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公务员必备】公文六要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在红旗下    时间: 2015-10-9 16:22
标题: 【公务员必备】公文六要
本帖最后由 长在红旗下 于 2015-10-9 16:24 编辑 2 h6 `& ^5 X% T$ U7 J
! f5 \$ X4 ]: Y5 q7 g# s7 l
公文,按其用途和形式,可分为报告、讲话、决议、决定、通知、通报、简报、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等。种类虽然不同,但在写作语言的原则、方法上,却有一些共同的要求。& f1 M1 G0 E" \6 N; y) I. B
2 ~$ N5 ~4 a, L: q0 q& @; N# n
一要准确

% [3 g2 d; J8 {) i7 {
  公文的语言是表述事实和观点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准确性。作者一落笔,就必须考虑这样表述准确不准确。比如说某项工作“已经打开了新的局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都是“估价”。写这句话时,就要考虑这样“估价”准确不准确,依据是不是充分。又如,个别、极个别,少数、极少数,有些、不少、多数、大多数、绝大多数等等,是表示数量的;彻底、不彻底、很不彻底、极不彻底,已经、初步、阶段性,很好、非常好,都是表示程度的,这些用语都有分寸的,落笔时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一篇公文主张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必须鲜明,不能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此外,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否则也会影响准确。
0 d! n. I0 Z# \* V7 w/ D0 J
- J9 H/ F- u% r; T' J) |

, O& |6 N3 \3 K6 Q二要明白

+ S! R+ k% M+ s; |! w5 h
  这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上报情况如果写不明白,至少是等于白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要下级做什么写不明白,不是无用,就是造成失误。因此,文件起草后,作者要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审慎地阅读:全文以至每一部分和段落,表述明白不明白?是否会作别的理解?会不会造成误会?
  但同时又要防止片面,注意辩证地分析问题,恰如其分地科学地论述观点,防止把观点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这样才能做到真明白。
" F& z1 x5 r6 U& [" K) c. ^
& T7 ]; ]: a7 h% J& T; F6 Z) f
! R  L9 Y8 Z0 }3 w& M4 R' i
三要简练
" w5 q0 g: }. A+ u: y7 r
  在表述准确、明白的前提下,公文写作语言越简练越好。要做到简练,就不要写与主题无关的话。一句能说清的,就不要写两句,可说可不说的话,尽量别写,基本没用的词、字就不要写。比如,“认真进行学习”“坚决进行打击”,把其中的“进行”两字去掉,同样明白、准确。再比如,为工会起草一个开会的通知:“各县、市总工会:定于9月8日,召开各县、市总工会主席会议。报到时间:9月7日。报到地点:地区工会招待所。”这个通知43个字,应该说写得明白、准确,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改成这样:“各县、市总工会:9月8日召开各县、市工会主席会议,请7日到地区工会招待所报到。”这是34个字,比改前少了9个字,同样明白、准确,何乐而不为呢?
1 _- g8 U: j) x/ Y

0 z) X5 ?. f! e) @/ [* a( s3 z
& j6 G/ e9 Q' d0 w/ h+ K四要生动

# ^7 E8 Q8 L; Z0 o1 [2 a: D
  在注意简练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不要只顾简练,写得干巴巴。比如写调查报告,其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要力求写出真情实境,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公文写作,也要注意文采。特别是写调查报告、典型材料,要力求写得生动些,在写实的原则下,可以借鉴一些文学创作的手段。比如写一些场面和对话,写真人真事,要写得形象些,逼真些,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 q& j9 a& l3 v
' U5 _; N, Y0 K% d" J) D' I* g1 Y* X2 B: y
五要通俗易懂
$ s; i6 ^; e# [$ Q6 j- I
  公文语言还要注意通俗易懂,尽量不写过长的句子,以便读者好读、好理解。不要企图把几个意思用一句话说完,而是要一句话写一个意思。
  鲁迅的《作文秘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写作公文更应按这个要求去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返璞归真便是华”“修辞求其诚”,公文应该老老实实地写好,不要故弄玄虚,追求华丽、生僻的词藻,更不要自己硬造生词。
' C: |; S4 l  l, J' Y( k, p
+ a' W7 q9 p2 |( V
( t( t" o8 X5 z, \/ Q
六要注意口吻

4 j3 L$ [' I1 `4 k
  对上对下,用语是有分寸的,不能没上没下,没大没小。比如,有些县委写给上级市委的报告中,往往有这类的话:我们县委书记亲自深入到××村,对××问题,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亲自”“深入”之类的话,就不像是下级对上级说的话,很可能是县委办公室起草公文的同志,以自己对县委书记的口吻,而不是以县委的口气写给上级的话。这类话给人以自我赞扬的感觉,不应该这样写。(分享自党建网微平台)

1 Q  ~6 K, f( j4 W1 H2 y$ p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