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权威的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3-13 09:59
标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权威的解读

权威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杨伟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摘要

26日上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上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权威解读。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杨伟民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四个层面对此予以解读。以下为杨伟民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实录: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朋友、各位理事,大家上午好。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不仅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会议的主题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一套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很强的一揽子方案。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对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必须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

下面我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什么四方面简单谈谈学习体会。

1
一、为什么


去年总书记讲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了,当然经济工作的思路也要有一个新常态。

对新常态到底怎么看、怎么办,这次讲到了要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新常态是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必然决定的大趋势。也就是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规律,一个阶段,就是要统一思想。

二是要克服困难,闯过关口。虽然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也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是绕不过去的,是必须要闯过去的。

三是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克服这些困难,闯过关口,就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的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的安排,就是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下怎么干,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做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的转变,主要是讲了十个“更加注重”。

每一个“更加注重”都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原因导向所提出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比如说第二个“更加注重”讲到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增长下行压力大,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工业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下滑,房地产高库存,各类风险增多等等,这些都是病症,但是病根在什么地方,经济工作会议最后的诊断是在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

我觉得供给侧的矛盾是经济下行这些病症,已经不是周期性的下行了,已经主要不是总需求的问题了,病根主要在供给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扩大需求,不改善供给的话,从长期来看,很难阻止经济的下行,特别是企业效益的下滑。

所谓结构性矛盾就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存在大量无效供给,而有效供给是不足的,存在不少短板。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效供给占用着有效供给的资源。

比如说新增贷款当中相当部分用于借新还旧、用于偿还利息,投向中期回报率不高的一些项目,流向了虚拟经济,这样间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还带来了经济的金融化、泡沫化、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失衡等等这些结构性问题。

所谓体制性的矛盾,就是说供给侧和结构性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市场没能够很好的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

比如说在现行体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很难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实现市场化的出清,地方政府、银行都不愿意,各有各的小道理,结果小道理淹没了大的道理。

2
二、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三个方面:

政策目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得很清楚,就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政策对象: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我觉得有三个层面的要素配置扭曲:

一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组合,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精神,靠企业科学管理来实现。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包干就改变了劳动力与土地的组合方式,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产出就提高了,这是最微观层面的。

二是企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就是说资源要更多的配置到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全社会的效率才会提高。上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解决的其实就是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现在说要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实际还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三是产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也就是通常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让资源更多的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态,比如说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从工业流向服务业,从传统产业流向新兴产业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转移到非农产业,其实就是最大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政策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和扩大需求的政策有所不同,主要不再是扩大投资、扩大财政支出、扩大货币的发行,结构性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励创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等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就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简政放权,降低电力的价格需要改革电力体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就要改革财税体制和养老保险体制等等。

3
三、怎么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就是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1一是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经济运行是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基础,所以经济运行仍然要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为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不变的,但重点和力度明年可能会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阶段性的提高财政赤字率,但是增加的赤字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降税带来的财政的减收,这和过去不太一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一个宏观基础。所以说,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并不是说要否定扩大内需。

2二是产业政策要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


所以产业政策要准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也不是说要回到过去的那种产业政策,不是政府要替代企业决策和选择产业,主要是指明大的结构性的方向,比如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住房制度当中购房和租房的关系等等,具体的投资机会还是要由企业家和各类投资者在市场当中去选择。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从政府指定什么样的产业转向功能性,为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新的增长点来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3三是微观政策要活才能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的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是作用于微观,而不是作用于宏观。对企业也就是生产者,政府要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改善企业的市场预期,企业才有信心。对消费者而言,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各种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使有效供给能够顺畅的到达消费者手中。

4四是改革政策实才能推动各项改革落地。


我们已经推出了不少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方面,改革方案本身要实,符合实际,直接落实,不要层层制定实施方案,以文件来落实方案。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改革方面的情况,不同领域有改革的不同情况,主要是减少层层去制定方案的办法。另一方面,方案落地要实,破除顶层设计与实际落地之间的梗阻,使改革在微观层面切实见到实效。

5五是社会政策托底才能为结构性改革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 辽宁丹东秘书    时间: 2016-4-8 14:49
杨伟民,不认识,但我知道他是个高人。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