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XX县探索乡村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5-11-27 08:38
标题:
XX县探索乡村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如何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大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围绕三明市委提出的“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要求,积极践行“转型驱动、绿色发展”主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努力探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发展休闲农业潜力巨大
1.自然资源丰富。大田县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福建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先后荣获“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和“中国洛神花之乡”;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诸如江山美人茶、石牌大骨头、武陵烤兔、高峰金姜、雪山萝卜、上京水粉、东风红菇、早兴茶油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同时,境内峰峦叠嶂、林幽谷深、山峻水秀、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75.6%,享有福建“绿色宝库”之美誉,拥有“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全省水域面积最大的闽湖和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此外,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日出水量5000多吨,依托这些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2.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板灯龙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堡群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阔公戏”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风行的民俗,还有屏山的木偶戏、梅岭的“竹马灯”、建设的“迎铁枝”等等;田台关系渊源流长,连氏、肖氏、郑氏宗亲后裔繁衍分居台湾各地,连战、肖万长、郑昭明等台湾知名人士纷纷委托亲属或本人回大田寻根谒祖;红色文化沉积厚重,是福建省最早的十四个苏维埃县份之一,朱德、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现存有72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2013年7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范围。
3.区位优势明显。大田地处福建省地理位置中心,三明市东南部,面向闽南金三角开发区。周边与德化、永春、漳平、永安、三元、沙县和尤溪相毗邻,地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是内陆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省道306、307线贯穿全境,“泉三”高速公路在大田设有吴山、石牌、上京、桃源四个互通口。建设中的长泉快速铁路、莆炎高速公路、“纵五”国道途经大田,特别是长泉快铁在大田分别设有客运、货运两站,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正迅速融入闽南沿海1小时经济圈,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明南大门、沿海后花园”。
4.市场前景看好。大田“山、水、泉、茶、堡、台”各具特色,幅源辽阔,地形垂直分布明显,境内千米以上高峰多达175座,村落类型多样,保存较为完整。客源市场丰富,从县内看,全县人口40余万,50%集中在县城和建制镇。从周边看,距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人口密集地区,都在2小时交通圈内。随着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市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5.政策引领有力。2011年农业部印发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文件。2013年3月26日福建省旅游局出台八条措施,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发展。2015年3月18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了《三明市“绿野乡居”民宿设施与服务规范》,成立了三明市乡村旅游民宿协会和乡村民宿网站,支持全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动休闲农业力度不断加大,为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大田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引导,全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实现了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可喜局面。1~6月全县旅游人数达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分别比增18%、18.6%,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8万元,比增10.7%。
1.注重政府主导。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相关事项,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几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全局性、政策性和综合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编制、产业指导、策划宣传和行业监管。二是强化项目推动。一方面整合农业、水利、林业、旅游、国土、交通、发改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统筹使用,重点倾斜发展休闲农业的重点乡、村,较好地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优先安排招商项目,引进生态木屋、台湾樱花项目落户屏山内洋村,争取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沃沃亲子教育基地等项目落户桃源东坂村,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
2.注重规划引领。一方面高站位布局,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沿路沿河、城乡互动”的总体要求,初步策划了以桃源镇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屏山乡为中心的高山茶文化体验区,以吴山乡为中心的禅修茶饮养生区,以湖美乡、梅山乡为中心的湖光山色休闲区,以广平镇、建设镇为中心的民俗风情体验区。另一方面精细化规划,聘请台湾社区产业永续发展协会专家团队,根据全县生态条件、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科学编制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原则、布局和重点,做到与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相衔接,同时纳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先后完成吴山互通片区、桃源互通片区等4个乡镇9个小区祥规,正加紧编制坑口片区、闽湖片区等小区祥规。
3.注重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列入试点的乡村培育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对发展涉及的重要投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个案解决。二是鼓励全民参与。制定出台了《大田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大田县实施百亿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大田县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大田县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具体项目施实行以奖代补或贷款贴息,有效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热情,目前全县已建成休闲观光园5个、采摘园18个、家庭农场70家、乡村民宿20家。
