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全区组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党代会精神,以提升组织工作服务保障水平为目标,以组织工作科学化为方向,坚持科学谋划,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以及部门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主要任务,创先争优活动圆满完成
以迎接十八大为主题,动员组织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中奋力创先争优。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对全区1284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动态评估和分类定级,并根据定级结果逐个制定晋位升级方案,采取领导包案、调整班子、完善机制等方式,对“较差”基层党组织进行整改提高,目前,100%的“较差”基层党组织已完成整改,360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以“三亮三比三评”为抓手,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专项活动,3200余名党员“亮身份”,作出“一句话”服务承诺3850余条。加大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的评比表彰力度,3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44名优秀党员入选区级创先争优“群英谱”,区妇联机关党支部等9个先进典型获得省、市创先争优荣誉称号。开展基层党员干部“进村入企”活动,累计走访企业631个、行政村204个,解决问题283个。加大创先争优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对首批52家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进行验收,总结提炼服务品牌26个,树立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80个。完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建立长效机制1500余项,区级层面形成了“围绕中心工作抓活动”、“围绕群众得实惠抓活动”等长效机制5项。
二、把握换届后干部工作重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围绕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坚持增强党性、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干事创业,统筹推进“创业型、智慧型、效能型”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和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圆满完成换届选举有关任务。按照上级党委对换届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区党代表推选,落实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扎实做好选举工作预案,区委、区纪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成功换届。严格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换届纪律,配合开展换届风气测评,加强换届舆情实时监控,实现换届风清气正的目标。积极参与做好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推选、市党代会以及“两会”组织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根据换届后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实际,配合完成全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体系汇编,出台《关于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规定》,区管领导班子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分工、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区主要领导与新进班子成员、职务变动人员之间普遍开展了谈心交心,区委组织部也以部长约谈形式,对区管领导班子广泛进行约谈,进一步营造班子合力,约谈领导干部近350人次。积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示范行动”,搭设“进企业帮项目大服务”、“进村入户大走访”、 “化矛盾促稳定大接访”等活动载体,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村(社区)和企业745个,解决各类问题540余个,化解矛盾近1100件,领导班子联系服务基层制度进一步健全。
(三)干部队伍资源进一步优化。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换届后干部队伍结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干部资源。去年年底以来,围绕梅山产业集聚区运行体制调整、政法队伍建设、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需要,共开展3个批次的干部调配,涉及区管领导干部86名,其中提拔使用43名,重点部门领导班子得到选优配强。围绕全区重点工作专项选派干部,全年共选派14名调研员参与区委、区政府督导组工作,选派9名区直机关科长担任全区重点工程助理,选派19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保障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会同区纪委等部门提出加强纪检组织管理和重点部门专职纪检干部配备的意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干部保障。配合做好市管后备干部调整工作。
(四)领导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围绕省、市、区党代会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轮训班、第十期中青班、第八期非中共、妇女班、第二期“网上学院”等31个主体班次的培训,受训人数5400余人次。深化“北仑讲坛”品牌建设,健全完善菜单式选学、课题式研学、信息化管学、市场化择学的工作机制。推进学习平台建设,“干部党员学习网”覆盖全区机关党员干部,提升在线学习服务能力。认真做好34批次169人次的上级调训、参训任务的具体联系服务工作,选派7名区管干部赴贵州、丽水、市直机关和市级重点工程挂职锻炼。
(五)干部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593名区管、部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内容审核、信息录入和梳理分析工作,形成综合汇总报告,丰富了干部监督的基础信息。集中完成近1500名区管干部、相关公务员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工作。指导区管各班子开好年初的年度民主生活会,了解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动态。结合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对全区有用人权单位《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拟定《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返聘退休人员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领导干部退休返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导协调工作,完成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共18件。认真履行出国(境)审查审批,办理因公出国政审113批350人次、因私出国90人次、因公赴台20批135人次。完善组纪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干部情况日常交流、干部选配提前通气、干部信访联合查核的工作机制。
三、坚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扩大民主、推进公开、规范提名为着力点,努力提升选人用人满意度、公信度。
(一)重点改革项目扎实推进。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技术路径课题研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广泛听取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对构建初始提名的多元化主体、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和改革方案。开发“领导干部能岗相适调配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成集干部数据库、干部能力素质评价数据平台、个人任职意愿数据平台、干部培养发展方向数据平台于一体的“一库三平台”信息系统,为实现干部科学调配提供平台支撑。会同人社局完成全区公务员管理系统建设。认真落实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完成《党政正职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研究》等10个调研课题。
(二)干部工作民主稳步扩大。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意见》,进一步拓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参与渠道。开展新一轮近期可使用正职人选的提名推荐工作,采取非定向推荐提名的方式,在区委全委会成员和区级领导中推荐新一轮区管正职后备干部,确定42名区管正职预备人选名单。常态化开展竞争性干部选拔,认真做好市区联合公选工作,推出5个区管职位面向社会实施竞争性选拔,创新采取邀请社会评委、纪委全程监督、多方联合考察、全程差额选拔等方式,选拔产生了5名区管职位人选。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继续推出一批职位面向年轻干部开展竞争性选拔。
