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对GDP贡献率的不断增长,其地位也开始超越银行、学校、保险、地产。如今,一国、一省、一市、一县、一镇、一村,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潮流中,呈现出八仙过海之态势。很多地区旅游部门、文化部门、招商部门、农牧部门、宣传部门,旅游工作无不是重要部分。
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披露:2015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全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无疑,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旅游+”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吗?
旅游+,加什么?
+互联网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的互联网建设水平怎么样?旅游所需的大数据汇集与分析怎么样?互联网为游客服务的质量怎么样?互联网为地区旅游增长量的贡献怎么样?
+文化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旅游景区的差异化特色怎么样?将当地文化资源融入自然景区的思路与结果怎么样?使游客感受民风民俗的效果怎么样?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得怎么样?
+服务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食、宿、行、游、购、娱的六要素配套怎么样?吃得是不是干净?住得是不是舒适?行得是不是顺畅?游得是不是称心?购得是不是如愿?
+产业吗?那么我们看看为何很多景区形成淡旺季现象?为何出现严重的过境游问题?为何旅游业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在低位徘徊?为何门票收入依然是旅游收入的重点?
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旅游+”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或者说处在来的路上。只有将旅游与文化、服务、产业、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的时代才真正开启。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
旅游+,怎么加?
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GDP上,除综合拉动的经济杠杆作用外,旅游业对民族文化与社会文明传扬、城市双文明建设和宣传、市民素质的要求和引导、社会就业以及如今正处于风生水起之“创新、创业”工程,都是极为强有力的促动。但是发展旅游,对资源要素条件的要求又是很高的。实践证明,它既促进更依赖自然资源、物产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的运用和整合。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繁荣,文化丰富,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雄厚资源。近二十年来虽然增值可观,但可提升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巨鹏咨询将旅游业从主题类别上分为以下六大类:自然观光游、传统文化游、工业观光游、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和文化主题特色游。它们分别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1、自然观光游对资源禀赋要求较高,同质化现象使得多数景区不能出类拔萃,导致对游客缺乏“必游”吸引力,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这类型景区经营竞争力趋于弱化。
2、传统文化游多为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博览,简单的生平介绍,缺乏主旨精神的深挖掘、主题定位的趣味性和游览设计的互动性。高度、深度、精度都不够,难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跨区域辐射。目前全国还没有独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创意旅游。
3、工业观光游对技术基础和景区规模、资质等级要求更高,加之投资大,见效慢,属于长线运作的高风险项目,一般不被普通投资者所选择。我国在此领域也尚未形成气候。
4、农业观光游基本停留在蔬菜水果采摘,鲜花观赏,战线拉得很长,又容易受到季节气候、技术条件的制约,加上没有品牌化运营,产品没有竞争力,使得产值低下,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么举步维艰,要么半路夭折。
5、休闲度假游在城镇游客需求的日益旺盛下正在兴起,但我国目前多局限于松散粗放的农家乐,或者纯自然的垂钓,或者简单服务的温泉等,较少高品质的文化休闲胜地。
6、文化主题特色游贵在“出奇制胜”,通过文化性、社会性、公益性、教育性激发游览性、趣味性,给予游客“耐人寻味”“回味无穷”之感,以耳目一新的差异化特色定位来吸引游客眼球,形成高层次的旅游品牌。我国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在特色策划和产业链打造方面创意性思路不够,没有把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与自然风光、现代科技、服务系统、商贸产业有机结合,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利用价值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强。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推进“旅游+”,着力推动旅游创业创新的重要意见。我认为,贯彻这一意见,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资源再创意的能力要提升;二是结合需求搞服务的条件要增强;三是结合产值办产业的思路要扩展。(作者:李如)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