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市委提出三明未来的发展格局是“两带一圈”,即,永安三明沙县沿沙溪河和鹰厦铁路经济繁荣带(下称繁荣带),以发展大工业为主,振兴老工业基地;尤溪福州对接、大田泉州对接,形成我市与沿海产业对接带(下称对接带),接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辐射和带动;将乐、泰宁、宁化、建宁、明溪、清流力求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形成特色经济圈(下称特色圈)。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两带一圈”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完善对我市区域经济的形成、产业发展壮大、优势资源的整合、交通路网的构建等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一、“两带一圈”经济发展格局的状况
(一)发展情况
1、从综合经济实力看。2004年全市GDP完成总额为375.8亿元,其中“繁荣带”贡献201.1亿元、“对接带”贡献71.5亿元、“特色圈”贡献103.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3.5%、19%、27.5%;按人均计算,“繁荣带”为23845元/人、“对接带”为9086元/人、“特色圈”为9843元/人。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一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7.4亿元,人均财力为649元/人,财政自给率为69.9%,其中“繁荣带”完成地方一级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7.2%,人均为1385元/人,财政自给率为91.5%“对接带”完成2.5亿元,所占比重为14.2%,人均313元/人,财政自给率为52.3%“特色圈”完成3.2亿元,所占比重为18.6%,人均308元/人,财政自给率为43.7%。
2、从工业经济实力看。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为358.6亿元,其中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714家,实现产值315.3亿元、完成利税总额31.4亿元。“繁荣带”贡献274.3亿元,占比重达7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家、实现产值253.1亿元、利税25.2亿元,所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是50.6%、80.3%、80.4%“对接带”贡献41.7亿元,占比重为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家、实现产值31.9亿元、利税3.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是23.3%、10.1%、11.9%“特色圈”贡献42.7亿元,占比重为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家、实现产值30.3亿元、利税2.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是26.2%、9.6%、7.6%。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有77家,其中“繁荣带”55家、“对接带”12家、“特色圈”10家,占比重分别为71.4%、15.6%、13%。
3、从农业经济实力看。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8.9亿元,完成粮食总产量126.3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0万吨、水果产量66.8万吨、食用菌产量6.1万吨、烤烟产量5.2万吨。其中“繁荣带”贡献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0.3亿元,粮食总产量25.3万吨、肉蛋奶总产量8.2吨、水果产量26.6万吨、食用菌产量0.8万吨、烤烟产量0.6万吨占比重分别为29%、20%、41%、39.8%、13.1%、11.5%“对接带贡献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4亿元,粮食总产量35.2万吨、肉蛋奶总产量5.1吨、水果产量17.9万吨、食用菌产量2.7万吨、烤烟产量0.6万吨占比重分别为30.5%、27.9%、25.5%、26.8%、44.3%、11.5%“特色圈”贡献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6.1亿元,粮食总产量65.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6.7吨、水果产量22.3万吨、食用菌产量2.6万吨、烤烟产量4万吨占比重分别为40.4%、52.1%、33.5%、33.4%、42.6%、77%。
(二)发展特点
1、“繁荣带”发展强劲。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随三泉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的开工建设,“繁荣带”城市之间将由高速公路和现有的鹰厦铁路连接起来,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将更加紧密、更加便捷。三明市区、沙县一体化和市区、永安城市联盟的中心城市发展设想正得到逐步落实。市区“南拓北扩西进”步伐加快。永安新区建设进展顺利。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金沙园、尼葛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接纳大项目的能力增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二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繁荣带”是我市工业发展重地,大企业多数集聚于该带上,拥有冶金、林产加工、机械三大产业及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有3家上市公司,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量超过全市的80%。1-9月份,梅列、三元、永安、沙县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强劲,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3.9%、33.6%、32.5%、35.6%。三是项目带动明显。2005年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有80个,“繁荣带”所属的市级重点项目就达61个,其中在建重项目26个、预备重点项目27个、重点前期项目8个。1-9月份,该区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1.2%。与去年同期相比梅列、三元、永安、沙县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了76.6%、53.8%、50.5%、93%。
2、“对接带”显现活力。处在“连接带”的尤溪、大田两县在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中,主动加强与福州和泉州的对接,主动接受沿海发达产业的辐射,主动承接沿海产业的转移,使两县经济活力倍增,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看好。截至9月底,大田县个体工商户达3455户,注册资金4977万元;私营企业438家,注册资金49489万元;1-9月个私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6.13亿元,同比增长38.69%;上缴税收9512.26万元,同比增长23.84%。尤溪县个体工商户达5501户,注册资金14700万元;私营企业778家,注册资金98500万元;1—9月个私经济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36.67%;上缴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37.22%。