(三)巡视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按照区委《关于落实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完成11项具体工作的整改落实,并做好巡视组回访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立足建设“人才特区”,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围绕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特区”建设总体目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保障了区域创新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一)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区七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人才资源机构、改善人才环境等9个配套政策,为“人才特区”建设奠定政策基础。落实人才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区财政全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招商与引智工作协作推进制度。延伸人才服务链条,筹建全国首家“人才银行”,探索以“人才+资本”的形式,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服务,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建立人力资源大厦、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满足人才创业创新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诉求。召开全区人才工作大会,表彰奖励一批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开展“第四届人才服务宣传月”活动,搭设专场招聘、校企合作等载体,满足各方用人需求。
(二)人才工作载体建设创新推进。加快科技创业园的软硬件建设,积极拓展大港、霞浦、春晓等地的发展空间,提高人才创业创新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新设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浙江(宁波)基地工作站”,拓展海外人才项目引进和开发渠道。强化高端人才平台建设,建立全区第5家院士工作站,推动4家博士后工作站开站,并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索尔普瑞斯公共学院合作设立“海外研究生实训基地”。推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全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44家,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中心、“哈工大北仑伺服电机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北仑。启动“万名大学生实习工程”,新建首批30家区大学生实习基地,人才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稳步实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区有2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7人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1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个宁波市“3315计划”C类创业团队、1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落户北仑。全面启动区创业创新人才“5115”计划,1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3家企业创新团队入选“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16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外专智汇港”人才品牌,启动实施外国专家引进“3150”计划,总结推广海伦钢琴、维科丝网、海尔施三类引智模式,建立3个区级引智示范基地,同步推进45个外国专家引进项目。此外,党政人才、企业人才、党外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培养工程统筹推进。
五、着眼夯实基层基础,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坚持推动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干部谋发展,力促基层组织工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一)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深化。精心承办全省区域化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三位一体” 区域化党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快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步伐,结合全域城市化工作,指导各街道(乡镇)制定区域化党建工作规划,明确时间节点、规模类型及保障措施,推进规划落地,全年新增7个片区,并围绕滨江新城和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指导小港-戚家山、春晓-梅山区块制定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规划。推广区域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总结提炼工业园区、农村新社区等各类片区的基本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6类区域化党建标准。抓好区域党组织“联合体”建设,在区域化管理片区全面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兼职委员等党组织组建形式。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社区工作规范化发展的意见》(试行),对城乡社区的公共服务、工作支持、社会组织建设等职能进行规范。加强街道(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量,在全市率先设立街道(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有效整合基层党群工作资源。
(二)两新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百日行动,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43个,并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商圈、楼宇、行业等组织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实现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探索建立“支部联盟”等灵活有效的党组织活动方式,着力解决中小型企业党组织活动难开展、资源匮乏的难题,全区“支部联盟”数已达 3个。开展“红领之家”试点工作,以热心党务的企业青年党员为主体,开展党务活动专项策划,帮助两新组织党组织提高工作水平。开展融资租赁企业与模具行业协会对接活动,探索依托行业协会发挥“两新工委”作用的新途径。成立全区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首批36家两新组织成为协会会员。
(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北仑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积极搭建基层干部培养锻炼平台,35名基层干部在街道(乡镇)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支大支重等岗位挂职锻炼,22名基层干部跨村(社区)交流。开展基层干部全员轮训工作,举办面向村(社区)主要干部、基层专职工作人员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受训1800余人次,培训率达80%。继续实施基层干部梯次激励措施,公开招考14名社区副主任和16名普通社工干部,对45名年度优秀基层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彰激励,着手启动第二轮定向考录街道(乡镇)事业编制和年薪制岗位工作,拓宽基层干部上行空间。着眼2013年村级党组织换届,积极拓宽后备干部选拔渠道,在村(社区)群团组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物色200余名村(社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四)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制定《关于规范党员发展的补充意见》,广泛实施入党积极分子“24小时义工”、集中培训考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创新基层党员培训方式,以基层党员培训需求为导向,完善“菜单式”、“开放式”教育培训模式,并依托“北仑党建”设立网上学习平台,方便党员开展专题自学。广泛开展各类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内关爱活动,“七一”前后,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1200余名。扎实做好远程教育工作,拍摄《渔村的变迁》、《向阳花开》、《和众共治》等党建片12部,顺利完成中央、省、市对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扎实推进阳东村、青峙社区基层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试点工作。
