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努力探索加快高山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心包太虚    时间: 2009-2-26 17:11
标题: 努力探索加快高山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林新华




  三元区共有51个行政村,其中20个村地处海拔500-1000米的半高山或高山上,这些村农业基础薄弱,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毛竹山,与平原村比较,农民增收的步伐明显落后。如何加快高山村经济发展,促进高山村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中村乡松阳村种植结构调整的调查,得到许多启示。
  一、松阳村茶叶种植基本情况及效益分析
  松阳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全村3400亩梯田均分布在海拔900米上下,山高水冷,一年仅种植一季水稻,农民年人均收入约4000元,60%来源于毛竹山。受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松阳村开始出现茶叶种植,通过两年来的推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并初显成效。松阳村茶叶种植加工的经营模式有两种:
  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004年,松阳村11户村民自发成立茶叶种植加工联合体(公司),在山坡田上种植茶叶100多亩(基地),并购置3条茶叶加工生产线。与此同时,还与36户村民签订合同,平均每户种植茶叶3亩,使公司拥有茶叶面积达200多亩。根据公司与农户的合同约定,公司负责茶苗订购、种植技术指导和农用物资的采购发放,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对茶叶进行培育和管护;公司以4元/斤的保护价收购茶青,同时根据茶青质量等级确定相应的收购价格,高者可达8元/斤以上;公司在收购茶青时扣除30%的茶苗、农资等代付款后,以现金形式兑现农户的种茶收入。
  2、家庭作坊模式。松阳村现有2户,分别是庄景星和庄建军,他们自己种茶、办厂,聘请外地专家指导种植与加工。村民庄景星2005年投资5万元在海拔1000多米的梯田上种植10亩茶叶,长势良好,当年试制茶干约50斤,每斤价格在150元以上;预计明年亩产茶青可望达到800斤,第三年可达1000斤以上。以第二年为例,庄景星可收获茶青8000斤,按茶干与茶青1:8的比例计算,可获得1000斤茶干,按100元/斤茶干计算,扣除50%的当年成本,净利润将达到5万来元,基本收回投资。
  通过松阳村的实践,我认为高山村发展茶叶种植,是一条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收入质的飞跃的好路子。
  1、有利于提高山地农田综合效益。前几年,松阳村在发展反季节蔬菜上作过很大努力,但因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交通不便,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下,种植面积已大为减少。如果将梯田改种茶叶,从第3年起每亩茶青产量将稳定在1000斤以上,可制成茶干120多斤,按100元/斤计算,亩产值将达到1.2万多元,对比种植水稻每亩550多元的产值,种植茶叶的效益十分明显。
  2、有利于实现农民收入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按户均种植3亩茶叶,3年后每户可收获茶青3000多斤,以合同约定的4元/斤的保护价计算,每个农户当年种植茶叶的收入为1.2万元,扣除每亩1000元的成本,每亩年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同时,部分村民还可在公司采收茶青中增加劳务收入。在家庭作坊模式下,以一户农民10亩的种植面积及第三年亩产1000斤茶青测算,可生产茶干1200多斤,如以100元/斤的价格出售,可实现收入12万元,就算扣除50%的当年成本(实际不要这么多),那么这户茶农年纯收入将达到6万元。由此可见,农户种植茶叶,无论何种经营模式,均可获得较高的收益,高山村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将从单一的依靠毛竹山转变到多种经营上来。
  3、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在松阳村种植茶叶实践中,龙头带动作用明显,而更多农户的参与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创造了条件。松阳村茶叶种植加工联合体成立以来,先后带动了36户村民参与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实现了规模经营;联合体以合约的形式对种植户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技术指导、物资调配、质量控制等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规范经营。在家庭作坊的模式中,农户将通过学习种植加工技术、扩大种植面积,生产效益逐年提升,实现技术和资金的积累,使家庭作坊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企业化的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对我区高山村种植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从松阳村种植茶叶实践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即高山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立足市场需求和区位条件,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山地农田综合效益为着力点,以培育产业龙头为突破,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典型引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变劣势为优势,努力构筑符合高山村地域特点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1、因地制宜,围绕发挥高山优势抓调整。我区高山村农业发展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及临近市区的区位条件和高山小气候的优势,按照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创造品牌、区域布局、规模开发的思路,突出发展毛竹、水果和茶叶3个产业。一是继续巩固竹业在高山村农民收入中的主导地位。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简化毛竹购销环节,加大毛竹丰产培育力度,完善竹山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竹山亩产值。  二是海拔700米以下的梯田重点发展优质水果。大力推广柑桔类水果的种植,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杂柑、脐橙、蜜桔的种植规模,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果树种植基地。三是海拔700米以上的梯田重点发展中高档茶叶的种植和加工。
  2、激活主体,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松阳村的实践证明,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主体,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必须通过科技普及与应用、农产品之间的效益比较和对国际国内农业发展趋势的宣传等手段,切实转变农民群众的观念,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政策、资金、科技等多方面的扶持,鼓励农民群众大胆实践,从而促进高山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的提高。
  3、典型引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高山村农业基础相对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应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点到面逐步调整、优化,抓好试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推广试点经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效益比较、现场学习等方式,让群众看到调整后的希望,了解调整的方法和途径。要鼓励农户结成产业联合体,并从种植联合体和种植大户中培育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合同制,引导龙头企业采用预付定金、实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充分发挥高山村独特的生态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高山特色的无公害绿色产品,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涉农部门要努力争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通过扶优、扶强、扶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4、注重服务,构建高山村经济发展支撑。进一步健全区、乡、村农业“155”三级网络,深化“村会协作”活动,积极探索在重点产业基地建立产业研究机构,构建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针对高山村地域特点,制定重点品种、重点产业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促进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残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检测手段,引导企业、农户从生产源头抓起,在良种选择、幼苗培育、科学施肥、合理防病用药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无公害化标准组织生产。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高山村,围绕种植结构调整,现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问题。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村“经纪人”和营销人员,切实解决农民对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延伸至高山村,努力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架通生产与市场联系的桥梁,用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克服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作者为中共三元区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陈 真


作者: 溪尤秘书    时间: 2009-2-26 17:12
楼主,我顶你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