3、“特色圈”迎来机遇。一是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泰宁入选央视“十佳中国魅力名镇”,世界地质公园品牌的打响,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此外,京福高速三明二期工程即将完工,高速二期的通车,给泰宁、将乐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同时也可带动宁化、清流旅游业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二是绿色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业已成为国际潮流,市场需求广阔。“特色圈”所属的县域基本处于江河的源头,生态资源普遍保存良好,工业污染少,非常适宜发展绿色产业。建宁县形成了以建宁鑫达莲业有限公司、文鑫莲业有限公司、孟宗笋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该县绿色农业的发展。三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和商品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建立。明溪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红豆杉培育和紫杉醇生产中心;清流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珍稀绿化苗木、鲜切花基地;宁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之一。
(三)主要问题
1、互动平台尚未建立。由于受行政区划和各自利益的驱动,各县的经济发展思路相对独立,虽一些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但彼此之间的联络非常的少,资源难已得到有效的配置,县与县之间在政策互动、信息互通、产业互联等方面缺少平台,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往往出现同类企业散而多,规模做不大,效益提不高。如我市的木材加工企业,各县都有不少,但上规模、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却很少。
2、产业连接不紧密。从产业链和产业关联度的角度看,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很低。现有工业各产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结构不合理,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新产品少,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缺乏支撑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大企业;同时,企业生产设备普遍老化、工艺简单、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低,企业间分工协作程度低产业集聚的效应不明显。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除烤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外,还没有形成可以覆盖多县并取得好发展的产业,能跨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经营的水平还很低。在现有在建项目中,大项目、组合项目、跨县域项目少。
3、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指各县域之间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完善,交通运输不发达,物流不畅,缺少形成“两带一圈”发展格局的交通条件。
二、完善“两带一圈”经济发展格局的几点建议
为使我市“两带一圈”的经济发展格局尽早完善,就要打破县域经济发展的封闭模式,打破行政分割和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加强县域经济在发展中的联系和配合,并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1、谋划发展蓝图。“两带一圈”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确定后,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得到各地的贯彻落实,最关键的是要对“两带一圈”发展格局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论证,提出可行方案,要把规划融入到我市的“十一五”规划和各县(市、区)的“十一五”规划中,做到上下相互衔接,明确各区域内的发展目标和产业重点,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使“繁荣带”更繁荣,“对接带”更具活力,“特色圈”更富有特色。
2、构建互动平台。一是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区域信息交流,特别是在产业的布局,结构调整,项目的组合,发展思路上互相沟通,做到信息互动,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使之在选择产业上更优化、更利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产业定位上,要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互相争抢资源,争抢项目,竞相降低“门槛”,造成恶性竞争;建立共同市场,维护共同利益,在定位上该当配角的就不争主角,是主角的就要发挥主角的作用;通过横向联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把产业做大,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的操作上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尽可能减少差异,做到相互协调,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统一的市场秩序。通过建立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政府秘书长协调制度,协调解决政策落实、地方保护等问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整合优势资源。在“两带一圈”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关系到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持续发展的问题。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但这些都分散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因此,重要的是要找准切入点和联接点,通过项目组合,与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对接起来,找到一条线,形成一条链,带动一批业,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再把产业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作者单位:三明市企调队
责任编辑:岩 实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