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XX市被文化部确定为XX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为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创建工作作为XX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XX”的文化惠民宗旨和打造XX“五大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名市”战略的要求,按照“全面达标、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瞄准文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创新拉动转型发展”为重要抓手,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广泛动员,加大投入,高位推动,全力推进XX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多样化、数字化、公开化、均等化”的发展轨道,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网络化、规划布局科学化、载体品牌化、供给多样化、服务均等化和共享社会化,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的文化自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品牌性的文化活动”、“规范性的文化队伍”、“长效性的文化保障制度”、“思想性的文艺精品”、“开放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创意性的文化产业”、“独特性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性的文化管理”等10个方面的目标,对照《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西部)》61个指标,60个指标优秀,1个指标达标,优秀率98.4%,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示范。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规划,明确目标。XX市结合实际,编制下发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规划的全部内容,做出了公开的创建承诺。要求各县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分别制定实施方案,级级签订责任书,细化分解创建任务,同步建立单项督办、综合督查和人大视察等督查督办制度,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二)全市动员,全民动员。在创建示范区两年半的时间里,XX市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入的大动员、大培训和文化宣传,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一次最广泛、最深入的文化大普及,实现了全市上下联动的文化大自觉和大参与。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培训,“四群”教育工作队员、新农村指导员深入广大群众家中进行动员。二是组织就“共建共用共管”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同时制作简报、标语、报栏进行宣传动员。三是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包括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进行宣传动员。
(三)多措筹资,查缺补漏。XX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举全市之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据统计,全市共筹措资金8亿元多元,启动了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滇西抗战纪念馆、XX历史名人馆、XX大剧院、XX新闻传输中心、XX文治广场、XX永子围棋馆、松山抗战大遗址公园、公路博物馆等9大标志性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同时,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和规划,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多渠道筹资,新建了XX县图书馆和XX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对原有的一大批馆(站)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目前,全市7个公共图书馆中,达国家二级馆标准1个、三级馆标准4个。实施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70个。
(四)创新拉动,转型提升。XX市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际,启动了《关于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协作机制的研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社会办的制度建设》、《基层文化馆的转型发展——文化馆“馆会结合”新体制的研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动态统计评估管理网络的构建》、《机关工作“四化”管理制度设计研究》、《村级文化建设模式创新与示范推广——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模式实践与推广》等6个事关XX文化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重要科研课题。6个课题研究注重实践检验,在实践中总结完善提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题成果都转化成了政府的政策或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示范区创建和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体系化的制度保障。
(五)选定典型,示范引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新的课题,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引路、带动全面发展是工作的关键。一是抓示范文化站建设,促乡镇文化转型发展。XX市把文化站建设作为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工程”、集镇建设的“亮点工程”、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文化经济同步发展的“示范工程”来抓,使之全面达到国家《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成为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多样化达标服务的示范。72个乡镇文化站中,共建成35个示范文化站。二是抓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村级文化建设新路径。XX市认真总结推广“大村经验”,制定实施了《村级文化建设十条指导性标准》(简称“村十条”),推出了中和镇大村、固东镇江东社区、象达乡朝阳村、蒲川乡米果村、田园镇龙泉村等文化惠民示范村的新模式,提供了示范借鉴,并建成了第一批53个文化惠民示范村,进一步彰显和推广了“大村经验”。三是抓社会文化示范单位建设,促社会文化繁荣发展。XX市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示范单位建设,现已建成了XX市检察院、XX市老年大学、XX学院、XX市第五小学、XX金马中运有限责任公司和XX监狱6个市级社会文化示范单位。四是抓免费开放示范单位创建,促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和优化提高。免费开放服务大众、让大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和目标。XX市已建成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3个市级示范单位和XX区图书馆、文化馆,XX县图书馆、文化馆、国殇墓园、和顺图书馆,XX县图书馆、文化馆,XX县图书馆、文化馆和XX县图书馆等11个县(区)级示范单位。示范文化站、文化惠民示范村、市级社会文化示范单位和免费开放服务示范单位的建成,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文化建设服务的新路径,总结了经验,打造了亮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六)文化惠民,增加供给。XX市紧紧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XX”的宗旨,广泛开展全民文化活动,深化免费开放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积极参与创建,一方面又尽快享受到示范区创建的成果。一是“文化乐民”,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开展。重点组织实施了“欢乐乡村大家乐”系列品牌文化创建活动、“千场节目下乡村”活动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目前,全市70%的村(社区)实现了“天天有歌舞”,100%的村(社区)实现了“月月有电影”,65%以上的村(社区)实现了“季季有比赛”和“年年有演出”,全市基本实现“家家有电视看”的目标。二是“文化育民”,全民阅读培训取得实效。切实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91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市公共图书达270.3万册,人均1.06册。开展读书活动10306场次,参与读书27.63万人次,进馆72.45万人次,实现了“人人有书读”的目标。