(五)党代表作用发挥渠道进一步拓宽。完成区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提案的交办、跟进、落实和答复工作,共交办提案25件,已全部完成答复。加大区域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力度,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建成52个党代表工作室和1个党代表网络工作室,实现区域党代表工作室的全覆盖。拓宽了党代表作用发挥渠道,以地域相近为主要原则,将区第七次党代会期间的10个代表团划分为9个活动小组,组织党代表开展“走进组织部”、列席区委全会等活动。
六、树立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理念,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一)组工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加强部会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健全完善部务会议制度及工作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部会驾驭全局、攻坚克难的能力。统筹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活动,组织实施以“一迎双争”为主要内容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化活动,开展组工干部“什么是党性”学习讨论和李林森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讨论。建立健全部机关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以“常委部长谈遍、分管部长谈深、部会成员联系、组工干部谈全”为主要内容的“组工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广泛开展“与班子结对子、与人才交朋友、与党员做亲戚”等活动,在面对面的服务中解心结、送关怀、树形象。积极培育宣传先进典型,2名组工干部和部机关党支部分别入选全市组织系统、区委创先争优“群英谱”,部机关支部被评为区级机关“服务型”支部,“三走进三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区优秀服务品牌。
(二)部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2012年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8个方面29条具体措施。探索专案化服务方式,整合部门资源,在干部选配、人才引进、党组织设置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服务方案,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和诉求。大力开展“树标杆、破难题”行动,围绕当前基层组织、干部队伍、人才建设等方面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完成《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干部初始提名的技术路径研究》等14个调研课题,4个课题获得2011年度市级调研创新奖。开展“大接访、化积案、促和谐”活动,建立组织工作信访工作应急预案,加大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期涉组信访的排查和随访力度,规范信访处理流程,受理来信来访17件,结案率100%。
(三)“阳光组工”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加大组织工作宣传力度,借助部门网站、“北仑先锋”官方微博以及各级媒体,认真做好组工信息宣传工作,全年被上级录用信息183条,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上刊登新闻报道150余篇次。举办首次“部门开放日”活动,邀请20名基层“两代表一委员”走进组织部,征集意见建议36条并逐一抓好落实。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部门视频会议系统、2005-2011年文书档案电子化等工作全面完成,“北仑党建”网站整合改版并投入运行。
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和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全区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着眼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和教育培训。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下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组织3期区管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轮训班。结合北仑区域相关管理体制调整的客观实际,在区管领导班子中集中开展一次“学习贯彻十八大,齐心聚力谋创业”主题大讨论。全面推行机关干部“网上学院”教育培训,与相关院校联合举办海洋经济、金融、现代服务业等符合北仑发展需要的专题培训班。完善区管领导班子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建好用好四大教育培训基地,围绕全局工作选派干部到重点工程、维稳一线、综合行政部门、先进区域挂职。
2、大力加强区管领导班子建设。集中举办以民主集中制、班子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干部任用条例等为重点内容的“制度学习教育月”活动,提高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遵章守纪意识。坚持每季度开展区管领导班子情况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关注结构性干部的培养,以年轻干部和非中共干部、街道(乡镇)党政正职、紧缺专业型干部等职位为重点,分类制定区管领导班子的结构性配备预案,满足重点工作、全局任务对干部的配备需求。建立实施干部绩效对账制度,深化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评、会议评、社会评”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3、积极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着眼于区管领导班子近期调整和长远建设的需要,调整充实区管副职后备干部队伍,开展后备人选发展方向分析,增强推荐工作的针对性。总结近年来后备干部管理培养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区管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着力改善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结构,拟推出50个事业岗位,面向全国重点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招考选拔,切实解决后备人才及业务骨干紧缺的问题。
二、着眼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继续推进重点改革项目。全面运用干部选用初始提名研究成果,研究制订《北仑区区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推荐的实施办法》,推行区管正职初始“非定向差额二轮预推”、区管副职多元提名制度,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科学性。扎实推进能岗相适的干部调配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完善信息内容,新增“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数据平台,并与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有机对接,建立干部调配智慧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干部的职级激励制度,探索对任职年限较长、长年表现优秀的正科级干部在退休时落实相关待遇。探索对拟提拔使用干部、拟调整班子开展风险点预警评估,消除干部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2、加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工作力度。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常态化,今年年底至明年拟安排2—3次竞争性选拔,统筹考虑区管领导职位、非领导职位与科级干部的竞争性选拔,并力争正职选拔有新突破。探索开展非领导职位的竞争性选拔,研究非领导职位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形成“岗位试训、因才择岗”的年轻干部公开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办法,探索对只限于本区范围人员报考的选拔职位增加实践评价环节,对其获得的相关先进、荣誉实施加分政策。
