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筑牢织密基层网底 充分释放医改红利 [打印本页]

作者: 双鱼哀叽    时间: 2015-11-7 12:01
标题: 筑牢织密基层网底 充分释放医改红利
筑牢织密基层网底  充分释放医改红利
中共xx市委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对于基层群众而言,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下气力破解的一道现实课题。就县级城市而言,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既是医改的动力,也是医改的目的。我们认为,以建强村卫生室为突破口,筑牢健康保障网“网底”,是当前解决“难、贵、烦”问题的关键之举。
一、主要背景
新医改推行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作为医改的重点。特别是《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主要涵盖五项制度,都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密切的关系。2013年以来,我老秘网市从满足群众“就近、便捷、优质”医疗需求出发,累计投入6500万元,采取市财政全额出资、镇村提供土地、卫生院负责建设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村级卫生室提升工程”,建成9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基本实现“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现有资源,以村卫生室建设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争取在2-3年内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全国领先、全省示范”。
三、改革举措
经过两年实践,目前我老秘网市内村卫生室平均日就诊人数达45人,是2013年的4倍,但是对照每个村卫生室辐射5000人的目标还有差距。县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医疗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村卫生室自身定位不清、服务能力不强。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公共属性,更好地发挥“惠民、利民、便民”效果。
(一)突出均衡惠民,以补短板、优服务为抓手,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随着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人才、管理、技术等软件建设落后成为严重制约卫生室服务能力的主要问题。我们建议: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建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分级网格,将卫生院、卫生室、健康服务团队等之间相互有机结合,在各级网格内实行层级管理、精细化管理。由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村卫生室法人代表,对所辖区域内医疗资源和医护人员进行统一调度,实现镇村管理一体化。二是下派医疗骨干。积极推行县级公立医院医疗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挂职锻炼、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下基层服务等工作机制,每年选派若干名医疗骨干到村卫生室定点坐诊,引导市级医院和卫生院退休医务人员返聘村卫生室。三是建强基层人才队伍。自2011年以来,xx已经连续4年未有新进的乡村医生,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比率达到52.9%,三级医疗网的网底面临着人走网破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乡村医生职业化,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享受国家规定同等学历、工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基层留得住人才。另一方面将培养全科医生作为重点,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至2017年每个村卫生室至少一名全科医生。
(二)突出公益利民,以强保障、降费用为抓手,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当前,群众普遍存在趋高就医心理,追求“医院越大越好、用药越贵越好”,导致“小病当成大病看”、“小病花大钱”。但由于目前医疗补偿机制的不合理,综合医院普遍需要依靠自身的运营维持发展,对于患者来者不拒,缺乏分流患者的动力。综合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患者无疑更具吸引力。所以,通过政策调控、机制引导、利益倾斜等多种行政手段支持患者首先到基层就诊,把“小病”留在基层既是科学整合利用医疗资源的理性回归,也是控制降低医疗费用的必然选择。一是下移医保体系。医保制度是最好的杠杆,也是推进基层首诊必须解决的问题。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在村卫生室实现即时结算结报。以“建立有利于分级诊疗的价格机制”为重点,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试行双向转诊住院起付线累积计算制度,进一步扩大医保报销比例级差,提高直接到综合医院就诊报销金额的门槛,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诊。二是严格药物管理。以前村卫生室主要由乡村医生自主进药,药物管理混乱,大小问题频发。现在大部分市区都已成立医疗集团,有条件也必须在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需药品集中采购、统一分配,且零差率销售。同时建立“药管家”系统,由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真正使群众用上“放心药、廉价药、优质药”。三是突出防治结合。相比于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身边人”优势。重点加强村卫生室日常保健和行为干预服务,做好普及疾病防护和保健知识工作。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发生率,扎紧基层群众医疗支出口袋。
(三)突出高效便民,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抓手,着力解决“看病烦”问题。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突出应用,不应过度追求“高大全”,而要把重点放在推进健康数据应用与诊疗便捷化上,真正简化群众就医流程、减少就医等待时间、动态了解健康状况,切实避免“建强用弱”。我们认为,当前首要是做到“三个一”:一是就医一卡通。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人口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电子票据、处方笺、门诊日志等医疗保健文书,让群众“一卡在手,全市通用”。二是转诊一张网。村卫生室转诊通道不畅导致治疗延误,是群众到基层就诊的一大顾虑。建议进一步优化医疗联网系统,开辟基层转诊专用通道,在村卫生室即可开展双向转诊、网上预约专家门诊、上级医院会诊等业务。同时,整合力量建设全市卫生临床检验、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将高端检查项目集中至一处,远程服务直接延伸至基层医疗机构,做到检查结果同城互认、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三是健康管理一个档。健康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职之一,个人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我老秘网市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电子版健康档案56.6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居民只需身份证便可在村卫生室浏览个人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获取健康指导,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与动态更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