同时,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开展“农文网培学校”培训。2013年,全市“农文网培学校”共开展培训140多期,定点培训23814人次。三是“文化XX”,文产结合带动增收致富。重点利用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切实加大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包括翡翠、黄龙玉、玛瑙、永子、圆角背幺等,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市73项非遗保护项目实现了“生产性保护”,从业人员近3.75万人,年收入达6.8亿多元。四是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文化艺术创作呈现大繁荣局面。先后制定实施了《外来拍摄电影电视剧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学艺术政府奖评奖办法》、《“永子”文学作品以奖代补奖励办法》等文艺作品政府激励性办法,引导和推动了舞台艺术、书画摄影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成功推出了《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杨善洲》、《翡翠凤凰》等一大批文艺精品,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XX的知名度。五是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使用公共文化资源成为社会新风尚。2013年,全市7个图书馆服务115.3万人次,6个文化馆服务128.2万人次,博物馆服务111.4万人次,72个乡镇文化站服务184.9万人次。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服务吸引了近80%的市民走进图书馆,读者量比免费开放前增加了近3倍,每周开放时间达56小时,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省文化厅指定为全省参观学习的示范州(市),并先后接待了20多次省内和省外的参观考察团。
(七)搭建平台,整合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展示、交流平台,是推动公共文化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XX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共搭建了10个平台:一是构建了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共建共用共管平台;二是在XX金马中运公司打造了“企业文化大展台”;三是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构建了社区文化交流平台;四是筹办“欢乐乡村文化艺术节”,构建乡村文化交流平台;五是与武汉大学合作建成了“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XX实验研究基地”,并依托基地建设了“XX市联达文化创新研究工作室”,构建了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建起了当地文化专家咨询制度和资讯平台;六是依托“中国•XX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XX端阳花市”的“花市欢乐大看台”,构建开放式的国际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七是建设“XX县南门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销售交流平台;八是组建“高黎贡山书画院”,构建书画艺术创作、展示、销售交流平台;九是组建“XX市赏石文化协会”和“XX滇西赏石文化联会”,构建赏石文化展销、交流平台;十是创新体制机制,建成开通了“桥头堡文化网”并与中国传媒网合作建起了“中国传媒网XX频道”,依托“桥头堡文化网”和“中国传媒网XX频道”建成了市、县、乡图文网站,并开通“桥头堡官方微博”,既构建了一个可以辐射全市城乡的文化服务、展示、交流大平台,又构建了一个可以面向世界的文化宣传交流大平台。同时,正在规划建设“猴桥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园区”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平台,县乡村也构建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文化服务、展示、交流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展示和交流活动,使全市文化服务、展示和交流呈现崭新业态。
二、主要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创建示范区的根本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XX文化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和XX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来抓。调动各级各部门、全市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创建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二)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是创建示范区的根本途径。为把创建活动引入全市家家户户,XX市在城乡主要街道竖立创建广告牌,定期发放、张贴宣传标语。编排创建内容的舞蹈、小品送戏下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学校进行宣讲。组织记者采风,召开记者见面会,创建桥头堡文化网、中国文化传媒网XX频道,开通桥头堡文化微博,动员广大群众浏览网页,并登录“XX市公共文化管理平台•公共文化群众测评”,积极参与满意度测评。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互动,增强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社会参与度。
(三)社会参与、多措筹资,是创建示范区的前提条件。XX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举全市之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市级财政对文化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广开渠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解决了经费不足的大难题。据统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周密整合各类资金,通过财政拨款、争取上级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法,多渠道筹措文化建设资金6.57亿元。各县区压缩开支,根据各自财力情况安排文化专项资金,如XX县,筹资3亿多元建设文治广场和滇西抗战纪念馆;经济相对较差的XX县,也筹资4000多万元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全市科学合理进行资金规划,分批分期有计划投入文化建设项目,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创建示范区的重要任务。XX市积极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文化两馆一站一室建设步伐,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村级文化建设十条指导性标准》,破解了长期困扰贫困县的老大难问题。坚持有重点地进行扶持,改变了XX县图书馆和XX县图书馆、文化馆的落后面貌;有特点地进行建设,美丽的芒宽文化站、气派的潞江文化站,成为当地乡镇的一大景观;因地制宜进行引导和投入,朝阳村、大村、龙泉村等一大批村级文化建设典型,走出了自己文化惠民示范村的特色之路。2012年至2013年期间,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41个县乡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总投资9469万元,总建筑面积31274平方米。目前,覆盖城乡、功能全面的公共文化硬件设施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
(五)以人为本、文化惠民,是创建示范区的根本出发点。XX市将所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打造了以“欢乐乡村大家乐”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实现了“文化乐民”,让“天天有歌舞、月月有电影、季季有比赛、年年有演出、人人有书读、家家有电视看”走进了群众生活,基本实现了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标。
(六)创新工作、转型提升,是创建示范区的根本出路。为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一些文化设施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服务跟不上的问题,XX市高度重视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与创新工作,将其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重点任务,组成强有力的课题研究组,安排专门的课题经费,启动了6个事关当地文化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重要科研课题,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的体系化创新,做到提高利用率,实现文化设施从“建”为重点向“建、管、用”并重转变;提高满意度,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供需对接”转变;提高创新力,实现文化服务形式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推动了全市公共文化的转型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