3、有序推动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积极推行空缺职位预告制度,在相关媒体和一定范围公告空缺职位,鼓励各级组织、领导干部以及符合条件的个体进行推荐。推动后备干部人选相关情况在区委全委会成员、区级领导以及各党组(党委)班子中公开,营造共同培育干部的良好氛围。实现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结果公开,区管正职的定向提名结果在区委委员中进行公布,干部的民主推荐结果向其所在单位的班子成员公布。探索实施拟提任干部廉情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三、着眼全面建成“人才特区”,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完善“1+N+X”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已出台政策的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卫生、教育、律师及社会人才等专项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做大做强“人才银行”,出台《北仑区关于引导各类资本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为区域内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服务。深化“项目引才”工作机制,将“引智”工作正式列入招商部门的工作职能。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工作机制,为人才创业安居设立“服务专窗”。建立完善街道(乡镇)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提高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提升基层人才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培养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千人计划”,全面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52550计划”和“海外工程师3150计划”,着力在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千人计划”人才倍增目标。精心实施“国家特支计划”,启动“国家特支计划人才储备培养工程”,研究出台《北仑区领军拔尖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意见》,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推进“外专智汇港”品牌工作,探索创建“海智科技城”人才特色高地,强化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形成海外引智工作的“北仑模式”。
3、加快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启动科创园三期项目规划建设,打造全省首家“智能装备产业研发园”。在滨江新城规划建设“未来科技产业园”,使高端创业人才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效能在本地释放。研究出台《关于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有效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积极打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四、着眼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1、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扎实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定《北仑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长期规划》,推广区域性党组织“工作六法”,加快区域化党建工作空间和领域全覆盖步伐。探索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升格计划,在党员人数达100名的村(社区)设置独立党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进一步深化村级班子动态评估工作,推进新一届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作用,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出台《北仑区社会组织发展五年规划》,探索建立行业社会组织党委;启动“双强”企业党组织争创活动,总结推广中小微企业党组织“支部联盟”活动方式,全面提高非公企业党建活力。配套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指导街道(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工作开展,进一步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合力。
2、切实加强党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通过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宣教团下基层等形式,组织全区党员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建立完善党性定期分析机制、党员发展评价机制、党员主动发展机制,及时分类教育和处理纪律观念松化、宗旨观念弱化的党员,积极发展高素质人才入党。深化开放式党员教育,探索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网上计时学习,丰富“开放式党课”、“党员活动基地”等党员教育内容,推进区域党员教育的开放共享。深化“红领之家”建设模式,组建党务者专业团队,组织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常态化开展公益志愿活动,提升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党员关爱和服务机制,深化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推广“三会八必访制”制度,拓展流动党员“手拉手”关爱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北仑区村(社区)干部梯度激励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考核激励的覆盖面。探索完善基层干部的考评体系,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力度,并作为评优及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探索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中考录区管后备干部,在村、社区干部中选拔进区委管理干部,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上行空间。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制订一定比例的村(社区)干部享受年薪制政策。制定完善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考核激励办法,培育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骨干力量。建立全区基层后备干部数据库,多形式储备和培养基层后备干部,为村(社区)两委会换届奠定人才基础。
4、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基地”、“区域性党组织服务品牌”和“区域服务先锋”三类典型的培育力度,在全区各基层党组织中进行推广。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式,全面开展组团式、响应式、自主式、参与式等服务,“零距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深化区域协商议事组织平台建设,由区域性党组织牵头,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协商议事和良性互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
5、稳步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强化区域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组织党代表定期接待群众、参与民生调查、参与部门和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测评、参与监督区管干部的任免等工作,着力推广打造示范工作室。深化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实行乡镇党代表年度提案制。进一步落实党员定期评议村(社区)党组织、旁听基层党委会议等制度,不断提高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透明度。
五、着眼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继续推进部门自身建设
1、深入推进服务型组织部门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全员轮训计划,通过部长讲党课、党性分析、组工讲坛等系列活动,加强组工干部的党性教育,带头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扩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深化“三走进三服务”品牌建设,完善主动约谈、组工干部下基层、全员信访、重点工作“专案化服务”等机制,主动服务基层,带头牢固树立群众观。加大组织工作创新力度,坚持每季度开展全员集中调研,切实破解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组织工作服务发展水平。
2、积极打造“阳光组工”品牌。认真总结部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制度内涵和行为规范,提炼新时期“北仑组工精神”。建好用好部长电子邮箱、部门网站、官方微博、“部门开放日”、“部长在线访谈”等问政载体,多渠道向公众介绍组织工作、征集建议、回应诉求。继续加大组织工作信息宣传力度,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内容开发重点信息和新闻,提高组织工作的对外影响力。重新制订自身建设规章制度,制定出台项目管理、公开公示、绩效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坚持从严治部,认真贯彻落实组工干部“十严禁”要求,完善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等监督约束机制,带头做到部门清廉、干部清正。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