4.要加强合作,提升水平。注重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特别是发展民宿旅游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策划和经营理念,在精致精细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成立两地休闲农业促进会,与台湾休闲农业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另一方面要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项目区,引进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与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大田休闲农业全面发展。作者:江太生
作者:
新月宝贝
时间:
2016-7-8 17:09
3.注重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列入试点的乡村培育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对发展涉及的重要投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个案解决。二是鼓励全民参与。制定出台了《大田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大田县实施百亿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大田县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大田县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具体项目施实行以奖代补或贷款贴息,有效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热情,目前全县已建成休闲观光园5个、采摘园18个、家庭农场70家、乡村民宿20家。
作者:
西瓜太郎07
时间:
2016-10-12 22:59
xx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
q523611703
时间:
2016-11-9 11:12
农村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农村发展问题有助于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短板。
作者:
王小猫
时间:
2017-9-6 11:32
园村村庄主动拆除破旧的猪圈鸡舍,积极投资投劳,而且发挥乡土能人智慧,结合村容地貌精心设计,把他们的村庄建设得像公园一样。三是创新美丽乡村管理载体。做足“互联网+”文章,充分利用互联网这辆快车拉动
作者:
woniu42530
时间:
2017-9-14 20:12
园村村庄主动拆除破旧的猪圈鸡舍,积极投资投劳,而且发挥乡土能人智慧,结合村容地貌精心设计,把他们的村庄建设得像公园一样。三是创新美丽乡村管理载体。做足“互联网+”文章,充分利用互联网这辆快车拉动
作者:
jxcwh
时间:
2018-2-2 09:25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休闲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近两年来,我老秘网市紧紧围绕“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老秘”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根据各个镇的人文特点、产业特色和自然禀赋进行个性化的规划设计,按照“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发展模式对12个镇进行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了三个国家农业公园,把更多的游客吸引到老百姓家中,着力打造游客的乐园、市民的公园、百姓的家园,推动我老秘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2014年,我老秘网市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在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获得“2014年‘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荣誉称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全国业界高度肯定,被认为“引领国民休闲旅游新常态”。
据统计,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XXX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8个百分点;旅游团队与散客的比重从2013年的42:58提升到29:71,过夜游客人均消费XXX元,仅次于XXX,位列全省第二。其中,全市已发展以餐饮业为主的农家乐22家,接待游客XXX万人次,收入XXX亿元。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元,同比分别增长5.1%、12.9%;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XX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同比分别增长4.3%、10.6%。在发展休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粮食、瓜菜、水果、热作、畜禽饲养、海洋与渔业等6大农村支柱产业,夯实了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全年水稻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2011年和2014年我老秘网市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是老秘省唯一在近年内两次获此殊荣的市县。瓜菜生产方面,全市种植面积(复种)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在近三年省政府组织的常年“菜篮子”考核中,我老秘网市均名列全省前茅。同时,全市每年调运出岛的冬季瓜菜产量均达到XX万吨以上。水果生产方面,全市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目前我老秘网市已建起全省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影响最广的莲雾、珍珠石榴、柠檬等优新水果生产基地。热作生产方面,全市热作总面积达到XX万亩,其中,橡胶面积XX万亩,年产干胶XX万吨;胡椒面积XX万亩,年产干果XXX万吨;槟榔种植面积XX万亩,年产干果XX万吨;椰子面积XX万亩,年产椰果XX万个。畜禽饲养方面,全市年出栏生猪X万头,出栏家禽XX万只,畜禽肉总产量XX万吨,突现了畜禽产品自给有余。海洋与渔业方面,全市水产品总产量XX万吨,其中海捕产量XX万吨,淡养产量XX万吨。
第二,秉持绿色崛起理念,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突出生态这个重头戏,以就地城镇化为原则,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入推进文明生态建设。一是“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在维系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色,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二是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并注重抓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全市X个镇X个村(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全省排名第一。三是建设整体科学的生态规划。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通过保护好山水田林海的生态,逐步打造环境一流、文化鲜明、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国际水准的幸福田园。四是深入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提倡绿色理念,实施“村庄林”、“景观林”、“公路林”工程,据统计,从2011年来全市共投入绿化宝岛大行动资金XX亿元,新造林XX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XX%。
