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建设新村“造福工程”的探索与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5-12-20 08:30
标题: 建设新村“造福工程”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为了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长期居住在高山、偏远、存在地质隐患的自然村群众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善群众教育、文化、就医、就业等条件,桃源镇围绕大田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实施翁厝大湾新村“造福工程”,积极探索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造福工程”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村情概况
    大湾新村“造福工程”位于桃源镇翁厝村,是桃源镇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造福工程与土地整治相结合的示范点,被确定为2012年第一批省级重点扶持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项目总投资4980万元,规划建设73栋128户,分两期实施,一期于2012年完成51栋100户;二期于2014年完成22栋28户。新村建设坚持“迁村腾地,整体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安置”的思路,按照“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功能集成、服务集群”“四个集中”的标准,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靓丽、服务便捷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取得成效
    人口集中。通过坚持把“造福工程”搬迁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全面完成73栋128户造福工程房屋建设,将翁厝莲花山、红山、西坪等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户等村民集中搬迁安置,解决了640多名偏远群众“三大难”(读书难、看病难、交通难)问题,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迁村并点、拆旧建新,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减少相挂钩。经三明市国土局、农业局初步验收,翁厝村共开展土地复垦54.09亩,节约土地17.86亩。
    功能集成。新村住宅全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规统建,内部功能设施一次规划完成,实现会客厅、起居室、停车位、新型厨卫、太阳能、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用电“十大功能”要素整齐完备。目前,绿化美化方面,已投入37万元在新村内种植香樟、桂花、银杏等珍贵树种365棵,铺设马尼拉草皮2500平方米、地被13700多棵;配套设施方面,完成道路硬化1.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5公里、下水管道1.2公里、斜屋面改造73座,架设路灯30盏,并集中规划建设3个畜禽养殖区。
    服务集群。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前可投入使用;灯光篮球场、音乐喷泉休闲公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引进了针织企业入驻社区厂房,实现就地就业;农民休闲公园完成漫步道铺设2.3公里、建设休闲亭3个、生态公厕1个,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完善,初步形成了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农民休闲公园等为一体的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社区。
    三、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绘蓝图。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指导造福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在高起点、高标准完成翁厝村村庄规划基础上,大湾新村始终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把“造福工程”与脱贫致富、防灾减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三通一平”、统一管理、统一配套设施的“五统一”模式,最大程度体现自然与原生态,凸显农村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确保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
    (二)“美丽乡村”换新颜。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后,大湾新村按照把“造福工程”打造成“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县里基层组织好,产业精美、生态优美、村庄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一好五美”的美丽乡村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党建创新、富民强村、茂林清水、村容整治、素质提升、幸福小康等“六大工程”,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把大湾新村“造福工程”建设成“造福新村型”美丽乡村。
    (三)“联建共建”整合力。大湾新村“造福工程”建设坚持统筹各方力量,整合组织资源,探索建立了“六个一”资金筹措办法,即:上级争取一点、乡镇补助一点、村财出资一点、村民投工投劳投地一点、项目统筹捆绑解决一点、企业帮扶一点。村、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决抵制“等、靠、要”思想,与上级部门进行项目对接,多跑腿,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同时,注重村企联建,引导村和企业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帮扶、吸纳就业、兴办公益事业等形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发展势头。
    (四)“产业集中”帮民富。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通过三个方面的安排解决搬迁农户生产出路问题:利用距离集镇仅3公里的区位优势,转移搬迁农户到华伦特、金泰铝业、和顺竹业等机械铸造、竹木加工企业工作,实现就近就业;引进大田县瑞升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入驻社区厂房,为新村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其中:精准扶贫对象13人),实现就地就业;与桃源林场合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材,如厚朴,草珊瑚、红豆杉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村民自治”促和谐。大湾新村“造福工程”在“造福工程”建设中,始终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新村建设中来。通过做好引导,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家家参与、人人动手,把农民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农民群众成为“造福工程”建设的主体。同时,建立农村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设立“绿色大湾调解室”,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维护农村稳定,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确保社会稳定。引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帮互助。
    四、几点启示
    建设“造福工程”新型农村社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应当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解决“建得成”的问题。一是政策引导。应当制订财政奖补政策,拿出一定财力支持,切实调动乡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用好土地政策,特别是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完善金融政策,灵活运用政府融资、互助担保、贷款贴息等手段,解决先期资金难题。二是群众主体。农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要帮助他们算好投入对比、优惠政策、环境改善帐,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对于选址、户型、价格、资金使用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全程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服务引领作用。应当立足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向社区延伸、公共服务向社区配套、管理职能向社区下移,让农民不出社区就能办成事。
    (二)解决“住得起”的问题。一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应当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和面向农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项目,实现非农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二是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必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在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的同时,鼓励农民就近就地转岗就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发展。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解决“管得好”的问题。一是社区化管理。社区建成后,原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社区建设的发展,必须建立社区新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发展和维护。二是社会化服务。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提高社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常态化教育。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常态化。●陈庆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