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农村信用社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支持“三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用社的发展,信贷管理薄弱环节日益显现,信贷风险日渐突出,极大地影响了信用社经营效益和支农作用的发挥。加快信贷文化建设,促进信贷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急需突破的方向。为此,我们对三明市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进行调查,并就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构建信贷管理的长效机制作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管理不够规范。农信社信贷人员普遍素质偏低,据调查,全市286名信贷人员中,本科1人、大专55人、中专100人、占54.55%,中专以下占45.45%。相当部分信贷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学习,办理信贷业务仅凭师傅传受经验,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严密性。贷前调查过于简单,大部分贷款调查只在表格式的企业贷款申请书上填写一些简单意见,而未深入企业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停留在财务信息的收集上,缺乏必要的财务分析,忽略了对借款人的领导者素质分析,缺乏对借款人的非财务因素调查分析,缺乏企业发展前景了解,忽视了对客户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关注抵押、担保,忽视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审查。加上信贷对象缺少财务报表以及历史原始资料,发放贷款多凭个人经验判断,带有盲目性。一些借款人和保证人不具备借款和保证资格,如有些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由村委会为借款人进行担保。
2.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侧重于事后管理,缺乏信贷风险的全程控制,特别是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人手紧张的制约,贷后检查制度不落实、不到位。对贷款的风险变化情况不清楚。贷后资产管理和事后检查一直是信用社的弱项工作,突出表现在许多信贷档案中未见贷后检查记录,没有定期收集借款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表报资料,没有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以及对企业前景进行预测,造成贷款户逃避不知、贷款转移用途不清、贷户的经营状况不明、诉讼主体失效、风险处置滞后等问题。相当部分信用社只是简单地关注借款人是否能按期付息,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市场,及时发现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时预警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出现不良贷款后,才去关心借款人的资金去向,有多少资产可保全和处置等。在风险的度量、评估和管理上,制度简单,方法僵化,削弱了其对贷款风险作出及时、准确判断的能力。
3.信贷决策机制不建全。据调查,目前农村信用社都成立由主任、信贷员和主办会计组成的“审贷会”,联社成立由正、副主任和信贷、计划、财务、稽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贷款咨询委员会”,此种贷审会专业性不强,信贷部门的负责人既参与贷款调查又参与贷款决策,审查与放贷不分离,职责与权利不对称,审批贷款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浓厚,多数成员在表决时极易受到信贷部门的诱导陈述和领导审批人个人意志所左右,很难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资金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高。相当部分贷款研究记录中只有简单“同意”,难以分清责任。贷款的发放,层层下达考核指标,并与经营社奖惩及职工收入挂钩,导致基层社信贷经营行为短期化,部分农信社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超比例放款,甚至“垒大户”。由于信贷管理不科学,过于行政化,缺乏系统性的行业分析和风险研究,对市场把握不准、反应不灵,不能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4.信贷奖罚不对称。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信贷管理中不仅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在贷款审批权限集中在联社的情况下,过度强调了基层社信贷人员的责任,如建立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究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措施,一些社规定新增贷款要实现“零不良”,否则有关人员要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等,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科学的激励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责权利没能有机结合,奖罚不对称,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信贷业务发展。
二、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对策
1.更新理念,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长效机制。要逐步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五级”分类法的知识含量高,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这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信贷观念。“五级”分类要求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收集关键的财务信息,认真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尤其是通过主营业务经营而产生的现金流量。“五级”分类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制度化,贷款从发放之日起,就要连续监控,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变化将其划分到适当的档次,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停止向同一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五级”分类要求信贷员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全部定性与定量信息,并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使贷款信息和分类结果及时共享和反馈。
2.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信贷队伍素质。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是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前提。要以人为本,将信贷文化的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得以有效传导和贯彻。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高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聘用人才,实行内部岗位培训、鼓励自学、举办专家讲座、同高校联合办班的办法改善现有信贷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具备专业水准,具有基本的贷款分类、会计原理、信贷管理、法律等知识,具有及时发现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引导信贷人员关注影响贷款偿还的最本质因素。对信贷员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完善分配机制,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3.规范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贷机制。农村经济的复杂性、多样化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多层次、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制约的农村信贷管理体系。决策流程各环节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有问责。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逐步建立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委员会。贷款审批委员会要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运作,每项审贷决议、每位审贷委员的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弱化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按照“责权利”原则,对信贷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岗位职权和责任,并同时授予一定的权限,做到职能明确,责权统一,奖惩分明。
4.以防为主,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要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实现由事后发现和化解风险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应根据民营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分别确定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确定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经济周期、所在行业、所在区域、市场格局、银企关系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对风险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提高事前防范风险的能力。对逾期贷款,要逐个分析原因,制订化解措施,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清收和转化。
(作者单位:三明银监分局)
(责任编辑:林运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