第三,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发扬农村文化。我老秘网市主动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的热切期盼,大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树立和弘扬良好乡风民风。一是建好用好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按照“三有”标准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即有一间名副其实的宣传文化室、有一个标准的篮(排)球场、有一个经常刷新内容的宣传栏。目前,已建起镇文化活动中心XX个,农民宣传文化室XX间,标准篮、排球场XX个,配备一批电教、体育器材和图书、桌椅等设备。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深入挖掘本地村史、民俗、古训、家风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同心书屋”,广泛开展传承优秀文化、陶冶精神情操活动,给美丽乡村增添一抹新的亮色,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三是打造“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充分挖掘全市12个小镇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完美结合,注意保留村镇的原始风貌,打造传承本地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村镇。
第四,助推返乡就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全力保障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老秘网市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得到了质的飞跃。大量青年人回乡创业,也带动了一批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新的就业增长。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XX人,同比增长X%;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XX人,同比减少XX%,城镇登记失业率X%;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人,同比增长XX%;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2万人,同比增长XX%。外出务工者陆续快速回流,农民加快向城镇转移,就业情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尤其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在这两年发展尤为迅速。
(二)休闲农业规划编制情况
为引领我老秘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我老秘网市编制了《田园城市,幸福老秘·概念规划》、《老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XX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以上规划当中,做到总体谋划、统筹推进。为有效利用和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我们打破单一和分散发展的模式,进行集群化打造,目前已建成XX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片区和三大国家农业公园。
(三)休闲农业政策落实情况
严格落实中央“三农”政策,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转变,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完成XX、XX、XX河两岸等国家农业公园创建工作,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休闲游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四位一体综合规划建设。充分挖掘具有热带农业发展特色的乡村旅游潜力,按照“一片果园就是一个景区, 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开办家庭农庄、采摘篱园、渔家乐等。目前,休闲农业企业达到XX家,新增农产品商标XX个,有力推动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拿出3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拓资金筹集渠道,按照公用事业“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民间资金优势,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体制。
(四)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2014年,我老秘网市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同时,XXX镇XX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机构具体抓;坚持规划引导,有序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农业发展;深化农旅融合发展,培育特色品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XX公里的乡村旅游漫道建设,提升设施化水平;启动全域5A景区建设,打造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等,提高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近年来我老秘网市投入资金XX万元,将XX、XX、XX、XX、XX等XX个自然村进行整体开发,通过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乡村旅游项目,使之成为集田园观光与老秘乡土民俗风情为一体,提供骑行健身、青年旅社、农家餐饮服务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区。目前,全市共建成XX生态娱乐村、老秘文化谷景区、XXX休闲农业观光果园、XXX景区、XXX休闲农业观光园和XXX生态文化旅游区等7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2、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工作。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休闲漂流有限公司和XX游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获得三星级企业称号;XXX乡村公园、XX景区和XX国家农业公园等获评全省5A级乡村旅游景区。据统计,2015年春节期间,XXX景区共接待旅客XX万人次,经营收入XX万元;XX乡村公园接待旅客XX万人次,经营收入XX万元;XXX国家农业公园接待游客XX万人次,经营收入XX万元。春节假日期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一大亮点。
3、开展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实施品牌战略,以农业品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是打造“老秘农味”品牌。全市已建成以特色餐饮为主的农家乐XX家,生意非常火爆,老秘农家菜和粗粮小食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已产生品牌效应。二是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品牌。我们在全市范围分别打造了XX国家农业公园、XX流域国家农业公园、滨海片区国家农业公园,通过调整农业结构,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等,将国家农业公园打造成具有现代农业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城镇化乡村综合体,促进了农旅融合。三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线路。我们已同逍遥国旅、海之缘等多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了风情小镇游、特色水果采摘游、乡村游等XX条旅游线路产品。
(五)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我老秘网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组织模式主要有:“农户+农户”、“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和“农户+合作社+公司”等。“农户+农户”模式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农户+合作社”和“农户+公司”模式适用于中等规模生产;“农户+合作社+公司” 模式适用于高端的大规模生产。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发展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农家乐,让农民直接参与进来,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享受乡村游带来的双重福利,变传统的行政村为经营村、变传统的耕作农业为观光休闲农业,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业,使农民的收入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性收入,变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四项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产销合一,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种养业取得明显成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建设相关网站,实行网上购销,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查询和消费,增加了消费人群。
