,由县财政掏钱,组织村支书和大户到外国去参观学习;平桥区对创出品牌的两家企业,分别给予重奖;浉河区提出,对于率先完成田改茶任务的村支部书记,由区财政奖励养老保险。当然,县区情况不同,采取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就能够把这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
  二是用好的机制盘活。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发展茶叶生产,不能再走行政干预、强迫命令、大包大揽的老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走不好、也走不通。在种茶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和服务,因此,要更多地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用市场的办法解决茶园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活力,提升效益。像商城采取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带动、能人承包经营、大户承包管理等方式,初步建立了一套种茶的长效机制,达到了建得成、管得好、长得旺、效益高的目的。平桥区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经营好、机制活、开拓能力强、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企业为核心,把小型、个体的茶经营者组织起来,内部实行相对合理的产销分工,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他们还探索出了大户带动、协会促进、返租倒包、招标承包等模式,确保“建成一片、见效一片”的效果。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总之,不管你是采取哪种方式、哪些机制,只要管用有效,就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我们就是要通过种茶,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各显神通的机会,提供一个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舞台。
  三是用好的标准建设。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这话既道出了种茶的产出效益比,也说明它是一项精细化工程。高标准种茶、高质量建园,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效益;低标准种植、低质量建园,机械化采摘就无法进行,茶叶的质量、效益就没有保障,市场竞争力更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标准问题,是种好茶、唱好戏的关键。在标准问题上,去年我们强调的很多,有些同志当时不理解,认为是小题大做。今年我们组织到日本参观,看到人家的种茶标准,大家才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也在不断地向高标准靠拢,你们今天参观的商城、平桥,茶园建设的标准就很高,可以作为全市的样板。特别是平桥区黑马石千亩精品示范茶园,全部采用无性系品种,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要求之严、标准之高,让人看了服气。还有林科所办的茶叶示范园,基本接近日本的水平。标准问题,事关种茶的全局,事关种茶的长远,是演好茶大戏的关键。希望县区的领导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在这里重申一下,各县区至少要建设两个不少于500亩的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的样板园和示范园,便于以点带面示范铺开。同时,市茶办要拿出一套考核评比方案,凡不按技术规范和标准种植的,除通报批评外,明年一律不予验收,无性系良种补贴一律不予拨付。
  四、聚合力,共同演一台和戏
  所谓和戏,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演好信阳茶大戏。在这场戏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登台、人人都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各部门要在这场戏中找准定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共同把这场戏唱精彩、唱圆满。
  一是领导务必高度重视。目前,仍有一小部分人没有进入角色,存在畏难不前、等待观望、应付差事等思想,这与市委、市政府要求极不相符。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第一支撑来抓,作为信阳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第一突破口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的投入问题和机制问题。各县区要尽快解决茶办编制和办公经费问题,配足人员,健全网络,保障运转。
  二是部门务必尽职尽责。和弦演绎交响,和声奏开华章,和谐成就事业,部门间的和谐配合,共同支持,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保障。市茶办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农开扶贫、交通、国土、商务等部门要发挥部门行业优势,支持茶产业发展。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要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低的门槛、最快的办事效率特事特办。市直各部门要利用与各县区乡镇结帮扶对子的机会,帮助宜茶乡镇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金融部门每年拿出一部分的贷款,用于支持发展茶产业。
  三是奖惩务必坚决有力。茶叶基地建设任务已纳入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主要负责人,除给予表扬、奖励,组织出国考察学习外,还要提拔重用。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奖要奖得让人心动,罚要罚得让人心痛,真正起到激发干劲、推动工作的目的。今年市茶办要拿出一套考核评比方案,严格考评,兑现奖惩。
  四是督查务必及时到位。市茶办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硬起手腕,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创新督查方式方法。要将各县区2007-2008年度茶叶基地建设规划,在报纸、电视上公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情况也要定期在报纸、电视上公布,落后县乡村要点名公开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电视专访。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农字第一工程,在本县区、本单位开展督查和自查工作,真正把年度计划和“十一五”规划落实。
同志们,茶戏在信阳有历史、有地位、有名家、有演员、有戏迷、有票友。茶是信阳常演常火的戏,茶戏演好了,不仅信阳的农业会辉煌,同时,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会受益。种茶这台大戏一旦开幕,就必须坚持不懈、激情饱满地演下去。我们今天召开的这次现场会算是茶戏中的一个插曲,回去后大家要加压鼓劲,演好各自的角色,共同把这台大戏唱响、唱好、唱精彩。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