(六)“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创新情况
我老秘网市已拉开“互联网+”工作的序幕,XX镇于今年4月份举行“老秘省全光纤网络第一镇开通仪式”,率先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成为“老秘省全光纤网络第一镇”;XX镇于今年7月份启动“互联网+”项目仪式,计划在未来3年内落实各村委会的光纤建设,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全面推动“互联网+XX小镇”建设;XX镇将官方网站作为对外宣传和旅游服务的一站式综合平台,在宣传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品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XX镇“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已初显成效,该镇是我省第4个互联网农业小镇,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积极宣传推广特色农旅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XX镇试点工作中,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抓好互联网知识的培训。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农村青年等重点学习网络购物、网上开店、网上结账等技能,同时引导、激发他们利用互联网创业的热情。二是抓好网络设施建设。大路镇开通了“XX农旅商网”,在XX梦幻田洋景区的核心区——XX村作为示范点,整村全域实现光纤入户、WIFI网络免费覆盖。农旅商网的开通,全方位宣传推介了大路镇,引起旅客的关注,今年“五一”期间,共有XXX多游人前来大路镇旅客观光、体验休闲农庄生活,开创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新纪元。三是打造农业品牌、抓好产销对接。为适应“互联网+”的需要,XX镇打造了莲雾、XX原生态米、XX粽子等5大农产品品牌(又称“五朵金花”)。通过互联网平台,提高了“五朵金花”的知名度,也拓宽了销路。如:大路多果莲雾通过网上订购,每天销往省外市场XX多斤以上;今年端午节期间,XX粽子销量达到XX万个,比往年增加了3倍多。“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为我老秘网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这将给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推动我老秘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规模小。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看,我老秘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项目仍然较少,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本帖隐藏的内容
(二)规划编制不够完善。从规化编制方面看,全市还没有编制休闲农业的专项规划,对指导和引领休闲农业建设发展有所制约。
(三)政策扶持力度较小。从政策规定方面看,我老秘网市尚未制订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具体规定。
(四)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有待加强。从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看,我老秘网市星级企业创建数量不多、星级水平不高(仅有3星级),品牌建设和创意产品展销刚刚起步,市场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看,存在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六)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从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创新方面看,知识普及面不广,大部分农村还缺乏网络设施等。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思想认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切实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工作摆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研究、宣传、推介,从而形成全社会支持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抓好规划引导,推动合理有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从实际出发,结合“多规合一”工作,根据资源条件情况,认真抓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制订,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特色等,因地制宜地引导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时,建议全省对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产品规划设计上,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坚持突出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载体功能。生态功能上,要突出生态差异、安全特色,满足旅客的生态观赏、体验需求;文化功能上,要突出乡土文化、特色文化打造,展现一定的文化底蕴;科技功能上,要突出打造生产、科研、教育、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品种展示平台;载体功能上,要大力举办各类特色节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三)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和管理力度。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和管理。首先,应当在项目用地上给予扶持,结合“多规合一”,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用地上给予适当安排,对重点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其次,在资金上应给予补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建议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旅游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休闲农业项目的修建。
(四)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状况,建议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需要。
(六)加大“互联网+”网络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地区农村的4G网络建设进行补贴扶持,搭建好网络平台,推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
彼岸花
时间:
2018-10-7 11:46
#在这里快速回复#探索乡村复兴的江苏路径 ——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8月29日) 李 强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创新实践。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行动计划后,全省各地、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启动实施试点工作,措施很实在,力度也很大,有了比较好的开端。今天的座谈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关键举措,推动这项工作加快取得更大成效。 一、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是促进乡村复兴的战略抓手 乡村与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相互依存、互动共生、不可偏废。在我省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的就是促进乡村复兴和城乡协调发展,守住中华文明之根,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特色田园乡村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的乡村建设模式,也不是简单的乡村美化行动,它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也是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空间载体,其建设过程还是组织发动农民、强化基层党建、培育新乡贤、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重塑乡村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乡村复兴的时代呼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视角下,城市被认为代表着开放、进步,而农村似乎成了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前些年不少地方热衷于县改市、乡改镇、镇改街道、村改社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种社会心态。如今,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都与城乡发展失衡相关,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让城市文明单极化扩张,而是要同步推进乡村文明的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讲,小乡村有大乾坤,促进乡村复兴、重构新型城乡关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所当然地包括了作为中华文明之根的乡村的复兴,而且乡村复兴应当成为重要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唤醒乡村复兴的意识和自觉,重新认识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使命,更加重视保护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是要发挥乡村独特禀赋,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努力走上一条乡村复兴之路,让我们的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让我们的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二是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乡村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会伴随着一些分布散、区位偏、人口少的乡村走向衰落,一些城市近郊地区的乡村向城市转型,但绝不能让乡村的衰落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乡村不能、也不应成为经济发展的贫弱地区、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生态保护的脆弱区域、文化传承的衰弱一极。部署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矛盾解决,吸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向乡村回流,提升乡村内生活力。 三是我省已经具备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良好基础。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较早探索农村工业化,整体经济发展比较快,乡村发展也比较快,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乡村。我省是城镇化进程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地区之一,也是促进乡村复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到去年底,我省城镇化率达到67.7%,根据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会趋于平稳,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更高阶段。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最近又部署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态势更趋明显。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复兴,不论是在实践层面上、还是在工作层面上,我省都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和作为。我们要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乡村复兴的江苏路径,努力形成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二、准确把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已全面阐述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实施步骤。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乡村的现状和实际出发,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乡土气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些年,各地对乡村建设普遍比较重视,加大了投入,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形成一些“建设性破坏”,带来乡村风貌的危机。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个是乡村景观的“城市化”,不能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改造乡村,把城市的布局方式简单复制到乡村,在乡村搞大拆大建,否则就会把乡村变得不伦不类;另一个是乡村开发的过度“商业化”,不宜建过多的人造景观,造大体量的商业街区,破坏景观的原生态,而是要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起来;还有一个是乡村建筑的“西洋化”,不要一味模仿复制很多小洋楼,掺杂许多欧式符号,建筑色彩过于浓厚,与村落整体环境反差很大,会让人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一定要符合乡村实际,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田园风貌,彰显传统文化符号,使农村更“像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 二是彰显个性特色,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千村一面”,不会有什么生命力。现实中,有一些乡村会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留不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甚至有的乡村如果不标出名字,都辨别不出这个村属于哪个市县。有学者说乡村文化构建要抓住地缘(自然条件)、血缘(亲情纽带)、业缘(特色产业)、情缘(情感认同),这讲得很有道理。我省南北乡村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地区的乡村,风俗、习惯、文化都可能是不同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要关注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找到不同乡村的“性格”,内外兼修,多角度、全方位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从外在来说,要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水网地区的乡村就要有水乡韵味,平原地区要展示田园风光,丘陵地区要体现山村风貌,沿海地区要表现海洋风情。建设过程中,大到标识建筑、总体风格,小到亭台楼阁、路桥岸廊等,都要能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和谐统一,让人感觉舒适、不突兀。从内在来说,要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江苏文化有吴韵、有汉风,还有金陵文化、维扬文化等等,这些都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可以依托的深厚文化积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既要有好看的外观、更要有“有趣的灵魂”,努力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 三是提升多元价值,在功能布局上体现乡村的“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代乡村已不仅被认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愁乡土的文化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功能、稳定城乡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满足诗意栖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从生产方面说,乡村是产业融合的有效平台,在我省苏北地区,对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要致富,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仅如此,未来的乡村也一定会是从事现代智能产业、健康产业、环境产业、文化产业、高端服务业的理想工作场所,可以成为文化创意村、信息村、科研村、金融村等现代产业的集聚地。从生活方面说,乡村是相对城市来说更为生态、更加自然的居住形态,低碳、有机、可循环,而且生活成本也比较低,这种牧歌式、慢节奏的乡村生活,将成为未来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从生态方面说,乡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环境问题更凸显了村落生态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田园风光、诗意山水越来越成为一种难得的稀缺资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只是村容村貌整治,不能光在外表上修修补补,而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彰显农村多元价值,促进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特别是要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注重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整体上带动乡村的综合发展。 四是焕发内生活力,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村民是乡村的主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以村民为本,成为本地人居住的地,而不仅仅是供外人观赏的景。一方面,要立足原住地、原住房、原居民。乡村的环境、建筑、民风民俗等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独特的人居生态。一村一落,有的已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集聚的是乡土气息,传承的是亲情民俗,把人都搬走了,只把房子保护起来,见村不见人,见遗存不见生活,乡村发展就失去了支撑,也难以持续。另一方面,要融入时代感、现代性。乡村复兴既要传承传统乡村基因,又要解决现实发展的需求。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着力整治乡村环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同时,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产业调整、规划变更,一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可能会发生改变,要注意加强新社区建设,发展新的经济功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增强乡村活力。 三、统筹有序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积累,需要整体联动、有序推进。 一要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实践,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探索中完善思路、推进工作。试点地区要很好地进行谋划,准确理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握好乡村产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趋势及空间分布,注重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特色产业、空间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有机融合,做好山水田园环境、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努力做出精品。在加强专业规划设计队伍指导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乡村本土技能人才的作用,使做出来的成果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注重试点质量,确保工作实效,不能热衷于拿牌子、玩概念,更不能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争取做一个成一个,一步一步向前走。 二要强化政策统筹聚焦。要加大有关资金整合力度,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使资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关键的领域,提高资金集聚使用效益。在前期示范阶段、对一些基础条件薄弱的地方,政府介入可能要多一些,对一些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比较好的地方,以及一些非公益性项目,则可以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要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盘活利用乡村存量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新用地,同时也要按照相关用地政策,落实用于乡村建设的用地指标比例。要与深化农村改革联动推进,把特色田园乡村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和改革成果的集成区,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等方面形成聚焦,试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成果。 三要加强建设力量集成。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要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提高政策研究和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学习研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落实。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重视宣传发动、民主决策、实事惠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上来。要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研究探索有效方式和渠道,让更多乡贤在乡情乡愁的联结下,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建设发展。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推进力度,积极进行探索,把省委、省政府的这项重大决策部署变成生动实践,努力在江苏大地展现乡村复兴的蓬勃活力。
作者:
古城小秘
时间:
2021-7-16 00:16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作者:
woshilaizi2011
时间:
2022-7-14 19:49
要加强合作,提升水平。注重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特别是发展民宿旅游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策划和经营理念,在精致精细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成立两地休闲农业促进会,与台湾休闲农业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另一方面要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项目区,引进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与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大田休闲农业全面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